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770 2016-03-3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0]
湖南省邵阳县第二中学2016年上学期高一月考试卷
湖南省邵阳县二中2016年上学期高一月考试卷
语文
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命题 雷真民
一、基础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掌舵(tuó) 崔嵬(wéi) 荻花(dí) 环珮(pèi)
B、抚膺(yīnɡ) 锦瑟(sè) 恬然(tián) 霓裳(shǎnɡ)
C、栈道(zhàn) 嗟叹(jiē) 商贾(ɡǔ) 钿头(diàn)
D.溯源(sù) 惘然(mǎnɡ) 悯然(mǐn) 江渚(zhǔ)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催 群山万壑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谛血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眼前的这个男人面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B.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对当今的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C.我俩思考问题时 ,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D.当“作家”成为“文化人”成了某些歌星、影星的新追求,然而他们说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令人不忍卒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如何防止上海世博会参展的贵重物品免遭盗窃,这是上海保安部门深感责任重大的事情。
B. 我国近年来重视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旨在均衡教育结构,解决人口众多与蓝领人才短缺的不协调问题,促进教育平稳发展。
C. 同学们常常想到要学好数理化和外语等课程,而对与这些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的训练却往往被忽视。
D. “太平洋保险公司”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唉,你这远方的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B.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有的不是(自己的)亲信,因此变成叛乱者。
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像庄周梦蝴蝶一样,我曾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爱心托给杜鹃。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在这令人悲伤的秋天,我常常离家万里,抱着晚年多病的身体独自登上高台。
6.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即主张诗文应该反映时事,为现实服务。
B.《蜀道难》是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感情豪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杜甫的诗之所以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用诗歌的形式客观地记录了历史。
D.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把古代浪漫主义诗歌推到了新的高峰。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7.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么季节?(4分)
答:
8.“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一句中“遥隔”有什么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6分)
答:
三.默写(共6分,每空1分)
9.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2,,枯松倒挂倚绝壁。
浏览完整试题
3,江间波浪兼天涌,。
4,,独留青冢向黄昏。
5,飞湍瀑流争喧豗,
6,,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21分)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安慰。
B.徯我后,后来其苏 徯:等待。
C.天下固畏齐之强也 固:通“故”,所以。
D.反其旄倪 倪:小孩。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指代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齐人伐燕,取之
A.《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
B.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D.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12.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3分) …( )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③④⑥
1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1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4分)
(2)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5分)
五、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5—17题(9分,每小题3分)
图腾与社会制度的产生
从历史上各民族的图腾崇拜来看,图腾是某种社会组织或个人的象征物。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腾制度,是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正如英国学者里弗斯所说,图腾制度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拉德克利夫也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且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图腾产生之前的原始群尚处在自然状态中,各群体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因此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组织原则。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而且同一部落的各群体的图腾互相不重复。这是当时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法国学者倍松说,图腾制度“把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所以这种制度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而且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所以,图腾制度可以说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
斯库耳克拉夫特用“图腾制度”来表示氏族制度。对此,摩尔根认为:“倘若我们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这种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那么,‘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使用这个术语亦自有其便利之处。”在这里,斯库耳克拉夫特和摩尔根都认为图腾制度就是氏族组织制度。其实,两者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之前,而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过去形成的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尤其是母系氏族社会,普遍实行图腾制度。
图腾制度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图腾——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作为名称和标志。第二,同一部落的各个群体,图腾互相不重复。如印第安人波塔瓦塔米部落有十五个氏族,其图腾分别为十五种不同的动物。第三,同图腾者皆为亲属。根据图腾组织制度,一个部落内各群体的图腾各不相同,但不同部落的群体,图腾允许重复。在约四十个印第安部落中,以熊和狼为图腾的氏族分别有三十多个。这些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氏族,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认为同出于一个图腾祖先,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我国白族虎氏族成员也认为同图腾者皆为亲属,如出门在外,虽素不相识,但只要是以虎为图腾的,便亲如兄弟,生死与共。
图腾制度在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并随着图腾文化的衰亡而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15、本文认为图腾制度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 、拉德克利夫认为图腾制度为有关社会提供了一种基本的组织原则。
B 、图腾产生之后,处在自然状态中的原始群的每一个群体以一种图腾作为名称和标志,形成了当时的社会组织原则。
C 、图腾制度把处于自然状态的原始群中的各个“个人”都区分属类,造成一种“图腾的户籍制”。
D 、图腾制度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的维持为基础,是一种真正的社会组织制度。
16、下列对图腾制度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图腾制度产生于氏族制度之前,是当时用来规范人行为层次的社会组织系统。
B 、每一个社会组织都以动物、植物、无生命的自然物等实物为图腾作为自己的名称和标志。
C 、同一氏族的各个部落的图腾不能互相重复,是图腾制度约定俗成的社会组织原则。
D 、部落不同而图腾相同的群体,同出于一个祖先,彼此都视为亲属,相互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1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图腾制度是图腾文化的一个方面,整个图腾体系就是一种社会组织制度。
B 、摩尔根认为,倘若在拉丁语和希腊语中都找不到一个术语来表达氏族组织制度的一切特征和性质,用“图腾制度”这一术语也是可以的。
展开余下试题
C 、氏族形成后,继续沿用图腾制度,所以在氏族社会全都实行图腾制度。
D 、图腾制度形成之后,随着图腾文化的发展而日臻完善,但随即为其他社会组织制度所代替。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26分)
一块木板的存在方式
侯德云
新居比旧居敞亮多了,也雅致多了,这是我和妻子精心设计的结果,也是瓦工和木工师傅们辛苦劳作的结果。住在里面,挺舒服。
也有不太舒服的时候。每天进进出出,看见放在楼道拐角处的那条长凳,心里就有点不太舒服。
那条长凳,现在名义上是属于我家的。它原先只是一块木板,木板不是我家的,而是附近一个建筑工地上的。
这事我看还得从头说起,不然,大家都让我弄糊涂了。
装修房子一开始,我请来了瓦工。瓦工笑嘻嘻对我说:“东家,你能不能弄块木板来,要厚一点,给我搭个桥,你看我施工不方便。”
哪弄呢?我犯了愁。我又不是开木匠铺的。
“喏”,瓦工指着窗外,“你到那儿看看,兴许能借一块来。”
窗外是一个整天叮叮当当的建筑工地,一座大楼正拔地而起。
我硬着头皮去了那里,心里惴惴不安。人家能借么?
工地上有很多忙忙碌碌的人,我插进人空中,转了两圈,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块厚木板。足有两米长,两寸厚,稍有点腐,不过载一两个人没问题。我挺高兴,走近一个正在筛沙子的人。
“师傅,我家装修房子,想借块木板用用,行么?”
那人看了我一眼,又低头干活。
我以为他不同意,急忙追了一句:“最多用两天,用完了就还。”
这次他连头也没抬,仍然干着手中的活。
我愣了半天,心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不如换个人问问吧。
这一换,就换了五六个人。怪了,没一个跟我搭话的。我有些茫然,这是怎么啦?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蹭了过来,压低了声音说:“小伙子,他们不会跟你搭话的。这活儿,是包工不包料,用多少原料跟他们无关,他们既不能说借你,也不能说不借。你要用什么,拿去就是了,跟谁也别打招呼。”
我半信半疑,扛起木板,走几步,四处望望。我看见有几个人向我扫了一眼,却没有一个过来阻止的,就壮了胆,大步流星扛回了家。
想不到麻烦事还在后头。两天后,我又去了工地,还那块木板。我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就径直走到老地方,放下木板,对离我最近的一个人说了声:“师傅,这是我两天前借的,现在还给你。”
那人扭过头,盯了我一会儿,突然放开嗓门喊起来:“我没借你木板,快扛走!”
我顿时噎在那儿说不出话来。
那个人的一嗓子,吸引来无数的目光。我看见一个披着工作服的人走了过来。
“老胡,怎么回事?”披工作服的人声调很冲。
那个被称作老胡的人就急了:“队长,这人说在工地上借了一块木板,来还。可我没借他,真的没借。不信,你问他!”队长就看着我。
我嗑嗑巴巴半天,也没说出句囫囵话来。
队长显然有点生气,回头朝那边的一群人嚷:“谁借给他的?”
“没借。没借。”
那边零零落落扬起了同一种声音。
队长白了我一眼:“你是不是弄错了?”
“我……”
“扛走吧,扛走吧,别在这添乱。”众人催促我。
我气呼呼地把木板又扛了回来。心里直骂,真见鬼!
请来的木工师傅倒乐了,梆梆梆,一阵敲敲打打,给木板钉上四条腿,把它变成一条长凳,派上了新的用场。
于是这块不知来自哪座山哪棵树的木板,就以一条长凳的方式呆在我家里,直到装修结束。后来,我嫌它碍手碍脚,就搬到楼道的拐角处。我知道,这肯定不是它的最终存在方式,至于它的最终方式是什么,我无法预料,也懒得预料。
这件事我琢磨过好长时间,最后总算明白了点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
我曾经把这事说给妻子听,她听完了,就狠狠地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脑门:“傻冒,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再借点别的东西?”
(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冬之卷》)
1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要“我”去弄木板的瓦工,原本就知道到别的工地弄块木板是件很简单的事,所以才提出这个让“我”颇感为难的要求。
B.这篇作品情节设计精当,有些看似无意的地方很具匠心,尤其是那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在全篇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C.如果不是那满脸皱纹的老头提醒,“我”就不会遭遇还木板时的种种尴尬。本文实际是借一块木板的故事批评那老头。
D.“我”去还木板时,老胡说没有借给“我”木板,还着力辩解,对此,队长有些生气,因为他认为老胡说的是假话。
E.文章结尾说以凳的形式放在楼道里肯定不是这块木板的最终存在方式,意在表明“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
19 ,文章不以“我”借木板的经历开头,而是从住在新居中的矛盾心情说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20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7分)
答:
21 “我”最后“总算明白了”什么呢?为什么“明白了,就叹一口气”?(8分) 答:
七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场马拉松赛在英国东北部城市桑得兰展开,赛事全程42公里,全市有5000人报名参赛,然而,由于主办方疏漏,跑在队列第二和第三的选手行至光明体育馆附近区域时选错了路,而他俩身后的选手也跟着跑错了,最终,除一直跑在首位的选手外,其余的参赛选手都因为少跑了264米路程而失去比赛资格,赛后,主办方发表声明称,该事件是由于主办方调度失误导致的,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有网友发表观点认为:参赛选手在赛前应对比赛路线做足功课,这次事故不能完全归责于主办方。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邵阳县二中2016年高一月考语文答题卡
第一卷 选择题(44分,每小题3分,18题5分)
1 2 3 4 5 6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第二卷 非选择题(106分)
7
(4分)
8.
(6分)
14.(1)
(4分)
(2)
(5分)
19.
. 6分
20,
7分
21,
8分
默写:(6分,每空1分)
12
34
56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舵”应读“duò”;B项“裳”应读“cháng”;D项“惘”应读“wǎng”。
2、答案:C 解析:A摧,B蓝,D,啼
3、选A 解析:A、安之若素:身处逆境,将挫折看得如平常一样。B、不绝如缕:声音细微悠长;形势危急。C南辕北辙:行动目的相反。D、不忍卒读: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4、答案:B解析 A. “防止……免遭盗窃”表意不当,应去掉“免”字。C. 主语不一致。改为“却往往忽视对与这些基础课程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的训练”。D.谓语残缺,“化解”前加“部分承担了”,并将“化解风险”后面的逗号改为顿号。
5、答案:B (“有的”改为“倘若”;“因此”改为“就会”。)
6.答案:C 解析:“客观地记录了历史”错误,杜甫的作品显示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
7.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展开余下试题
8.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
9,默写略
10. C 解析:“固”应为“本来”的意思。
11.B 解析:例句与B项均指代燕国。A项代商汤;C项代诸侯;D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A 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⑤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
13.A 解析:B项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项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人兴兵问罪;D项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桀,“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
14.(1)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2)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
参考译文:齐人攻打燕国,吞并了它。各国诸侯谋划着救助燕国。宣王说:“有很多诸侯将要谋划攻打我,该怎么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凭七十里见方的土地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千里见方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夷就埋怨;向南征伐,北狄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把我们放到后头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乌云虹霓一样。(汤的军队到了一地,)赶集市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百姓,大王去征伐他,百姓都以为您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竹筐盛了饭,用瓦壶装了水浆,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那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抓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人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15.答案: A解析:题干涉及的信息在文章的第 2自然段,属于文章第 1自然段和第 3自然段的过渡,根据原文“不仅是……而且是”关联词可以判断,“最早的社会组织制度”应该是第 4自然段重点讲述的内容而非第 1自然段的内容。
16、答案:A 解析:“图腾制度”是本文的主要说明对象,本文主要谈的是“图腾制度的定义”“图腾制度与氏族制度的关系”以及“图腾制度的特征”,本题选项即根据文章后两个部分设置。 B选项缩小了可以作为图腾的事物的范围, C选项颠倒了“氏族”和“部落”的关系, D选项断章取义,忽视了原文“不管是否有血缘关系,彼此都视为亲属”一句,正确答案为 A。
17. 答案:B 解析:从题干要求上看, A、 C、 D三个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 A选项整合了第 2自然段的意思,但是偷换概念,用“图腾体系”置换了“图腾制度”; C选项故意扩大事实,比较 C项“全部”一词和原文“普遍”一词可知; D选项横加武断,“随即”一词不符合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正确答案选 B。
18,选B给3分,选A给2分,选c给1分;选D、E不给分。(C.本文内涵相当丰富,不只是在批评那老头。D.从上下文看,队长生气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认定老胡说了假话,而是因为有人还木板生出了事端。E.文中找不到“我”还在等待着把它还给人家的时机这一信息。)
,19,这样写避免了作品的平直,呆板,无趣。“我”住在新居的矛盾心情,使作品产生了悬念,很吸引人,让人生出强烈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也更强化了这块木板所反映出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引人深思。
,20“,我”是一个正直、善良,办事有原则,讲信誉的人。“我”思想纯真,一点也不世故;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知之甚少,完全没有油滑之气。
21,我”经过长时间的琢磨,最后明白了隐藏在这件事之后的,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自私自利的表现。对与己无关的事漠不关心,没有正义感,没有公德心,这是可悲的。广泛存在的这种态度对他人、对社会都没有什么好处,任其发展下去,很可怕。但“我”对此似乎又无可奈何,所以明白这个问题后,只能是“叹一口气”。
作文
[写作提示]从材料看,这场马拉松的比赛是失败的。为什么会失败?原因一,主办方的工作出现了疏漏。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主办方在工作上能谨小慎微,把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到位,就能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原因二,“领队”者跑错了道,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原因三,多数参赛选手有盲从心理。另外还可以关注主办方处理这一比赛事故的态度。主办方在赛后发表声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其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立意:细节决定成败;要把握好人生方向;克服盲从心理,作出理性判断;面对所犯的错误,要敢于担当。 (124.230.156.193)
上一篇:
七年级语文下期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下一篇:
2015年中考语文模拟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湖南省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7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