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82  2016-04-2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2]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平和一中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二年语文试卷
命题者:叶德蓉
第I卷 (阅读题 共106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思维与大数据思维有交集但又不重合。目前热炒的互联网营销案例,基本上剥离了大数据,更多是题材炒作和传播方式炒作。而大数据营销也不局限于互联网,它还包含了线下营销。相对于互联网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把营销当作科学而不是当作艺术来对待,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优化营销的策略。大数据思维有三个维度——定量思维、相关思维、实验思维。定量思维,即提供更多描述性的信息,其原则是一切皆可测。不仅销售数据、价格这些客观标准可以形成大数据,甚至连顾客情绪(如对色彩、空间的感知等)都可以测得。相关思维即一切皆可连。消费者行为的不同数据都有内在联系。这可以用来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偏好。实验思维说明一切皆可试。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可以帮助制定营销策略。
这就是三个大数据运用递进的层次:描述——预测——攻略。社交网络分析跟踪,将消费者社交网络上的关键词频率转化为可视化表达,对消费者进行分类,进而做针对目标顾客群的精准营销,这是大数据营销的描述阶段。预测阶段就是使用第三方零售商调研的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将两种数据融合,再对消费者的实际消费情况进行预测。在攻略阶段,比如银行可以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客户奖励政策,例如给年均消费3000元的客户提高返点,或者提供更丰富的积点兑换产品等,使者部分人群变成银行的忠诚顾客。
互联网思维如何挑战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时代”这个词在中国特别火,但在美国还未听说。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更契合传统东方思维方式。东方文化强调智慧,而西方更强调知识,智慧来源于经验,而知识来源于数据。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一组典型的智慧挑战知识的代表。司马懿是诸葛亮的最大对手,他可能是早期的大数据最佳应用者。从诸葛亮几点睡觉,吃几碗饭,他就能判断诸葛亮活不长了;而诸葛亮则凭借智慧猜出司马懿胆子小,不敢进入空城。中国人崇尚智慧,可能更注重互联网思维,但光有互联网思维还不够,还要对数据有更深的认识和更好的运用。
大数据思维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令人热血沸腾。最近一项研究表明,采用大数据的公司比不采用大数据的公司利润平均高6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也许不那么起眼,但“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是可以让企业生存下来、脱颖而出的资本。在美国排名前十的电商网站中,8家是传统零售商,只有2家是纯电商(亚马逊和易贝)。传统零售商拥有大量数据——沃尔玛一天的数据量达到PB级,这个数据资源能够转化为企业赢得比赛的耐力。由于大数据时代有内在的使企业从做大到做强的反馈逻辑,企业做大之后会产生更多数据,对消费者的理解也就更深刻,营销更精准,企业变得更强,然后会产生更多的数据,从而形成正面反馈,这是一种最终的数据驱动成长模式。
中国人本来就有营销智慧,企业通过大数据的运用与结合,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巨头,是非常可能实现的。
(选自《互联网思维PK大数据思维》,作者:陈宇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大数据思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思维与互联网思维不同,大数据思维利用互联网营销和线下营销两种方式,而互联网思维多是艺术性的营销。


浏览完整试题B、大数据思维把营销当作科学来看待,通过收集和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有关数据,进而制定和优化营销的策略。
C、大数据思维遵循一切皆可测、可连、可试的原则,体现为大数据实际应用中递进的三个层次,即描述——预测——攻略。
D、大数据思维强调的是知识和科学,不像互联网思维那样符合东方的思维方式,这是由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的。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东方文化强调来源于经验的智慧,但并不是说东方人不适合大数据思维。
B、运用大数据来指导并优化营销决策,最理想的状态是营销科学与营销艺术的结合。
C、企业应利用大数据时代内在的反馈逻辑,深刻理解消费行为,以便驱动企业成长。
D、早期大数据最佳应用者诞生地的中国成为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运用与结合的巨头指日可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大数据营销描述阶段的一项是
A、美国迪斯尼公司最近投资开发了一种手环。游客在入园时佩戴上带有位置采集功能的手环,园方可以通过定位系统了解不同区域游客的分布情况,并将这一信息告诉游客,方便游客选择最佳游玩路线。
B、一家做订餐配送的互联网企业,在送外卖的自行车和汽车上安装一套软件和追踪系统,从配送外卖中采集了大量数据,如谁订了什么外卖、经过什么路线、到了谁的家里……
C、银行研究机构使用调研的数据,将本行刷卡记录和非本行信用卡的消费情况两种数据融合,摸清隐藏的“消费大户”的消费情况,这些人成了非常有潜力的银行客户。
D、某电商购物网站中,商品页面的其他产品推荐是个重要的功能。按顺序向用户推荐全部/屏蔽部分推荐/屏蔽所有推荐,经过测试,跟踪被测试对象的购买情况,发现不屏蔽推荐的短期效应最高,购买量最多。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陶,字乐道,京兆万年人。第进士,至太常丞而丁父忧。陶以登朝在郊祀后,恩不及亲,乞还所迁官,丐追赠。诏特听之,仍俟服阕,除太子中允。
嘉祐初,为监察御史里行。卫卒入延福宫为盗,有司引疏决恩降其罪。陶曰:“禁省之严,不应用外间会降为比。”于是流诸海岛,主者皆论罚。中贵人导炼丹者入禁廷,陶言:“汉、唐方士,名为化黄金、益年寿以惑人主者,后皆就戮。请出之。”陈升之为枢密副使,论其不当,升之去,陶亦知卫州,改蔡州。明年,复以右正言召。陶言:“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英宗知宗正寺,逾年不就职。陶上疏曰:“自至和中圣躬违豫之后,天下颙颙,无所寄命,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夫为是议者,岂皆怀不忠孝、为奸利付托之人哉?发于至诚,念宗庙社稷无穷大计而已。陛下顺民欲而安人心,故亲发德音,锐为此举,中外摇摇之心,一旦定矣。厥后侵润稽缓,岂免忧疑?流言或云事由嫔御、宦侍姑息之语,圣意因而惑焉。妇人近幸,讵识远图?臣恐海内民庶,谓陛下始者顺天意民心命之,今者听左右姑息之言而疑之,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侍隙,可不惜哉!”因请对,仁宗曰:“今当别与一名目。”既而韩琦决策,遂立为皇子。英宗即位,加直史官、修起居注、皇子位伴读、淮阳颖王府诩善、知制诰,进龙图阁学士、知永兴军,召为太子詹事。
神宗立,迁枢密直学士,拜御史中丞。郭逵以签枢密宣抚陕西,诏令还都。陶言:“韩琦置逵二府,至用太祖故事,出师劫制人生,琦必有奸言惑乱圣德。愿罢逵为渭州。”帝曰:“逵先帝所用,今无罪黜之,是章先帝用人之失也,不可。”陶既不得逞,遂以琦不押文德常朝班奏劾之。陶始受知于琦,骤加奖拔。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帝徙陶为翰林学士,旋出知陈州,入权三司使。吕公著言其反复不可近,又以侍读学士知蔡州,历河南府许、汝、陈三州,以东宫旧臣加观文殿学士。帝终薄其为人,不复用。元丰三年,卒,年六十一,赠吏部尚书,谥曰文恪。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九•列传第八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仍俟服阕 服阕:守孝完毕
B、后皆就戮 就戮:被处死
C、使远近奸邪得以窥间伺隙 伺隙:乘机
D、至用太祖故事 故事:文学体裁的一种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B、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C、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D、帝初临御颇不悦/执政之专/陶料必易/置大臣欲自规重位/故视琦如仇/力攻之琦/闭门侍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陶奉行孝道。父亲去世后他宁可自己辞职也要替父亲求得朝廷的封号,等到守孝期满才继续担任原有官职。
B、王陶嫉恶如仇。卫卒入延福宫为盗,他坚决要求处分一千人等,决不姑息宽恕;炼丹者被人带进宫中,他坚决要驱逐出去。
C、王陶恪尽职守。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对不符合提拔条件的陈升之敢于批评弹劾;为使国家稳定,他极力促成英宗即位。
D、王陶人品欠佳。为讨好新帝,对于提携他的朝廷大臣韩琦极力弹劾,设法铲除其余党,以巩固自己地位。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与四人同补郡,今独两人召,请并还唐介、吕诲等。
(2)交章抗疏,请早择宗室亲贤,以建储嗣,危言切言,动天感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
桃源忆故人
欧阳修
梅梢弄粉香扰嫰。欲寄江南春信。别后寸肠萦损。说与伊①争稳②。
小炉独守寒灰烬。忍泪低头画尽。眉上万重新恨。竟日无人问。
【注】①伊:指远行之人。 ②争稳:“怎忍”之意。
8、 这首词上下阕表现的词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9、 简要赏析“梅梢弄粉香扰嫰”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展开余下试题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人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抒发了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文原句:“       ,           。”
(2)《登高》中表现杜甫因病断酒,惹恨添悲的诗句是“ , 。”
(3)《逍遥游》开篇对比描写鲲鹏徙于南冥的壮观境界和蜩鸠嗤笑大鹏时的自鸣得意之后,通过“ , ”承上启下,过渡到对比描写“朝菌”、“蟪蛄”、“众人”与“冥灵”、“大椿”、“彭祖”的年寿长短。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狗眼
聂鑫森
季兴决定今晚去叩访曹真。
临出门时,老婆对他说:“你提点什么东西去吧,几年没上曹真家了。”
季兴说:“俗!我们是大学同学,而且玩得挺铁,提着东西去像什么?”
老婆讥讽地说:“我听说他家那条哈巴狗,见了送东西的人就格外亲热。“
“胡扯!“
季兴就这样潇潇洒洒地出了门,然后走在社区铺满灯影和树影的大道上。
十年前,在大学念中文系时,他们住在同一宿舍,可以说是无话不谈。毕业后,一起分到市里唯一的一家党报工作。干到第五个年头,跑党政报道的曹真,突然调到市税务局去任办公室主任,很快就当上了副局长,副处级待遇。而季兴呢,还只是报社新闻部的主任,但他不后悔,他喜欢新闻这个行当。
季兴和曹真几年前都先后搬到了这个社区,偶尔在路上碰到了,寒暄几句,就匆匆而别。曹真永远是一副忙忙碌碌不容人打扰的模样,而季兴则全身透出一股清高自居的劲儿。当然彼此都知道对方家里的电话和手机的号码,彼此也会轻描淡写地说“什么时候闲了,我来拜访你”之类的客套话。今晚季兴要去曹真家,目的不是要去叙旧,而是有一件事要当面通报一声,要不老同学的面上说不过去。
季兴所主持的新闻部,底下有一个“内参”小组,早几天写了一篇《长兴街税务所白吃白要成何体统》的批评性稿件,作为不公开发表的“内参”已分送给市委各个常委。季兴今晚揣着这个用信封装好的影印件,就是想拿给曹真看一看,也让他知道某些部下的劣迹,赶快进行严肃的治理。
季兴在二十分钟后,按响了住在八栋中门二楼曹真家的门铃。
门徐徐打开,胖胖的曹真大声说:“快进来,快进来。”
紧接着一只浑身洁白的哈巴狗蹿了过来,并张着嘴亲热地叫了两声,然后立了起来,两只前脚在空中摆动了几下分明是表示欢迎的意思。
季兴暗笑老婆的无稽之谈:我手上什么东西也没带,这狗照样对人亲热!
曹真让季兴在大客厅正中的真皮沙发上坐下,沏上一杯“特级龙井”茶,递过一支“大中华”香烟。
季兴问:“嫂夫人和孩子呢?”
“她爸住院了。她领着孩子去看看。”
那只狗此刻安静地伏在季兴的脚边,狗的身上分明飘逸出香水的味儿,季兴忍不住用手去抚抚它柔细的毛。
季兴说:“这是一条挺可爱的狗。”
曹真笑了,然后问道:“怎么今儿来看我了?”
“想念老同学呗。”
“假话,假话。这么多日子不想,今晚想了?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管说。”
“没有事找你帮忙就不能来看看你?当官的思维就和我们不一样。”
曹真似乎有些遗憾,嘴角扯了扯,又扯出一脸的笑,说:“季兴,你来了,我倒有事要找你帮忙哩。”“行,你说。”
“长兴街税务所是我“蹲”的一个“点”,税收任务完成得好,作风也正派,你能不能派几个记者,搞出一个典型报道,当然,你大驾光临更好,我来亲自接待怎么样?”
季兴说:“我回去向总编汇报一下,好不好?”
“行。”
季兴本想立即把那个“内参”影印件拿出来,但又忍住了。他心里想,是曹真高高在上,根本就没下到长兴街税务所去呢,还是下去了,却对那些歪风邪气姑息纵容?要么就是自个儿有所染了。季兴真的没有想到长兴街税务所是曹真的“点”,原以为他不过是个副手,这事与他没有直接的联系,现在看起来,他真是个当事人了。如果猛地一下把影印件抛出来,会打扫曹真的面子,弄得双方都很尴尬。
季兴此刻极想换一个轻松的话题,比如谈一谈大学的生活,谈一谈孩子什么,曹真的手机却响了。“我是曹真。啊,半小时后来我家,谈点工作上的事?好吧,我等着。”
季兴松了一口气,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辞了。于是他站起来,说:“曹真,以后我再登门拜访,好吗?”
“好。真是对不起。这些人也是,非得上家里来谈工作。”
季兴走向门边。那只狗突然蹿过来,一口咬住了季兴的裤管,咬得紧紧的。季兴一下子愣住了。
曹真的脸变得通红,说:“宝宝,让客人走,听话。”狗就是咬住不松。
季兴立刻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他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装着影印件的信封,说:“曹真,忘记把这个东西给你了。”
“这是什么?”
“看了你就知道了。”
“哎,老同学,还这么客气。”
狗松开了咬住的裤管。这狗眼倒是挺亮,这样的场景它定是见得多了,可它不知道那信封里装的只是一份稿件!
季兴逃也似的离开了曹真的家。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篇颇具讽刺意味的微型小说,虽然故事内容简单平凡,情节也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读来却给人某种心灵上的震撼。
B、小说通过狗的行为的真实描写,发出了对俗话“狗眼看人低”的尖锐质疑,完美揭示了当今社会上拉关系走后门的腐败现象,发人深省。
C、正当读者沉浸在小说的高潮之中时,小说却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结局到底如何呢?而这也正是小说艺术的高明之处。
D、狗如其人,狗仗人势,曹真对狗的管教不严,使得他与季兴旧日的室友情将从此烟消云散,“季兴逃也似的离开了曹真的家”就是明证。
E、“这狗眼倒是挺亮”一语双关,既表明季兴对同学曹真的失望、惋惜和嘲讽,也流露作者对不良世风的针砭和批评,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2)开头写季兴与老婆的对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3)小说是怎样塑造曹真这个人物形象的?请举例分析。(6分)
(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曹真还是他家的狗?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叶嘉莹的诗词人生
高毅哲
如今的中国,可以把古典诗词和个人命运起伏结合得如此震撼人心的人,或许除了叶嘉莹,很难找出第二个了。
叶嘉莹与古典诗词结缘,始于幼年家学。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身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叶嘉莹的母亲和姨母也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她们也常常教叶嘉莹背诵经典。
1941年,叶嘉莹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是融汇中西、兼容并包的一代名家。
顾随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顾随讲课时旁征博引,“一片神行”。他重在感发而不拘泥于死板的解释说明,有时候一个小时内,甚至一句诗都不讲,却已将诗歌中最具启迪性的妙义讲给大家。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


展开余下试题 叶嘉莹跟从顾随6年,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又号驼庵)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叶嘉莹起初对文学理论并没有很大兴趣,然而,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中西融合的理论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道路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人们只要聆听过叶嘉莹的讲学,往往会有天马行空之感。叶嘉莹授课不用讲义,因为她觉得事先写好的文字会把思维限制住,不能尽情阐发诗词的绝妙。她自己称之为“跑野马”。
人们往往会隐隐感到,站在叶嘉莹身后的,正是恩师顾随的身影。
作家席慕蓉第一次听叶嘉莹的讲演后,心潮澎湃,写下这样的文字:只觉得她在台上像个发光体,她所散发的美感,让我如醉如痴。叶嘉莹的2010级博士生熊烨在电视上看到叶嘉莹讲课的节目,立刻被深深吸引。他来到南开之后,才逐渐了解到叶嘉莹诗词极富魅力的另一层原因,那是叶嘉莹的坎坷身世。
然而,这些苦难,叶嘉莹很少对外人提及。她在台湾的学生,对她在白色恐怖中的苦难长期一无所知。叶嘉莹只是不愿麻烦别人。她寻找到了自己独特的排解方式。那些深埋于心的苦闷和挣扎,与她自小就熟背的诗词发生了化学反应。叶嘉莹对诗词最初不求甚解,后来逐渐有了大彻大悟之感。
叶嘉莹曾开玩笑说:“我一生只有两个嗜好,一是好诗,二是好为人师。”在她心里,有一种文化传承的迫切。她说:“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责任,我们要承前启后,各自负起自己的责任来。不能让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我们这一代损毁、丢失。”
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她的旅费都是自付,多年来在各地的讲学或讲座大都是没有报酬的,完全是义务劳动。
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顾随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要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当年的叶嘉莹记住了这句话,却没有多想其中的意义。而当经历了一生的忧苦不幸,她终于对这句话有了真正的体会和了解。
相关链接
①叶嘉莹,1924年7月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著名古典诗词研究学者,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代表作有《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
②“我是和诗词谈一辈子恋爱。我的生活并不顺利,我是在忧患中走过来的。诗词的研读并不是我追求的目标,而是支持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正是在个人生命和诗词的交相互动中,才成就了她诗词人生的艺术魅力。
(摘编自2014年9月23日《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叶嘉莹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父母、伯父和姨母在她幼时便对她进行诗词的启蒙,特别是伯父引她以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
B、席慕蓉、熊烨为叶嘉莹富有魅力的诗词讲演所折服。叶嘉莹的这个魅力完全是收到恩师顾随的影响,她完全接受了顾随的真传。
C、叶嘉莹的“好为人师”的嗜好,源于她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毕生爱好和在长期积淀下自身具有的诗词魅力。以此,她可以扬名海内外。
D、处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自我的召唤,叶嘉莹自幼对古典诗词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E、从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叶嘉莹的生命中,古典诗词不仅仅是她的爱好、谋生工具,更是映衬她一生坎坷和辉煌的伴侣。
(2)从材料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叶嘉莹继承并发扬了恩师顾随的诗学精神?(6分)
(3)叶嘉莹能够成就她的“诗词人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6分)
(4)叶嘉莹的精神品格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乾隆爷虽坐镇深宫,却对两淮盐引案 ,让奉命彻查盐案的阿克占与扬州盐务总商汪朝宗相互制衡。
②《红高粱》中的九儿聪明伶俐,对世事 ,自己落入土匪窝,便断言是青梅竹马的男友故意泄露风声,于是迅速斩断情丝。
③这个旅游区的指示图上,用中英文标明的路线十分清楚,让人 ,极大地方便了前来观光的游客。
A、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B、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了如指掌
C、了如指掌 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D、一目了然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是通过浮光掠影的阅读、一知半解的猜测来解读文本,还是通过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咀嚼来解读文本?专家给出的意见是肯定的。
B、一是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高达25﹪,二是预防工作扎实有效。近年来法国等欧洲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主要归咎于上述两点。
C、我国使用枕头的历史非常悠久,古人使用的枕头大多既高且硬,他们选用的做枕头的材料是竹、木头、陶瓷、石块甚至是金属做成的。
D、他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其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篇幅短小,不以人物、情节取胜,而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主旨取胜。
15、根据语境和上下句衔接,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3分) 
①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阶级观点”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②比如说“美”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③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④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⑤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论。
⑥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⑥②④③⑤ D.③②⑤①⑥④
16、在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地城市,基本上是出于两种目的而建立的,①     。主要出于政治目的而建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漳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