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66  2016-05-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6]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
(共150分,时间:150分钟)
2016.4
要求:1.选择题(共12小题,共36分。1~7小题,15~19小题用2B铅笔涂在
答题卡1~12题的位置上);
 2.非选择题(共114分。看清题号,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无主体熟人社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代表着中国传统精华的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由于我们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以套用,造成经验描述性、总结性成果大量涌现,理论创新鲜见。仅就农民城乡流动问题而言,即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城乡二元结构…‘新生代农民工”等话语主题。总之,有关中国农村社会
问题研究所显现的特点一直是经验研究不少,而理论概括不足,直至我们在2011年第1期《读书》上读到《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才使得我们有机会看到理论苗头的出现。无主体熟人社会的提出可以说使得费老的《乡土中国》中的很多观点有了时代的呼应,让我们看到中国乡土社会在现代化中所体现的特点。
我们知道,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由于现代化和都市化的作用,这个形态正在解体之中,可解体下的乡土社会有何特点呢?无主体熟人社会给了一个形态或类型上的说明。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在一个有着自身文明、历史、思维和习性的社会中发生的。我个人一直认为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丕能做两极式的或二元对立的处理。许多学者将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似乎要现代就不能有传统,有传统就无法现代。但中国社会从来没有呈现过这样的特征,可见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也应该是一个有张力的、交融性的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符合这一原理,因此它比较真实地解释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形态。
中国式的概念还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往往不是界定性的。如果套用社会学中符号互动论来讲,就是带有触发性。所谓触发性,就是我们建构一个概念不是为了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然后将定义操作化,最后进行实证研究,而是提出一个引导性的概念,由此引发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深度思考,并随着事物的动态过程让其内涵发生一定的变化。
许多文化领域的学者都倾向把儒家思想看作中国文化的代表,它不但长久统治着中国人的灵魂,包括现代的中国人,而且具有普遍性的价值。但如果我们理解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便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实际上具有嵌入性的特点,而其嵌入的背景条件就是熟人社会。它的运作方式是伦理规范远大于法律诉讼。费老在《乡土中国》中将其归纳为“礼制秩序”和“无讼”;梁漱溟将其归纳为“伦理本位”;钱穆将其归纳为“和合”;许烺光将其归纳为“情境中心”。既然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自然该社会就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人的言行可以通过舆论得到纠正,面子成为人生的追求,关系成为生活的基础。而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可是,如果一个社会形态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我们无论如何强调儒家思想之重要,它也只能是有劲无处使: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伤害他人事件——从个人到团伙、从组织到企业都在不停地提醒我们,这样的伦理在当今社会萎缩了、沦落了。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乡土中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社会变迁,但是学界对这一变迁的理论研究还不够。


浏览完整试题B.“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离土不离乡”“新生代农民工”等,都是理论概括,但类似的概括太少。
C.《从熟人社会到“无主体熟人社会”》一文,在对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理论研究上可谓是先走了一步。
D.“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的提出,算是我们这个时代对费老《乡土中国》中的观点给予了呼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熟人社会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所形成的一种很成熟的社会形态,但是这种形态正在现代化和都市化作用下解体。
B.熟人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正在解体,而无主体熟人社会则从形态或类型上揭示了解体下的乡土社会的特点。
C.中国式的概念还应具有触发性,即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
D.儒家思想和熟人社会的关系比较微妙,儒家思想嵌入熟人社会,其运作方式就是伦理规范远远大于法律诉讼。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乡土中国发生着的社会变迁,我们之所以还多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性、成果总结性的水平上,是因为尚未有现成理论和概念可用。
B.传统与现代在中国社会从来不是二元对立的,尽管也有学者误认为它们对立,所以解释中国的有效概念应是有张力、交融性的概念。
C.因为熟人社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人的言行、面子、关系都能发挥其作用,这是儒家思想最为关注的。
D.如果一个社会走向了都市生活,变成了彼此陌生的社区,走进了互不相认的市场,那么儒家思想发挥其作用就失去了应有的载体。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小题。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予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
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呜,不知天风声环珮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
【注】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旧称女子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趣:通“促”,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视:看待,对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请以所佩玉虎为赌/焉用亡郑以陪邻 B.且为钉片于梁/重为乡党所笑
C.不知衣袂之既湿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遂携琴刺船而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6.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3分) (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儿吹散。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深挚的感情。
8.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4分)
译文: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9.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寒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①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释:①矰(zūng):短箭   ②缴(zhuó):系在箭上的丝绳,射鸟用。
(1)第二联是怎样刻画孤雁的?(4分)
(2)第三联中“低”、“冷”有什么作用?(4分)
(三)
10.名篇名句默写(8分)
(1)既无伯叔, , ,晚有儿息。
(2)窦娥指天斥地的句子是: ! !
(3)王羲之描写兰亭周围美景的句子是 , 。


展开余下试题(4)表现孔子渴求获得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的句子是 。
最能表现孔子“恕”的思想的句子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18分)
荷园织梦
从维熙
几次去北戴河,竟然不知与其一桥相隔的南戴河,有个方圆600多亩的水上中华荷园。直到今年7月,我才在南戴河畔,见到了如诗、如梦、如痴、如醉的荷园。
所以用诗、梦、痴、醉的字眼,来诠释我在荷园时的心怀,全然因为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水上荷园和这么多品种的荷花。当小舟在荷花丛中荡过时,朵朵白荷犹如千百名京剧中的青衣,在微风中舞动着水袖;那一望无边的朵朵粉荷,时而在清风中低垂下粉腮,时而又高仰起醉红的脸,真像一代艳后在水上重现《贵妃醉酒》时的狂癫。此情此景,引人遐想万千,流连忘返。特别吸引我眼球的是,在红荷、白荷的绿裙之下,间或还看见一丛丛睡莲,它们的稚嫩的叶片像是娃儿的手,托起了一个个美丽的花冠,似在窥视着中国“青衣姐”和“花旦姐”的表演。睡莲的家园是欧洲,我在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珍藏馆里,曾见过法国大画家莫奈笔下的长卷《睡莲》。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月下,我再次走到荷园水边,品味荷塘月色之雅。面对几百种美荷,我突然想起了纷繁文坛里,独具雅荷品格的作家孙犁。他辞世于2002年7月,而此时此刻是2009年的7月,是不是他不死的灵魂光环,把我吸引到中华荷园来的?散文学会的作家红孩,电话中请我来南戴河时,我内心有点犹豫;当他说到我们下榻在中华荷园时,我就勃然为之心动了。荷园之所以对我产生磁场般的强大引力,全然在于莲荷的美,正是孙犁形影的化身。他被文学界誉为文学大师,但他多次自我瘦身拒戴这顶帽子;他被评论界定性为“荷花淀派”一代文学宗师,他又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并为此发表过严正声明。他说:“影响刘绍棠、从维熙他们小说创作的是他们的生活占有和他们自身的文学天赋,不能归结到我孙犁头上。因而,没有‘荷花淀派’的存在。”如此淡定的人生恪守,不但让评论界仰目,连我们深受其影响的一代作家,都感到孙犁行文和做人,都是我们高巍的生活坐标。以此,对比文坛中那些自肥其身、自封大师的人来说,不是楚河汉界、清浊分明了吗?
回到宾馆,虽然极度疲劳,却难以成眠。我记起当年的7月15日,去天津参加他的告别仪式时,难以忘怀的一瞬:他平静地卧在灵堂上,周围摆满了荷花。那是荷乡人民,特意在当天黎明从白洋淀采摘下来,马不停蹄地运到灵堂与孙犁告别的。所以,当天津报刊对我采访时,我举起灵堂前的一束红荷,回答记者说:“她就是孙犁的精灵。荷花已然雅致无瑕,花儿凋谢了头上结出莲蓬,根下还盘结出甜藕。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过了午夜,我才模模糊糊地睡去,但荷花织成的夜梦,却又闯进我的心扉:我看见一身素衣足穿布鞋的孙犁,含笑地向我走来,我急忙地迎了上去,想握住他的手;但是我的手抓到的只是一朵荷花。
我惊奇地喊道:“您在哪里?您在……”
没有任何回声。但我手里的那朵荷花,却魔术般地变了形体——它变成了一盏荷灯。我再远望面前的荷园,成了荷灯的大河;荷灯顺着水波缓缓流动,灯芯一束束红烛的火焰,照亮了河水,照亮了荷塘。我正陷入茫然之中时,素衣布鞋的孙犁,突然又出现了,他站立于荷灯光环的中心,向远方凝思远望……
我再一次呼喊他的名字,却把我自己叫醒了。我马上明白过来,刚才是一个午夜之梦;而做梦的缘由,是美丽荷园勾起了我的思绪万千。至于那身着素衣的孙犁,我也找到切入心扉的依据:白洋淀的荷花丛中,水乡人给他立起一座银色的雕像——全身是用汉白玉石雕塑而成,他是从白洋淀的荷花丛中走来,到这个名冠全国的荷园赏荷来了。于是引发了这儿荷花仙子们的祭悼,万朵美荷摇身变成了万盏荷灯。
11. 文章第二段是如何描写荷园的?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答:
1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个西方百花中的公主,今天也远涉重洋跑到中华荷园,与中国荷花家族联姻并窥视着东方的京剧表演,真可谓是东西文化合璧之奇观。
答:
(2)我是汲取他的藕汁,成长起来的一野荷!
答: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荷园织梦”的理解。(4分)
答:
14.文学评论界将以孙犁、刘绍棠为首的一群作家称为“荷花淀派”,而孙犁却多次否认“荷花淀派”的存在。对此你有何评论?(6分)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15~19每小题3分,20~22每小题4分)
15.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zhuō) 晌午(shǎng) 熨帖(yù) 亘古不变(gèng)
B.重创(chuàng) 昵称(nì) 窗槛(jiàn) 自怨自艾(yì)
C.渐染(jiān) 剽悍(biāo) 撒野(sā) 前倨后恭(jù)
D.形骸(hái) 踱步(duó) 提防(dī) 载笑载言(zài)
16.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踌蹰 寒暄 神彩 宽洪大量
B.坍塌 松弛 眩目 通情达礼
C.和蔼 聒躁 作揖 莫明其妙
D.掂量 笼罩 暗淡 委屈求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转变作风尽在细微之处,作风好,定会有口皆碑;作风差,就会臭名远扬。
B.希望你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你若处在那种境况中,你会怎么做?
C.联系到美国前一段时间各种军事动作,不难发现奥巴马完全是挟持着军事动作之势,逼迫他国签订城下之盟。
D.特别是在作品的关键处,每雕刻一笔,都如履薄冰,蛋上最细线条不到1毫米,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去完成。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B.南极是一个冰雪的世界,覆盖南极大陆1300万平方公里的冰盖,约占世界总冰量的90%左右,是地球上主要的冷源。
C.去年金融危机让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找不到工作提前返乡,然而今年年初,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江浙沪等长三角众多企业却面临招工难的问题。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颖是一种保障。
19.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灵帝即位,宦官曹节弄权。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设计诛灭曹节。谁知策划不周,窦陈二人反被曹节所害。从此,宦官在朝廷内愈发专横。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关羽、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的。
B.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因杀了倚势凌人的势豪,逃难江 湖五六年矣。闻刘焉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C.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从洛阳逃到中牟,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义释曹操,与他一道来到成皋,夜宿于曹操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于是和陈宫一起连杀吕家八人。路遇吕伯奢,也将吕伯奢杀死,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愤怒地离开了曹操。
D.董卓欲废帝,立陈留王。荆州刺史丁原推案直出,坚决反对。董卓怒叱,拔出佩剑欲斩丁原。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进曰:“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展开余下试题20.下面的文字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每小时35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单越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答:
21.《开明国语课本》是1932年出版的儿童语文教材。由叶圣陶先生亲自编写,丰子恺先生书写并绘插图。课本于初版后印行40余版次。近两年来,此书再次受到关注,尤其受到广大家长和小学生的欢迎,成为热销书。下图为该书的封面和两篇课文,请据此说出两条该书受欢迎的原因。

答:
22.下面文字中画线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言简明、连贯、得体、逻辑严密。
本刊自创刊并发行以来,一直深受不少莘莘学子的喜爱①。许多读者来信赞扬说,你们②的报纸丰富了他们③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2010年,我报将不孚众望④,继续狠抓内部管理和刊物质量,进一步提升报纸品味⑤,替读者奉献更加精美的精神食粮⑥。
(1)序号: 修改: 。
(2)序号: 修改: 。
(3)序号: 修改: 。
(4)序号: 修改: 。
五、作文(60分)
23.请以“生命里,感谢有你”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鲜明;②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期中测试题参考答案
1.B(“都是理论概括,但类似的概括太少”错,应为都是一些描述性的语言,理论性不强。)
2.C(“建构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定义,使其具有操作性,为实证研究提供便利”错。这正是文本所否定的。)
3.C(因果错位,“熟人社会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所以就倾向伦理生活”应为“熟人社会倾向伦理生活,所以就把人伦秩序放在首位”。)
4.D(视:比较)
5.C(C项,均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前为介词,后为连词。B项,前为介词,后为表被动。B项,前为表修饰,后为表转折。)
6.D(①句描写的是秋芙输棋时的撒娇耍赖。②句表现的是作者夫妻作词时的一次小经历,属侧面表现夫妻恩爱。③句表现的是作者游兴之盛。以上三句都不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
7.A(秋芙让小狗扰乱棋局应在将要输棋之时。)
8.(1)不久就看见闪电像白练一样,大雨如同从天上倾注一般落下,于是在大树下停住,雨过天晴才又重新上路。
(2)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9.(1)①先描写潇潇暮雨下寒冷的池塘这一凄凉寂寞的环境来衬托雁之孤独。
②从呼寻伙伴极为凄凉的声音,因影单而胆怯的心理,欲落下终不敢落下迟疑畏惧的神态,三个方面直接刻画。
(2)月冷云低衬托雁之形单影孤,突出其行程艰难,亦流露出诗人前程渺茫之伤感。
10.(1)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3)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4)朝闻道,夕死可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答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白荷、红荷和睡莲等景物。寄寓了作者对南戴河中华荷园无比喜爱的感情。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可运用“三问法”:一问运用了什么手法,二问写了什么内容,三问表达了什么感情。
12.【答案】 (1)西方名花睡莲引人中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2)孙犁先生是一株美荷,他的人品、作品就是一节节的甜藕。我从他的作品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名普通作家。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由“现象一本质”,由“形象一抽象”进行阐释。
13.【答案】作者在美丽的中华荷园,睹物思人,想到了独具荷花品格的作家孙犁,且在梦中见到孙犁先生,表达了作者对孙犁先生的无限崇敬、缅怀之情。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标题最能准确概括文章中心内容,其次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还要分析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14.【答案】孙犁先生的做法表现了他淡定的人生恪守和谦逊的精神;无论是他的行文方面还是做人方面都是我们崇高的榜样(或生活坐标);他与那些沽名钓誉、自封为大师的人相比是清浊分明的。
【解析】此题虽然属于探究性题目,但是回答时也需从原文寻找依据。可以概括该句子所在具体语境的基本意思,明确所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条回答。
15.D(A项,“亘”gèn;B项,“创”chuāng;C项,“剽”piāo)
16.A(B项,炫目,通情达理;C项,聒噪;D项,委曲求全)
17.B(应为“设身处地”)
18.C
19. A. 刘备与张飞在看那招兵榜文时相识的,关羽与他们是在饮酒时相识的。
20.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21.(1)文字简单,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容易被儿童接受;(2)精心绘制插图,形式活泼隽趣,贴近儿童口语;(3)内容富有童心,它给孩子提供发散性思考的空间;(4)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答出两条即可)
22.(1)①“不少莘莘学子”中的“不少”删除;(2)②“你们”改为“我们”;(3)④“不孚众望”改为“不负众望”;(4)⑥“替”改为“为”。(每点1分)(5)“品味”改为“品位”。
参考译文:
道光癸卯年的秋天,秋芙嫁到我家。秋芙喜欢下棋,但棋艺不精。每晚强拉我下棋,有时一直下到天亮。我开玩笑地用朱彝尊词里的话问她:“掷钱斗草都已输,问你今宵拿什么偿我?”秋芙故意拿话掩饰说:“你以为我赢不了吗?请让我用所佩带的玉虎作为赌注。”下了几十个子,秋芙的棋局明显失利,她故意让膝上的小狗跳到棋盘上搅局。我笑着说:“你这是在像玉奴一样恃宠撒娇吧!”秋芙默然不语,但在银烛的灯光下,已看到她脸红了。
去年春天燕子来得较迟,屋外的桃花,已经谢落了大半。夜深时屋梁上的燕巢忽然倾倒了,小燕子掉到地上,秋荚害怕小燕子被狗儿抓走,急忙起来把它送回燕巢,并用竹片钉在梁上,加固燕巢。今年的燕子又来了,去年的巢穴还在,燕子绕着屋梁呢喃啁啾,大概还记得去年保护燕子的人吧。
桃花被风雨所摧,花瓣飘落在池塘中,秋芙拾起花瓣摆成字,作成一首词:“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还没摆好,一阵东风吹来,把花瓣吹乱,飘散满地,秋芙十分怅然。我说:“这真是个‘风狂春不管’了。”两人相视一笑作罢。
苦于夏夜的炎热,秋芙约我到理安寺去游玩。刚出门雷声隆隆,狂风大作,仆人请求驾车转回,我因为游兴正浓硬要他驱车前行。还没到南屏山,天空乌云密布,山川昏暗一片,不一会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德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