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66  2016-05-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6]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净月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10万户以上的城市达到46个,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城镇的房地产成了主、客户籍划分以及对城镇户征收赋税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出租房子也成了城市居民谋生的一种方式。1086年,司马光指出,每月收入房钱15贯(1贯≈150元人民币)人家的经济状况,和乡村每年收获 100石(1石≈100斤)粮食相等。宋代官方在开封专设店宅务管理经营官房租赁事务,房租也成为官府的一项收入。
没房产的城市居民和游学的士人、商旅等外来人口,必须租房居住。连朝廷百官也多是长期在开封租赁住宅,在地方州县,甚至官衙、驻军也有租用民房。宋代的客户,出于生计,频频更换地点和地主,也须租房居住。人口流动量大也刺激了房屋租赁市场火爆。富户在外地也多赁房居住。宋代房租通常按天计算,宋真宗时,宰相向敏中一座价值 5000贯的住宅,每天的租金是 2贯。南宋后期,朝廷官员租带园林的宅院,每月租金是30贯。宋代下层人户一般每天收入数十文到100文(1文≈0.2元人民币),一个人最低生活费是每月20文左右。
房屋租赁市场中房租的涨跌成为宋代官民关注的焦点。宋政府制定一系列制度来减免房租,除了规定节日、皇室重大事务、军情危机等常规性免租外,灾害发生时也减免房租。如 1054年初春降大雪,冻死百姓很多。宋仁宗诏令各州县长官,无论官房、私房一律免除三天房租。宋高宗时,杭州有年冬天下雪,且雷声阵阵,皇帝回应天谴的主要措施即免除房租。地方知县为讨好百姓,造出种种借口减免房租若干日,如到任、生日、升迁等。
但房租的增长依然疯狂,宋政府不仅通过店宅务出租房屋来调和租赁市场,还屡屡颁布诏令禁止私房主疯狂加租。宋徽宗时,开封的房产主多以翻修为名成倍增加房钱,使得贫民难以承受。朝廷诏令今后京城内外业主增修屋业,如没扩大面积即不得增加房租,如有违犯,按违法惩处。1133年,皇帝诏令准许被勒索高价房租者前往官府控告,如情况属实,对业主重加谴责,没收物产。如本府不受理此类案件,准许到朝廷越诉。压制房租增长的另一措施是大幅度削减租额。宋徽宗曾诏令,开封的官私房租一律减收十分之二;从宋徽宗开始直到南宋,朝廷几乎每隔十年就会颁布一次减少房租的诏令。南宋杭州的一些房主,由于朝廷连连减免房租,竟然收不到一分房租。
无论减免房租的制度还是禁止租金上涨的诏令,到了地方还不一定得到执行,宋理宗时,因旱灾诏令全国免除半个月的房租。文件下达到象山县后,房产主勾结县官藏匿文榜,不予公布。象山县甚至法定三大节日各免三天房租的制度也不落实,因当地有许多官员从事房屋租赁生意。租房户依法控告不行,干脆诉诸武力。如象山县租房开店的商人胡三太等,顶着知县和业主的威胁,集体上访向知府告状,后来酿成血案。宋政府在业主和租户的利益冲突中,立场并不站在房产主一边,而是站在弱势群体租户一边,维护中小商人、作坊主、城市贫民和流动人口的利益。
   (选自程民生《从房租减免看宋代官民互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使得城市房子成了官方、民间出租获取收入的商品。
B.宋代房租普遍按天计算,通常很贵,因而很多人负担不起租金而频繁迁居,致使城市人口流动量较大。


浏览完整试题C.宋代户籍制中的客户,通常是指居住在城市无房产的人,因此,政府对其征收赋税时无法按房产征收。
D.宋代开封府房屋租赁市场中出租人是政府和有房出租的城市居民,承租人呈现多样化特点,官民皆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政府减免房租分常规式和随机式两种,一般常规式是全国执行的,随机式则不一定。
B.宋政府为了制止城市房租疯长的现象,特意用减低政府官房租额来调和房屋租赁市场。
C.宋代朝廷为了压低房租,经常发布减租诏令,使得一些地方的出租户只能得到零房租
D.宋代租房户若不能承受高房租,可向官府控告,如果官府不受理,可直接向朝廷控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宋代中央政府打压房屋租赁市场中房主变相抬高房租的行为,地方政府并不是十分支持。
B.宋代有些地方政府不执行朝廷减免房租诏令,官商勾结牟取利益,导致了租户的武力抗争。
C.宋代政府一律不给官员分房,不管是在朝廷还是地方任职的官员,若无房产,就只能租房。
D.宋代房屋租赁是官民共同参与的市场行为,中央政府一直试图维护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致仕、薨、不禄”等等。
D.“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有一次宫里丢了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通过察言观色把罪犯找了出来。
C.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母亲和兄弟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天下恢复了太平。
7.把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5分)
(2)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②,今年又作度泸游③。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④,棹歌欸乃下吴舟⑤。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楼作此诗。
②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
③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
④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liáo):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⑤棹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欸乃:桨橹声。
8.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荀子《劝学》中说明“学”与“思”同等重要,使人达到智慧境界的两句是


展开余下试题 ,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作者对刘裕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赞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解洪元:“沪剧皇帝”的创新路
解 波
1928年盛夏,父亲14岁,游荡苏州,巧遇京剧草台班,启蒙学艺。回沪以后,改学申曲。他不满意申曲唱腔的简单直白,恰巧班社所在的“小世界”游乐场里,汇集了京昆、梆子、锡剧、杂耍等林林总总的艺术表演,他随至随听,像海绵般地吸收其中的精华。后来,他追随“申曲博士”夏福麟,学习夏施展大方、宽厚洪亮的唱腔。父亲求艺心切,日日如影相随。夏演皇帝,他争扮太监;夏演公子,他争扮书童,他曾戏称自己扮演过一百六十个太监。随后“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淞沪战争爆发,申曲社班星散,父亲开始了漂荡的演艺生涯,进入游走于杭嘉湖水网地带的申曲戏班“中山社”,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班社,开始了他的嬗变。
一夜,他观看到昆曲戏班“仙霓社”的演出,一下子被它的清幽、婉约与文雅勾住了灵魂。班主被他的真诚感动,特意送他一段昆曲。他倾听着,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啊!艺术原无界限,融合可成一家!他的心中,由此展示出一条新的艺术之路:独创,唯有独创。
1937年父亲回到上海,在《银宫惨史》中,以一曲“太子哭坟”轰动上海滩。他巧妙化用京剧中的“五音联弹”,字字紧逼,句句推进,宛如长琴暴鼓,疾雷裂电,骄阳坠落的回声,曲折表达了孤岛市民无力回天的悲愤。申曲后起之秀解洪元的名字不胫而走。
这种创新,成了父亲一生的追求。他见多识广,融会贯通,把京剧的大气、昆曲的婉转、评弹的优雅、梆子的雄浑、民歌的幽默一起吸收到自己的艺术创造里来,以清晰坚挺、富有韵律的道白和跌宕有致、余音不绝的唱腔成为沪上出名的“解派小生”。
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洪元剧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联合沪上其他名角,建立了六大头牌的“中艺沪剧团”,事业如日中天。他曾以“羊角先生”为名,自编自导自演《皆日可杀》的大戏,招来伪军的抓捕;也以《出走之后》的社会警示剧为负债的同行举办义演。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
上海解放之初,他依旧是上海沪剧界的龙头。出任上海沪剧团团长,抑或后来只做一个普通演员,他的独创之路从未止步。随着环境变化、剧情需要和年龄增长,他由正场小生退演各色配角。可是,在他的眼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只有大格调,没有大场景。不论他饰演正派反派,不论他出演老生小生,也不论他的曲调是长是短,他的唱段,都能成为经典。他曾对我讲述过,唱句中的重音,唱腔中气息的运用等等,他甚至用筷子轻敲茶杯,曼声吟哦:“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悟通情与理,是艺也是戏。”……他深入堂奥,艺术灵思似潮似涌。
晚年的父亲因患声带癌失声,失去了他钟爱的舞台,但他通过书写字数不等的纸条指导青年演员,鼓励他们广取博采,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学唱解派一旦有所突破,他就会竖起大拇指,露出欣慰的笑容。
可惜父亲最终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我在想,父亲的生命与艺术,以独创为主轴,一直求新变异。他创造了艺术的永恒,也就获得了永生。
(2015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相关链接
①解洪元,江苏镇江人,1 915年生于上海。14岁在苏州拜京剧演员杨奎官为师,后到上海师从侯国廷学唱申曲,曾深受申曲名角夏福麟熏陶。1937年回沪,相继受聘于文滨剧团、上海沪剧社。1944年先后组建“洪元”、“中艺”、“上艺”等剧团,自编自演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新剧目,产生一定影响。1950年他与丁是娥组建“新上艺”,首先进行改制,成为民营公助的沪剧团体。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员二等奖。1953年加入民盟,曾任上海市沪剧改进协会主任委员和上海市影剧工会沪剧分会主席、人民沪剧团副团长。(百度百科)
②解洪元依据自身嗓音条件,创造了富有可塑性的宽洪醇厚的“解派”唱腔;再加以说白抑扬顿挫,动作节奏鲜明,从而形成了豪放壮美的表演风格。他所设计的人物主要唱段独具风格,如《董小宛》中的“金殿赞美”、《巧遇记》中的“教育张启”等均脍炙人口。他的戏路极宽,不论老少、正反角色演来得心应手,个个栩栩如生。上海电视台曾为他拍摄了《艺术生命“长春”》的资料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俗话说“采得百花,酿得佳蜜”,杜甫也说“转益多师是吾师”,解洪元的成功之路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这也正是本文所要表现的主旨。
B.解洪元善于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用戏曲形式表现社会生活,做到了与时俱进,他主演的《皆日可杀》、《出走之后》等作品就很有现实意义。
C.解洪元回到上海后,深感投身他人门下很难出人头地,于是先后创建了“洪元”、“中艺”、“上艺”、“新上艺”等沪剧团体,从而取得更多的话语权。
D.解洪元晚年不仅自己钟爱舞台艺术,他还关心沪剧事业的发展,在演出之余悉心指导青年演员,给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博采众长、大胆创新。
E.本文以儿子回忆父亲的形式,着重介绍了“沪剧皇帝”解洪元的求艺之路以及他在戏曲 表演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卓越成就,夹叙夹议,中和得体。
(2)解洪元的嬗变指的是什么?他的嬗变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解洪元获得“沪剧皇帝”之誉,其中必有内在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6分)
(4)作者认为解洪元“创造了艺术的永恒,也就获得了永生”,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马丁•路德•金纪念日,苹果CEO库克与员工一起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加州圣地亚哥桑蒂小学的翻修活动, 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②淳化、长武等苹果基地县的县长正式公布“县长卖苹果”微店,他们 地搞电商,给具体分管和负责电商开发工作的人员带来了压力。
③新生代歌后柳妍熙,再度投身公益类微电影《假如可以》的拍摄。她此次加盟拍戏也是 ,号召社会公众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A.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B.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身先士卒
C.身先士卒 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
D.身体力行 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两会”期间,教育改革、收入分配、“二孩”政策、新能源等民生问题成为电视、报刊、网络和媒体热切关注的焦点。
B.纵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国家是否富强,往往不取决于它的历史和军事实力,而是取决于它的发展理念。
C.中国乒乓球队屡获世界冠军,称霸世界乒坛,这是由于他们有敢打敢拼的精神以及教练与队员有良好的沟通氛围分不开的。
D.20日内蒙古自治区以零下47.8℃刷新了“极端低温”记录,据气象局21日预告,未来48小时内蒙古阿拉善盟等8城市气温还将下降不少于8℃以上。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宝库资源丰富,可以向西方推出的东西十分巨大。


展开余下试题②因此,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去粗取精尤其重要。
③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强国”,因为我们的文化输出远小于文化输入。
④这一方面要靠挖掘,另一方面要靠内容创新。
⑤当前中国应该提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但要面临一个思考:哪些东西能够走出去?
⑥但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
A.③⑤①⑥②④ 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③②⑤⑥④ D.③⑤②⑥①④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一座城市也像一个人一样, ① 。所谓城市的气质, ② 。正如一个人的气质,肯定与他的先天的文化遗传和后天的文化教养关系密切。城市文化作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 ③ ,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怎样,影响到城市人的居家感受、生活状态和生活质量等等。
16. 根据下面2013年5月15日的《国际金融报》上的一份图表,从制造业人工成本角度归纳出两方面结论。(不超过30字)(5分)

答: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报载:在四川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创业,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
有人说:如此创业不仅浪费了别人的北大指标,回过头来还抢了普通人的饭碗,真浪费了四年的大学时光。
也有人说:人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的权利,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北大才女送快递也不必大惊小怪。
还有人说:每个大学生、每个人都可以放下出身和学历的高姿态,平视所有职业,去做自 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因果错误。原文是“宋代的客户,出于生计,频频更换地点和地主,也须租房居住”,强调的是流动人口频繁迁居的原因是谋生需要,而不是房租高。
2.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曲解原意。原文是“准许被勒索高价房租者前往官府控告”,不是租户自己不能承受就可以控告。
3.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无中生有。文本中信息是没房产的城市居民必须租房住,没有明确指出政府官员是否能从政府得到住房。
4.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句意后,抓住词汇“安帝、殇帝、事事”和分数表示法断句,“太后定策/迎安帝”一句中间可断可不断。
5.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致仕是指古代官员的” 退休”。
6. 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首服”说明偷窃者是自首服罪的,并不是邓皇后亲自找出来的。
7.(1)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去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
【解析】“非”,批评,1分;“女工”,即“女红”,女性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事,1分;“务学”,致力于学习,1分;大意2分。(“供”,准备着东西或本领为需要的人或事应用;“衣服”,这里是两个词,都作动词用:裁剪衣服,做好服饰;“举”,考,参加科举考试)
(2)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解析】“官爵”名词作动词,译为“加官进爵”,1分;“辄”译为“就”,1分;“终帝世”译为“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1分;大意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翻译能力和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译文】
和熹邓皇后邓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父亲邓训,是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之女。邓皇后五岁时,太傅夫人很疼爱她,亲自为她剪发。夫人因为年龄大眼睛看不太清,误伤邓皇后的额头,邓皇后忍住痛苦不吭声。身旁看到的人感觉奇怪就问邓皇后,邓皇后说:“不是不痛,太夫人怜爱我为我剪发,不忍伤老人心意,所以忍受了。”邓皇后六岁能读史书,十二岁通读《诗经》、《论语》。她的哥哥们每次诵读经书,她就虚心请教。她的志趣在研究诗书典籍,而不过问居家事务。母亲常常批评她,说:“你不学习女子要做的纺织、刺绣、缝纫这些事来为自己做衣裳做服饰作准备,却改为致力于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去考博士吗?”邓皇后难以违背母亲的话,白天操练女工,晚上就诵读经书典籍,家人称呼她为“诸生”。她父亲邓训认为她与众不同,无论大小事,往往和她详细计议。
和帝永元七年,邓皇后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进入掖庭成为贵人,当时的年龄是十六岁。她恭谦肃穆,小心谨慎,一举一动,有规有矩,和帝深深地嘉许而喜爱她。邓皇后有病,皇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邓皇后对和帝说:“宫中禁地至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宫之地,对上来说让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讥讽,对下来说使我获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实在不情愿啊!”和帝说:“别人都以经常能到禁宫走走为光荣,而你却反以为忧虑,深深地自我抑制宁愿吃亏,真是难能可贵而为人们所做不到的啊!”和帝每次想给邓皇后家族里的人加官进爵,邓皇后就哀求辞让,所以她哥哥邓骘在整个和帝在位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元兴元年,和帝去世。殇帝刚出生只百余日,邓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殇帝尊邓皇后为太后,太后临朝听政。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规禁条没有完备。宫中丢失了一箧大珠,邓太后考虑到,如果加以拷问,必定伤及无辜。于是亲自检看所有宫人,观察她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左右侍从没有不叹服的,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等到殇帝去世,邓太后决定迎立安帝,仍临朝听政。因接连遭受大丧之事,老百姓苦于差役,殇帝的随葬品以及各项丧葬之事,事事都减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自从邓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旱之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太后每听到老百姓饥荒,有时通宵不能入睡,亲自减少或撤除生活供给,用以救济灾难困苦,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还得到丰收。
8. “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也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2分)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东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