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592  2016-04-24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2]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命题人:刘俊杰 梁春霞 审题人:高金章
试卷说明: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表达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⑴《唐诗三百首》是一部 很广、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的唐诗选集。
⑵ 墨西哥的“老虎大巡游”是当地居民为了 来年风调雨顺而举行的大型活动。
⑶ 在2015年度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我校初中部男子足球队_______勇夺冠军。
A.流传 乞求 不孚众望
B.留传 乞求 不负众望
C.留传 祈求 不孚众望
D.流传 祈求 不负众望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宋代苏轼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养生学家,他倡导“养生十六宜”,迄今仍有很高的自我保健。
B. 南大教授胡翼青应邀做客盐城中学“鹿鸣大讲堂”。还没到开讲时间,报告厅就挤满了来听讲座的老师和学生,两个校区的领导也来到现场。
C. 据了解,“鲁烟远渔010号”是在阿根廷专属经济区以外海域沉没的。目前,各方对渔船是否越界作业、是否存在过度执法等问题仍存有争议。
D.盐城市政府一直致力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全市人民的大力支持。
3.对下面加点诗句所用的修辞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比拟
C.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借代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比喻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幼沉毅有大志,早备宿卫,擢中书直省舍人,遂拜监察御史。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生杀予夺皆出其意,道路侧目。彻里帖木儿抗言,历诋其奸,帖木迭儿欲中伤之。会山东水,盐课大损,除山东转运司副使。期月,补其亏数皆足。转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而以非罪丽法者多所全脱。
天历二年,拜中书右丞,寻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彻里帖木儿曰:“吾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为瑞,余何益于治。”岁大饥,彻里帖木儿议赈之。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府上之省,然后以闻。彻里帖木儿慨然曰:“民饥死者已众,乃欲拘以常格耶?往复累月,民存无几矣。此盖有司畏罪,将归怨于朝廷,吾不为也。”大发仓廪赈之,乃请专擅之罪。文宗闻而说之,赐龙衣、上尊。


浏览完整试题至顺元年,云南伯忽叛,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治军有纪律,所过秋毫无犯。贼平,赏赉甚厚,悉分赐将士。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
除留守上都。先是,上都官买商旅之货,其直不即酬给,以故商旅不得归,至有饥寒死者。彻里帖木儿为之请。有旨,出钞四百万贯偿之。迁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以严厉为政,部内肃然。寻召拜御史中丞,朝廷惮之。
初,彻里帖木儿之在江浙也,会行科举,见驿请考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故其入中书,以罢科举为第一事。至元元年,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又欲损太庙四祭为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帝不允,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时罢科举诏已书而未用宝,参政许有壬入争之。太师伯颜怒有壬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有壬乃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绝望。”伯颜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①名者。有壬曰:“科举未行之先,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举子不可谓无过,较之于彼则少矣。”伯颜心然其言,然其议已定,不可中辍,乃为温言慰解之。
彻里帖木儿尝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者,犹谓之彼也。又尝以妻弟阿鲁浑沙女为己女,冒请珠袍等物。于是台臣复劾其罪。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皆快之。久之,卒于贬所。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
注:色目①人是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师旋,囊装惟巾栉而已 旋:归来
B.时右丞相帖木迭儿用事 用事:执政当权
C.诏彻里帖木儿仍出署事 署:代理
D.期月,补其亏数皆足。 期:希望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 彻里帖木儿为之请
B.生杀予夺皆出其意 监察御史吕思诚等列其罪状劾之
C.以知行枢密院事总兵讨之 举子多以赃败
D.其属以为必自县上之府 久之,卒于贬所。
7.下列属于“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的原因一项是( ) (3分)
A.彻里帖木儿曾经大声谴责右丞相帖木迭儿的奸诈行为。
B.彻里帖木儿曾任刑部尚书,严格执法,令京师豪右害怕。
C.彻里帖木儿在言语上对武宗不敬,并曾骗取朝廷的赏赐。
D.至元元年,彻里帖木儿曾经第一个提出了废科举之事。
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黄河清,有司以为瑞,请闻于朝。(4分)
译文:
(2)太师伯颜怒有壬曰:“汝风台臣言彻里帖木儿邪?”(4分)
译文:
9.请用两个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彻里帖木儿在赈灾和治军时的形象。(4分)
赈灾时 治军时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①
寒山几堵②,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陈维崧,号迦陵。本词作于旅寓河南间,当时词人已年近五十,久未为官。②堵:座。③轩举:意气飞扬。
10.试简析词上片所用的艺术手法。(4分)

11.试概括下片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

12.清人陈廷焯评价本词时说“迦陵词气魄绝大”,试结合本词加以简析。(4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浮云游子意, 。 (李白《送友人》)
(2)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3)不知乘月几人归,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
(5)少妇城南欲断肠, 。 (高适《燕歌行》
(6)万里悲秋常作客, 。 (杜甫《登高》
(7)人事有代谢,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8)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谈月亮
茅盾
①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过,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②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这样想。我也曾对着弯弯的新月仔细看望。我从没觉得这残缺的一钩儿有什么美;我也照着“诗人”们的说法,把这弯弯的月牙儿比作美人的眉毛,可是愈比愈不像,我倒看出来,这一钩的冷光正好像是一把磨的锋快的杀人的钢刀。
③曾经有这么一回事,使得我第一次不信任这月亮。那时我不过六七岁,那时我对于月亮无爱亦无憎,有一次月夜,我同邻舍的老头子在街上玩。先是我们走,看月亮也跟着走;随后我们就各人说出他所见的月亮有多么大。“像饭碗口”,是我说的。然而邻家老头子却说“不对”,他看来是有洗脸盆那样子。我觉得失败了,跑回家去问我的祖父。仰起头来望着月亮,我的祖父摸着胡子笑着说:“哦哦,就跟我的脸盆差不多。”在我家里,祖父的洗脸盆是顶大的。于是我相信我自己是完全失败了。在许多事情上都被家里人用一句“你还小哩!”来剥夺了权利的我,于是就感到月亮也那么“欺小”,真正岂有此理。月亮在那时就跟我有了仇。
④曾经看见过这么一件事,使得我知道月亮很能使人变得脆弱了似的。那时也正是中秋快近,忽然有从“狭的笼”①里逃出来的一对儿,到了我的寓处。大家都是卯角之交②,我得尽东道之谊。而且我还得居间办理“善后”。我依着他们俩铁硬的口气,用我自己出名,写了信给双方的父母,表示了这件事恐怕已经不能够照“老辈”的意思挽回。信发出的下一天就是所谓“中秋”,晚上是好月亮。女的坐在窗前,一边望着天空,一边抹眼泪。男的说:“她已经写信告诉家里,说明天就回去呢!”女的说:“我岂不想妈妈。今天是中秋,往常在家里妈给我……”原来是这月亮,水样的猫一样的月光勾起了这位女人的想家的心,把她变得脆弱些。


展开余下试题⑤从那一次以后,我仿佛懂得一点关于月亮的“哲理”。我觉得我们向来有的一些关于月亮的文学好像几乎全是幽怨的,恬退隐逸的,或者缥缈游仙的。跟月亮特别有感情的,好像就是高山里的隐士,深闺里的怨妇,求仙的道士。他们借月亮发了牢骚,又从月亮得到了自欺的安慰,又从月亮想象出“广寒宫”的缥缈神秘。读几句书的人,平时不知不觉间熏染了这种月亮的“教育”,临到紧要关头,就会发生影响;便是暗呜叱咤的马上英雄,也被写成了在月亮的魔光下只有悲凉,只有感伤。这一种“完备”的月亮“教育”会使“狭的笼”里逃出来的人也触景生情地想到再回去。
⑥从那一次以后,我渐渐觉得月亮可怕。我每每想:月亮确是那么一个会迷人会麻醉人的家伙。
⑦星夜使你恐怖,但也激发了你的勇气。只有月夜,说是没有光明么?明明有的。然而这冷凄凄的光既不能使五谷生长,甚至不能晒干衣裳;然而这光够使你看见五个指头却不够辨别稍远一点的地面的坎坷。你朝远处看,你只见白茫茫的一片,消弭了一切轮廓。你变做“短视”了。你的心上会遮起了一层神秘的迷迷糊糊的苟安的雾。
⑧人在暴风雨中也许要战栗,但人的精神,不会松懈,只有紧张;人撑着破伞,或者破伞也没有,那就挺起胸膛,大踏步,咬紧了牙关,冲那风雨的阵,人在这里,磨炼他的奋斗力量。然而清淡的月光像一杯安神的药,一粒微甜的糖,你在她的魔术下,脚步会自然而然放松了,你嘴角上会闪出似笑非笑的影子,你说不定会向青草地下一躺,眯着眼睛望天空,乱麻麻地不知想到哪里去了。
⑨自然界现象对于人的情绪有种种不同的感应,我以为月亮引起的感应多半是消极。而把这一点畸形发挥得“透彻”的,恐怕就是我们中国的月亮文学。当然也有并不借月亮发牢骚,并不从月亮得了自欺的安慰,并不从月亮想象出神秘缈缥的仙境,但这只限于未尝受过我们的月亮文学影响的“粗人”罢!
⑩我们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我又每每这么想。
1934年中秋后
[注] “狭的笼”①:原为俄国盲诗人爱罗先所作童话的篇名,这里借指封建家庭的樊笼。卯角之交②:从小开始相交的朋友。
14.从内容角度分析作者讲述两个故事的目的。(4分)

15.联系全文概括作者不喜欢月亮的原因。(6分)

16.文中划线句“我们需要‘粗人’眼中的月亮”这句话有什么意蕴?(4分)

17.请探究《谈月亮》在艺术构思方面的独特之处。(6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
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 (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18.文章开头用大量文字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有何作用?(6分)

19.请简要概括马尔克斯能够成功的原因。(6分)

20.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样的认知变化对中国作家有何影响?(6分)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事难事看担当——【清】山阴金
一个人越敢于担当大任,他的意气就越风发。—— 【挪威】班斯腾•班生
担当是当下社会非常缺失的一种东西,反而逃避者、推脱者越来越多。——周国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语文答案
一、语言表达运用(12分)
1.答案:D
答案解析: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乞求: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重在表现态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这种强烈的愿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孚:信服。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2.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A他所倡导的“养生十六宜”。缺少宾语。有很高的自我保健价值。B两个校区的领导有歧义 D“致力于……工作”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句式杂糅。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不是比拟手法。
4.正确答案: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彻里帖木儿,姓阿鲁温氏。祖父累立战功,为西域大族。彻里帖木儿自幼沉着,胸有大志,早年入宫为禁卫亲军,后升为中书直省舍人,拜监察御史。右丞相帖木迭儿执政,握生杀予夺之大权,人们无不恐惧。彻里帖木儿却敢于与他对抗,指责其一切奸诈行为。帖木迭儿一心想中伤他。山东大水,盐课多有亏损,朝廷任命彻里帖木儿为山东转运司副使,仅数月,所亏盐课皆如数补济。转任刑部尚书,京师豪强都怕他,不敢犯法,而无罪被拘留的人多被释放。
天历二年(1329)拜中书右丞,不久又升为中书平章政事,后又出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黄河水清,地方认为是祥兆,要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说:“我只知为臣忠,为子孝,天下治,百姓安,这才是祥瑞之兆,其余何益于百姓?”这年闹灾荒,彻里帖木儿提出赈济灾民,其僚属认为必须先由县上报给府,府上报于省,省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说“:如今饥民死者已多,还要拘于平常的程序,往复要几个月,那时能存活的百姓就不多了。这是地方官府畏罪,使百姓抱怨朝廷,我决不这样做。”先开仓赈济,然后上书请专擅之罪。文宗不仅不罪,而且十分高兴,赐龙衣、上尊。
至顺元年(1330),云南的伯忽反叛,彻里帖木儿以知行枢密院事领兵讨伐,他的军队纪律严明,所过秋毫无犯。平叛后朝廷赏赐甚厚,他都分给将士。班师回朝时,自己只有日用行装。
回朝后任上都留守。上都官府买商人的东西不给钱,故来上都经商的人无盘缠回家,甚至有饿死冻死的。彻里帖木儿到上都后,将此等情形上报朝廷,朝廷令出钞四百万贯来偿还给商人。后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为政严厉,官吏不敢胡作非为。不久召他回朝拜为御史中丞,朝廷大小官员无不怕他三分。
当初由于彻里帖木儿在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举行科举考试,看到在馆驿盛宴招待考官,内心颇为不平,故回朝入中书省把废科举列为第一事。至元元年(1335),拜中书平章政事。他首先主张废除科举制度,把对太庙一年四祭改为一年一祭。监察御史吕思诚罗织一些罪状弹劾他,顺帝不理会,仍令彻里帖木儿代理中书平章政事之职。这时,废科举之诏已拟定,只是尚未加盖皇帝玉玺,参政许有壬坚持不废科举。太师伯颜对有壬大怒,问许有壬:“你这个谏官是冲着彻里帖木儿来的吗?”许有壬说:“若废科举,天下人才必然抱怨。”伯颜指出,举子多以贪赃而身败名裂,并认为科举制妨碍了蒙古传统的选官之法。有壬辩解说:“科举未行之先,御史台中因贪赃而受罚者无数,怎能说贪赃尽出于举子?不能说举子中无贪赃者,但比起来还是少一些。”并举出事实说明科举并未妨碍传统选官之法,二人反复辩论不已,伯颜虽心中已同意许有壬的意见,但废科举之议已定,不可中止,只得以温和语言来劝解许有壬。
彻里帖木儿曾指斥武宗为“那壁”,“那壁”是蒙古语,意为“彼”。又曾将妻弟阿鲁浑沙之女冒充自己的女儿来向皇帝请求赏赐珠袍等物。于是大臣们又弹劾其罪,因而诏贬彻里帖木儿于南安,人人称快。最后,彻里帖木儿死于南安。
5.答案:D 满
6.答案B.(A.①为:成为。②为:替。B.①②中的“其”,都是“他的”意思。C.①以:凭借。②以:因为。D.①之:动词,“去”,“往”,“到”。②之:助词,不译。)
7.答案:C
8.译文:黄河水变清了,地方官认为是祥兆,(他们)请求向朝廷上报。(清、有司、瑞、状语后置)
(2)译文:太师伯颜对有壬发怒并问他:“是你鼓动台臣说彻里帖木儿坏话的吗?”(怒、汝、风、疑问句)
9.参考答案:赈灾时:行事果断 勇于担当;不拘一格
治军时:治军严明,体恤将士,廉洁自律(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1)衬托:前两句衬托鹰飞之高与刚劲;
(2)上下结合:前三句写天空;后两句写地面上的“我”;
(3)借景抒情,借“秋空一碧无今古”感叹年华已逝。
(4)咏物抒情,借鹰之飞翔和“略记”抒发怀才不遇。
11. 怀才不遇的不平、老当益壮的豪情、建功立业的渴望。
12.
(1)鹰气魄绝大:“寒山几堵”“ 风低削碎中原路”,突出鹰飞翔之高以及飞翔之刚劲矫健。
(2)所描之景宏大:秋空一碧无今古则显出景象阔大。
(3)作者情感豪壮:“老来猛气还轩举”“ 此际偏思汝”突出词人老当益壮、渴望建立功业的豪情。
(4)语言有气魄。“一碧无今古”、“老来猛气”用语豪壮有气魄。
四、名句默写(8分)
13.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5)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
(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