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72  2016-05-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人们说起登高,首先想到重阳,然而登高并非重阳节的专利。中国人自古崇尚登高望远,古诗词里流传下来千百代无数文人骚客登临的诗句,这些诗句贯穿一年四季的终始——时而夏日炎炎,时而雨雪霏霏,时而春花灼灼,时而落木萧萧。登高处,可以是自然的山川,也可以是人造的楼台。凡人视野有限,所以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唯一和今人的大概不同是,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也不是为了某个节日,当然更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所谓胸襟,就是怀抱,就是远志,就是精神。通俗地说,就是理想。很可惜,这正是今人最缺失的东西。
文人登高,如同好汉饮酒,喜欢自然是喜欢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借助这种方式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又称“一浇胸中块垒”。由于每个人的身世不同,境遇不同,价值取向有异,哲学思想有别,每个人在登高的时刻,所思所感也就不一样,或者说人各有志,所以即便大家同登一座山峰,写出来的诗句之意味也会相去千里。
儒家的登高,是为接近心中至高无上的“仁”;道家的登高,是为寻求成仙得道的“仙”;皇帝祭祀封禅,要登天下五岳。在古人心目中,高山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这说的是“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是在说“远”。某种意义上,高是空间的概念,远是时间的概念,但这两种维度又不是确指的,因为君子的“怀抱”无时无刻不在胸中运动变化,好比道家修炼的内气,大象无形。钟子期听俞伯牙抚琴,他听得出伯牙的志趣,就说“巍巍乎若泰山”,又说“洋洋乎若流水”。高山流水,其实分别是伯牙胸中逸气的不同表现形式,凝止团聚,则冲霄而为山;顺势发散,则奔腾而为水。琴家没有这份逸气,想弹奏好这支曲目,那是不可能的。
《论语》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以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每登临高处,便能自心底激发出这份远志和胸襟。明末清初之际的一代大儒顾炎武,在明亡后联合傅山、屈大均等爱国志士僻处山、陕之间,以图恢复大业。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送别,相对把盏,就在青山之巅,远眺大好河山,众人百感交集,泪眼潸然。有人开始借酒浇愁,有人开始埋头抚琴,有人开始痛吟诗篇。顾炎武听罢,徐徐起身,振衣而立,与之相和:一雁孤飞日,关河万里秋。正是“关河万里秋”!力挽狂澜的志士纵然势单力薄,回天乏术,但毕竟“德不孤”,毕竟有这些个战友在,相互砥砺,与子同仇。事虽未成,其心其举已足垂青史,光照世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便是儒家入世之“登高”的价值所在,它像一面旗帜,奋扬于巍巍之山巅。
(摘编自沐斋《登高》)
1. 下列关于“登高”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诗词里流传下来的文人登临诗句贯穿了一年四季的终始,这说明登高并非重阳节专利。
B.夏日炎炎,雨雪霏霏,春花灼灼,落木萧萧是古人诗句中描写的登高时所见的不同景色。
C.由于视野有限,谁都想看一看那楼外楼、山外山,所以古人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


浏览完整试题D.文人登高,是想借此获得一种不可言传的类似于“天人合一”的抒发和共鸣,如同好汉饮酒“一浇胸中块垒”一样。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同登一座山峰,诗人所写的诗句意味也会相差很大,是由于个人登高的所思所感不同,而这又与个人的身世、境遇、价值取向等密切相关。
B.儒家、道家和皇帝祭祀封禅时的登高,虽目的各不相同,但在他们这些人心中,高山都是最与苍天相近的地方。
C.孔子所说的“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逝者如斯夫”这两句话,分别概括了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前者指“高”,后者指“远”。
D.胸怀儒家治世救国理想的士人,在登高临远时,往往能激发心底的远志,这是因为儒家提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或佳节,而是为了一展胸襟,故登临的诗句,往往有展示胸襟,体现怀抱的作用。
B.钟子期用“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流水”形容伯牙抚琴之音,是听出了伯牙的志趣,伯牙胸中的逸气是通过琴声表现出来的。
C.顾炎武联合爱国志士以图恢复大业,在把盏告别时,他和他的同志们表达情怀的方式是不同的。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是顾炎武和他的同志们的心声,又是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这正是儒家入世之“登高”价值所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轨,太原祁人也,汉司徒允之后,世为州郡冠族。父光,少雄武,有将帅才略。频有战功,周文帝遇之甚厚。
轨性质直,起家事辅城公。及武帝即位,累迁内史下大夫,遂处腹心之任。军国之政,皆参预焉。从平并、邺,以功进位上大将军,进爵郯国公。
及陈将吴明彻入寇吕梁,徐州总管梁士彦频与战不利,乃退保州城。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于城下,以图攻取。诏以轨为行军总管,率诸军赴救。轨潜于清水入淮口,多竖大木,以铁锁贯车轮,横截水流,以断其船路,欲密决其堰以毙之。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明彻及将士三万余人并器械辎重并就俘获。陈之锐卒,于是歼焉。进位柱国,仍拜徐州总管。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宣帝之征吐谷浑也,武帝令轨与宇文孝伯并从,军中进趣,皆委轨等。时宫尹郑译、王端并得幸于宣帝。宣帝军中颇有失德,译等皆预焉。军还,轨等言之于武帝。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及宣帝即位,追郑译等复为近侍。轨自知必及于祸,谓所亲曰:“吾昔在先朝,实申社稷至计。今日之事,断可知矣。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大象元年,帝使内史杜虔信就徐州杀轨。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切谏,帝不纳,遂诛之。轨立朝忠恕,兼有大功,忽以无罪被戮,天下知与不知皆伤惜。
(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B.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C.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D.但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荷先帝厚恩/每思以死自效/岂以获罪于嗣主/便欲背德/于先帝止可于此待死义/不为他计冀/千载之后/知吾此心/
5.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族指的是当地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家族。
B.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C.辎重是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所祭祀的土谷之神,后也指国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轨的父亲王光年少就英雄威武,有将帅的才干谋略,多次立有战功,周文帝对他很好。
B.王轨善于谋略,在吕梁之战时,他暗施妙计,横截河流,断绝陈朝军船的退路,最终全歼敌军,大获全胜。
C.出征吐谷浑时,武帝把军队的进止攻取都交给了王轨等人,而出于国家社稷的考虑,王轨回来后还向武帝奏报了宣帝在军中失德的事情。
D.宣帝出于个人仇怨而执意杀害王轨,即使御正中大夫颜之仪恳切进谏劝阻也没有用处,天下人都替王轨悲伤惋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轨性严重,善谋略,兼有吕梁之捷,威振敌境,陈人甚惮之。
(2)武帝大怒,乃挞宣帝,除译等名,仍加捶楚,宣帝遂大衔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②,今年又作度泸游③。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④,棹歌欸乃下吴舟⑤。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8.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课外文段翻译(10分)
10. 欣赏下面的同音奇文,试着翻译一下文章的意思。
施氏食狮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氏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氏始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试释是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7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
毛磊:潜心国共两党关系研究
明海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作为较早从事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学者之一,他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涉及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当时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令他欣慰的是,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现已成为中国历史研究中颇为活跃的领域,一批年轻学者正在把国共关系的研究向更深领域推进。


展开余下试题毛磊出生于1931年,幼年时因日寇侵华而辍学,14岁开始当学徒,抓住一切机会刻苦读书。中学时期的毛磊成绩优秀、表现积极。1951年5月,正读高二的毛磊光荣入党,成为学校里第一名学生党员。
1952年,毛磊考入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他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留校担任校长秘书,二是前往当时的中南政法学院任教。“我中学时候就立志将来要从事学术研究。”毛磊毅然选择了后者。
中南政法学院合并到湖北大学后,招生人数大大减少,老师们纷纷改教其他课程,毛磊则申请成为党史教师。为上好第一堂课,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读报、整理文件、收集历史资料,日夜备课”。经过整整两年的准备,17次修改讲稿后,毛磊走上了讲台,用生动的讲述赢得了学生们的肯定。从此,毛磊开始了他的党史教学和研究生涯。
在教学过程中毛磊意识到,要教好中共党史,必须熟悉中国现代史,也要了解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关系史。特别是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以来,有关两党和两岸关系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从1984年开始,毛磊全身心投入到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中去。他开始收集资料,留心与研究相关的报刊、书籍。随着积累的资料越来越多,毛磊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逐渐认识到国共两党关系的研究任重道远,仅靠他一个人和一个部门的力量远远不够。因此,毛磊开始寻找合作者。他找到了时任中共武汉市委统战部长王功安。1988年,毛磊和王功安合著的《国共两党关系史》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专著。
随后,在毛磊等相关学者的积极推动下,武汉有关部门经过周密准备,召开了全国首届国共两党关系学术讨论会,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热潮。
“大量论著相继发表,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进入新阶段。从此,由过去只研究国共两党合作关系发展到研究两党的整体关系;由少数地区研究国共关系而扩大到全国范围。”毛磊对记者说,研究开展后,相关的理论问题相继涌现。例如,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两党之间关系的发展有无规律可循,如何建立学科体系等。
为了进一步探求这些问题,毛磊和王功安在《国共两党关系史》的基础上,又撰写了五卷本的《国共两党关系通史》。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共两党关系这一课题愈发重要,关注问题不断增多,研究难度也日益增大。为了将研究推向深处,毛磊和王功安计划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推出系列丛书。
为了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他们邀请了全国8个省市7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攻关。2003年,《国共关系与两岸关系丛书》20卷本历时10年,全部出版完成。该书近600万字,再现了80余年国共两党和50余年海峡两岸的风云历史。有学者评价,其在“两个关系”史上新学科领域的开拓和新学科体系的建立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关链接:
①“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艰苦的任务,说大话假话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一旦确定观点,就要抗争到底。我们要用抗战精神来研究抗战。”毛教授指出当前西方贬低中国抗战,日本不承认历史,热切希望年轻一代人能谨记战争的历史经验,为保卫祖国努力奋斗。(毛磊语录)
②毛磊:以辛亥精神和孙中山的优秀品格塑造出大量的优秀人才,这是对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毛磊认为,以办大学来纪念辛亥革命别具意义,同时也能加强全球华侨华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他认为,借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支持,中部崛起的契机,湖北的高教优势,将“辛亥大学”办成国际一流大学。(毛磊创学宣言)
(1)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毛磊对国共关系问题的研究源于从小对此的热爱,于是才一直坚守至今,成为一方大师。
B.毛磊的国共关系研究之路恰好印证了“行行出状元”的说法,所以并无什么冷门的专业。
C.毛磊拥有浓烈的爱国情怀,正是拥有这一品质他才能在研究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D.作者眼中的毛磊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人,在研究之路上毛磊不断开拓创新,发掘新内涵。
(2) 毛磊在研究国共两党关系中作出了哪些贡献?请简要分析。(6分)
(3) 毛磊之所以能成为研究国共两党关系的大师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2. 下面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执拗(niù)   泊(bó)位   和(huó)稀泥   不塞(sāi)不流
B.模(mú)具   臧(zāng)否  颤(chàn)巍巍   怙恶不悛(quān)
C.倾轧(yà)   下颌(hé)   道行(háng)深   汗流浃(jiá)背
D.龟(jūn)裂   训诂(gū)   蒙(mēng)汗药  宁(nìng)缺毋滥
13.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态然自若  侯车室  额手称庆  迫不及待  乌烟瘴气
B.名门望族 吊胃口 开门揖盗 风生水起 张皇失措
C.豆蔻词工 打圆场 偃旗息鼓 常年累月 人情事故
D.一愁莫展 挖墙脚 川流不息 察言观色 甘拜下风
1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弗洛伦萨在失去戈麦斯后,依旧对是否买断恒大锋古拉迪诺而_________。
②美联储加息_________之时,英国央行内部鹰派声音开始抬头,英国加息时机渐渐成熟。
③数据显示近年来自主品牌冲击中高端市场一直_________。
A.举棋不定 犹豫不定 趑趄不前
B.犹豫不决 举棋不定 趑趄不前
C.趑趄不前 举棋不定 犹豫不前
D.举棋不定 趑趄不前 犹豫不决
15.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眺望,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在此次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且颇有前瞻性,对于当前的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D.在久居内陆的人眼里,大海的一吟一荡都是诗。可从小生长在海边的人,早已司空见惯了归帆片片、鸥影点点。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汪国真的诗歌气质具有人性的真诚与良善,透着温暖与蔚蓝的朴拙,是现代诗里不可多得的品质,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诗人。
B.日益狭窄的个人活动空间和社会交往范围,越来越重的职场竞争和工作压力,使现在的上班族很难享受到生活和工作的快乐。
C.“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D.2015年6月7日,“东方之星”沉船现场救援人员和数百名遇难者家属垂首默哀,为生命的逝去悲伤,也祈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17. 下列诗句按顺序排列成为一首完整的诗歌,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门前树已秋 ②窗里人将老 ③寒山独过雁 ④结茅临古渡
⑤日夕逢归客 ⑥暮雨远来舟 ⑦卧见长淮流 ⑧那能忘旧游
A.⑤①③⑦②⑧④⑥B.⑤⑦③⑥①②④⑧C.④①⑦②③⑤⑧⑥D.④⑦②①③⑥⑤⑧
18. 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总觉得,我们有些作家太虚伪了,__________我觉得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作家有忏悔意识,敢于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


展开余下试题①这是我们的作家最失败的地方
②他们有一种“扬善”的美德,但也有一种“隐恶”的劣性
③俄罗斯为什么可以产生那么多一流的大作家
④缺少一种真正的悲悯情怀和忏悔意识
⑤不敢叩问自己的灵魂,把自己的灵魂亮出来给人看
A.④②⑤①③ B.⑤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⑤ D.②⑤①④③
六、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堂而皇之地闯入众多中学生的书包,师生之间因手机引发的矛盾也随之不断升级。很多中学的校规中都明确禁止学生在校期间携带手机,教师没收、摔毁学生手机的新闻也频频抢占头条。最近,有老师还改编了古文来勉励诸位学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卸其QQ,删其微信,封其微博;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古人登高,也是想看一看自然的山川,或人造的楼台”理解错误,原文是说“古人登高,不是为了观景……而是为了一展胸襟。”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项逻辑关系颠倒,原文中“儒家对于君子人格的终极要求便是‘高’和‘远’”是结论,孔子的两句话是例证。
3.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以偏概全,“又是中国古代文人登高时一贯抒发的情怀”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可知,古代文人登高都“胸怀治世救国理想”,但具体抒发的情怀不尽相同。
4.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把握文句的大意,然后根据文言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对偶、排比、特殊句式等来断句,最后运用排除法,针对选项中不同的断句点分析、排除。文意为:但忠臣的节义,不可损辱。更何况蒙受先帝的厚恩,常想着以死报效,怎么能因为获罪于宣帝,便去背叛先帝呢?我只能够在这里等死,决不作其他打算,希望千载之后人们能了解我的忠心。
5.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能力。A.冠族应是指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6.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最终全歼敌军,大获全胜”有误。原文这样表述“ 唯有骑将萧摩诃以二十骑先走,得免”。
7.(1)王轨性情严肃庄重,擅长计谋,加上吕梁大捷,他的威望震慑敌境,陈朝人都很害怕他。
(2)武帝大为恼怒,于是鞭打宣帝,免去郑译等人的官职,并加以痛打,宣帝于是非常怨恨王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实词要字字落实,注意文言句式的翻译。(1)“严重”,严肃庄重;“善”,擅长;“振”,震慑;“惮”,害怕。(2)“挞”,鞭打; “捶楚”,痛打;“遂”,于是;“衔”,怨恨。
8.一个“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3分)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2分)
9.①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②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③颈联中的“棹歌欸乃下吴舟”,表现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急切与喜悦。④尾联表现出诗人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的矛盾迷茫的愁情(留恋蜀地与思乡的矛盾)。(写出三点情感即可得6分)
【解析】
8.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一般解答思路是:①找出关键字词并解释其语境义;②展开联想描述该句景象或情状,或概括其营造的意境;③点出该字运用的表现手法(不要忘记“修辞手法”);④分析诗人表达的感情或主题。“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
9.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分析情感时,重点分析诗句的内容和作者的抒情句。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
10. 【答案】一个姓施的诗人住在一座石头房子里,他喜欢吃狮子肉,发誓一定要吃掉十头狮子(的肉)。为此他常常到集市去看有没有狮子。一天,上午十点来钟,恰好有十头狮子来到集市上,而此时正好这位姓施的人来到这里。他看到这十头狮子,便用箭射死了它们,把它们拖回了自己住的石屋里。石屋潮湿,他让仆人擦拭石屋后,才开始吃狮子肉。吃的时候,他才发现所吃的十头狮子实际上是十头石狮子。试一试解释一下这件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这里主要考查对同音字的理解,此乃赵元任先生曾意识到运用纯拼音难以完全记述方块字文献,所以编制了这么一节奇妙的游戏文字,借以说明这个问题。
11. (1) C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成为一方大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小对国共关系问题研究的热爱”只是其中一点,还有其他方面。B项,“恰好印证了‘行行出状元’的说法,所以并无什么冷门的专业”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侧重表现这一点。
(2) ①寻找合伙人,共同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共关系的专著《国共两党关系史》。②他召开了全国首届国共两党关系学术研讨会,这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的热潮。③毛磊教授不断在完善系列丛书,再现了80余年来国共两党和50余年来海峡两岸的风云历史。④开创了 “辛亥大学”,将国共两党研究学又一次推往新的高度(每点2分,三点即可得6分)
(3) )①从小便有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②十分重视课程教学,态度严谨;③毛磊拥有十分浓烈的爱国情怀;④在研究中不断创新发掘新内涵。(每点2分,三点即可得6分)
12. B【解析】A项,和(huò)稀泥,不塞(sè)不流;C项,道行(héng)深,汗流浃(jiā)背;D项,训诂(gǔ),蒙(méng)汗药。
13. D【解析】A.态—泰,侯—候。B.全对。C.常—长,事—世。D.愁—筹。
14. 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正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区别成语的不同侧重点,并结合语境辨析。“举棋不定”指办事做不出决定。侧重于行动上。①句“是否买断”强调行动,排除BC。“犹豫不决”:考虑再三,不敢轻易动手。强调犹豫的状态,符合②句语境。“趑趄不前”: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③句“自主品牌”强调的是畏缩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石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