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530  2016-05-2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0]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6届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5月月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3日 第24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谊,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人。乾道八年进士,累官太常丞。孝宗临御久,事皆上决,执政惟奉旨而行,群下多恐惧顾望。谊谏曰:“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 及论乐制,谊对曰:“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上遽改容曰:“卿可谓不以官自惰矣。”
知徽州,陛辞,属光宗初受禅,谊奏:“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至郡,歙县有妻杀夫系狱,以五岁女为证,谊疑曰:“妇人能一掌致人死乎?”缓之未覆也。会郡究实税于庭,死者父母及弟在焉,乃言:“我子欠租久系,饥而大叫,役者批之,堕水死矣。”然后冤者得释,吏皆坐罪,阖郡以为神。
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丞相留正不克用。
孝宗崩,上不能丧。谊与少保吴琚议,请太皇太后临朝,扶嘉王代祭。及将禫,正忧惧,仆于殿庭而去。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汝愚问策安出,谊曰:“此大事,非宪圣太后命不可。而知阁门事韩侂胄,宪圣之戚也,同里蔡必胜与侂胄同在阁门,可因必胜招之。”侂胄至,汝愚以内禅议遣侂胄请于宪圣,侂胄因内侍达汝愚意,宪圣许之。
宁宗即位,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不听。
汝愚雅器谊,除授建明多咨访,谊随事裨助,不避形迹,怨者始众。尝劝汝愚早退,汝愚亦自请。侂胄疑将排己,首谒谊,退束装,冀谊还谒,留之通殷勤,谊不往。
初,金攻庐、楚不下,留兵缀濠州以待和,时时钞掠,淮人大惊。谊昼夜拊循,益严备御。朝廷惧生事,移知隆兴府以卒,后谥忠文。
(《宋史•列传一五六》)
[注释] 觖:不满意。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B.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C.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D.孝宗疾浸棘∕上久稽定省∕谊入谏∕退告宰相曰∕上慰纳从容∕然目瞪不瞬∕意思恍惚∕真疾也∕宜祷祠郊庙∕进皇子嘉王参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3分)
A.孝宗,南宋皇帝赵眘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
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
C.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父母或亲长。
D.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谊不忘职责敢于劝谏。孝宗独揽朝纲,他谏之以理;谈论乐制、出官辞行,谏孝宗、光宗以戒骄修德。
B.徐谊为民伸冤备受爱戴。徽州任上,细心断案,平反冤狱,真凶得惩,全郡人都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C.徐谊一心为政敢冒大不韪。孝宗驾崩,光宗生病,他果断主张在神祠郊庙祈祷进迎嘉王参与决断大事并代父主丧。
D.徐谊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见韩侂胄居功自恃,他告诫赵汝愚远之;韩侂胄欲拉拢他,徐谊无所畏惧并不回访。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谊以书谯赵汝愚曰:“自古人臣为忠则忠,为奸则奸,忠奸杂而能济者,未之有也。”
(2)侂胄恃功,以赏薄浸觖望。谊告汝愚曰:“异时必为国患,宜饱其欲而远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晚登江楼有怀 李嘉祐
独坐南楼佳兴新,青山绿水共为邻。
爽气遥分隔浦岫,斜光偏照渡江人。
心闲鸥鸟时相近,事简鱼竿私自亲。
只忆帝京不可到,秋琴一弄欲沾巾。
【注】李嘉祐,天宝年间进士,授秘书正字。以罪谪鄱阳,贬为江阴令。
8.诗歌首联与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赏析其表达作用。(5分)
9.结合颈联与尾联,理解诗中的“心闲”与“欲沾巾”。(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诗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展开余下试题(3)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表示自古以来蜀、秦之间就没有沟通来往的原因是“ , ”,进一步写出了两地之间被高山峻岭所阻的情状。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按要求作答,答案无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教 授
【美】兰斯顿•休斯
七点整,一辆大型轿车在布克蒂华盛顿旅馆前面停了下来,一个穿制服的白人司机从车里走了出来,向大门走去,打算向服务台询问有没有一位名叫布朗的黑人教授住在这里。其实这位教授正坐在门厅里。
司机一进来,教授就迎了过去。“是钱得勒先生的汽车吗?”他带点踌躇地问道”
“对,先生,”白人司机对这位穿戴整齐、身材矮小的黑人说,“您是布朗博士吗?”
“我就是。”教授微笑着稍稍欠身说。司机给布朗博士打开了临临街的大门,他们上了车。汽车驶过一条长长的黑人街。坐在轿车里的教授对于黑人区的大街总是呈现同样的低劣的、讨厌的景象感到很遗憾。教授移开了目光不再去看这种又贫穷又邋遢的典型黑人大街的令人不愉快的情景。
钱得勒一家在中西部和南方都很有势力,是美国巨富之一。现在这位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就要邀请布郎教授到他们的住宅来吃晚饭。
教授坐在这辆又宽大又暖和的轿车里,在美丽的林荫大道上迅速地前进,黑人贫民区已经远远地落在他们后面了。
教授叹了口气,望着汽车外边宽广的草地和好看的住宅,这些住宅里面住的都是白人。过了一会儿,汽车转进一条郊区道路,只见一些吊着常春藤的围墙,修得很整齐的灌木,还有黄杨木等,这些都表明这里不仅仅有住宅,还有庞大的庄园。不久,汽车穿过充满了喷泉和树木的园林,开到了一座像旅馆一样大的私人住宅前。一盏挂在高大门廊上的巨大吊灯,散发出柔和的光线,直照在轿车镀有铬合金的黑色车身上。白人司机跳下车来,恭恭敬敬地为黑人教授把车门打开。男管家领着教授走进一间大客厅。
这时钱得勒先生和他的夫人走上前来,一一同教授握了手。他们又介绍了另一位将和他们一起进晚餐的客人布尔威克博士。
“很高兴认识您,”布尔威克博士说,“我跟您一样,也是社会学家。”
男管家送来一大银壶雪利酒。他们都坐下来,开始有礼貌地谈了起来,布尔威克博士开始问起布朗教授的那本书——《偏见的社会学》,问他认为黑人问题是否能有解决的一天。
布朗博士亲切地说:“我们是在前进。”这句话是他经常说的,虽然他老是感到自己是在说谎。
布尔威克博士说:“没有一所为黑人办的大学——虽然这儿的人口有将近百分之四十是黑人。我们又不能把他们当作本校学生收下。这个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太不幸了。”
“确实,确实。”钱得勒先生说,“但是,等你们黑人有了发展——我们希望他们将来有所发展,我们委员会计划帮助他们发展——那时候他们的系将由像您这样的人来主持。”
“您说得很对。”布朗博士圆滑地答应着,他想到他们会捐赠一个社会学的讲座,他自己将成为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也许每年可以收入一万元。但是他的脑子里忘不了刚才坐车经过的黑人区大街,满街的肮脏、悲惨景象,还有那热水总是冰冷的只住黑人的旅馆,那个他讲课的黑人教堂,以及其他所有隔离黑人、歧视黑人的待遇——从来就没有对黑人有过平等的待遇!
“饭已经好了’。”男管家说。
他们站起来,走进餐厅,边喝汤边轻松地交谈。
“您的《偏见的社会学》,”布尔威克博士说,“在结束处有一段话是我非常赞成的。”
布朗博士不住地点着他的黑脑袋,心里想的却是有亍一年一万元的收入,夏天他可以把他的一家带到南美洲去,在那儿他们就可以有三个月的时间不当黑人。
钱得勒说:“现在我们再谈谈您的学院——大学吧,我相信您称它为大学。要使它成为第一流的大学,您需要的是……?”
“我们需要……”布朗博士说起来了。眼前来了黄金机会,这工作可能变成一年一万元的职位,他本人可以有足够的钱,至少能带领他的一家到南美洲去旅行,在那里他们就可以不当黑人了。“我们需要,钱得勒先生……”
布朗博士的小学院所需要的东西在钱得勒夫妇的眼里都算不上一回事。布朗博士这种明智的、稳健的提出要求的方式使钱得勒夫妇的慈善心肠大为高兴。在适当的时候布朗博士起身要走了。汽车叫来了,他与布尔威克博士和钱得勒夫妇一一握手。这些白人对布朗博士感到满意,于是他们就鞠躬送别。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的钱得勒夫妇对黑人布朗教授极其尊重,因而专门派了一位穿制服的司机准时到达旅馆去接布朗教授用晚餐。
B.布朗教授坐在车上经过黑人区的时候,看到黑人区的景象感到很遗憾,这是因为他自责没有为黑人种族争取应有的权力和地位。
C.小说在塑造布朗教授这个人物形象时,揭示了他的自私、虚伪和软弱,让读者在冷冷的轻蔑中又分明感受到一种沉重。
D.小说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从正面突出了钱得勒先生的形象特点,又通过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侧面说明了钱得勒先生的身份和地位。
E.这篇小说里没有大肆渲染的夸张,没有反差强烈的脸谱,更没有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在冷静客观的叙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主旨。
(2)小说的第二段是如何刻画布朗这个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3)小说中用运了对比手法,请指出三处并简要分析。(6分)
答:
(4)有人说布朗这个人物形象是十分矛盾的,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传记,完成(1)—(4)题(25分)
钱穆:西南联大铸辉煌
平津沦陷后,北平各高校纷纷南迁,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在湖南长沙组建临时大学。北平沦陷后,北京大学老教授孟心史忧愤成疾,住进北平协和医院。钱穆到医院看望老战友后,将历年讲授中国通史增删积成的五六厚册笔记装入衣箱底层夹缝,与汤用彤、贺麟同行南下,开始了“抗战”时期流转西南的学术生涯。
在长沙,钱穆与“吴宓、闻一多、沈有鼎四人合住楼上一室,楼下为图书馆和教室。国难当头,客居他乡,既激发了学者们的民族意识和著述灵感,同时也为他们交流思想、切磋学问提供了环境和条件。
长沙临时大学迁滇后,改名为“西南联大” 。由于昆明没有足够的校舍,文、法学院移至蒙自。这里原来是中越通商的一个重要城市,法国人在那里建有海关,文学院就设在海关内。1 938年4 月,钱穆赴蒙自为学生讲授中国通史。至此,半年多的辗转流徙生活方告结束。
1938 年秋后,钱穆除回昆明上课外,其他时间则卜居宜良山中撰写《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钱穆一生中最重要的学术代表作,是一部享有盛誉、影响甚大的中国通史著作。这部书的写作还是由他西南联大的同事陈梦家两席话促成的。一天晚上,两人在一旷地上散步,陈梦家力劝钱穆为中国通史写一教科书。钱穆回答材料太多,所知有限,他日当仿效赵瓯北(赵翼)《廿二史札记》的体裁,就其所知写成专题性的著作。陈梦家听后不以为然,说“此乃先生为一己学术地位计,有志治史学的人,当受益不浅。但先生并未从全国大学青年和时代急迫需要方面考虑。先成一教科书,国内青年学子将受惠无穷,还望先生思之” 。又有一天晚上,钱穆与陈梦家两人散步路间,陈梦家再提此事,钱穆以流亡播迁中写作不易,他日平安返故都再试试看作答。陈梦家又力劝,“此话不然。如他日平安返故都,先生兴趣广,门路多,到那时不知又有几许题材涌上心头,哪肯尽抛却来写一教科书。今日只就平日课堂所讲,随笔书写,岂不驾轻就熟,而且读者亦易受益” 。当时钱穆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通史,因学校在播迁流离之余,图书无多,讲授全凭口耳。而学生纵有兴趣,却苦于课外无书可读,不能深入研究。有感于此,再经陈梦家言辞恳切的两次劝说,钱穆于是改变初衷,决定撰写一本为时代所需要的通史著作。 钱穆在岩泉下寺,除早晚散步,饱览宜良山水外,尽日在楼上埋首写作。后半年居岩泉上寺,寺已为一道士院,道士特辟出楼上让其居住。楼下阶前有清泉,围砌成两小潭蓄水,潭有两尺多宽,清泉映白瓷,莹洁可爱。这里环境清幽,是读书著述的绝好地方。钱穆居上寺后,心情较居下寺更为愉快,尽日操笔,写作极快。他晚年回忆起当年的写作环境是称此段生活,有如“仙境”一般。 1938 年 5 月在蒙自开始撰写,第二年 6 月全稿杀青。书写成后,他曾致书友人述撰述之不易,“细针密缕,既苦无书籍之未备;大刀阔斧,又恨精神之不属,盖此书属稿中之实况也”。


展开余下试题《国史大纲》出版后,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指定为全国大学用书,风行全国。1949年后,该书在大陆遭到了不遗余力的批判,但却在台湾、香港、南洋等地被定为大学历史教科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
在 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中,钱穆的史学既与民国时期主流派史学新考据派互异,也与20世纪后半期居于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不同,他在新考据派和唯物史观派之外别树一帜,是 20 世纪文化民族主义史学一派的代表人物。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发轫于 20 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于 30年代末,以《国史大纲》的完成为标志。30 年代中期以来,以考据成名的钱穆最终转向对考据学风的批判,是因为他认识到一味埋首考据,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发扬,所以他站在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对考据派做不遗余力的批判,这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内在动因;基于民族危机的刺激而产生的救亡意识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现实动因。自《国史大纲》完成后,钱穆学术研究的重点发生了转变,由历史研究转向文化研究,为中国文化招魂续命遂成为他一生的学问宗主和志业所在。
(选自陈勇《钱穆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钱先生是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承认史学的多元性,但同时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路向。他毕生以抉发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主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为治学的宗主,生平著述之富及所涉方面之广,近世罕见其匹。
②钱先生从18 岁起开始致力于学术,以后研究、讲学、教育、著述兀兀 80年未尝中断,这番毅力精神旷古所无,而学问成就规模之宏大,实朱子以后一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钱穆在“抗战”时期流转西南之前,将历年讲授中国通史增删积成的五六厚册笔记装入衣箱底层夹缝,可见钱穆对这些笔记的珍爱。
B.钱穆原本想要仿效赵翼《廿二史札记》的体裁,将自己掌握的材料写成专题性的著作,但是陈梦家认为此类著作价值不大。
C.钱穆是一个有着较大影响力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学术,著述丰富且涉及面广,但他又择善固执,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
D.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史学,既对在 20 世纪先后占主流地位的史学新考据派和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吸收借鉴,又与两者迥然不同。
E.《国史大纲》在钱穆的学术生涯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书标志着钱穆完成了由历史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向,意义非同凡响。
(2)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答:
(3)本文以“钱穆:西南联大铸辉煌”为题,却重点讲述了钱穆创作《国史大纲》的过程,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 (6分)
答:
(4)钱穆改变初衷,于1 939年撰写出中国通史著作,除了友人的劝谏外,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________的目的。  
②出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歌手云朵,独创“云端音”,高音音域跨越三个半八度,她独特的天籁嗓音和原生态唱法如入云端。她唱成名曲《爱是你我》时,与韩红唱《青藏高原》时的嗓音都________,令听者为之一振。  
③敦煌研究院专家提出建立全球敦煌学研究中心,将敦煌文化基因植入当地产业发展,这一观点________,在学术界和当地引起强烈反应。  
A.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发聋振聩
B.石破天惊 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C.发聋振聩 石破天惊 穿云裂石
D.发聋振聩 穿云裂石 石破天惊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
A.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C.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因此,我们只要考察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便可一叶窥秋。
1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我站在这位于雨林第三群落的空中走廊上,见谷两旁有望不断的古树,有数不清的佳木,有看不尽的名杉。____________置身此等仙境,我焉能不顿生“偶然临险地,不信在人间”的感觉!
①昂首上观,雨林第四群落的伟岸乔木,仍是高难企及
②耳畔有幽禽唱合,婉转清扬……
③它们青幢碧盖,浓绿生云。
④我仅能从它们亲吻蓝天的树冠的缝隙中,偶见几抹金亮的光束,如探照灯般地投射进来。
⑤谷下有清溪湍湍,叮叮咚咚;
⑥低头下望,雨林第二群落的树木,尽收眼底。
A.⑥③①④②⑤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④⑥③⑤② D.⑥③⑤②①④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新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