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75  2016-05-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5]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望城一中2015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代山水画家的文化使命
陈仕彬
山水画,从真正诞生之时起便与中国哲学中最核心的“道”的精神紧密相连。
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来形容仁爱之道。同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孔子心目中的理想境界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在这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相照、气息相通的所谓“天人合一”的关系。而庄子心目中的神人居“藐姑射之山”,“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则更是一种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老庄哲学,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历代山水画家几乎无一不受其影响。
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更是中国佛教和禅宗的一大特色。佛教徒们“性好山泉,多处岩壑”(《高僧传》)。建于深山之中的寺庙已经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对山水的亲近不仅有利于僧人们的修悟,也是他们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的表现,于是中国山水画史上便有了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
透过对儒道释哲学与山水关系的简单梳理,我们不难看出,三者对山水的态度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即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并且将山水大美与主体人格塑造和人生境界的不懈追求统一起来。而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以形媚道”,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中国山水画,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山水画,为山水画家创造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为山水画的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它可以让欣赏者“澄怀观道”,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的超越。
可以说,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山水画深刻影响和熏染着中国人的审美品格、生活方式和民族心理。毫无疑问,山水画精神的传承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当代的山水画家,担负着“正本清源”,让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与艺术魅力发扬光大并且将传统山水画进行“创造性发展”的历史使命。
“正本清源”的“源”不仅仅是山水画艺术层面上的“源”,不仅仅是明清,是唐宋,甚至是春秋,它更是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是对“道”的体认。如龙瑞先生所言:“我们所谓的‘正本清源’,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不仅表现天地山川的自然之美,还表现出画家的秉赋、襟抱和人格境界之美,从而让人们在山水画面前产生感动,产生震撼,产生共鸣,感受到艺术之美,进而感受到山水之美以及中国人生生不息感天悟地的人文精神之美,重新建立与山水自然的亲近与和谐的同构关系,最终深刻体验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之境,感受“天地境界”,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历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山水文化基因正流淌在自己的文化血脉里不被大多数山水画家和大众所认识,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因此,当代山水画家应承担起“教育和传播”的责任,“志道”,“弘毅”,真正担负起任重道远的文化使命。 (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山水文化及山水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儒家以山高水长来体现“仁爱”的哲学内涵,有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可见儒家的道德感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
B.中国佛教和禅宗将空理与山水融合起来进行阐发,在对山水的感受中提高自己的修悟,所以寺庙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有机组成部分。
C.道家崇尚自然山水,追求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关系和心游万仞的自如之境,这成为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哲学基础。
D.儒道释对山水的态度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都乐于从山水中得到审美愉悦,最终使中国山水画体现出中国哲学精神的深层内核。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山水画能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实现主体人格超越,是因为它为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深邃而广阔的体验“天地境界”的审美空间。
B.在山水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山水画,其“以形媚道”的特点,实际上为山水画家和欣赏者提供了一个切入传统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的最佳途径。
C.为山水画家开辟了一个走向“天地境界”的通道的正是建立在“天人合一”哲学基础上的中国山水画。
D.所有山水画家都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王维和诸多卓越的画僧加之具有较高审美感受力,进而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留下辉煌的成就。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的山水画家,应该在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精神深刻体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创作,实现人格和人生境界的自我超越。
C.山水画构成了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传承山水画精神内核,可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B.“正本清源”的“源”,包含着中国哲学和美学之源,包含着对中国文化中“道”的体认和对中国文化核心思想进行的还原。
D.山水画几乎成为“高处不胜寒”的濒危遗产,言下之意,说的是当代的山水画家和大众对于中国优秀山水文化基因认识的缺失。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卫玄,字文升,河南洛阳人也。祖悦,魏司农卿,父卫,侍中、左武卫大将军,玄少有器识。高祖作相,检校熊州事。和州蛮反,玄以行军总管击平之。及高祖受禅,迁淮州总管,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
仁寿初,山獠作乱,出为资州刺史以镇抚之。玄既到官,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莫敢动。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前后归附者十馀万口。高祖大悦,赐缣(jiān)二十匹,除遂州总管,仍令剑南安抚。炀帝即位,复征为卫尉卿。夷、獠攀恋数百里不绝。玄晓之曰:天子诏征,不可久住。”因与之诀,夷、獠各挥涕而去。
岁馀,迁工部尚书。其后拜魏郡太守,尚书如故。帝谓玄日:“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宄(guǐ),是用烦公。此郡去都,道里非远,宜数往来,询谋朝政。”赐物五百段而遣之。未几,拜右候卫大将军,检校左候卫事。
会杨玄感围逼东都,玄率步骑七万援之。至华阴,掘杨素冢,焚其骸骨,夷其茔域,示士卒以必死。既出潼关,议者恐崤、函有伏兵,请于陕县沿流东下,直趣河阳,以攻其背。玄曰:“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于是鼓行而进。既度函谷,卒如所量。于是遣武贲郎将张峻为疑军于南道,玄以大兵直趣城北。玄感逆拒之,且战且行,屯军金谷。于军中扫地而祭高祖,词气抑扬,三军莫不涕咽。时众寡不敌,与贼频战不利,死伤大半。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会宇文述、来护兒等援兵至,玄感惧而西遁。玄遣通议大夫斛斯万善、监门直阁庞玉前锋追之,及于阌乡,与宇文述等合击破之。
十一年,诏玄安抚关中。时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坏乱,货贿公行。玄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义宁中卒,时年七十七。
(选自《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进封同轨郡公,坐事免 坐:因……犯罪
B. 玄感逆拒之 逆:叛逆
C. 解兵而去 解:撤走,撤退
D. 衔天子诏安养汝等 衔:接受,奉命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
B. 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
C. 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
D. 玄感尽锐来攻/玄苦战贼/稍却进/屯北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仁寿初,卫玄出任资州刺史,恩威并施,离任时夷、獠极力挽留。
B. 炀帝重用卫玄,任命他做魏郡太守,并希望他能多来京都商议朝廷大事
C. 卫玄带领七万步骑,与宇文述等在阌乡,合力打败了杨玄感。
D. 面对关中盗贼蜂起、百姓饥馑的局面,卫玄无力挽救,于是请求退休。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晓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3分)

(2)魏郡名都,冲要之所,民多奸宄,是用烦公。(4分)

(3)以吾度之,此计非竖子所及。(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8.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赏析它使用的一种主要艺术手法。(5分)


9.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里,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诗句是: , 。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登高》中集中表现了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
余秋雨
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为权谋的争斗看得很透,这与魏晋名士基本一致。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就会发现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可能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凄凄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作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也曾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照理,这样一个陶渊明,更不应该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轰动,陶渊明恰恰拒绝轰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
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大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很少提他。
到了唐代,陶渊明还没有产生应有的反响。好评有一些,比较零碎。直到宋代,尤其是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东坡是热闹中人,由他来激赞一种几百年前的安静,容易让人信任。细细一读,果然是好。于是,陶渊明成了热门。
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人们心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陶渊明拒绝轰动,又没有故事,所以宋代以前一直不为民众和文坛接受。
B.第一段画线处“他可能还会觉得”的内容,从字面上看是陶渊明觉得,实际上是作者觉得。
C.陶渊明虽然也断断续续地做过一些小官,但他对田间劳动更感兴趣,他惦念着自己的田园,担心自己的田园荒芜了,因此辞官回到了田园。
D.中国的文化人格从漫长的古代到东晋末期出现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发展变化。
E.本文采用了对比、比喻、欲扬先抑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取得了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2)文章开头说:“如果把陶渊明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可能有点粗糙”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安静”对中国文化人的影响。(6分)


(4)作者在文末说:“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从古到今,很多文人都喜欢成为“土坡”,不愿成为被遮盖数百年之久的高峰。针对这一文化现象,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记傅雷
杨 绛
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有一次,几个客人在客厅里谈得热闹,阵阵笑声,傅雷自己也正笑得高兴。忽然他灵机一动,蹑足走到通往楼梯的门旁,把门一开,只见门后哥哥弟弟背着脸并坐在门槛后面的台阶上,正缩着脖子笑呢。傅雷一声呵斥,两个孩子在“登登”一阵凌乱的脚步声里逃跑上楼。梅馥忙也赶了上去。在傅雷前,她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她却是挡了爸爸的盛怒,自己温言告诫。等他们俩回来,客厅里渐渐回复了当初的气氛,但过了一会儿,在笑声中,傅雷又突然过去开那扇门,阿聪、阿敏依然鬼头鬼脑并坐原处偷听。这回傅雷可冒火了,梅馥也起不了中和作用。只听得傅雷厉声喝,夹杂着梅馥的调解和责怪:一个孩子想是哭了,另一个还想为自己辩白。傅雷回客厅来,脸都气青了。梅馥抱歉地为客人换上热茶,大家又坐了一会儿,辞出,不免叹口气:“唉,傅雷就是这样!”
有人说傅雷“孤傲如云间鹤”;傅雷却不止一次在钟书和我面前自比为“墙洞里的小老鼠”。傅雷的自比,乍听未免滑稽。但傅雷这话不是矫情,也不是谦虚。我想他只是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情。傅雷曾告诉我们:某某“朋友”昨天还在他家吃饭,今天却在报纸上骂他。这种事不止一遭。傅雷讲起的时候,虽然眼睛里带些气愤,嘴角上挂着讥诮,总不免感叹人心叵测、世情险恶,觉得自己老实得可怜,孤弱得无以自卫。他满头棱角,动不动会触犯人;又加脾气急躁,止不住要冲撞人。他知道自己不善在世途上圆转周旋,他可以安身的“洞穴”,只是自己的书斋;他也像老鼠那样,只在洞口窥望外面的大世界。他并不像天上的鹤,翘首云外,不屑顾视地下的泥淖。傅雷对国计民生念念不忘,只潜身书斋,作他的翻译工作。
傅雷爱吃硬饭。他的性格也像硬米粒儿那样僵硬、干爽;软和糯不是他的美德,他全让给梅馥了。朋友们爱说傅雷固执,可是我也看到了他的固而不执,有时候竟是很随和的。他有事和钟书商量,尽管讨论得很热烈,他并不固执。他和周煦良同志合办《新语》,尽管这种事钟书毫无经验,他也不摈弃外行的意见。他有些朋友批评他不让阿聪进学校会使孩子脱离群众,不善适应社会。傅雷从谏如流,就把阿聪送入中学读书。


展开余下试题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求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傅雷翻译传记的时候,是在“阴霾遮蔽整个天空的时期”。他要借伟人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帮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他要宣扬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可是,智慧和信念所点燃的一点光明,敌得过愚昧、偏狭所孕育的黑暗吗?对人类的爱,敌得过人间的仇恨吗?向往真理、正义的理想,敌得过争夺名位权利的现实吗?为善的心愿,敌得过作恶的力量吗?傅雷连同他忠实的伴侣,竟被残暴的浪潮冲倒、淹没。可是谁又能怪傅雷呢。他这番遭遇,对于传记里所宣扬的人道主义和奋斗精神,该说是残酷的讽刺。但现在这五部传记的重版,又标志着一种新的胜利吧?读者也许会得到更新的启示与鼓励。傅雷已作古人,人死不能复生。可是被遗忘的、被埋没的,还会重新被人记忆起来,发掘出来。
(本文有删改) 一九八〇年十一月
相关链接:
①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译著有《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贝多芬传》《约翰•克利斯朵夫》《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等。“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红卫兵抄家,受到连续四天三夜批斗,罚跪、戴高帽等各种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谓“反党罪证”。因受政治迫害,夫妇二人于1966年9月3日晨含冤自杀身亡。1979年4月,得以平反昭雪,彻底恢复政治名誉。
②(他人对傅雷的评价)朱梅馥:“我对你爸爸性情脾气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都是有原则的。因为我太了解他。他一贯的秉性乖戾、嫉恶如仇是有根源的。修道院似的童年,真是不堪回首。到成年后,孤军奋斗,爱真理,恨一切不合理的旧传统和杀人不见血的旧礼教。为人正直不苟,对事业忠心耿耿。我爱他,我原谅他。”傅聪:“其实我父亲并不是天生喜欢在书斋里的,他是很关心国家的。关心世界,关心国家,关心人类。1956年的时候,他曾经真的觉得中国有希望。”画家黄苗子:“傅雷非常爱这个国家,所以对这个国家的要求也很严格。他爱他自己的文章,爱他所翻译的作家的作品,所以对它们非常认真。”
③“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傅雷家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写傅雷对孩子们偷听大人谈话的反应,刻画出他的不折不扣的严父形象。
B.作者对傅雷有着中肯的评价,既委婉地提到他不通人情世故等性格的不足,又流露出对他的欣赏、敬重之情。
C.“唉,傅雷就是这样!”从叹气声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傅雷的不满,因为他是一个极其专制的人。
D.本文通过择取一件件生活小事,却又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真实生动、血肉丰满的翻译家形象。
E.在教育孩子时,梅馥在傅雷前是抢先去责骂儿子,在儿子前却温言告诫,表现得表里不一,与傅雷在观念上完全不同。
(2)请结合文中第二段文字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6分)


(3)傅雷是一个个性非常鲜明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傅雷的性格特征。(6分)


(4)文章最后一段包含了作者哪些观点?它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谈。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特别是傍近铁路的河堤,更是牢固严实, ,简直连个蚂蚁洞的孔隙也没有给洪水留下。
②我军万船齐发,攻破“千里江防”,很快就占领了蒋介石自以为防守得 的南京城。
③潮汛已经过去了,大坝仍然屹立不动, 。
A.坚如磐石 稳若泰山 固若金汤
B.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C.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稳如泰山
D.稳如泰山 坚如磐石 固若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湖南省长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