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673  2016-05-2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3]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银川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敕造(chì) 朱拓(tuò) 讪讪(shàn) 扪参历井(shēn)
B.錾银(zàn) 猿猱 (róu)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吮血(shǔn)
D.渚清(chǔ) 盥沐(guàn)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撕混 鬓发 慰藉 悚然
B.窥探 赎罪 诡秘 积攒
C.踌躇 训熟 峥嵘 青冢
D.放诞 俨然 谬种 作楫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能力。
③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
A. 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9月13日,四川广安境内普降暴雨,部分地区降雨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上,城区多处路段发生内涝,交通受阻,部分乡镇农田房屋被淹。
B.艺术欣赏中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的美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
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D.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产品,从近年的投资结果来看,不但“自助式”投资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回报,而且还会导致频频亏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 , 。 ; ; 。
①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
②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③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④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
⑤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⑥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A.⑤③②①④⑥ B.①③②⑤④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①④⑥⑤③②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B.《咏怀古迹》是组诗,共五首,课文选取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C.《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对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浏览完整试题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百年多病独登台 百年:借指晚年。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行为偏僻性乖张 偏僻:偏激,不端正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助词,主谓之间,无实在意义
B.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那,指开国之初
C.所守或匪亲 或:连词,倘若
D.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但是
9、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人听此凋朱颜
A.舞幽壑之潜蛟 B.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屈心而抑志兮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10、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B.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1、下列各句与“而今安在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固一世之雄也。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 凌万顷之茫然。
1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可怜辜负好韶光 B.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C.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D. 猿猱欲度愁攀援
13、下列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解说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自《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其作者为清代作家曹雪芹。
B. 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人物笔法多变,疏密相间,有详有略,虚实结合。如详写贾母、凤姐、宝玉、王夫人,虚写贾赦、贾政等等。
C.《红楼梦》全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D.《林黛玉进贾府》通过林黛玉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主要人物,初步描绘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
14、“画眼睛”是小说《祝福》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品多次描写祥林嫂的眼睛,其作用是什么?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祥林嫂初到鲁镇做工时是“顺着眼”,侧重表现她安分耐劳的特点。
B.写祥林嫂再到鲁镇时虽然仍是“顺着眼”,但“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则是她人生路上受到重大打击、内心痛苦而难以表达的外在表现。
C.关于眼睛的多次描写详细地表现了人物的遭遇和内心世界的变化,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
D.写“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只见她“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表明她在长期的迫害、打击下精神已经麻木。及至她向“我”发问时,“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这“发光”是她所产生的对灵魂的怀疑给她带来希望的结果。
15、下列对《蜀道难》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瑶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B.这首诗充满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象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人的情感。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语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展示蜀道之难。
16、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课文选取的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一、二两联,诗人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长存。
D.尾联作者直抒胸臆,在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中,抒发了游子无家可归的惆怅凄婉之情,紧承上文之“故园心”,又暗扣题目。
1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展开余下试题18、“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这段文字中王熙凤外貌描写的作用是( )
A.表现王熙凤的姿容俏丽
B.表现王熙凤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C.表现王熙凤的性格特征
D.表现王熙凤服饰的高雅华贵
19、对黛玉的心理描写和对贾母的第一处语言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黛玉推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贾母此语充满了对熙凤的喜爱。
B. 黛玉对贾府的规矩产生怀疑,贾母此语则充满了对王熙凤的喜爱。
C. 黛玉对王熙凤的放诞无礼不满,贾母此语是为了缓和这种气氛。
D. 黛玉意识到贾母对熙凤的喜爱,贾母此语则是掩盖这种喜爱之情。
20、下列对人物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王熙凤放诞无礼、先声夺人的出场是一种“宣告”:各位听着,我凤姐来了;也是一种道歉:老祖宗,我迟到了。
B.“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是称赞了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却是在阿谀贾母,又不忘安慰迎春等那些嫡亲的孙女儿,真是圆滑之至。
C.“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王熙凤一心都在贾母身上,其虚伪和机变逢迎的性格暴露得淋漓尽致。
D.“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体现出凤姐对黛玉无微不至的真诚关怀,也显示了凤姐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和威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10分)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应该称之曰“四叔”,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比先前并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但也还未留胡子,一见面是寒暄,寒暄之后说我“胖了”,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
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来,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想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21、选文1、2两段的环境描写为我们揭示了怎样的社会背景?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22、选文第3段运用了人物肖像描写的手段,联系全文,简要概括祥林嫂的形象特点。(3分)
23、试分析选文中划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其作用。(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4—25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②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③五柳:陶渊明,号五柳先生。
24、这首诗的首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5、这首诗的颔联和尾联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2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在《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 , ”。
(2) 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3)《秋兴八首(其一)》中借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是:“ , ”。
(4)《咏怀古迹(其三)》中诗人借远嫁塞外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句子是:“ , ”。
(5)《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8分)
2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世上许多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忍的毅力; , ;
, ;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28、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展开余下试题(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2分)
六、写作(40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说:“九十九步是一半,一步是一半。”就平常而言,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代价,但很多时候,你只要努力再向前跨出一步就可以了。这样的例子确实很多,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只不过在物理实验中把一个旋钮多旋了几圈,一个改变世界的发明就这样诞生了。而在这之前,爱迪生和许多科学家都认为电话的发明并不可行而放弃了试验。
读了以上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银川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各执一词: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各抒己见: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莫衷一是:强调很多意见各不相同,众说纷纭。)
4、C(A:大约和以上重复,B :句式杂糅 D: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但”放在“自助式”投资之后)
5、A(整段话的思路是,先说社会特点,再论读书作用。据此,可确定⑤在前面,③承⑤的“躁动”,并引出读书的作用;①④⑥都是讲读书的作用,①紧接着“躁动”论述,故而排在前,⑥的“也”表明它应该在最后一句。)
6、B(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
7、C(坐:徒,空)
8、D(但:仅,只)
9、D(一:把……看作一样,意动用法,其余为使动用法)
10、B(其险也/如此)
11、A(宾语前置)
12、D
13、B(“详写王夫人”错误)
14、C(“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错误)
15、A(“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
16、D(“直抒胸臆”错误)
17、C 18、B 19、A 20、D
二、问答题
21、社会背景: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妇女的地位和压在头上的枷锁依旧。中国农村的落后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作用: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参考答案,意对即可)
22、形象特点: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致被旧社会吞噬。(参考答案,意对即可)
23、句式特点:倒装,“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目的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祥林嫂生活的困顿、经济的窘迫,处于走投无路的人生阶段。(参考答案,意对即可)
三、古代诗歌阅读
24、诗的首联和颈联写景,写出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诗人选择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快乐闲适之情。(意对即可)
25、诗的颔联和尾联写人,写出诗人与裴迪的闲居之乐。倚杖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诗人以陶渊明自况,写出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形象,又将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醉酒狂歌,把裴迪的狂士风度表现得淋漓尽致。(意对即可)
四、26、默写,略。
五、语言文字运用
27、参考答案:
离别虽然是人人不愿看到的情景,但有时却能唤起人们相聚的渴望。
后悔虽然是人们不愿得到的感受,但有时却能指明人们努力的方向。
28、(1)反映了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与编写中,有很多鲁迅的文章被请出教材这一现象。
(2)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确实晦涩难懂,选入教材,反而增加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将鲁迅作品撤出中学教材未尝不可,等中学生阅历增加之后,再来一段鲁迅的作品,这样才能更加深刻地领会他的文章背后的现实意义。
示例二: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刻的社会与人文教育意义,他的作品意义深刻,是国民教育的脊梁。鲁迅的文章能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这颗“毒瘤”对人的迫害一一展现出来。
六、写作(略) (223.155.211.10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