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852 2016-04-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2]
广西来宾市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来宾市2016届高中毕业班总复习教学质量调研
语 文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道是先秦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以理想的政治之道建立理想的人间秩序。
从现代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中,先秦
诸子们感受到了由于社会无秩序所带来的生死离别以及无穷无尽的战争造成的痛苦与无奈。因
此,他们首先要追求的是用一种思想去为社会的稳定与统一奠定理论基础。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
秩序,也就没有条件开展各种可能理想的生活,而所谓的“自由”也就无从谈起。这种对稳定秩序
的渴求成了当时人们共同的心愿。
从现有的文献当中可知,在儒家产生以前,“王道”思想就已经存在了。西周末年,社会矛盾重
重,内忧外患。钱穆在其《国史大纲》中对此评论道:“及平王东迁,以弑父嫌疑,不为正义所归附,
而周室为天下共主之威信扫地以尽,此下遂成春秋之霸局。”由于生产力发展,人权呼声高涨,伴随
着西周初期封邦建国的“国野制”崩溃而带来的动荡的社会环境,过去曾经彰显于稳定统一的秩序
中的“王道”思想也变得幽暗不明,岌岌可危。在这种动乱的环境下,士大夫们都希望借助诸侯的
力量,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的太平社会。所以孔子常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论语•子路》)又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当齐景公向孔子讨教如何执
政的时候,他回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孔子首先追求的是用礼义名分思
想去建立并维持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在最具权威的孔子语录《论语》中没有对“王道”概念进行过直接论述,
而《礼记•乡饮酒义》中却有记载孔子语云:“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后文便接着有对此句
话的解释:“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
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另外,司马迁在《十二诸侯年表》中记载:
“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馀君。”可见,孔子的思想体系完全包含王道理念,并且内容更加充实具
体。如孔子对古代圣王极为推崇,并把他们所尊奉的信仰称为先王之道。在《论语》中有大量对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赞美,他们都是孔子心中有德且有位的“盛德大业”的人物。他们共
同的人格特点是“内圣而外王”。子曰:“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
问》)内心修养好了,达到仁的境界,然后再通过具体的政策将仁心推广出去,从而达到“博施于民
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境界。这种利民、使民、治民的思想在《论语>中有很多的论述。如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为政》)由此可知:孔子虽然没有直接论述“王道”这一概
念,但可以说他既是上古以来王道思想的继承人,更是王道信仰的再造者。
(节选自《王道思想的“源”与“流”》,作者邓梦军,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A.王道是先秦儒家基于白上而下的顶层制度设计思考而形成的政治思想中的核心理念,其实质
是以理想的政治之道建立理想的人间秩序。
B.由于社会无秩序带来的生死离别以及无穷无尽的战争造成的痛苦与无奈深刻影响了先秦诸子,
对稳定秩序的渴求成了人们共同的心愿。
C.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就没有理想的生活,所谓“自由”就无从谈起,先秦诸子们追求用一种思想
去为社会的稳定与统一奠定理论基础。
D.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虽然没有在《论语》中直接论述“王道”这一概念,但他既是上古王道思想
的继承人,更是王道信仰的再造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评论西周末年社会矛盾重重、内忧外患的现状时,谈到的“不为正义所归
附”中的“正义”指的就是“王道”。
B.孔子在回答齐景公讨教如何执政时有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点,说明他追求用礼义名
分思想建立并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
C.《礼记•乡饮酒义》中孔子“知王道之易易也”和司马迁《史记》中“是以孔子明王道”的记载说明
了孔子的思想体系包含王道理念。
D.孔子在《论语》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赞美,可以看出孔子认为他们是有德且有位的人物,他们都能“内圣而外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国野制”崩溃带来社会环境的动荡,原来稳定统一秩序中的“王道”思想变得岌岌可危,士大夫
们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安定的太平社会。
B.孔子所说的“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和“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表现了他
对时局的不满和对王道寄予的厚望。
C.孔子认为古代圣王“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这“五行”“足以正身
安国”,并将之称为“先王之道”。
D.利民、使民、治民的思想在《论语》中有很多的论述,孔子认为君王应当修养内心,达到“仁”,然后
再通过具体政策将仁心推广出去。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嵇曾筠,字松友,江南长洲人。康熙四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雍正元年,累迁左佥都
御史,署河南巡抚。河决中牟刘家庄、十里店诸地。诏往督筑,逾数月,工竞。二年春,奏言:“黄沁
并涨,漫溢诸堤。循流审视,穷致患之由。见北岸长沙滩逼水南趋至仓头口绕广武山根逶迤屈曲
而下请于仓头口对面横滩开引河俾水势由西北而东南毋令激射东北诸地险势可减。”从之。授河
南副总河,疏言:“昔人建闸开渠,定三日放水济漕,一日塞口灌田。日久闸夫卖水阻运,请严饬。
仍用官三民一之法,违治其罪。”
请于北岸旧河身浚引河,导水直行。上用曾筠议。七年,授河南山东河道总督,疏请开荆隆口
引河。十年十二月,加太子太保。十一年四月,授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仍总督江南河道,予
一品封典。十二月,丁母忧,命在任守制。曾筠奏恳回籍终制,温诏许之。以高斌暂署,仍谕曾筠
本籍距淮安不远,明岁工程,就近协同经理。十三年,谕曾筠葬母事毕赴工。乾隆元年,兼浙江总
督,兼管盐政。曾筠条奏盐政,请改商捕为官役,严缉私贩,定缉私赏罚。地方有抢盐奸徒,官吏用
盗案例参处。又疏请于海宁筑尖山坝,建鱼鳞石塘七千四百余丈。入觐,加太子太傅。三年,疏请
发省城义仓运温、台诸县平粜,从之。寻召入阁治事,以疾请回籍调治。上令其子璜归省,又遣医
诊视。卒,赠少保,赐祭葬,谥文敏,祀浙江贤良祠。曾筠在官,视国事如家事。知人善任,恭慎廉
明,治河尤著绩。用引河杀险法,前后省库帑甚钜。
(选自《清史稿•列传第97》,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见北岸长沙滩逼水/南趋至仓头口/绕广武山根/逶迤屈曲而下请于仓头口/对面横滩开引河/
俾水势由西北而东南/毋令激射东北诸地/险势可减/
B.见北岸长沙滩/逼水南趋/至仓头口/绕广武山根/逶迤屈曲而下/请于仓头口对面横滩开引河/
俾水势由西北而东南/毋令激射东北/诸地险势可减/
C.见北岸长沙滩逼水/南趋至仓头口/绕广武山根/逶迤屈曲而下/请于仓头口对面横滩开引河/俾
水势由西北而东南/毋令激射东北诸地/险势可减/
D.见北岸长沙滩/逼水南趋/至仓头口/绕广武山根/逶迤屈曲/而下请于仓头口对面横滩/开引河
俾水势由西北而东南/毋令激射东北/诸地险势可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另取的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日常表尊敬应当称字。
B.“康熙”“乾隆”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去世后朝廷拟定的封号。
C.“丁母忧”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时要辞官归乡守丧,期满才能归官。
D.“义仓”是古代由朝廷设置的粮仓,平时储存粮食,有灾害时开仓放粮以赈灾。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嵇曾筠善于治理水患。他先后在河南、山东、浙江等地开展过治水工作,修筑水坝,开凿引河,
强化管理,措施得当,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B.嵇曾筠重视实地考察。黄河、沁水发生水患,嵇曾筠沿着河流仔细观察,找出了导致水患的原
因;他亲自前往调查,找出了漕运受阻的原因。
C.嵇曾筠深受皇帝器重。他奏请回原籍为母亲守丧,朝廷允许他后,诏令他参与淮安的水利T程;
又诏令他埋葬母亲的事情完毕后即赶赴T地。
D.嵇曾筠在任兢兢业业,他把国事视同家事,知人善任,恭谨认真廉洁清明,治理黄河政绩尤其显
著,他的引河除险法为国家省下了巨额费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久闸夫卖水阻运,请严饬。仍用官三民一之法,违治其罪。(5分)
译文:
(2)严缉私贩,定缉私赏罚。地方有抢盐奸徒,官吏用盗案例参处。(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①
[南宋]史达祖
今日征夫在道,敢辞劳,风沙短帽?休吟稷穗②,休寻乔木,独怜遗老。
同社诗囊,小窗针线,断肠秋早。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
【注】①南宋开禧元年(1205)七月初七日,词人陪同李璧赴金朝贺“天寿节”,同社诗友高观国
等前来送别,词人写下本词。②稷穗:语出《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穗”,指对国家残破今
不如昔的哀叹。
8.上阕两个“休”字句连用有何妙处?下阕中的“诗囊”“针线”分别指代什么?(5分)
答:
9.末句中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阐明后世的人要以秦亡为教训,不能再让后世人为他们哀叹的名句是
___ _,_ 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从声、色两个方面生动勾画出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图景的名句
是:“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表示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哲
理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
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盐 荒
周西海
刘二婶看见村长的那副笑脸,听村长说话的语气,不由得心里一咯噔,村长家里也只有三口
人,买了那么多盐,还说“省得没了”。刘二婶心里暗想,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村长咋不言一
声呢?啊,准是上边叫保密咧!刘二婶发慌了,饭也没心思吃了,回到家里,掂着个竹篮子,匆匆
就向村上百货店里跑去。
盐7角钱一袋儿。一斤重的包装,刘二婶买了20袋儿。一路上,不少人问她,买恁多盐做
啥?刘二婶也是嘿嘿一笑,重复着村长的话说:“留着吃呗,省得没了。”
啊!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刘二婶的娘家侄,可是县上的官呀!保准她得到盐要涨价的
“情报”了。于是,见到刘二婶买盐的人,也就赶忙到百货店里买盐。
水不可断,盐不可缺。家家粮满囤,总不能一天三餐吃淡饭吧。买,快积蓄一些盐吧,要断了
盐路,说不定要比油价还高咧!一传十,十传百,刹那间传遍了全村;提篮的、端盆的、拿布袋、掂
篓的,男男女女,快步小跑地都往百货店里奔。东来西往的行路人,看到人都在排队买盐,浑浑噩
噩也随在人群里排队。
一个乡村小店,每次也不过进百十袋儿盐。破天荒的购盐热,店老板心里嘀咕起来:盐成了
热门的香甜货,必有其因,嗯,这会儿的人耳朵长、消息灵,盐一定要涨价了。仅仅库存百十袋儿
盐,7角一袋儿卖掉,说不定连本加利也进不到货了。于是,店老板就宣布:一袋儿盐8角,每人限
购两袋。
咋样?买盐人相互传递着惊诧的目光,相信了他们的判断。议论纷纷:盐要紧张了!盐要涨
价了!盐咋会紧缺呢?准是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了。碘盐碘盐,盐里含着“碘”呢,保准是提炼“非
典”的药物了。啊!…
买盐的人越来越多,8角钱一袋儿也不嫌贵,两袋儿盐拿到手里,转到后边又随在队尾。店
老板做梦也想不到有这么好的生意,急忙派人开着三轮,到镇批发部里拉盐。
盐拉回来了,拉回了1000袋儿。店老板一看发票还是原价,哈!批发部还在鼓里闷着呢,趁
他们还没睡醒,拉!店老板又让三轮车出动了。接着,又向购盐人下了第二道通牒:每袋1元钱,
敞开供应。
这天,家家户户的电话忙起来,通知闺女的,喊姐叫妹的,七婶子八大姨地相互传递信息:快
买盐吧!盐要限量了!盐要运到外国去了!盐要弄去做“非典”的药了!……亲戚传给亲戚,亲
戚的亲戚又传给亲戚的亲戚。就这样,村村人心惶惶,刮起了一阵购盐风。
第二天,乡镇批发部的门前排满了拉盐的车队。批发部里的经理也糊涂了,没接到盐要调价
的通知呀?更没听说盐要断缺、限量呀?嗯,没风不起浪咧,兴许是哪个当官的嘴漏了风。库存
的盐按原价销掉,涨了价定要亏本呢!提价,批发价8角钱一袋儿。
乡巴佬生来怪,越贵越要买。没出三日,全县闹起了盐荒。少者一家购了几十袋儿,多者上
百袋儿。最后零售价高达2元钱一袋儿,竟有人照买不误。
县政府下了通告:食盐断缺,纯属谣言;满足供应,原价销售;抬高盐价,严肃处理!
风平浪静了。
大小商店里盐堆如山,家家户户,备足了数年食盐存量。仍是7角钱一袋儿,却没人过问了。
村长挠起了头皮,他是在盐价高峰时期,在老婆的吵骂声中,2元钱一袋儿购了20袋儿,白白
扔掉了26元钱。懊丧地叫骂道:“哪个龟孙子放了个臭屁,把老百姓都呛迷糊了?!”
刘二婶悄声地说:“忘了,屁是你放咧!”
村长发愣了。
刘二婶把前几日在门外吃饭时的问话重述了一遍。
村长嗨了一声,苦苦地说:“二婶,那不过是句戏言,俺背的是半袋子尿素呀!”
(选自《文艺生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开头一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二婶得知“盐要紧缺了,盐要涨价了”的
“消息”后着急、慌张的心理。
B.因为村长的故作神秘,刘二婶才从中发现了“真相”,刘二婶在对外传播消息时也故意采用了
这一方法,引起了大家的恐慌。
C.店老板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反面形象,他明知并无“盐荒”一事,却还是利用提价、限量和囤货
等种种手段来牟取非法利益。
D.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幽默风趣,“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提炼‘非典’的药物”等看似一本正经的
话语,读来却让人忍俊不禁。
E.小说虚构了一个发生在偏僻乡村里的故事,情节荒诞离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质朴生动,能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和深思。
(2)小说中的“乡亲们”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3)小说以“盐荒”为题目,有怎样的好处?请结合全文分析。(6分)
答:
(4)你怎样看待小村的这一“盐荒”现象?请结合作品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行为艺术家应天齐
2014年的初秋,青弋江畔老旧的芜湖古城迎来了数千位特殊的造访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
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息。等待改造的古城区已是一片瓦砾,来客也心绪万端,然而他们都有条不
紊地捡拾起废墟中的城砖,签上名字,摞到一旁空地上整齐摆放的箱子中。
伫立在废墟中央的,正是这场“行为艺术”的策划者应天齐。
一年之后,近千只装满古砖的木箱,以一种原封不动的静默姿态,横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
应天齐将这组大型装置作品命名为“砖问”。默然,悲怆,无声——凝视着自己倾力打造的艺术
品,作者的心中百感交集。
一切都缘起于8年前。2006年,应天齐被聘为芜湖古城改造顾问。“艺术家要介入现实,介
入历史。”这是应天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能够将自己作为一位当代知识分子的批
展开余下试题
判性思考,融入一座古老城市的改造建设进程中去,是一件幸事。
事实上,早年的应天齐正是以批判的锋芒著称。三十年前,他耗时8年驻守安徽西递村,创
作了著名的<西递村系列》版画,融入了对传统和文化变迁的批判性思考,也使得“应天齐”三个字
在启蒙的年代声名大噪。三十年后,他的锋芒未钝,更希望以建设者的姿态,扎根到创造历史的
现场。
为了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应天齐与一个由海内外知名建筑师组成的团队通力合作。
他亲自把关,数易其稿,在确保专业性的前提下,让方案的每一步都合乎自己对传统的思考和观
照。“应天齐虽然并非建筑师,却为整个计划注入了灵魂。”作为团队核心成员的建筑师付志强如
是说。
然而,古城改造并未如想象中那般简单。经济建设的拥趸和文物保护的支持者针锋相
对——改还是不改,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僵持之下,一拖就是近十年。芜湖古城的居民出于改
善生活的需求也陆续搬离,徒留一座被人遗忘的废墟。
“文物修复不能一概而论。像西递村、乌镇这样的古镇保存得非常好,完全可以通过修复重
现光华。”面对种种质疑,应天齐用一贯的平和语调解释着自己的初衷,“而芜湖古城在近代经过
大规模的毁城和自搭自建,现存房屋的历史性和质量都很差。最有价值的并非地面上的屋瓦,而
是从宋代沿袭而来的街巷结构。这正是我们着力去保留的。”
让他忧心的还有当下争议重重的“城市化”。在他看来,“城市化”已然是当代社会发展不可
阻挡的进程,就像20世纪八十年代的启蒙思潮一样。“既然经济建设这头猛兽挡不住,不如思考
如何驾驭它。”他的眉头倏尔皱起,似乎面临的是多年以来的一个困惑,“理想主义者不能只是隔
空喊话,要想到古城里还有人居住,有人居住就需要建设。而我们对于如何更好地建设,却总是
讨论得很少。”
“一砖一瓦皆说法”。面对渐渐衰颓的古城,生于斯、长于斯的芜湖人应天齐终于用自己的方
式发出了严厉的诘问。
2012年,他以一人之力创作了大型装置艺术品《砖魂》;2015年,他发动更大规模的人群共同
摞起了《砖问》。由画布到砖石,应天齐与这一建筑营造的最基本的质料产生了不解之缘。“每一
块砖中都藏着古城的灵魂”,而所谓“砖问”,却是他代自己的家乡古城发问——当代社会如此频
繁地野蛮拆迁和不伦不类地改建,多少文化和传统毁于一旦,难道我们的建设真的没有更好的
方式?
青砖无语。然而偌大的展厅却充满苍凉和无奈——这是应天齐对家乡,也是他对咆哮着前
进的当代社会的质问。“古城的事一日没有结果,我就会继续‘问’下去——毕竟,谁叫这是我的
家乡呢?”应天齐的语气中不带一丝犹疑。
相关链接
应天齐,安徽芜湖人,现任深圳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
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二十年前,应天齐发现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八年艰苦探索,完成的
经典作品《西递村系列》版画,成为中国新兴版画史上不可缺少的作品之一。西递村因画家及其
作品闻名,游人纷至,并于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 999年国家电
信总局选用8幅《西递村系列》版画作品发行lC电话卡《黟县古民居艺术》。2004年国家邮政总
局选用四幅《西递村系列》版画发行特种邮票《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芜湖古城改造中,应天齐策划了数千位曾经在这里居住和生息过的造访者捡拾城砖,签上
名字,运到北京今日美术馆,发起了“砖问”。
B.早年的应天齐以批判的锋芒著称,有着对传统和文化变迁的批判性思考;30年后,他更希望
以建设者的姿态扎根到创造历史的现场。
C.应天齐认为,芜湖古城在近代经过大规模的毁城和白搭白建,最有价值的是宋代的街巷结
构,对于这些街巷,我们应该着力去保留。
D.应天齐对于野蛮拆迁、不伦不类地改建、毁弃文化和传统的做法疾恶如仇,发出了“难道我们
的建设真的没有更好的方式”的诘问。
E.应天齐的经典作品《西递村系列》版面在国内影响很大,国家电信总局、国家邮政总局分别选
用其中的作品制作IC电话卡和邮票。
(2)“我”眼中的应天齐具有哪些个性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答:_ ___
(3)应天齐在行为艺术中有着哪些突出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_ ___
(4)应天齐在行为艺术中贡献突出,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答:_ 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他看上去温文尔雅,其实在家里却是一个“暴君”,对妻子儿女动辄打骂,家人们 ,敢怒
不敢言。
②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在上海的言论机关《苏报》《警钟报》等相继被封禁后,舆论界为之____
将近二年。
③上一场比赛中被对手铲伤的高拉特,在队医精心治疗下已有大的好转,但究竟能否登场,恒大
方面 。
A.噤若寒蝉 守口如瓶 缄口结舌 B.守口如瓶 缄口结舌 噤若寒蝉
C.噤若寒蝉 缄口结舌 守口如瓶 D.缄口结舌 噤若寒蝉 守口如瓶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记者调查发现,大学周边的一些复印店公开承接复印教材业务,甚至有店家电脑里同有大量
电子版教材,可随时按要求打印。
B.近日,呼格冤死案的处理结果悄悄发布,既没有具体的负责部门,更没有追责的具体过程,立即
陷入了舆论的口诛笔伐之中。
C.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推进现代
化城市建设需要我们有新的理念。
D.自从去年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政策实施之后,使机关事业单位T作人员基本T资在
工资中的占比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15.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人们一般认为活鱼或刚死的鱼肉比较鲜嫩,营养也高,其实不然。 。由于活性物质
的存在,鱼死后体内组织仍继续着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其过程大致有僵硬、自溶、腐
败等阶段。僵硬状态的鱼,蛋白质没有分解生成氨基酸,吃起来较硬,营养不易被吸收;当鱼软化
并进入自溶阶段时,鱼肉松软,易于消化,
上一篇:
福建省2016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4月质量检查语文试卷
下一篇:
贵州省习水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广西来宾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