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771  2016-03-18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1]
四川省内江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内江市高中2016届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 文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管仲的经济思想中,最为奇特的一项是鼓励消费,他甚至倡导奢侈,这在古往今来的治国
者中可谓仅见,在《管子》一书中就有一篇奇文《侈靡篇》。
中国历代的治国思想向来以倡导节俭为正途,这显然是长期短缺经济的必然产物。然而
管仲却提出“俭则伤事”的观点,在他看来,大家都不消费,就会造成商品流通的减少,从而妨
碍生产营利的活动,故日“伤事”。(见《管子·乘马》:“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
要如何才能推动消费?他的答案是,多多消费,甚至无比奢侈地去消费。(见《管子·侈靡》:
“问日:兴时化若何?莫善于侈靡。”)
管仲的这一论述曾经迷惑了此后数千年的中国学者,很多他的信奉者言及于此,要么视而
不见,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百般替管仲声辩。直到近世,历史学家郭沫若才给予了合理的
解释。郭氏认为:“他是肯定享乐而反对节约的,他是重视流通而反对轻视商业的,他是主张
全面就业而反对消极赈济的,为了能够全面就业,他主张大量消费,甚至主张厚葬。他的重点
是放在大量消费可以促进大量生产这一面。因而在生产方面该如何进行,如何改进技术之类
的话,他就说得很少,几乎可以说没有。”(郭沫若《侈靡篇的研究》,发表于《历史研究》1954年
第3期。)
管仲倡导奢侈的理由是,“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就是说,
只要不人为地堵塞利源,商贾就会日夜不息地从事营运而不知休息,而富裕的人只有不断地消
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管仲甚至做过极端的比喻,他建议在煮蛋
之前应先加雕绘,在烧柴之前要先加雕刻——“雕卵然后瀹之,雕撩然后爨之。”
管仲本人就是一个富足的享乐主义者。孔子说他的奢侈堪比国君——“其侈逼上”,《史
记》说他“富拟于公室”。据《韩非子》和《论语》等书记载,齐桓公把齐国市租的十分之三赐归
于管仲。
当然,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管仲对侈靡的推崇,并不仅仅为了自己的享乐。在《管子·乘马
数》中,他谈及了一个非常先进的观点。他说,每当年岁凶歉的时候,人民没有本业可作,国家
就应该进行宫室台榭的修建,以促进人民就业,尤其要雇用那些丧失了家产的赤贫者。这时候
修筑官室,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促进就业,平衡经济。
这种通过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刺激经济复苏、促进就业的做法,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后才
学习到手,以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为例,当时的美国、德国等无一不是采用了这样的政
:策,才走出低谷。可是在两千多年前,管仲就有这样的智慧,确实是让人惊叹的。据美籍华人
经济学家杨联陛的考据,在漫长的中国经济史上,除了管仲,只有宋代的范仲淹等极少数人曾


浏览完整试题 经有过类似的思想。
(选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认为,治理国家时不能过分节俭。过分节俭就会导致金价低,金价低就会导致事业
不好办。
B.管仲本人有丰厚的收入,有追求享受的条件。这收入来源于国君的赏赐,这使他的财富
可与齐国国库相比拟。
C.管仲提出,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为了促进就业,国家应该大兴土木,大搞建筑,从而实现经
济平衡。
D.鼓励消费,倡导奢侈是古代政治家管仲的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在古往今来的政治家中绝
无仅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只有富裕的人不断消费,贫穷的人才有工作可做。这是管仲提倡奢侈的实际意图,但这
种观点迷惑了后人,使后人不能准确理解管仲的主张。
B.历史学家郭沫若反对消极赈济,主张通过积极消费来促进全面就业,实现经济复苏,为达
此目的,他不惜提倡厚葬。
C.通过固定投资来救灾纾困,这是我国古代政治家管仲的卓越的经济思想,两千多年后西
方人才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复苏经济。
D.管仲提倡奢侈,反对节俭,其奢侈生活的程度可以和国君相比。当时许多人都以他为榜
样,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奢靡之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管仲提出的奢侈消费,应当一分为二地看待,而不应该一味肯定或否定,要根据社会
的具体现实来评定。
B.管仲重视商业流通,反对抑制商业发展。为此,他大力提倡奢侈豪华的生活。他这样做
主要是为了刺激生产,不一定是为了炫富。
C.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60%的奢侈品都被中国人购买了,根据管仲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
的结论:中国人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D.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投资四万亿元,大搞基本建设,纾解了四千万失业者的洪
流,这与管仲的经济思想相吻合。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子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
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①贱客,在马坊教诸奴
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堂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日:“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日:
“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仲宣、孙搴等
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时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搴谓人日:“朝来靡旗
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
朝请,
正光末,广阳王渊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军国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转盛。黄门郎
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渊独沉思日:“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
见羁执还京李楷②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萧衍④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外。衍称之日:“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
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升文也。济阴王晖业尝云:
“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杨遵彦作
《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齐文
襄王引子升为大将军府谘议参军。子升前为中书郎,常诣萧衍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容止。谓
人日:“诗章易作,逋峭难为。”
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好预其间,所以终致祸
败。又撰《永安记》三卷。无子。
(节选自《魏书·温子升传》,有改动)
[注]①广阳王渊:元渊,广阳王。后文“东平王匡”,元匡,东平王;“济阴王晖业”,元晖
业,济阴王。②李楷,字夷甫。③萧衍:梁武帝,姓萧名衍,字叔达。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B.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C.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D.及渊为葛荣所害/子升亦见羁执/还京/李楷执其手日/卿今得免/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
复官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中是尚书省中分掌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等,属员外级。
B.字是男子18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所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谦称自己称名,尊称他人称字。
C.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代表流派有儒、道等,也可用来代指百家著作。
D.熙平,年号。年号是古代纪年方式之一,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熙平”属后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子升学业有成。他勤学好读,博览百家,工诗善文;早年为广阳王元渊的下等宾客,后
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东平王元匡等试选御史,温子升中选,始得良机。
B.温子升形象独异。他看似恬静,与人无争,言而有物,不妄毁誉,实则城府极深;先致力功
成名就,后又无为官之愿}认为诗章易作而行为不羁难为。
C.温子升德才兼优。杨遵彦《文德论》称赞文人中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等人有美德素
养;温子升也在齐文襄王面前自荐,并担任了大将军府咨议参军。
D.温子升文名卓著。济阴王元晖业赞扬他的诗文已超过了谢灵运、沈约等人;其作品传至
梁朝,梁武帝萧衍大加赞赏,让人模仿其文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展开余下试题 (1)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5分)
(2)台中文笔皆子升为之。以忧去任,服阕,还为朝请。(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 -9题。
战城南
《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鸟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①!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
迷!”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呜。梁筑室⑦,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
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战城南
(唐)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豪:通“嚎”。②梁筑室:梁,桥梁;室,房屋。桥梁上筑房屋,严重阻碍交通。
8.两首诗都写到了“水”,但写法和作用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
9.两首诗同题为“战城南”,但描写的重点、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作简要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从反面分析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杜甫《登高》中“__ __”一联,描述了诗
人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的境况。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的两句
是:“ ____,____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
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飞 贼
孙兆贵
①过去,小镇上常闹飞贼。
②飞贼来无影,去无踪,经常在风高月黑之夜进入宅院,杀人劫货,调戏妇女,可以说无恶
不作。
③吴家是小镇首富,土地连成片,牛羊成群,仅打杂的下人就有几十号。在这些人当中,有
个哑巴,相貌清瘦,目光烁烁有神。老东家吴连喜见他身子骨单薄,怕干不了什么重活,就让他
每天打扫庭院。哑巴来到吴府,一干就是三年。因为他从不招惹是非,人又比较勤快,因此大
家都比较喜欢他。
④这天,有个马戏班子来到镇上演出。班主姓王,尖头项,大下巴,眼睛有些不安分,看上
去不像什么好人。
⑤果不其然,这是一伙飞贼。吴家树大招风,这伙人就是奔他家来的。晚上马戏班子收了
场子,王班主带领手下人出来踩点。
⑥夜间,趁人们熟睡之机,哑巴打开自己的行李卷儿,从里面取出一把盘龙剑,匆匆离开房
间。他站在院心看了看,来到东墙角下往上一纵身,像一只壁虎一样贴在了墙上。
⑦而此刻,王班主带领他的手下人已悄悄地来到了吴府的院墙外。王班主打了个手势,这
时有一个飞贼早已按捺不住,一跺脚“噌”地越到墙头上,见四下无人,便跳了进去。可是他的
双脚还未来得及落地,就觉得后脖梗子一凉,脑袋当时就搬家了。
⑧这个刚被收拾掉,紧跟着第二个手下人就从墙上跣下来。只见哑巴持剑的手轻轻一抖,
后下来的这人也命丧黄泉。
⑨王班主觉得不妙,第三个手下人正要上墙,却被他一把给按住了。王班主低声命令道:
“撤!”
⑩天亮后,吴府的人发现了院子里的两具尸体。有人一眼便认出来了,死者正是昨天白天
在镇子上耍马戏的两个人。上街去找,这伙人早已没了踪影。这才知道原来是一伙飞贼,是想
趁夜进院打劫的。吴连喜有些后怕——贼人一旦得逞,院里真不知会死伤多少人哪!然而,又
是谁出手杀了这两个飞贼,使吴家转危为安的呢?吴连喜派人查了多日,也没查出个结果。
11王班主也在查,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他还从没吃过这种哑巴亏。
12这吴府一定有高人,不然进去的人不可能这么容易就丢了性命。要知道,这二人绝非等
闲之辈,一个叫“云中鹤”,一个叫“浑江龙”,都是武林高手。
13王班主派人查了几个月,还是没有消息。
14入冬,小镇迎来的第一场雪就很大,足有一尺多深。这天早晨,王班主带领他的手下卷
土重来。
15吴连喜在客厅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哑巴走进来,双手抱了抱拳,说:“请老东家
不必担忧!”
16“啊,你不是……”吴连喜一下就怔住了。
17哑巴说道‘:“不错,在下并非聋哑人,只是有不得已的苦衷才来到此地,躲进了贵府。老
东家并没有因为我是聋哑人而嫌弃我,这几年却对我百般照顾!我为了报恩,才出手杀了那两
个飞贼。怕暴露身份,我本打算一走了之,又怕这伙贼人再来找麻烦,连累府上,所以才一直没
有走。这次他们既然来了,我正想与他们有个了断!”
18昊连害深受感动,眼含热泪地说道:“是老朽眼拙,不识英雄真面目,让你受委屈了。上
次出手相救,恩重如山!这次他们有备而来,人多势众,你就不要再去冒这个险了。你还是赶
紧走吧!”
19“大丈夫敢做敢当,又岂有临阵脱逃的道理?老东家只管放心,我这就去会会他们!”说
罢,转身出去了。
’20王班主闪目观瞧,见有一人行走如飞,眨眼间就来到了他的面前。再看雪地上,这人竞
没有留下一个脚印。
21王班主神色慌张地问了句:“难道说你是……”来人微微一笑:“踏雪无痕梁峰,一个朝
廷缉拿多年的钦犯。‘云中鹤’和‘浑江龙’作恶多端,已死在了梁某的剑下,此事与昊府无关。
想要报仇,梁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单打独斗,还是和他们一起上?”
22王班主的冷汗当时就冒出来了,梁峰的大名他早有耳闻。想不到在这小镇上,会藏着这
么一个大人物!
23王班主强装笑颜,抱了抱拳:“梁大侠武功盖世,谁人不知?都怪我的这些兄弟不知好
歹,冒犯了大侠,还望多加恕罪!”王班主不敢停留,立即带领手下人逃走了。
24从这以后,小镇上再也没有闹过飞贼。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第9期)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哑巴相貌清瘦,目光烁烁右神,行走如飞,来无影去无踪;他为了报恩,在风高月黑之
夜进入宅院,杀了两个飞贼。
B.梁峰躲进吴府打杂几年,从不招惹是非,人又比较勤快,深受大家喜欢;吴连喜见他
清瘦单薄,不但不嫌弃他,还百般照顾他。
C.王班主头顶尖,下巴大,眼睛有些不安分,看上去不像什么好人;但他懂得江湖规矩,
不仅对梁峰笑颜抱拳,还请求恕罪,带领手下离开。
D.作者写“云中鹤”‘浑江龙”这两个武林高手被梁峰轻易杀死,是为了衬托梁峰武功
高强,写梁峰雪上飞走也有同样的衬托效果。
E.那天夜里,飞贼抢劫吴府,若没有哑巴的帮助,吴府已不复存在,所以,哑巴的东家当
晚很感动,并说“老朽眼拙,不识英雄真面目”。
(2)梁峰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梁峰这一形象?请举例说明。(6分)
(4)小说用了较多笔墨描写杀死、吓退飞贼的梁峰,却为何以“飞贼”为题?请结合文本加
以探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展开余下试题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第二个白求恩:哈励逊医生
何明星
①哈励逊,1881年1月5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铁尔森堡镇,与白求恩是同省人,但比
白求恩年长9岁。他与白求思毕业于同一所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他的祖父是
安大略省的银行家,外祖父是安大略省铁尔森堡镇的创始人之子。少年时代家庭生活环境优
越,但他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即离开家乡,先后以随军医生身份参加美西战争,此后辗
转世界各地,最后到达香港、上海,在此期间曾经参加中国红十字会。1946年1月,他以一个
志愿者的身份参加联总在中国的战后救济工作。
②1946年4月,哈励逊受联总之命赴北平筹备医药物资,并结识了在北平军调处执行部
工作的中共领导人叶剑英、黄华等人。这年夏天,他负责押送280箱医药用品从北平启程,奔
赴邯郸解放区。这一路尽管艰苦,但还是在9月9日安全抵达了邯郸,受到了当时晋察冀解放
区的领导人邓小平、薄~波、杨秀峰等人的接见。
③1946年12月4日,哈励逊再次受联总和中国福利基金会等单位的委托,开始了第二次
往解放区押送药品的行程,这次押送40吨医药器械和20吨纺织品,共有3个车皮,从上海运
抵邯郸。但这一次路途却是异常艰难,原因是国共内战在即,哈励逊途经的地区包括南京、徐
州,多是国民党军队所控制的战区,在各种阻挠、刁难之下,本来只有3天的行程,一直拖延了
14天,直到1月19日才抵达开封。就是在这次押送途中,哈励逊不幸身染重病,1947年1月
10日病逝于山东张秋镇。
④1947年2月l5日的》密勒氏报》,全文刊登了哈励逊生前对这一押送历程的记载:“在
南京郊区的货车站的侧线上,莫名其妙地停留了四天”,“我们于10日早晨3时赶到徐州,在
离车站一英里的侧线上又等了四天”,“我们于凌晨l点离开徐州,开出后在第一个车站停下,
停在侧线上”,“被火车头抛弃了”。整个路途上,哈励逊除了不停地发电报、协调车站等工作
之外,还要照看所押送的物资不被沿途饥民、流民偷窃。隆冬时节中国北方野外的严寒以及路
途延长后食品缺乏带来的饥饿,使哈励逊不幸身染重病。哈励逊在笔记中写道:“偷窃日日夜
夜都在发生。我的一床毯子、鞋子、衬衣在睡觉时被偷了,最后帆布网球鞋也被偷了。我们的
脸和手都冻肿了,裂了……有一只大脚趾已经变黑了,几乎不能走路,非常疼”,“这儿根本没
有饮用水,只能煮沟里的水喝。这里的水又臭又脏,因为这条沟同时也是公共厕所……我没有
食品配给,全靠到各个车站上买食品,但这个地方,什么都没有。”
⑤1947年2月7日,联总、解总和中国福利基金会共同在上海举行了哈励逊逝世纪念仪
式,宋庆龄出席纪念大会。解放区救济总会驻沪代表在会上宣布,为了纪念哈励逊医生,将晋
冀鲁豫解放区的邯郸国际和平医院更名为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这所医院,几经辗转,今天坐
落在河北衡水,是当地唯一的三甲医院。在河南开封,有“夏里逊(即哈励逊)小学”。1988
年,邓小平为纪念哈励逊专门题词。哈励逊半身雕像坐落在今天的上海妇幼保健站的院内。
时任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黄华出席了河北、河南、上海三地与加拿大共同举办的纪念仪式。
⑥迄今为止,哈励逊医生的事迹一直被河北、河南和上海等地的人民传颂着。坐落在衡水
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还保存着70年前哈励逊费尽千辛万苦送来的折叠式手术台、盲肠镜等
医疗器械。这在1946年的中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它凝聚着哈励逊医生用生命的代价
所践行的人道主义精神,它超越了民族、政治、国别的界限。正如联总驻中国负责人在纪念哈
励逊医生的追悼会上所谈到的,“联总有机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以证明世界各国为人类的
福利事业和建造一个和平世界,能够共同有效地工作”。
⑦2015年博鳌论坛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次提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
是基于当今世界人类共同面对各种挑战而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观。而联总医生哈励逊的事
迹,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在70年前的最好实践。在你死我活的战争年代,人类尚且可以
携起手来,超越种族、文化、制度的不同,互相理解,形成共识,那么历经半个多世纪和平发展的,
世界各国人民,就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团结起来,共同建设一个和平、安宁的21世纪。
(选自2015年07月14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联总,即联合国救济总署,成立于二战即将胜利的1943年,由44个同盟国组成,中国也
在其中。该组织是第一个以联合国名义实质运作的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救助饱受战争灾难、
流亡在异国他乡的同盟国人民。联总在中国的战后救济活动,主要分为救济与善后两大部分,
是通过与当时的民国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救济总会合作进
行的,并按照1943年联总大会总决议条款精神,即凡联总所属物资,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将根
据该地人口的相对需要公平地分配或分发,不得因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不同而有所歧视”。
②联总调查到解放区主要缺乏医药,经过多方协调,在资助解放区的物资中安排了不少药
品。据统计,直接援助解放区的各类物资超过10万吨,价值1000多万美元。来自加拿大的哈
励逊就是负责将药品送抵解放区的联总医务官之一。
(1)下列对文本及相关链接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哈励逊以一个志愿者的身份两次参加联总在中国的战后救济工作,第二次却不幸身染
重病而光荣牺牲。
B.中国是联合国救济总署44个同盟国之一,得到了联总的很多救助,特别是在药品方面
的救助。
C.哈励逊的祖父是银行家,外祖父是铁尔森堡镇的创始人,家庭环境优越,但他不安于现
状,参加了联总的战后救济工作。 .
D.哈励逊第二次往解放区押送药品的事迹被‘密勒氏报》全文刊登后,不幸病逝于异国他
乡。
E.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保存着的折叠式手术台、盲肠镜等医疗器械具有特殊的价值意
义,它是联总为各国人民谋福利的见证。
(2)请对哈励逊第二次往解放区押送药品时的“异常艰难”的情况分条概括。(6分)
(3)本文多处采用侧面描写手法来表现哈励逊医生的可贵精神,请举例说明。(6分)
(4)结合文章内容和社会实际,谈谈你对习主席提出的“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文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从独立做原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内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