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90  2016-04-2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0]
江西省德兴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德兴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夏鹃 审题人:张国梁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在当下和未来何以安身立命
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来,又有国家领导人的有意识推动,有关儒学与传统文化复兴的话题近来热度骤然升高。
实际上,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与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关心起人生价值及生存意义这样的精神层面问题。以民族复兴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宏大目标,更促使人们重新反思近一个世纪以来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的曲折命运。
不过,在经历了从“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到文革“批林批孔”的全盘激进反传统运动后的今天,我们再来谈论儒学的复兴,恐怕首先要厘清一些基本关系。换句话说,如果说儒家文化曾经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的话,那么在百余年激进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首先必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儒家文化。自汉代以后,儒家在政治领域的确占据了主流地位,但实际上,它从来就没有将其他信仰和价值体系的生存空间挤压殆尽。在民间,佛教乃至道教等信仰体系与儒学基本和睦并存着。即便前现代的中国政治合法性及其传统是建立在儒家政治哲学基础之上的,但这并不等于说,其他思潮就被彻底排除政治在外。因此,如果将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简单地理解为阅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恐怕是一种过于狭隘的理解。
第二,在对待以儒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应当避免重蹈两个极端的错误。第一个极端就是前文提及的激进反传统思潮,它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这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决定论”思维,它错误地将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单化地用一个理由来归纳。
另一个极端的思潮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儒学的复兴而兴起的,它认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来说,传统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如果仅仅到这一步,我们或许还能够认同。但它进一步认为,只要从儒学中不断地挖掘这些传统资源,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够顺利地实现民主与法治等中国人追求了上百年的现代梦想。这种试图重建儒家政治制度的想法几近于天方夜谭。
中国近代历史已经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今天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传统与现代既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自然延续的关系。“现代”固然不是必须在传统被打倒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全然异质的事物,但也绝不是在传统的田园里自然生发出来的甜美果实。两者的关系毋宁如下:现代是在传统的基础之上经过一系列“基因突变”后产生的新事物,它既与传统一脉相承,但又包含了截然不同的新内涵。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诸多历史和现实的因素,没有一个简单的因素能够充当唯一的(或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过去既没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动机。
第三,以儒家为“大传统”的中国传统包含着“器物”、“制度”和“文化”三个不同层次,很难简单化地谈论尊重传统或尊儒、尊孔。要说传统,女人缠足、男子纳妾、科举考试、四书五经……都是传统,我们现代人究竟如何去遵从?我个人认为,任何文化传统本身都一直在随着时间的流淌而演化,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传统。简单地说,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至于一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我们不必也不应该以墨守成规和抱残守缺的态度去对待。


浏览完整试题有一点是肯定的,作为一个伟大传统,儒家思想文化不应该、也不可能就此走向消亡。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我们这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尤其需要它提供的解毒剂。因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为儒学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现实家园。
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在未来的可能出路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今天真正有志于推动儒学复兴的人士,应当重新实践2500年前孔子曾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礼失求诸野”的导向,而不是忙于去成立什么闹哄哄的“儒教协会”或穿梭周旋于一个个“儒学复兴规划”之间。我坚信,孔子在他的时代也曾面对过我们今天同样的困境,所以他才会提出这样明智的思路。
除了挖掘和整理在百年社会变迁中几近湮灭的儒家精神因子外,当代儒者更艰巨的任务是创造性地为儒学重新争得一片能够与现代政治秩序接榫、并在现代社会中延续传承乃至发展更生的崭新洞天。如果把儒学的前途寄托于民间,那么首先需要让四书五经“不传久矣”的社会民众经历一个消除隔膜的再亲近过程。
1.下列关于“儒家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地与儒家文化画符号。
B.儒家文化因其信仰、价值体系的优势而被统治者看重,自汉代以后便在政治领域占据了主流地位,从而形成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政治制度。
C.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来说,儒家思想文化都是一件无价瑰宝,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需要它,它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D 传统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我们传承民族传统,不应该一味遵从之前的那些具体的传统社会制度和传统生活方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近代历史证明,儒家政治是一种无力应对现代挑战的失败的制度,在百余年激进变革之后,它自己现在也面临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
B.近代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这是由很多历史原因造成的,不能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有彻底打倒它们,中国才会取得进步。
C.就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来说,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不是障碍,反而是极其重要的资源。
D.像女人缠足、男子纳妾之类也是传统,我们很难简单地全盘地去遵从传统,一个民族应当传承的是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价值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近来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被重视,有关话题讨论的热度如此之高,是因为儒家文化曾在过去2000年里充当过中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B.将中国传统文化简单理解为儒家文化是狭隘的,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能单纯地学习儒家经典,尊崇儒家价值理念。
C.有人认为,只要不断挖掘儒学中的那些传统资源并加以发扬光大,我们就能顺利实现民主与法治等现代梦想,这种想法是不现实的。
D.为作为精神资源和生活实践的儒学重新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的现实家园,未来可能只有到民间社会中去开创,首要任务是让民众消除与四书五经的隔膜而再亲近它。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来源:ziyuanku.com(选自《宋史•周淙传》,有删改)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ziyuanku.comA.舟楫病之 病:担忧
B.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赖:依靠
C.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屡:多次
D.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展开余下试题C.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5分)
(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注]炷:燃烧
8.“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ziyuanku.com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手法。(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善用比兴手法。在表现女主人公被男方背叛,爱情归于衰落之前,拿桑树的变化 “ , ”来打比方,为下文写男女主人公爱情的衰落作铺垫。
(2)《逍遥游》中“ , ”,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3)《阿房宫赋》这篇文章文采斐然,使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法。如描写六国的宝藏使用了互文: , ,齐楚之精英。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绿染戈壁
梁衡
由西安出发西行,车驶入甘肃境内,公路两边就是又浓又密的柳树。这种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它树身高大,树干挺直,如松如杨,而枝叶却柔密浓厚。每一棵树就像一个突然从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茂盛的枝叶冲出地面,射向天空,然后再四散垂落,泼洒到路的两边。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又像是两道结实的堤坝,我们的车子夹行其中,好像永远也逃不出这绿的围堵。
左宗棠是1869年5月沿着我们今天走的这条路进入甘肃的。左宗棠止步于举人,此后三次参加会试,三考不中,便无心再去读枯涩的经书,而是在乡下边种地边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后因太平天国乱起,就随曾国藩办湘军。1866年甘肃出现回民起义时,左正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朝中无人,同治皇帝只好拆东墙补西墙,急召他赴西北平叛。
左宗棠在西北的政治、军事建树历史自有公论。但他到西北后,发现这里的危机不只是政治腐败,军事瘫痪,还有生态的恶劣和耕作习惯的落后。大军所过之处全是不毛的荒山、无垠的黄沙、裸露的戈壁、洪水冲刷过后的沟壑。这与江南的青山绿水、稻丰鱼肥形成强烈的反差。左宗棠隐居乡间时曾躬耕农亩,准备种田教书,终老乡下。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向西北,让他“达则兼济天下”,兼顾西北。
面对赤地千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栽树,这当然是结合战争的需要。但古往今来西北不知几多战事,而栽树将军又有几人?用兵西北先要修路,左宗棠修的路宽三到十丈,东起陕西的潼关,横穿甘肃的河西走廊,旁出宁夏、青海,到新疆哈密,再分别延至南疆北疆。穿戈壁,翻天山,全长三四千里,后人尊称为“左公大道”。1871年2月左下令栽树,有路必有树,路旁最少栽一行,多至四五行。这是为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真去研究,躬身参与,强力推行。他先选树种,认为西北植树应以杨、榆、柳为主。河西天寒,多种杨;陇东温和多种柳。凡军队扎营之处都要栽树。他还把种树的好处编印成册,广为宣传,又颁布各种规章保护树木。史载左宗棠“严令以种树为急务”“相檄各防军夹道植树,意为居民取材,用庇行人,以复承平景象”。左每到一地必视察营旁是否种树。在他的带领下,各营军官竞相种树,一时成为风气。现在甘肃平凉仍存有一块《威武军各营频年种树记》碑,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营种树的情景。
左宗棠在西北到底种了多少树,很难有确切的数字。他在光绪六年(1880年)的奏折中称,只自陕西长武到甘肃会宁县东门六百里,就种活二十六万四千多棵树,其中柳湖有一千二百多棵。再加上甘肃其余各州约有四十万棵,还有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种的树,总数在一二百万棵之多。而当时左指挥的部队大约是十二万人,合每人种树十多棵。中国西北自秦以来共有三条著名的大道。一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的弛道;二是唐代的丝绸之路;三就是左宗棠开辟的这条“左公绿柳之路”,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西北公路建设基本上是沿用这个路基。三千里大道,百万棵绿柳,这在荒凉的西北是何等壮观的景色,它注定要成为西北开发史上的丰碑。
兵者,杀气也。向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毁城为乐,项羽烧阿房宫,黄巢烧长安,前朝文明尽毁于一旦。他们能掀起造反的万丈狂澜,却迈不过政权建设这道门槛。只有少数有远见的政治家才会在战火弥漫的同时播撒建设的种子,随着硝烟的退去便显出生命的绿色。
(摘编自2014年7月23日《人民日报》刊文《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
①长夫人等(指后勤人员)不得在外砍柴。屋边、庙边、祠堂边、坟边、园内竹林及果木树,概不准砍。(左宗棠《楚军营制》)
②马夫宜看守马匹,切不可践食百姓生芽。如践食百姓生芽,无论何营人见,即将马匹牵至该营禀报,该营营官即将马夫口粮钱拿出四百立赏送马之人,再查明践食若干,值钱若干,亦拿马夫之钱赔偿。如下次再犯将马夫重责二百,加倍处罚。(左宗棠《楚军营制》)
③左宗棠的同乡及幕僚杨昌浚,应邀西行,见道旁柳树成林,也有七绝一首:“大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左宗棠在福建办船政,建海军,对付东南的外敌,而同治皇帝又急召他赴西北平叛。可见左宗棠当时在清廷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
B.左宗棠被朝廷差遣到西北,却发现那里大有用武之地,于是在政治、军事上颇有建树,在其他很多方面成就也都不凡。
C.左宗棠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巩固路基,“限戎马之足”,为路人提供阴凉,没有想到树木成林,绵延成片,泽被后世。
D.自古以来,手握兵权的人多以杀人为功;但左宗棠却在用兵时极力改善西北的生态环境,显现出其远见卓识与人文情怀。
E.左宗棠原本志在“穷则独善其身”,躬耕陇亩,种田教书,却又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赶赴西北以“达则兼济天下”。
(2)本文开头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3)文中说“左对种树是真有兴趣”,左公“兴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中华资源库 ziyuanku.com
(4)左公种树取得巨大的成功而泽被后世,其中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2)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企业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能力。


展开余下试题(3)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B.由于规划周密、准备充分,2014年在韩国仁川举办的第17届亚洲运动会成为亚运会中历届参赛国最多、开幕式演艺最精彩的一次盛会。
C.香港交通运输业团体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颁令禁止示威者占领旺角和金钟路段,法院随后颁布了临时禁令。
D.关于本市大大小小业余球场到底归谁管这个问题,各个部门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市建设局管理的这一说法为准。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从古希腊人立下塞基洛斯墓志铭甚至更早的时候起,人们写作、歌唱与演奏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赞颂神的荣光与人世的美好。
②但即便如此,对丑与恶的表现也仅仅是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从未有人鼓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也如此操作。
③当音乐史的长河逐渐流淌至近现代,作曲家们发现对暴力、扭曲、阴暗的描写同样是艺术美的一种
④古典音乐一定不会是助长人性中“恶”的一面的催化剂。
⑤将艺术与生活区分开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难度。
⑥听过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人不会真去搞这么一场献祭仪式,热爱马勒交响曲的乐迷们也不会因为受其中悲观厌世情绪的影响而真去做什么轻生之举。
A.④①③②⑥⑤ B.⑤⑥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⑤⑥ D.③②④①⑤⑥
15、请看下面一幅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根据要求答题。(5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的内容,并用一句话揭示这幅漫画表现出来的习主席治国理念。(不超过10字。)
ziyuanku.com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环境污染历来被看作“全球问题”,这不但因为 ① ,一个国家遭遇的污染非常容易进入另一个国家;而且因为各国的环境缺陷往往形成复合结构,带来综合性环境效应。由此来看当前国内的灰霾天气,就不能将 ② ,要么单纯归于国内的产业或生活方式,要么单纯归于国家层面的缺乏规划和监管不力。面对灰霾持续不退和PM2、5数值居高不下的现状,现在迫切需要从政府到企业,从社会到个人, ③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www.ziyuanku.com“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立着”、“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
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www.ziyuanku.com德兴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答案
1、C(“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这一宏大目标的实现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表述属于主观臆断,过分夸大儒家文化的作用。原文第6段为“中国的现代代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因素能够发挥唯一的决定性作用。这就决定了儒家文化过去没有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绊脚石,将来也不会成为中国现肛代的发动机”。)
2、B(“不能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有误。鉴于原文第4段的表述“第一个极端就是前文提及的激进反传统思潮,它将近代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选项说法应改为“不能全部归结于儒学和传统文化”。)
3、A(原因分析有误。原文第三者段为“由于孔子诞辰日的到来……”。)
4【答案】A
【解析】病:以……为困难
5【答案】B
【解析】原文标点为“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6【答案】C
【解析】“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错,应是“〈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
7【1】宋朝军队进攻夺取虹县,中原的百姓一致来归顺,扶老携幼在路上络绎不绝。
(得分点:王师、翕然、相属、于道、句意各1分)
【解析】关键词 王师:朝廷军队。 翕然:一致。相属:相,表示递相承接。属,跟随。 于道:在路上。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8【2】陛下亲自实行节俭,来给天下示范,但是显贵的近臣奢靡,一点不知道改变。
(得分点:履、示、贵近、殊、革各1分)
【解析】关键词 履:实行,执行。 示:示范。贵近:显贵的近臣。殊:极,很。革:改变。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9.【答案】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1分)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愁”与“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2分)
10.
11.(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12.(5分)B D (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A项中“已有无人替代的地位”分析偏离原文相关语句的意旨,原文是说当时兵荒马乱,堪用之人不多。 C项中“最初下令种树,是为了……没有想到……”分析有误。E项中“原本志在”概括不当。
13.(6分)①以此引出传主,能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②诗意地评价左公当年种树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意义,寄寓作者无限崇敬之情;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后文,从而引导读者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4.(6分)①选准树种,因地制宜种植;②宣传种树意义,颁布护林措施,并严格执行;③种树是他巡视地方的必选对象,从而引领出一种种树护林的良好风气。(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5.(8分)①科举受阻,转而研究农桑水利等实用之学,让他获得一种观照外物的特殊视角;②早年在江南生活,那里的生态环境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新疆荒凉荒寒荒漠化的环境,与其形成巨大反差,刺激他产生改变环境的愿望;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德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