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24  2016-04-3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4]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枣阳市第七中学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来,明代宣德炉的收藏达到了高潮,然而存世的明代宣德炉真品 ,弥足珍贵。
②为了挖掘和发扬民乐演奏技艺,文联通过层层选拔, ,选出了36名高水平民乐爱好者,成立“乐谷之声民乐团”。
③作为全球第五大钚储备国,日本将向美国和英国退回330公斤钚。不过外媒指出,日本的姿态只是作秀,因为与其庞大的储量和年产量相比,这些返还的核材料只是 。
A.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凤毛麟角
B.凤毛麟角 百里挑一 九牛一毛
C.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 凤毛麟角
D.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百里挑一[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硕士生站站柜台,博士生抄抄写写,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 、关于中国足球不能冲出亚洲的关键,我的拙见简单一句话,运动员,乃至教练员,文化水平太低。
C、我们要在生活上努力地养成优良的好习惯,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坏风气。
D、在香港,在澳门,在台湾,在东南亚各个国家,每天报纸上、电视里都充斥着离奇古怪的新闻。
3.把后面的句子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
。 , , ,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让人去读解中国历史的大课题。
①南京既不铺张也不拥挤
②也不存在可以舍弃历史的游玩
③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参观
④杭州是过于拥挤的沉淀
⑤北京是过于铺张的聚集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④⑤① C.③②⑤④① D.③②①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国很早就有为死者驱祟辟邪的风俗。镇墓兽的出现好这种风俗的体现。在幽冥之都对死者威胁最大的是罔象。《风俗通》载,罔象喜食死人肝脑,人莫能禁。为对付罔象,古人先以刍灵,《礼记•檀弓》载,当时人死后,人们“束矛为人马,谓之刍灵,神之类。”除草扎刍灵之外,送葬必不可少的是“方相”,“相”在商周,当为政官或祭祀之官。郑玄注《周礼》:“方相黄金四目,形状极可畏怖,傩时用以驱疫鬼,此又用以驱土怪也。”傩者,面具也。驱鬼,必带面具,而面具之形甚多,据《后汉书•礼仪志》谓,共计“十二兽,有衣、毛、角”之形。墓内所放置的镇墓兽当最早源于方相驱鬼习俗。
方相氏驱鬼习俗虽最早在秦汉已盛行,但秦汉时期墓内林林总总的辟邪之物却很难和方相氏联系在一起。其一为独角兽。秦汉墓内还置似狮子样的镇墓物,三国魏孟康注《汉书》:“桃拔又叫符拔,似鹿长尾,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辟邪为故印度梵文的音译,意为大狮子;天鹿据春秋文献载当时有一种鹿,身体随季节变色(或许是梅花鹿),很有神异,称天鹿,看来所谓天鹿、辟邪应为结合狮、鹿的特点而成的神鹿,墓内似狮的镇墓物当为辟邪天鹿无疑。
唐代将镇墓辟邪之风发展到极致。地上植柏,放石狮、石人等;地下置镇墓兽、天王俑、武士俑、十二生肖俑,即(唐会要)所称“四神十二时”(所谓“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以上构成了立体式的防护网。这种被考古界习惯而笼统地称之为 “镇墓兽”的辟邪物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墓内,但唐代形成定制,一般一墓内两个,一为人面,一为兽面,个别墓内也有双头镇墓兽。


浏览完整试题 《后汉书•礼仪志》刘向注引《山海经》佚文:“东海中有度朔山,上有大桃树,蟠居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毒,一曰郁垒。主阅领众鬼之恶害人者,执以苇索,而用食虎。于是黄帝法而象之,因立桃梗于门户之上,画郁垒、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文中郁垒即禺垒,亦即偶垒,即今之所谓傀儡,乃古代用以逐鬼的面具大头人也,也即方相氏。唐墓中兽面镇墓兽形状各异,正合方相氏千形百态,当是模拟方相氏的原型而成。
人面镇墓有人认为是山神形象,《山海经》载:“无虞山至南禺山有十四山神,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山海经•中山经》载首山至丙山,其九山之神。“皆龙身而人面”。可我们看到的人面镇墓兽虽神态各异,但均为人面兽身,没有一个似龙身。《山海经》中记述有许多人面兽身的怪兽,亦为虎身人面,由此可见,人面镇墓兽其实应是虎神。
4.下列关于“方相”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在商周时代当为政官或祭祀官,而方相氏的职责是驱鬼怪,其黄金四目,面目可憎,性向恐怖。
B.墓内所放置的镇墓兽应当最早源于方相驱鬼习俗,而方相氏驱鬼习俗最早在秦汉时期已经盛行。
C.秦汉墓葬有独角兽和辟邪等物,但他们都与方相氏没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当时镇墓辟邪之风还未发展到极致。
D.方相氏形象凶恶可怕,能驱鬼怪,到了唐朝,墓中兽面镇墓兽当是模拟方相氏的原型,形状各异,林林总总。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幽冥之都,对死者最大的威胁时罔象,为了对付罔象,人们草扎刍灵,除此,送葬时还会以方相氏驱祟辟邪。
B.被考古界习惯上称为“镇墓兽”的辟邪物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墓内,到了唐代形成定制,一般一墓内两个,分为人面和兽面。
C.镇墓物中有挑拔或符拔的,似鹿而尾长,春秋文献记载当时一种动物很神异,一角的叫天鹿,两角的叫辟邪。
D.唐代墓葬辟邪之分盛行,地上有柏树、石狮、石人等守护,墓内更有镇墓兽、天王俑等辟邪之物,不一而足。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神十二时”中的“四神”指两件镇墓兽和两件武士俑或天王俑,他们共同构成了唐代墓葬立体式的防护网。
B.黄帝取法《山海经》神话,在门户之上桃木刻制的木偶,画郁垒、苇索与虎以御凶鬼,神话色彩浓厚。
C.有人认为人面镇墓兽是山神形象,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但事实表明,这个说法欠缺足够的说服力。
D.无论是方相,还是镇墓兽,都是古代驱祟辟邪的习俗,都能体现人们对于平静祥和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5分)
公园里的星期天
(美)贝尔•考夫曼
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
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
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斯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练地唾了一口。
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
她本能她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
“小家伙,别扔!”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
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
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乜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
“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
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是吗?”蛮横无礼中夹着威胁,“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力。他想扔沙子就扔呗。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
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莫顿面部肌肉抽搐着。“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他平静地说。
“喂,闭嘴!”那人说。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块头”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
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
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这太荒谬了,”他镇静地说,“我倒想请教请教……”
“哦,是吗?”那人两腿分开,轻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就你,还有谁?”
他们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套儿。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走,我们离开这里。”
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


展开余下试题菜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叉叫:“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
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
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似乎缺少什么。
莫顿突然冒了一句:“那证明不了什么。”
“什么?”她问。
“打架。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幺问题。”
“当然。”她说。
“最好的结果,”他解释说,“可能会是什么?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图什么?伸张正义?讲清道理?”
“当然。”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学。“不许哭,”她气冲冲地说,“真叫人丢脸!”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会怎样呢?让自己被揍扁?去教训那人?叫警察?“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
“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莫顿烦躁地说。
“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嘛?”她说。
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
“你管不住,我来管。”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
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她听见自己说,“就你,还有谁?”
(根据肖鹏译文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嘴唇犹疑地动了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
B.小说中莱利与其父莫顿、胖男孩乔与其父“大块头”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这样写旨在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C.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奠顿和大块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D.“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和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
E.“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已。
8.小说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中的莫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10.有人认为小说写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场就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余味悠长的小说,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阐述你的理由。(8分)
三、文言文阅读(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韦粲,字长蒨。好学仗气,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太清二年,征为散骑常侍。闻侯景作逆,便简阅部下,得精卒五千,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报云“贼已出横江”,粲即就内史刘孝仪共谋之。孝仪曰:“必期如此,当有别敕。岂可轻信单使,妄相惊动,或恐不然。”时孝仪置酒,粲怒,以杯抵地曰:“贼已渡江,便逼宫阙,水陆俱断,何暇有报;假令无敕,岂得自安?韦粲今日何情饮酒!”即驰马出,率部即发。至南州,粲外弟司州刺史柳仲礼亦帅步骑万余人至横江,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先是,西豫州刺史裴之高率江西之众赴京师,屯于张公洲,待上流诸军至。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累日不决。粲乃抗言于众曰:“今者同赴国难,义在除贼,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且士马精锐,无出其前。若论位次,柳在粲下;语其年齿,亦少于粲,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裴公朝之旧齿,年德已隆,岂应复挟私情,以沮大计。”之高垂泣曰:“吾荷国恩荣,自应帅先士卒,顾恨衰老,不能效命,企望柳使君共平凶逆,谓众议已从,无俟老夫耳。若必有疑,当剖心相示。”于是诸将定议,仲礼方得进军。
次新亭,贼列阵于中兴寺,相持至晚,各解归。是夜,仲礼入粲营,部分众军,旦日将战,诸将各有据守,令粲顿青塘。青塘当京师中路,粲虑栅垒未立,贼必争之,颇以为惮,谓仲礼曰:“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仲礼曰:“青塘立栅,迫近淮渚,欲以粮储船乘尽就泊之,此是大事,非兄不可。若疑兵少,当更差军相助。”乃使直阁将军刘叔胤师助粲,帅所部水陆俱进。时值昏雾,军人迷失道,比及青塘,夜已过半,垒栅至晓未合。景登禅灵寺门阁,望粲营未立,便率锐卒来攻。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令军主郑逸逆击之,命刘叔胤以水军截其后。叔胤畏懦不敢进,逸遂败。贼乘胜入营。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
贼传粲首阙下,以示城内,太宗闻之流涕曰:“社稷所寄,惟在韦公,如何不幸,先死行阵。”诏赠护军将军。世祖平侯景,追谥曰忠贞。
(选自《梁书•列传第三十七》)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便简阅部下 简:挑选。
B.以沮大计 沮:阻止。
C.令粲顿青塘 顿:驻扎。
D.令军主郑逸逆击之 逆:预先。
12.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韦粲英勇抗敌和心怀大局的一组是( )
A.①即驰马出,率部即发 ②下官才非御侮,直欲以身殉国
B.①粲即送粮仗赡给之,并散私金帛以赏其战士 ②直以社稷之计,不得复论
C.①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 ②节下善量其宜,不可致有亏丧
D.①军副王长茂劝据栅待之,粲不从 ②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景叛乱后,韦粲即刻率兵奔赴京城救援,到了豫章后,刘孝仪以报告不实相推脱,韦粲义正严词地指斥了他的行为。
B..裴之高以自己年长位尊自居,反对韦粲提出的以柳仲礼统率诸军的提议,韦粲非常激动,对诸将讲形势和大义,最终促使裴之高改变了主意。
C.柳仲礼率部与侯景在中兴寺开战,青塘是战略要地,柳仲礼打算把粮草囤集于此,韦粲身先士卒,主动请缨率部驻守此地。
D.由于适逢大雾,迷失了道路,韦粲的部队没有及时筑好防御工事,给了敌人可乘之机,侯景率兵进攻得手,韦粲临危不惧,壮烈牺牲。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推柳司州者,政以久捍边疆,先为侯景所惮。(5分)
(2)左右牵粲避贼,粲不动,犹叱子弟力战,兵死略尽,遂见害。(5分)
四、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钱塘逢康元龙①
明•谢肇淛
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①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展开余下试题15.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5分)
16.请结合全诗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6分)
五、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高峡出平湖。
(3)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10分)
18.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
年轻是什么?年轻是春日的竹笋、 、出水的芙蓉:年轻是 、远征的船帆、离弦的利箭: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 、大漠风沙中的战旗;年轻是金, ,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4月8日起试行24小时不打烊,在实体书店普遍生存艰难的时候,这家老牌书店逆势而上,为读者点亮了一盏明灯。
4月22日,李克强总理致信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勉励他们“把24小时不打烊书店打造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知识中汲取力量。”
支持三联书店实行24小时不打烊的,除了书店自身的文化追求和文化情怀之外,也有政府实实在在的扶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及财政部文资办拿出上亿元资金补贴那些在服务读者方面作出优异成绩的实体书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房租和人工费用不断攀升所导致的书店危机。
请你概括上述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并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00字的新闻短评。
七、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诗歌,按照要求作文。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于丹
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易中天
请全面审读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的汉字书写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百里挑一:一百个里挑选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十分出众。九牛 —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①句强调明代宣德炉真品珍贵而稀少,应选“凤毛麟角”。②句强调从众多中选出优秀的,应选“百里挑一”。③句强调日本退回的核材料只是其储量和产量的很少一部分,应选“九牛一毛”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内涵不明,感情色彩失当、对象错类和不合语法,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在答题时首先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
2.D
【解析】 A项去掉对于,B项去掉我的,与“拙”重复。C项去掉优良的和不良的。
3.C
【解析】
试题分析:从“也不存在”中的“也”可推知②在③之后,⑤中的“铺张”和④的“拥挤”分别与①中的“既不铺张也不拥挤”照应,合理顺序应是⑤④①,①再接“大大方方地畅开一派山水”,因为论述的主体是南京,这样接才合乎情理。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C
5.C
6.A
【解析】
4.
试题分析:因果关系不成立
5.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 应为《汉书》载
6.
试题分析:他们 指代不恰当。
7.答E 给3分,答C 给2分,答A 给1分;答B.D不给分。
8.①照应题目;②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背景;③描写小操场的隐蔽清净和两个男孩一起玩沙的情境,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使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更真实自然;④小说开头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营造一幅和谐美好的休闲画面,与后文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紧张的冲突形成强烈反差,有以乐衬悲、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9.①莫顿是一个敬业的大学教授,终日埋头于大学里的工作,很少外出。尊重、呵护学生,当面指出他们的错误时带着羞涩、歉意的微笑。②外表文弱,脸清瘦苍白。③性情温文尔雅、谦逊平和,平日里不生气,很少发火,面对男人的粗野无礼时,能心平气和地讲道理。④性格懦弱,隐忍退让,当遭受大块头的侮辱威胁时,不是奋起维护自己的尊严,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忍辱离开;妥协之后又为自己的怯懦辩解。(该点如答“理性、知难而退,为了避免打斗受伤而忍辱离开”也可)⑤在暴力面前屈服而在弱者面者威风,对孩子和妻子表现得不耐烦,威胁要去管理孩子。(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应从外表、职业、性格、心理等几方面分析)
10.示例一:可以不要。理由:①情节紧扣题目展开,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不要后半部分,故事场景便集中于星期天的公园一角,情节围绕莱利与胖男孩、莫顿与大块头之间的冲突展开,冲突因孩子而起,在两个男人之间发展到顶峰,最终以莫顿知难而退,一家人尴尬离开结束,情节结构非常完整紧凑。②人物形象鲜明,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描写已经很充分。大学教授莫顿外表文弱,温文尔雅、隐忍退让的性格跃然纸上;大块头的蛮横粗俗、恃强凌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胆小怕事而又自尊要强的性格和在整个冲突中的心理变化也得到了充分表现。③主题深刻而鲜明。小说前半部分通过孩子与孩子、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两种冲突,表现粗野对文明、暴力对道理的践踏,引导人们思索如何对待他人的无理欺侮、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如果学生回答表现了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矛盾,分析有理,也可以)
示例二:有后半部分更好。理由:①情节更丰富曲折,耐人寻味。前半部分重在写两家人的冲突,后半部分转而写夫妻之间的冲突,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后半部分将前半部分中夫妻之间已露端倪的矛盾加以展开,细致描写尴尬退场之后一家三口的言行心理,别开生面,情节内容更加丰富)。②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前后两部分,“她”对丈夫的态度从温柔怜惜、体贴担心,到内怀不满、隐忍不发,到最后尖锐冷酷地讽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被表现得更细致充分,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③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后半部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枣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