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62  2016-06-0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2]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联考语文试题
许昌市三校联考高二下学期第四次考试
语文试卷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话语权是一种什么权力
陈曙光
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地位,扭转“西话主导、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格局,必须把握作为权力的“话语”有何特殊性,以及相比于世俗权力,“话语权力”与之有何不同。
话语权力具有非强制性。世俗权力是以命令、服从等方式实施的,话语权力则是以传播、扩散的方式发生效力的。话语权力对受众的控制不是通过军队、警察、司法等外在强制来实现,而是通过话语受众的自觉认同来实现。世俗权力强调支配人的行为,话语权力则强调教会人如何思考。话语权力主体通过温情脉脉的方式,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化为唯一合法、合情、合理的东西,化为普遍有效的标准,促使接受者自觉认同。在霸权话语的统治下,普通话语受众很难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极易沦为强势话语的奴隶。今天,很多国人“言必称美国”,似乎“美国”二字成了真理的担保者,这就是话语主宰人、支配人的表现。当然,尽管话语权力的主体带有模糊性,但毋庸置疑,学者是拥有话语权力的特权一族,因此学者更应该谨慎于、负责任于这种权力的运用,而不能将学术公器变为谋私利、泄私愤的工具。
在传导规律方面,话语权力具有遗传性和迁徙性。世俗权力是被授予的、被占有的,因而也是可以被剥夺的;话语权力则是被获得的,难以通过外在力量剥夺,它具有自我膨胀和惯性遗传的本能。话语权力凭借历史的惯性而强势遗传,也可以伴随着人口的流动而自由迁徙。比如,中国传统话语在今天依然根深叶茂,这是一种遗传惯性;同时,中国传统话语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落地生根,这是一种迁徙本能。世俗权力是一种硬权力,其刚性特征往往给人以距离感。话语权力是一种软权力,其柔性、温和特质极大地消解了“权力”可能引发的距离感和排斤感,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机制也极大地消解了“意识形态”可能带来的逆反心理和敌对心理。相比于世俗的政治权力和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力在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不是使人感到无力,而是使人感到有力;不是使人感到浅薄,而是使人感到深刻;不是使人感到不满,而是使人感到满足;不是使人感到空虚,而是使人感到充实。
话语权力具有多方发散的特征。世俗权力的运作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其特征是“线性传导”,它所影响的主要是人的非日常生活领域。而话语权力则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也是由内而外、由中心到边缘逐步扩散的,它的触角介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传导特征是“辐射”。话语权力不仅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还深刻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话语权力没有固定的边界,其作用范围可以无限延展,可以侵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越界代言”已成为一种常态现象。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任期间曾公开宣称:“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今天,尽管很多国家不喜欢美国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却没有人因此追究美国的法律责任,也没有谁可以命令它“住嘴”。应对它的唯一办法只能是提高我们自己的话语权,用我们的声音盖过它的声音。
(摘编自2015年1月15日《光明日报》)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应对美国的说三道四、指手画脚不是没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话语权,用
我们的声音去盖过美国的声音。
B.从传导规律来看,世俗权利与话语权力不同:前者可以被剥夺,后者则是被获得
的,难以以外在力量的方式剥夺。
C.当下,美国享有霸权话语权,很多国人“言必称美国”,认为“美国”二字就是真
理的担保者,这是典型的话语主宰和支配人的表现。
D.“西话主导、西强我弱”是当今国际话语的格局,要想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地位,
我们必须把握好作为权力的“话语”的特殊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话语权力是通过话语受众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其主体通过温情脉脉的方式,去
促使接受者自觉认同。
B.中国传统话语在东亚、东南亚以及其他地方的落地生根,这不仅体现了话语权力
的迁徙本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话语在这些地区的深远和巨大影响。
C.从实现方式看,世俗权力是通过命令、服从等方式来实施的;而话语权力则是以
传播、扩散的方式发生效力的。
D.话语权力的作用范围广泛,没有固定的边界,不仅可以 控制人们的政治生活,而
且还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话语权力作为软权力,柔性、温和的特质使其在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中,
使人感到有力、深刻、满足和充实。
B.虽然话语权利强调教会人如何思考,有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机制,但普通话语受众
仍难以保持独立的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
C.学者不应将学术公器变为谋私利、泄私愤的工具,作为拥有话语权力的特权一族,
要持谨慎、负责的态度运用这一权力。
D.从运作方式方面看,世俗权力是自上而下的“线性传导”,话语权力除此之外还具
有由内而外、由中心到边缘等“辐射”的特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一7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符,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 关。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 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及之。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邢狱。
薨,年八十。谥曰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长孙篙传》)
注释:①〔赫连、蠕蠕(rú)〕均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蠕蠕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
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B.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
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C.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 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
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D.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
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配飨,原指古代帝王祭天之时,以先祖配祭。后也指为朝廷建立较大功绩的臣子在死后可祔祀于帝王宗庙。
B.薨,古代诸侯之死的称呼,后世主要用于地位高的人士,如皇帝的高等级妃殡及
其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C.符,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D.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指天子或大臣出行,视察所辖邦国州郡。其中,皇
帝多五年一巡守,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嵩年少有为,军事才能出众。十四岁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后来在与刘裕
的战斗中,与叔孙建合作,使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长孙嵩敢议国事,坚持己见。世祖得知屈丐死去,想要征讨赫连,而长孙嵩坚持
进谏认为不可,世祖大怒,长孙嵩因此被调任太尉。
C.长孙嵩为人守节,为官清廉谨慎。面对刘裕因借道而派人送来的美酒美食,长孙
嵩没有私自留下,而是全部送到京城。
D.长孙嵩政见独到,受帝信任。太宗病重之时,向他询问选拔储君之事,长孙嵩认
为应立嫡长子,后被采纳并担任左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昭成末年,诸部乖乱,符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展开余下试题
(2)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一9题。
喜迁莺
晏殊
烛 飘花,香掩烬,中夜酒初醒。画楼残点①两三声,窗外月胧明②。
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南园春色已归来,庭树有寒梅③。
注释:①〔残点〕稀疏、断断续续的打更声。②〔胧明〕月光微明。③〔庭树有寒梅〕《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后世多以庭树暗喻闺中女子的相思之情。
8.“晓帘垂,惊鹊去,好梦不知何处”一句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5分)
9.有诗家评论,本词通篇始终不说破离情,而离情自然从画面中流出,手法极高妙。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 , ”两句表达了只要
自己的本心是美好的,就不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2)《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回忆和氓年少时嬉戏玩耍的诗句是“ ,
”。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诗句是“ ,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教堂司事
[英」毛姆
圣彼得教堂下午有一场洗礼,所以奥伯特•爱德瓦还穿着他的司事长袍。他总是把新袍子放在做丧礼或婚礼的时候才穿(那些讲究时髦的人总是选圣彼得教堂来举行这些典礼),所以,现在他所穿的只是稍微次一等的。穿这袍子,他感到自傲,因为这是他职位尊严的标志。
司事现在在小礼堂等着牧师结束他的仪式。
这位牧师是最近才任命的,四十来岁,红光满面,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而奥伯特•爱德瓦还是为先前的牧师感到遗憾,那是一个旧派的教士,从不大惊小怪,不像现在这位,样样事情都要插上一手。
不久,他看到牧师走了过来。
“佛曼,您能到小教堂里来一会儿吗?我有些事情要同你说说。”
牧师将奥伯特•爱德瓦领进了小教堂。奥伯特•爱德瓦看到这里还有两位教堂执事,有一点儿惊讶,他一个一个地同他们打招呼。
他们现在坐在精致的桌子旁边,牧师坐到他们中间空出的椅子上。奥伯特面对着他们,桌子在他与他们之间,心里有些不自在地猜想着这是怎么一回事。牧师的脸上是一团和气,而另外两位却表现出些微的慌乱。奥伯特以一种谦恭而又尊严的姿态站着。
牧师神采奕奕地开口了。
“佛曼,你已经在这里干了这么多年了,而且令人满意地履行了你的责任。”
“但是有一天我了解到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我觉得有责任要将这事情告知我们的执事。我不胜惊讶地发觉你竟然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以前的牧师知道这事,阁下。”他回答说。
执事们喊叫了起来:“你的意思是说,你当了这个教堂的司事十六年,却从来不会读也不会写?”
“好吧,佛曼,我同两位先生讨论过这事,认为这实在是匪夷所思。像圣彼得这样的教堂里不能有一个既不能读又不能写的司事。”
奥伯特•爱德瓦瘦削而苍白的脸涨红了,他不自在地跺动着脚,但没有答话。
“好的,阁下,我懂,我会递上我的辞职书的。”
但是,当奥伯特•爱德瓦以他通常的礼貌,在牧师和执事们离开后,再关上了教堂的门以后,他再也无法保持住那种庄重的神态了,他的嘴唇颤抖着。他回到小礼堂穿上了他的夹克,走出了教堂。他把身后教堂的门锁上,漫步穿过广场,在深深的忧伤中,他 没有走向那条往家走的路,他的心情非常沉重。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该怎么做。奥伯特不抽烟,也不饮酒。就在此刻,他觉得要是有支烟抽,或许会给他一点安慰。既然他从不带烟,他就四下里寻找着,看哪里可以买一盒。他没有看到卖烟的店铺,于是就往下走去。这是一条长长的道路,有各式各样的店铺,可就没有能买到香烟的店铺。
为了确信,他又重新在街上走了一遍。
“我不会是唯一一位在这条街上走过而想到要抽烟的人的,”他说,“如果哪个家伙在这里开爿小店,我是说,烟草、糖果之类的,准能赚钱。”
他为此遽然一震。
他说:“真是奇怪,事情就是在你最没有想的时候这样来了。”
第二天他去了那条街,而且很幸运地找到了一家出租的店铺。一个月以后,一爿卖香烟和书报的店铺就开张了。他的妻子称这件事是他自从当上圣彼得教堂司事以后最糟糕的堕落,但是他回答说,人必须跟着时代变,再说,教堂也不再是以前的样子了。
奥伯特干得很不差。在十年时间里,他一连开了不下十家这样的店铺,赚到了大笔钱财。每个星期一,他自己就到各家店铺去,将一个星期收到的钱统统收拢起来存到银行去。
有一天早晨,正当他在将一扎扎钞票和一大口袋银币交进银行的时候,一位银行出纳告诉他说,他们的经理想要见他。他被引进一间办公室,经理同他握手。
“佛曼先生,你在这里有很大一笔存款了,最好用它来投资。”
“我们会帮你转换成绝对可靠的证券的。这样会比银行所付的利息高得多。”
奥伯特富态的脸上出现了疑虑,说:“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股票和分红,我只是想要把这些钱存放在你的手里就行了。”
经理笑了,说:“所有的一切我们都会帮你做的。你以后只要在传票上签名就行了。”
奥伯特不无疑虑地说:“不过,我怎么知道到底签的是什么呀?”
“我想你总应该会阅读吧。”经理以玩笑的口吻说。
“哦,阁下,但是我真的不能读也不能写,我只会签自己的名字。”
经理大吃一惊,从他的椅子上跳了起来。
“这是我平生所听说的最不寻常的事情。”经理呆呆地盯着他,仿佛他是一个史前的怪物。
“你是说,你经营了这么重要的生意,赚了三万磅的财富,却不会读也不会写?我的天呐,我的好人,如果你要会读会写,那你现在还会成什么样啊?”
“我可以告诉你,阁下,”佛曼先生说,一丝笑容浮上了他依然高贵的面庞,“那我就还是内维尔广场圣彼得教堂的司事。”
(选自《毛姆短篇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采用场景转换的手法,教堂、街道和银行三个场景,凸显了主人公佛曼命运
的转折,语言上采用了曲折回环的句式,使得情节跌宕起伏。
B.新牧师将佛曼领进小教堂,两位教堂执事坐在桌子旁边,新牧师坐在他们中间椅
子上,佛曼只能站着面对着他们,据此可以看出他们社会地位的差异。
C.新任牧师样样事情都要插一手,在肯定了佛曼一直以来的工作后,提出因佛曼不
能读写而要辞退他,显示了新牧师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教堂的尽心尽责。
D.小说中,银行经理预言如若佛曼懂得读写,那么,他的前途将是不可限量的,佛
曼微笑地道出如若那样他 仍是“教堂司事”,隐含着讽刺意味。
E.佛曼在接到被解雇的消息后,一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他没有绝望,在长长
的街道上找到了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体现了他的自觉意识。
(2)佛曼具有双重性格特点,在文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新任牧师和执事辞退佛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展开余下试题(4)佛曼由一个教堂司事变成一位成功的商人,这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试结合本文
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黄宝生的梵学人生
黄宝生,1942年出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梵巴专业。1965年至今在社科院外文所工作,现为学部委员、梵文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1月26日,印度驻华大使宣布了黄宝生荣获印度政府莲花奖的喜讯。他成为中国第一位同时获得印度总统奖(2012)和莲花奖(2015)的学者。由于语法变化复杂,梵文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据粗略统计,全中国掌握这门语言的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1960年,18岁的黄宝生考入北大中文系,但到中文系报到时,却被告知调到了东语系。而到了东语系,他又被分配在梵文、巴利文专业。“当时也不问为什么,我们那一代,认为服从国家分配是应该的。”回忆当年这一对命运发生决定性影响的专业转变,黄宝生说这是“命运给予的恩赐”。
黄宝生就读的这届属中国高校首次开设的梵文班。在1960年到1965年的学习中,季羡林和金克木两位先生亲自执教。两位先生当时都才50岁左右,学术成熟,精力充沛,亲自编写教材,讲课中尤其注重语法解析,培养学生细读文本的习惯。
两位先生都热爱文学。季羡林喜欢写散文,是散文家。金克木喜欢写诗,是诗人。喜爱文学的黄宝生,自然会更加自觉接受两位先生的熏陶。教材中有不少梵语文学的名著,尤其是高年级时,选读大诗人迦梨陀娑的作品,让他们充分领略梵语诗歌的语言艺术。
佛教起源于印度,中国大量的佛经都是经由梵文翻译而来;另外,中国没有梵汉辞典,学习、研究梵文的主要参考书、工具书都是英文的;因此,两位先生为了打好学生的基础,除了梵文、巴利文之外,还安排古汉语和英语的相关课程,训练学生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临近毕业时 ,季羡林和社科院的相关研究所联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争取适合的工作岗位。1965年,梵文班的学生一毕业,很多人被分配到社科院哲学所、宗教所、历史所,喜欢文学的黄宝生被推荐进了外文所。
后来,就赶上了文革。年轻的黄宝生也不由自主地卷了进去,在“炼狱”中经受了痛苦的磨炼。1973年季羡林尚未“解放”,黄宝生在北大一栋学生宿舍楼的值班室找到了他。这次“非同寻常”的问学,季羡林给黄宝生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做学问要从bib-liography(目录学)入手”。这样,在此后几年中,他经常查阅和浏览国内外学者的梵学研究成果,养成了阅读书目的习惯。
1983年到1986年,黄宝生参加了季羡林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印度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其中的梵语文学部分主要由他承担。文学史编写工作结束后,黄宝生开始从事梵语诗学研究,写成专著《印度古典诗学》,于1993年出版。这部著作有填补国内梵学研究中学术空白的意义。
1993年,他接受另一项学术任务:主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罗摩衍那》此前已由季羡林先生译出,而《摩诃婆罗多》的规模更宏大,篇幅为《罗摩衍那》的四倍。
其实,这项工作原本由黄宝生的同学赵国华主持。但由于赵国华英年早逝,出版社的领导找到黄宝生,希望他出面主持完成翻译工作。从1993年接手,到2002年完成全书的翻译,十年中,黄宝生作为主持者,除了承担较多的翻译任务外,他还负责全书译稿的校订和通稿,并为每卷译文撰写导言。2005年,约四百万字的《摩诃婆罗多》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并荣获首届中国图书出版政府奖的殊荣。
当时,有一些青年学者愿意跟随黄宝生学习梵文。想到梵学研究资源丰富,而国内梵语人才稀缺,他觉得自己有必要担起培养后继人才这份责任。2007年至2009年,黄宝生开设了一个梵语研读班。授课过程中,他还为学员们编写了《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巴利语读本》《实用巴利语语法》等辅助读物。近代以来,我国前辈学者都很重视梵汉佛经对勘研究方法,只是由于国内缺少梵语人才,这方面的研究始终未能全面展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梵语 人才,但一则人数少,再就是人才成长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这也是社科院将梵学列为“绝学”的原因所在。“好在,中国的梵学现在呈现向上发展的好趋势,不少年轻人愿意学,好好培养的话,能培养出来一些,这些工作的效果慢慢会显示出来。”这是老年黄宝生感到慰藉的一件事情。
(有删改)
相关链接
莲花奖创立于1954年,是印度政府颁发给本国公民和少数有突出贡献的外籍公民的最高荣誉,涉及与印度相关的文学、艺术、教育等各 个领域。印度总统奖创立于1958年,用以嘉奖梵语、巴利语/俗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学者的终身成就。
(摘编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黄宝生去北大中文系报 到时,出乎意料地被分配到了东语系的梵文、巴利文专
业。作为中国高校首届梵文班的学生,他在北大学习了五年。
B.梵文作为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语法变化复杂,无规律可循,
这导致在中国像黄宝生一样精通梵语的人才寥寥无几。
C.黄宝生的大学同学赵国华不幸早逝后,他出于学术传承和个人友谊的考虑,主动
承担起了主持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翻译工作。
D. 文本主要以时间为序,向读者展示了黄宝生在梵学领域钻研、奋斗的一生;文中
引用传主的话,既丰富了内容,又增强了真实性。
E.一名普通的梵语学习者,要想成长为一位精通梵语的专门人才,必须经过一个漫
长的过程,所以中国社科院将梵学列为“绝学”。
(2)从文本来看,季羡林、金克木两位先生对黄宝生的梵学研究起到过哪些积极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3)黄宝生的一生和梵学结缘,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在梵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
(4)黄宝生在回忆当年对自己命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专业转变时说这是“命运给予的恩赐”。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也会遇到像黄宝生这样影响一生前途的“意外”,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意外”并抱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与会者 ,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引领未来企业发展的
人才必须具备领导才能、谈判能力和全球思维三大条件。
②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此 。
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
大家 ,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A. 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 各抒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许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