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18 2016-04-30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8]
广东省湛江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湛江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大考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教师:LQZ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上班级、姓名、试室号、座位号及学号栏目填写清楚。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是由一个神话故事开端的。说的是大荒山无稽崖下,有一块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幻化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浇灌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后来仙草修成女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红楼梦》来。
故事虽然说来荒唐无稽,但是任何神话都有其尘根俗缘。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毫无疑问也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红楼梦》中的这块顽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作者说是本于“大荒山,无稽崖”,用脂砚斋的话来说,就是“荒唐也,无稽也”,亦即是无可稽考之处。在我看来,这是作者和批者有意让人处于扑朔迷离之中,它应当是真有其出处的。依据相关材料揆情度理,我认为,它应当是我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在远古时代,人们便称此为“大荒山”。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肃慎之国。”肃慎,位于我国东北的东北部;不咸,蒙语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长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状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块,便名曰“补天石”。
“绛珠仙草”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人参。人参常被称之为“神草”或“仙草”,长着对生的绿叶,绿叶中间挺立着一株长长的花柱,柱上结着一串串红宝石似的珠果,颜色绛红绚丽,形状如同南国红豆,晶莹剔透。这样看来,这个“绛珠仙草”不是人参又是什么呢?
“神瑛侍者”呢?他似是“神鹰”的谐音。很早以前,满人中间流传一个神话:有三个仙女在长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鸟(也有称说神鹰的)噙来一颗绛红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库伦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红果后生个男孩,便是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因此,神鸟(或神鹰)与绛红仙果的兰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缔结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过是将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点痕迹。
为什么曹雪芹要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来牵引出这部百年望族的兴衰史呢?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便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他们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因此曹雪芹用这么一个神话故事开篇,这与他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有着直接的关系。曹雪芹生于末世,当年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唯独他结庐在荒凉的西郊荒野村,穷困潦倒,怎能不产生“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的慨叹呢?
曹雪芹在一首《画中诗》中说:“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这里明明点出这块顽石的来历,它的根源本来尊贵,详溯其源当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长白山山巅),遥想当年是何等的荣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尘埃,埋没于蓬蒿之中。现虽欲返璞归真,但又不能去攀结那些豪门权贵,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并于万般无奈之中,才求诸笔墨文字,冀图得到诸如空空道人之类的人去传述其一番历历可数的心迹罢了。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女娲补天时未被采用的石头出自大荒山无稽崖下,作者认为大荒山应当是长白山。
B.《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绛珠仙草”,作者认为即是长白山上的名贵特产,被人们称为神草或仙草的人参。
C.《红楼梦》开篇神话故事中的“神瑛侍者”,作者认为“神瑛”似是“神鹰”的谐音。神瑛侍者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
D.曹雪芹先人早在明万历年间便迁居沈阳附近,加入旗军正白旗。《红楼梦》的开篇神话故事表现了曹雪芹绵绵不绝的寻根怀旧思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大荒山即长白山,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称此长白山为“大荒山”, 长白山天池之畔有块巨大山石名为“补天石”。
B.作者认为“绛珠仙草”即人参,因为人参长着对生的绿叶,中间花柱头上结着一串串宝石似的珠果,与《红楼梦》描写的“绛珠仙草”很像。
C.满人神话中神鸟(或神鹰)与绛红珠果的兰因絮果缔结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无痕地运用到了《红楼梦》中。
D.随同清室一同入关的八旗子弟,个个都是声名显赫,而曹雪芹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却穷困潦倒,所以让他产生“单单剩下一块未用” 的慨叹。
3.根据文章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编造的这个神话故事,是有其现实的基础的。那么,《水浒传》开头“洪太尉误走妖魔”的神话也应该是有其尘根俗缘的。
B.虽然作者在《画中诗》与《红楼梦》中都写到了“石头”,但诗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没有内在的联系。
C.作者认为《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即长白山,说明《山海经》中的地名有的是少数民族语言的音译。
D.作者对《红楼梦》的开篇神话中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证,说明作者对满族历史及满族风情非常熟悉。
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知识考查:(每题3分,共9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5、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夫晋,何厌之有?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
C.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D.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B. 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C. 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D. 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
B.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他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击败张彪。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留异之乱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5分)
(2)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5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1、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默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句子(10分)
(1)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 , 的感慨。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在《登高》一诗中,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不禁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 ”。
(5)《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半支蜡烛
谢志强
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进进出出的,都是陌生面孔。
房间内有三个床位。入晚,仍是我一人;我担心着随时可能闯进一个陌生人来。我看着电视,荧屏一闪一闪换着人物,很频繁。我略为轻松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像隆重的舞会一下断了电。楼外的灯光也消逝了。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叫。
我摸近写字台,拉开抽屉,捏住了空荡荡的抽屉一隅的半截蜡烛。这是我进入这个房间时,无意中发现的秘密。
半支蜡烛,很细很圆,也很凉,它躺了不知多久,几乎被遗忘了,连服务员清理房间时也忽视了它的存在。我捏着它。我没有火柴,捏着蜡烛,走出房门,能看到长长的走廊尽头一扇窗口外边朦胧的夜色。走廊内一片混乱,开门声、脚步声、召唤声。显然,大家都没料到断电。
于是,我想开门看看。迎面闪过一个身影。我问:“有没有火柴?”她说没有。她一开口,我才知道是个女性,声音使我想到了山泉。她喊服务员,声音包含着恐慌。我说我有蜡烛。她便朝走廊内毫无目标地喊:“谁有火柴打火机?点个亮!”她仿佛向人间呼吁。
我继续试探着朝走廊尽头的窗口方向走。我的眼睛渐渐适应了突然降临的黑暗。
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他说:“快点快点!”一个中年男子粗犷的喉音。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像恋人美好深情的吻。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我看着他们并不陌生的陌生的脸,我也笑了。我没急于返回房间。这亮光属于众人,我不能独自享用。
她说:“你倒有经验,出差还备着这玩意儿。”
我说:“我在抽屉里发现的——我可没先见之明。现在出差到哪里会没有电灯呢?在城市,蜡烛已成稀罕物了。”
我持着蜡烛,缓缓地走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迎接光明的门,我十分乐意地接受里边的旅客偶尔提出借个光的要求。他们是在寻觅断电的瞬间失却或遗落的物件;找着了那物件,像重逢一样的欢欣,简直显出孩童的纯真。
我的心房也随着烛光一亮一亮闪动。这个旅馆这座城市不再陌生和恐惧——一个人进入一个陌生地难免生出的感觉。
经过一扇一扇敞开的门,我到达了房间门口。又是意外,霍然灯火通明,荧屏又出现一个彩色的世界。走廊传来惊喜的声音,接着,传来纷纷“砰砰”关闭房门的响声。我也关上了房门。
(选自《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
1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小说借写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反映了现代城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用“半截蜡烛”来审视人性的变化,同时也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B.小说开头反复渲染“陌生”的感触,说明“我”在这座北方小城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内心孤独寂寞,难免生出陌生的感觉。
C.“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黑夜中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运用比喻和夸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火苗”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温暖、抚慰与希望。
D.突然断电的情节安排巧妙而有深意:突然降临的黑暗虽然一时引起恐慌,但人们为找寻光亮,却能打破隔阂,消除戒备,以至相互帮助扶持。
E.“它的光亮映出其他两张绽开了微笑的脸。接着又惊喜地围过来几张陌生的脸,都笑着。”通过神情的描写表现了人们对“我”的感激和对蜡烛的喜爱。
15、“半截蜡烛”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16、这篇小说揭示了人们怎样的微妙心理?(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共80分)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20分)
17、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②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________,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
A.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一文,该文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议论。
B. “两会”召开期间,部分媒体和网络上常见政协委员提交议案、人大代表提交提案之类的说法。这无疑是混淆了“议案”和“提案”两个不同的概念。
C.《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按照物权法的有关规定,把登记资料查询人限定在权利人和利害关系人,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法复制、查询与调查处理事项有关的登记资料。
D. 1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讲话说,美国将终止过去半个多世纪对古巴执行的业已过时的政策,试图通过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寻求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阴沉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展开余下试题
①空中还漂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 ②清晨推窗望去,雨虽停了 ③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 ④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 ⑤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阴如墨 ⑥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A.④②①③⑤⑥ B.②④①⑤③⑥ C.④②③①⑥⑤ D.②④③①⑥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5分)
1992年开始,人们尝试使用“肉毒杆菌毒素”(简称“肉毒素”)来控制面部肌肉的活动, ① 。2002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A型肉毒杆菌毒素应用于美容领域,以消除抬头纹、眉间纹和鱼尾纹等。目前,肉毒素美容风靡全球, ② 。不过,很多人并不了解肉毒素美容的副作用。短时间内多次注射肉毒素, ③ ,甚至生命安全。
21、下面是 “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图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湛江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大考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C.“神瑛侍者即清室祖先布库里雍顺”文中无依据。
2、D“为清室开创基业,屡立卓越功勋”的是曹雪芹的祖先。
3、B画中的石头与《红楼梦》中的补天石寄寓了作者相同的情感,所以有内在联系。
二、古诗文阅读:
4、B(A、知通“智”;C 、生通“性”;D、有通“又”)
5、B (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6、C(夜为名词作状语,其他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7、C(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
8、B(“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9、A(“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只是一个梦,而非事实。)
翻译:
10、(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士卒配给他。(稍、习、胆决、倒装各1分,大意分1分。)
(2)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乃、麾下、礼、归各1分,大意分1分。)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尚未成年头发还束做两个结,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等到平定了杜龛,文帝把士卒配给他。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文帝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诗歌:
11.①《登高》以哀景写哀情:借萧瑟凄凉的悲秋之景来抒发作者孤苦悲凉之感;②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借美妙迷人的春江之景来反衬作者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第一点2分,第二点2分)
12.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每点1分)
默写:13、(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三、小说阅读:
14、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是对主题分析,正确。B项“说明‘我’在……寂寞”牵强,用意应是说明人与人的距离远、冷漠。C项“夸张”错。D项对情节作用分析,正确。E项“表现……喜爱”错,应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陌生、警戒在这小小烛光下消溶了。)
15、①在结构上,“半截蜡烛”构成情节的线索,使情节集中,紧凑;②在内容上,它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友爱。(每点2分)
16、揭示的微妙心理:①人的内心对陌生人往往有防备和警戒;②当黑暗来袭时,人们开始有共患难的意识,故而走近彼此,相互帮助、扶持。(每点3分)
四、语言运用:
17.A(作茧自缚: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事,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困。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18、A(B. 有歧义,“部分”限定的内容(对象
上一篇:
高一下唐诗阅读鉴赏练习
下一篇:
河北省广平县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湛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