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36  2016-04-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6]
湖北省文理学院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6年3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古诗词里流传下来的文人登临诗句贯穿了一年四季的终始,这说明登高并非重阳节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是古人诗句中描写的登高时所见的不同景色。
C.由于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
D.文人登高,是想借此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同登一座山峰,诗人所写的诗句意味也会相差很大,是由于个人登高的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道家和皇帝祭祀封禅时的登高,虽目的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这些人心中,高山都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分别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在登高临远时,往往能激发心底的远志,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佳节,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故登临的诗句,往往有展示胸襟,体现怀抱的作用。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形容伯牙抚琴之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把盏告别时,他和他的同志们表达情怀的方式是不同的。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的心声,又是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这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大亮,雍州泾阳人,少有文武才干。隋末,在东都与李密战,败,同辈百余人皆就死,贼帅张弼见而异之,独释与语,遂定交于幕下。义兵入关,大亮自东都归国,授土门令。属百姓饥荒,盗贼侵寇,大亮卖所乘马分给贫弱,劝以垦田,岁因大稔。躬捕寇盗,所击辄平。时太宗在藩,巡抚北境,闻而嗟叹。其后,胡贼寇境,大亮众少不敌,遂单马诣贼营,召其豪帅,谕以祸福,群胡感悟,相率前后降者千余人,县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赐奴婢百人。大亮谓曰:“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一皆放遣。
贞观元年,出为凉州都督,以惠政闻。尝有台使到州,见有名鹰,讽大亮献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十七年,晋王为皇太子,东宫僚属,皆盛选重臣。以大亮兼领太子右卫率,俄兼工部尚书,身居三职,宿卫两宫,甚为亲信。大亮每当宿直,必通宵假寐。太宗尝劳之曰:“至公宿直,我便通夜安卧。”其见任如此。大亮虽位望通显,而居处卑陋,衣服俭率。至性忠谨,虽妻子不见其惰容。每怀张弼之恩,而久不能得。弼时为将作丞,自匿不言。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大亮言于太宗曰:“臣有今日之荣,张弼力也。”太宗遂迁弼为中郎将,俄代州都督。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寻遇疾,太宗亲为调药,驰驿赐之。卒,时五十九。
亲戚孤遗为大亮所鞠养,服之如父者十五人。太宗为举哀于别次,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曰懿,陪葬昭陵。
(删节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二》)
4.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遂单马诣贼营 诣:往,到
C.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
D.其见任如此 见:表被动,被
5.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
B.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
C. 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
D.陛下久绝畋猎/而使者求鹰若是/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是使非其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
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
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
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官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
(2)时人皆贤大亮不背恩,而多弼不自伐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Ziyuanku.com寄黄几度 黄庭坚①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②,治病不蕲三折肱③。
中华资源库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④溪藤。
[注]①黄庭坚: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度: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8.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5分)
9.这首诗意蕴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借云和鸟来表达自己无心官场,向往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作者出游时见到树木茂盛,泉水缓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www.ziyuanku.com(3)在《滕王阁序》中,写作者登楼远眺,眼前所见美好自然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题(25分)
清 刘建超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清风娃回来看看吧!基德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基德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基德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基德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谁都知道,基德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这个穷乡僻壤的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基德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基德老汉一句“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委主任,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基德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肥用了,闲话也有了。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基德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基德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娃清风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基德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基德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做啥?基德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基德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进屋还要换鞋。七老八十的人喽,娃媳妇还逼着喝酸奶。
来源:www.ziyuanku.com 年轻人逗趣地说:吹牛吧,你娃清风要是个大官,肯定也坐那铁壳子车。叫你娃开铁壳子车送你回来。
基德老汉再进城还真是坐着铁壳子小车回村的。基德老汉说,在城里两天就待腻了,对清风娃说俺要回村呢。娃说去打火车票,俺说火车坐着头晕。娃说那就打汽车票。俺说汽车开不到村里。爹老了,腿脚不利索了。你就用你成天坐的那种小车把俺送回去,村里人都惦记着呐。娃没说二话,打个电话就要来车。瞧瞧,排场不?红颜色,娃说吉利。基德老汉脸上堆满了欣慰。一青年围着车转了一圈,认出了车上印的字,老爹,你坐的是出租车,要花大价钱雇呢。基德老汉说,俺一个子儿也没掏。那是你娃给掏的呗。问问师傅从省城到咱村得多少钱。开车师傅伸出手指头比画了个八字。恁贵,八十块钱?基德老汉瞪圆了眼睛。八十块钱?哈哈,八十块钱只能摸摸,给了八百我还不愿跑呢,回去得赶夜路呢。基德老汉张大了嘴巴,像一下子矮了许多,见到大人小孩都低着头,从此不再说娃在省城做大官的话了。
村里遇上了干旱,地里的庄稼都蔫了。村主任急得满嘴起泡。村主任来找基德老汉,老爹,你娃不管当啥官,能不能找找人帮咱村里打几眼井啊?
主任交代的事就是天大的事。基德老汉就进城找清风娃,没待两天就回来了。村主任问,打井的人来了没有?
基德老汉说,清风娃说了,这旱是全省旱,要那啥,统筹解决。村主任说,屁,等到统筹咱全村人都喝西北风了。基德老汉从布袋子里拿出一摞子钱,娃说了,让咱自己先打井干着。这是娃自己的五万块钱。你干不干?
干,全村人砸锅卖铁也得打井抗旱。
基德老汉病了,病得不轻。迷糊中的基德老汉嘴里念叨着:“井……水……”
基德老汉去了。清风娃从省里回了村。第二天村里来了一排溜大车小车,有省里、市里、县上的。村里人这才相信基德老汉的娃真是在省里当大官呢,管着全省人的吃喝拉撒。清风娃挨家挨户感谢乡亲对老爹的照顾,然后带着媳妇女儿在基德老汉的坟前跪了很久很久。
基德老汉坟前摆放着几个大碗,碗里盛的是刚刚从机井里打出来的清凉凉的水。
(摘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村里人来看望病得不轻的基德老汉,并向老汉提出叫清风娃回来看看,主要是因为大家看到基德老汉的病很严重了。
B.“俺清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话惹恼了村委主任,是因为他怪清风娃没有给乡亲们解决平价的化肥问题。
C.基德老汉每次在城里清风娃家住的时间都不长,主要原因就是基德老汉的生活习惯和城里人的生活不同。
D.基德老汉之所以坐小汽车回来,只是因为大家不相信他说的“儿子在城里做大官”的话,想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吹牛。
E.村民们从来没有人相信过基德老汉的话,是清风娃回来给父亲办丧事时才知道基德老汉平时所说的话并没撒谎。
(2)基德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和分析其性格特点。(6分)
(3)从小说的开头和结尾来看,作者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什么写作顺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从全文来看,小说的标题“清风娃”与“清”,你认为哪个好?请谈谈你的观点。(8分)
www.ziyuanku.com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陈忠实: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
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展开余下试题《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他常说:“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陈忠实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给主人,也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此次谈话不久,他写了《日子》等小说,引起很大反响。《日子》写的是底层农民的“日子”,有底层农民生活的悲辛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作家和他的弟弟》写一个作家的农民兄弟的狡猾与愚蠢,可笑与可哀,触及灵魂,滋味复杂。这些小说都写得简洁、含蓄而精到,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是贴近的,而他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第一自然段,凸显了陈忠实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突出了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外在原因。
B.陈忠实总是语言幽默诙谐,简单直观,能一语中的地体现人生感悟,如他那“馍蒸到一半,最怕揭锅盖”的描述就是如此。
中华资源库Ziyuanku.comC.陈忠实高中毕业前曾谨慎地谋划未来,觉得最好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结果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只得回到乡村。
D.陈忠实主张如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没有艺术上新的发现,就干脆不要写,不久他写出了引起很大反响的《日子》等小说。
E.2000年腊月陈忠实应邀去外县采风,第二天陈忠实写了张“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条幅送给主人,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2)第一段介绍了哪些内容?在内容上有何作用?(6分)
(3)陈忠实的人生经历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4)“乡居得静”,陈忠实的一生深受“静”益。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静”在陈忠实身上的具体体现。联系实际,谈谈这对你有何启示。(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 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 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 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 的。
A、 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B、 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C、 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D、 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宁泽涛火了,一夜之间,朋友圈满是他的刷屏,他掀起了整令互联网的波澜。他虽然是冠军,更是颜值爆表的“体坛小鲜肉”。
B.迪亚克表示,中国是个体育大国,为国际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推动了田径运动的大发展。国际田联愿进一步加强同屮方的交流与合作。
C.由于延迟退休或实行弹性退休制、改革电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重大变革,对广大群众来说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D.新兴市场股市今年已下跌15%,多个国家货币兑美元创多年来新低,货币贬值幅度在 3%以上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高达17个。过去两个半月,A股指数下跌了 32%,恒指下跌了 21%。
1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以平淡为散文的极境,这当然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____________
①不过,要达到这境界谈何容易。
②苏东坡早就说过“寄至味于淡泊”一类的话。
③“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④平淡不但是一种文字的境界,更是一种胸怀,一种人生的境界。
⑤之所以难,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锤百炼的功夫外,还因为这不是单单文字功夫能奏效的。
⑥今人的散文,我喜欢梁实秋的,读起来真是非常舒服,他追求的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境界。
A. ②⑥①③⑤④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②③①⑥④⑤ D. ①⑥②④③⑤
16.中华资源库 ziyuanku.com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l5个字。(5分)
慈善事业,重心在于如何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人们,而非宣扬行善者。因此,___①______,而非陈光标式的“高调”。帮助他人,并非施舍,更不能“嗟!来食”。 ____②_____,是所有慈善活动的底线。避免公开的“施”与“受”,是把行善者与受助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而非一高一低;把受助者展示在公众面前,甚至追求镜头前的感恩戴德,这样的行善观念难免被称为“暴力慈善”。在慈善事业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讲求专业化和长效性,这样的慈善方式,____③_____,而且更具有人文关怀,更关照受助者的尊严和感情。
17.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

⑴这幅漫画反映了当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⑵针对这种社会现象,你想对“你们”提出什么建议?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国王收到了一份礼物——两只威武的猎鹰。国王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猛禽,便把它们交给自己的首席驯鹰人进行训练。几个月过去了,一只猎鹰已能展翅飞翔,另一只却没有半点动静,从来到王宫的那天起就待在枝头纹丝不动。国王召集了各方兽医和术士,命他们设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但所有人都无功而返。国王命人去找熟悉野外环境的农夫进宫。第二天早晨, 国王看见那只不可救药的猎鹰正盘旋在御花园的上空,就问农夫:“你到底用什么方法让这只猎鹰飞起来的?”农夫低着头回答:“陛下,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砍断这只鹰抓着的树枝。”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C 3.D
【解析】1.强加因果,山川与楼台是古人登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文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