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中国陆、海丝路先后衰落之时,欧洲哥伦布等人远航时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环球航路,扩大了国际贸易,形成了世界市场。加之工业革命在西方兴起,世界贸易中心与经济重心从东方转移到了西方,古老的“丝绸之路”随之被彻底遗弃。 (取材于张国刚《宏观视野下的丝绸之路》) 1. 下列对于“丝绸之路”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接了孕育“轴心时代”五大文明的“世界岛”。 B. 陆上“丝绸之路”得以建立、巩固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汉唐国力的强盛。 C.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繁荣于中唐到宋元时期,但它的兴起比陆路还早。 D.“丝绸之路”伴随着欧洲环球航路的开辟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被遗弃。 2.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丝绸之路”的兴衰过程。(6分) 材料二 古丝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早期版本,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商贸大动脉。中国丝路的兴衰史清晰地表明,丝路呈现三大功能。 一是商贸之路。丝路首先是商品贸易走廊,有商必开路,无商路难成。北方丝路开通后,成为商品贸易的生命线,商队从中国运出的主要是丝绸、金银器等商品,运入中国的主要是珠宝、香料、药材及葡萄、胡麻等物品。双方交易的主要是当时的高档奢侈品,丝绸几经转手到了罗马,贵若黄金。这体现了各自的优势和经济利益,有商业利润才有长距离运输的动力,也才可能持续发展。 二是 。和平是丝路发达的基础,丝路是传递和平的使者。中国丝路形成和延伸于古代强盛之时,但中国没有借此对外侵略扩张,体现了中国天下——朝贡体系与王道政治的理想,证明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历史传统。陆上丝路畅通之时,沿途基本没有战乱,中国先后与一百多个国家或民族和平交往。而在东汉末到隋朝、中唐到元初,西北长期战乱,民族冲突不断,丝路时常阻断。海上丝路自唐宋繁荣后的一千多年里,一直是中外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很少见到腥风血雨,这与欧洲炮火开辟的劫掠、征服的殖民扩张显著不同。西方推动的近代全球化是士兵为商贸开路,中国推动的早期全球化是商品自由贸易。 三是 。丝路穿越两千年时空,横跨亚欧非数十国,是一条不同民族和文化交流融合的道路,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运河”。它把古代世界几大灿烂辉煌的文明联结起来,佛教、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等传入中国,我国的道教、儒学以及造纸、印刷、坎儿井、罗盘等技术传向西方。可见,丝路带来的不仅是商贸繁荣,还有文化交流、科技沟通、宗教传播等“副产品”,体现了文化的多元交汇、包容共存。丝路成为文化科技交流的桥梁、宗教思想交流的纽带,让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可见,丝路首先是商道,有商流和人流,有市场需求,符合经济规律,丝路才能繁荣。加强沟通、维护和平是丝路发展的保障,文化交流、文明共荣是丝路往来的成果。 (取材于杨正位《丝绸之路的历史功能与当代启示》) 3. 在原文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4. 丝路不仅带来沿途商贸繁荣,也催生了大量诗歌作品。下列唐代诗句所写内容与材料二所说“三大功能”无关的一项是(3分) A.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驼白练到安西。 (张籍《凉州词》) B.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从军行》) C.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D. 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 (鲍防《杂感》) 材料三 如今,我国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承载着沿线各国繁荣发展梦想的“一带一路”战略,为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而为了更好地建设“一带一路”,也需要传承“丝路文化”,以古为今用。 坚持开放包容,共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历史上,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足。就如大唐帝国在文化上的开放包容,使当时长安成了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现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要实施大国发展战略,并承担起作为大国的国际责任,就必须坚持开放包容。既要有唐人“洛阳家家学胡乐”的学习态度,广泛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又要有“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的大度包容胸怀,将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新成果,共同构建多国互利共赢、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格局。 激发丝路豪情,实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当今的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姿态逐步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但在激荡复杂的国际关系格局中,也出现各种针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歪曲。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将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挫折,各国仍不得不面对诸如 等挑战,如同古丝路上的商队会遭遇各种不测一样。这需要相关国家或地区 。唐边塞诗有不少描写古“丝绸之路”战争题材的诗篇,当今虽然处在和平年代,但边塞诗所倡导的勇赴边塞的昂扬斗志和不怕牺牲的英雄豪情仍可发扬光大。我们可将诗中的强敌“胡虏”替换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的斗志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运用到克服“一带一路”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上,排除一切干扰,使这条古老而年轻的“天路”成为带动沿线各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动脉。 (取材于韩雨笑《丝绸之路上的唐代边塞诗》) 5. 在材料三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地方恐怖主义、自然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地区发展不均衡
展开余下试题共同攻坚克难、升级国际合作、密切经贸往来、增加政治互信 B. 自然环境恶化、地方恐怖主义、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较多 共同攻坚克难、升级国际合作、密切经贸往来、增加政治互信 C. 地方恐怖主义、自然环境恶化、贫困人口较多、地区发展不均衡 增加政治互信、密切经贸往来、升级国际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D. 自然环境恶化、地方恐怖主义、地区发展不均衡、贫困人口较多 ziyuanku.com增加政治互信、密切经贸往来、升级国际合作、共同攻坚克难 6. 下列词语中的“殊”与材料三“座参殊俗语”中“殊”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殊荣 B. 殊死搏斗 C. 殊遇 D. 殊途同归 中华资源库7. 下列对材料中出现的词语,解说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承载:“载”读音是“zài” 向风慕义:“风”在这里指风尚、道德 B. 羁縻:“縻”读音是“mǐ” 鞭长莫及:其近义词可以是“力不从心” C. 奢侈:“侈”读音是“chī” 赋予:“予”也可写成“与” Ziyuanku.comD. 劫掠:“掠”读音是“luè” 休养生息:“休”也可写成“修” 8. 材料三重在阐发古代“丝绸之路”对当今“一带一路”的借鉴意义。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再阐发三条。(每条不超过10字,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6题 。 治 狱 客问龚自珍曰:“子之南也,奚所睹?” 曰:“异哉!睹书狱者①。” “狱如何?” 曰:“古之书狱也以狱,今之书狱也不以狱。微独南,邸抄②之狱,狱之衅皆同也,始狡不服皆同也,比其服皆同也,东西南北,男女之口吻神态皆同也。吾睹一。 “或释褐而得令,视狱自书狱,则府必驳之,府从则司必驳之,司从则部必驳之。视狱不自书狱,府虽驳,司将从,司虽驳,部将从。吾睹二。 “视狱自书狱,书狱者之言将不同,曰:‘臣所学之不同。’曰:‘臣所聪之不同。’曰:‘臣所思虑之不同。’学异术,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曰:‘臣所业于父兄之弗同。’今十八行省之挂仕籍者,语言文字毕同。吾睹三。 曰:“是有书之者,其人语科目京官来者曰:‘京秩官未知外省事宜,宜听我书。’则唯唯。语入赀来者曰:‘汝未知仕宦,宜听我书。’又唯唯。语门荫来者曰:‘汝父兄且慑我。’又唯唯。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曰:‘汝之学术文义,懵不中当世用,尤宜听我书。’又唯唯。今天下官之种类,尽此数者,既尽驱而师之矣。强之乎?曰:否。既甘之矣。吾睹四。 “佐杂书小狱者,必交于州县,佐杂畏此人矣。州县之书狱者,必交于府,州县畏此人矣。府之书狱者,必交于司道,府畏此人矣。司道之书狱者,必交于督抚,司道畏此人矣。督抚之上客,必纳交于部之吏,督抚畏此人矣。吾睹五。 “其乡之籍同,亦有师,其教同,亦有弟子,其尊师同,其约齐号令同。十八行省皆有之,豺踞而鸮视,蔓引而蝇孳,亦有爱憎恩仇,其相朋相攻,声音状貌同。官去弗与迁也,吏满弗与徙也,各行省又大抵同。吾睹六。 “狎富久,亦自富也。狎贵久,亦自贵也。农夫织女之出,于是乎共之,宫室、车马、衣服、仆妾备。吾睹七。 “七者之睹,非优、非剧,非酲、非疟,非鞭、非箠,非符、非约③,析四民而五,附九流而十,挟百执事而颠倒下上。哀哉,谁为之而壹至此极哉!” (取材于《龚自珍全集》) 注:①书狱者:明清时期,写刑事判决文书的人,指刑名师爷。②邸抄:朝廷定期发布公文、案例的报纸。③优、剧:指艺人演唱、做戏。酲、疟:指喝醉酒、患疟疾。鞭、箠:指受鞭笞、棍打。符、约:指订合同、立契约。 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古之书狱也以狱 狱:案件实情 B. 豺踞而鸮视 而:表并列 C. 农夫织女之出 之:用于主谓之间 D. 其相朋相攻 朋:勾结 10. 下列括号中添加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龚自珍)曰:“异哉!睹书狱者。” B. (京秩官)则唯唯 C. (汝)懵不中当世用 D. 官去(书狱者)弗与迁也 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或释褐而得令 有的人刚脱去平民衣服得到一个县令的职位 B. 视狱自书狱 县令审理案件时,亲自起草文件,处理案件 C. 臣所聪之不同 我的聪明和别人不一样 D. 尤力持以文学名之官 尤其极力挟持在文学、学术上有造诣、有名声的官员 12.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陈述了办案的刑名师爷操纵案情的种种丑恶现象,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司法黑暗。 B. 本文中的刑名师爷们长期亲近、巴结富贵者,他们自己也借此跻身于富贵者行列。 C. 本文揭露封建司法的极度腐败,尽现作者敏锐的政治目光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D. 本文和苏轼《赤壁赋》都以主客问答形式,揭示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 13.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心异脏也或亢或逊或简或缛或成文章语中律令或不成文章语不中律令 14. 请把第一段中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子之南也,奚所睹? 15. 实现司法公正是中国百姓长期以来的愿望。先秦的《曹刿论战》一文中,鲁庄公就以“ , , ”的承诺,赢得了曹刿“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肯定。(3分) 16. 文章列举了作者目睹的七种怪象。请从中任选两种,分别针对其特点提出消除这种怪象的合理建议。(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20题。 清明二首(其二) 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⑤山河锦锈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 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③蹴鞠:踢球。④紫塞:泛指北方。⑤汉主:指唐皇。 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 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 C. 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 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 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18. 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 A.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 B.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 C.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D.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 19.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3分) ①杜甫《登高》中的“ , ”两句也与本诗一样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复杂情感。 ②唐诗常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如本诗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一句里也有类似的指代。 20. 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1—26题。 咆哮的大渡河 www.ziyuanku.com①西出成都,车行百十里,便有种苍凉的气息扑面袭来。首先遇见的是矗立在雅安县界公路边的那组“茶马古道”群雕,黑铜色人马,一瞧便有“壮行”的味道。接着翻越二郎山,“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冈。”这是解放初修建川藏公路时的歌谣。二郎山是进藏途中的第一险地,高三千多米,峻峭险奇。盘山公路弯弯绕绕,攀崖过涧,好不吓人。山的东面是片绿色,郁郁葱葱,常常云遮雾罩,细雨霏霏。一过山口又是另一重天地,满山只见石头不见树木,一派荒凉,气候也变得干燥起来。这时候,我才猛然忆起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那句话,原来这“不毛”确无夸张之意。 ②二郎山脚下,便是大渡河。 ③这是一条何等壮阔的河流!它发源于雪域高原,蜿蜒千余公里,劈开万重高山;较大的落差,使河水湍急,哗然有声;折阻的山涧,又使它如雄狮发愤,咆哮怒吼,引得惊涛拍岸,卷雪千堆。 ④站在大渡河边,我读了几十年的红军长征故事,也才有了真切的感受:红军当年走的道路,是何等偏远,何等艰难,何等险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这支血肉之躯组成的队伍,能够跨越这不可逾越的障碍,从国民党军队铁桶似的堵截中杀出重围? ⑤带着疑问,我造访了地处大渡河中游的安顺场。安顺场三面临山,一面临水,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使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小场镇闻名遐迩,蜚声中外。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全军覆没,留下的是悲哀的史料;而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却击破了蒋介石要让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创造了强渡大渡河的奇迹,于是这里便成为“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⑥与抢渡成败直接相关的有两种传说。一说是石达开当年在安顺场被困了一个来月,无法渡河。本来其间有一个极好的机会,然而当时正值石达开得子,他要大摆宴席,庆祝三天,结果错失最佳时机。另一说是当年红军火急赶往安顺场时,本来国民党守军要将渡口和渡船付之一炬的,但因其部队将领在这里还有很多家产,舍不得抛弃,结果给红军留下了抢渡的船只。至今在安顺场的渡口,还特地塑造了一只渡船模型,瞧那高昂的船头,不既是对红军勇士的赞叹又是对敌军贪婪成性的嘲讽吗? ⑦粗一想来,在生死危急关头,一个是为小儿庆典,一个是为保个人家资,竟置家国大义于不顾,终致丢了河山,也掉了脑袋,真是不可想象!再往深处思索,却又不以为奇了。翻开历史,读到太平天国,谁不扼腕痛惜?革命初期,天国领袖们保持着良好本色,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也赢得了节节胜利。但是,进了南京,立了国号,他们却开始追求享乐,并恶性膨胀,迅速走向腐败堕落。石达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逼到大渡河边的,面对强悍的湘帅曾国藩,不思如何力挽狂澜,却贪欢恋犊,在刀口上寻乐,岂有不败之理?而七十二年之后,又是在大渡河边,演绎的又是相似的一幕。面对红军的到来,四川军阀暴露出贪婪腐败本色,那时的中国,官僚腐败,政客横行,军阀割据,可说是无民不刮,无财不贪,无欲不纵,无恶不作!所以说,安顺场的守军为一己之小利,给红军留下了改写历史的渡船,也就不足为奇了。 ⑧溯河而上,闪过座座险峻山峰,便到了泸定桥。泸定桥真是座险桥,至今那粗粗的几根铁索上,虽已横竖铺就了齐整的木块,但走在上面仍颤颤巍巍。从桥上看下去,河水打着漩涡,闪着浪沫,滚滚奔流。倘从桥上掉下去,绝对是瞬间冲走,踪迹难觅。我小心翼翼地过了桥,登上西边的观音阁,居高望去,东边的桥头堡紧锁,那么坚固。想当年堆上沙包,筑起工事,只需一挺机枪,桥上战士就插翅难飞;更何况当时早已抽去木板,仅剩9根光滑的铁索!但我们的22位勇士竟几乎全部攀爬过了桥,飞夺桥头阵地,令人慨叹。在我们的感慨中,又有人说,当时红军勇敢无敌是一个方面,但据说我们的地下党也建了一功:在头天夜里带了一袋现洋,买通了守桥的营长,他们才稍微放松了一些抵抗。我想也说得通,红军乃虎狼之师,只要你略有喘息,便能风卷残云,险中取胜。 ⑨离开泸定桥,车行很远了,大渡河的咆哮声还在耳际回响。其声时高时低,时促时缓,似叹!似怒!似嘱!我想,大渡河来自三江源头,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河。母亲如此经年累月地呼喊,她是要告诉她的子孙们什么呢?我陷入了苦苦的沉思。 (取材于朱法元同名散文) 21.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渡河发源于雪域高原,流经满山葱郁的二郎山脚下,由于落差较大、山涧折阻,故而咆哮怒吼。 B. 大渡河中游的安顺场是地势险要的小场镇,因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而闻名遐迩,蜚声中外。 C.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座险桥,红军冒着枪林弹雨,从铁索上攀爬过桥,展现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D. 大渡河不仅因水流汹涌而具有水利资源利用价值,更因为红军“抢渡”“飞夺”而具有教育意义。 22. 下列对作品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一句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 B.“华夏”一词为中国的古称,类似称谓还有“赤县”“神州”等。 C.“国号”是建国者确立的国家称号,中国古代的国号即朝代名称。 D.“母亲河”一般是对与人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河流的亲切称呼。 23. 第⑥⑦段插入两个传说,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24. 第⑨段说“母亲如此经年累月地呼喊,她是要告诉她的子孙们什么呢”,请结合全文,概括“她”要告诉“子孙们”的到底是什么。(8分) 25. 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双音节词语。(3分) 链接材料: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那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取材于《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歌词) 本文作者视大渡河为母亲河,大渡河的“咆哮”如母亲的呼喊;而在《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中,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咆哮”则是 之声、 之声、 之声。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6.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红岩》曾被誉为“共产主义教科书”,刚一问世就引起强烈反响,“读《红岩》,学英雄”也成为当时青年的响亮口号。假如你向同龄人推介这部小说却有人大呼“读不下去”,请你对他说一段话,引导他读这部书。 ② 农村“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记者来到某偏远山区一个闭塞的小村庄,走进一户人家,看到了大为震惊的一幕。请你发挥想象,描写出记者所看到的这一幕情景。 ③“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创办的“宝贝回家寻子网”,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免费为上千个被拐卖儿童找到了家;但是,面对记者采访,他们却说最大的心愿就是早日关闭网站。请你替他们为这个心愿拟一个简短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