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72  2016-06-0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2]
云南省弥勒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弥勒四中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命 题 : 田文俊 审 题 : 尚发庄
注意事项:本试题分I卷和Ⅱ卷,共六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用2B铅笔和黑色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I卷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影戏在唐末五代形成后,一直传承至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影戏形成了许多演出风俗,其中一些受所在地人文风情的影响,而富有地方色彩。“例戏”的演出,是影戏丰富多彩的演出风俗中的一项。“例戏”是指在上演正戏之前,演出的带有仪式性的短剧。各地“例戏”的差异是比较大的,有时即使同一剧名的剧目,其篇幅也或长或短,唱词、念白也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没有一句相同的。各地“例戏”的演出时间、长短、演出形式和过程也有较大差异,有的是白天唱“亮影”,有的是在“开台”的第一晚“正戏”演出前演,有的则是在“正日子”演出。但不管其形式有怎样的差异,其演出目的和功能却是基本一致的。
“例戏”剧情简单,但场面通常很热闹,演出时间不长,是一些“滞留于民间的以驱凶纳福为宗旨的祭祀仪式及其相关的故事化表演”。影戏“例戏”可以沟通神灵,构建一个人神共在的场景,从而达到演出的目的。影戏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其首要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人类的娱乐、审美,而与人类的种种信仰需求密切相关。有的“例戏”还有祝福、赐福功能。影戏每到一个新台口,照例都要请神,搬演“例戏”,其中《天官赐福》是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一部重要神戏。
另外,“例戏”还有驱邪、禳灾的功能。这是广大民众以其演神事而认为他们可以纳吉、可以驱邪的巫术思想的体现。从部分影戏“例戏”剧目来看,它们几乎都是艺人根据道教的某些故事,如八仙传说,或者某个神灵的神迹,如上元天官赐福等编造的。艺人将这些神灵请出来为广大民众“服务”。
“例戏”还可以用来超度亡灵。在丧仪中演出影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演出的正戏剧目往往多带有“祭灵”、“吊孝”的情节,而且在演出正戏前也多要演一段“例戏”。东北地区有在死者亡灵前演出影戏“荐亡超度”的习俗。戏的内容极为简单,只一个出场人物,几句台词,但由观音来超度亡灵升天的本意表现得很明显。
“戏曲危机”已是人们的共识,影戏的发展也是如此。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对戏曲的冲击,也有人为的、政治的原因等,而形成于农耕社会的,为农耕文化服务的影戏,其社会功能不能完全满足、适应今日之民众的要求,当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
今天,虽然不少地方恢复了这种古俗,但其上演的剧目、念诵的“神辞”却仍是古代的。这显然不完全符合今人的心理需求。因此如何与时俱进,编排一些新的“例戏”,以满足今日民众的心理需求,从而为影戏赢取生存空间,也就成了演员、戏班在新时代的一个课题。
1. 下列分析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各地“例戏”在形式上无论有怎样的差异,其演出目的和功能却是一致的。
B.“例戏”属于富有地方特色的影戏,各地“例戏”的演出时间并不固定。
C.影戏的内容和形式不能与时俱进,是“戏曲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D.影戏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吸纳现代生活元素,才有生存空间。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影戏”和“例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形成于唐末五代时期的影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演出风俗,其中一些受所在地人文风情的影响,而富有地方色彩。
B.“例戏”的剧目比较简单,但场面通常很热闹,往往有一些故事化表演,但其演出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种种信仰需求,而非娱乐和审美。
C.各地“例戏”的演出时间、长短、演出形式和过程也有较大的差异,但不管其形式有怎样的差异,其演出目的和功能却大体上是一致的。
D.“例戏”一般有祝福、赐福的功能,比如《天官赐福》这一曲目就是大部分地区都有的一部重要神戏,旨在请神。
3. 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是( )
A.影戏形成之后一直得以传承,而且传播地区广大,由此可以看出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有其自身成长与发展的生命力。
B.各地影戏的“例戏”剧目虽然也有一些是相同的,如《天官赐福》就是大部分地区都有的曲目,但由于受地方各种因素的影响,“例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C.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如今戏曲危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这种现状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表演的形式陈旧而过时。
D.从影戏的各种功能来看,它是一种深受人们喜欢的戏曲形式,但因为它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它不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阮籍传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4. 以下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致:使……招引、引来
B.杀母,禽兽之不若 若:如
C.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辞:推辞
D.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嫌:避嫌
5. 以下各个选项,全都能直接表现阮籍“傲然独得,任性不羁”的一项是(3分)
①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②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③杀父,天下之极恶
④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
⑤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⑥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6. 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容貌奇美俊伟,任性不受羁绊,很得同族兄长阮文业的赞扬。
B.阮籍为了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经常饮酒大醉,文帝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阮籍因为大醉多次避免。
C.阮籍因为喝得大醉忘记了起草文帝即位的劝进书,使者来取书时一写而就,丝毫没有改动。他的才华被当时的人所推重。
D.阮籍不拘于礼仪。兵家有才有貌的女子死了,阮籍虽不认识她的父兄,却前往吊唁,尽哀而还。嵇喜前来吊丧时,阮籍便用白眼看他。嵇喜的弟弟嵇康听说之后,便带着酒,挟着琴造访了他,阮籍很高兴,便现出青眼。
翻译:
7.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5分)
(2)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8-9题。
浪淘沙•夜雨
梁 寅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①恐飘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
【注】指花开。
8.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进行赏析。(5分)
9. 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天朗气清, 。仰观宇宙之大,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3)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切切错杂弹,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选择其中一大题。如果都选,则以第一大题计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公务员之死
(俄)契科夫【注】
一个晚上,一位感到无比幸福的庶务官伊凡•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里正观看美妙的轻歌剧……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低下头,“阿嚏!”他打了个喷嚏。他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举目看看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他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赔个不是。”
他身子向前探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嘛!”
切尔维亚科夫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将军跟前,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他暗想,“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她认为他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虽然将军不是丈夫的上司,但也许他会认为丈夫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鼓起勇气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轮到他的时候,将军抬眼望着他。
“昨天在剧场,”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将军不耐烦地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我一定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首,正要返回内室时,他又一步跟上去,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丧脸,“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怎么……我再也不向这个好摆架子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他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给将军的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顿着脚,又喊了一声。
他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懵懵懂懂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后来就……死了。
【注】契科夫,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善于从独特的角度表现十九世纪沙俄统治下社会中存在的“小人物”。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第一段叙述了故事的起因,还交代了时间、人物和环境。
B.切尔维亚科夫向将军前后进行多次道歉,是因为将军表面上说没关系,实际上还耿耿于怀。
C.小说前部分由一系列喜剧性片段组成,结局是切尔维亚科夫悲剧性的死,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主题。
D.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认为还是再次去向将军道歉为好,她无疑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不然,切尔维亚科夫就不会再去道歉了。
E.作家通过塑造切尔维亚科夫这个形象,巧妙地揭露沙皇专制统治严格的等级制度与残酷的高压政策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与罪魁祸首的主题。
(2)请概括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3)请分析切尔维亚科夫的妻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
(4)有人认为小公务员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黑暗的俄国社会,也有人认为他的死源于其自身的“自卑情结”。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张承志:总在路上
多年来,张承志似乎游离于文坛之外。他给人的感觉总是 “在路上”。
有人曾这么描述张承志:“不喝多酒时轻易不笑,生气时会把手上的骨节捏得咯咯作响,暴怒起来会凶恶地乱吼乱骂。他能拉下脸毫不客气地把专程从外地赶来邀稿的编辑轰出家门,他能当着朋友的面毫无控制地对妻子和母亲暴跳如雷。他一年大约最多只能在家呆三分之一的时间,闷了,憋不住了,就像一头关在笼里焦躁不宁的困兽。妻子、母亲都已习惯于他的突然暴怒和突然出走。他急急地离开都市,急急地钻进穷山僻壤……”
但是我接触的张承志,温和、善良而且宽容。他有他的坚持,比如,草原上情同手足的朋友给他来信,希望他帮忙做些事情,有些涉及钱权方面的交易,张承志会毫不客气地断然拒绝。但是,他也会和妻子千里迢迢奔赴草原,参加老朋友的女儿的婚礼。他已经深深地融入了那片土地。插队之后,张承志与内蒙古维持了30年的亲密关系。他不仅一趟一趟重回草原,也把牧民请到北京家里来。他与他的蒙古族哥哥通了20多年信,一直到草原有了电话。这更多的是一种感情行为,他只是遏制不住地想念他们。他甚至觉得,正是因为与一个民族的二三十年的联系造就了他这个作家。
他的坚持,更多地体现于写作。“哪怕再难,也要坚持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批判,这是我在自己的微渺作品中一直坚持的。”自1989年以来,张承志就没有工作单位,出版是他取得生活费的基本方式。这种状况,反倒成全了他不愿堕落、追求真知的理想。
有人归纳张承志的性格特征为 “任情,任性”。有些时候,张承志确实是率性而为,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的“率性”是有原则的,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比如他的《撕名片的方法》,早在1993年发表时,就受到了不少人激烈的批判,认为他做作、薄情寡义,不近人情。然而不能否认,张承志用这个方法完成了与恶俗的决裂。他比我们更先一步地从名目繁多的名片中看到了这个时代的虚伪与险恶。的确,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名片的。
张承志从1978年开始写小说。他的小说大气磅礴,获奖无数。但是他放弃了。15年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各种类型的散文。他为什么不写小说,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谜。对此,他从未掩饰过自己真实的想法。
张承志在作品中这么写道,惟结集时人才有空回忆并接触自己早期的习作。我不禁为自己和自己写下的所谓小说的单薄感到吃惊和害臊,也为容忍和成全了如此的自己的时代感到惊奇与慨叹。如今我对小说这形式已经几近放弃。我对故事的营造,愈发觉得缺少兴致也缺乏才思。我更喜欢追求思想及其朴素的表达,喜欢摒除迂回和编造,喜欢把发现和认识都直接写入随心所欲的散文之中。张承志说,小说的本质不是故事,而是虚构。
散文本身照样可以有丰富的故事,只是散文不虚构,更自由。论述的,抒情的,甚至考据的内容,都能在散文中表达。所以在散文集《敬重与惜别——致日本》中,他干脆写出这样的感觉:“中国大致仍是散文的国度。因为命途多艰,小说的大


展开余下试题时代、国家、民族、宗教、教育,人与上述问题冲突后的境遇……张承志一而再,再而三地思考这些问题。他不认为重新回到这些阵地就是重复自己。张承志的写作,始于他对内蒙古体验的激动。“我越来越发现,当年被动地被生活和命运抛到内蒙古大草原,没有想到会获取一种全新的、新鲜的体验,它的价值是永远不死的,永远能够在不同的时期不断地给我有营养的参照系。”张承志说,他花了二十几年,先是专业的方式,后来是自由的方式,在西北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再后来更多地是和当地的老百姓混在一起,感受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每年他都有一半时间用来游学,扩大自己的观察范围,用心灵感受着异乡生动的历史和文明。他开始有意地在自己的心中树立更多的文化参照系。他说,到了现在这样的年龄,自己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观点:“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心中的文化参照系越多,知识就会越丰富。”事实证明,只有参照系越多,才越会有一种独立思考的本能。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张承志既会拒绝草原朋友的某些请求,也会奔赴草原参加老朋友女儿的婚礼,这体现他性格的两面性。
B.张承志给人的感觉是粗暴、不近人情,但作者却认为张承志温和、善良而且宽容。
C.“心中的文化参照系越多,知识就会越丰富”的意思是,只有不断地向其他作家学习,才能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
D.作者在文中应用了对比的表达技巧,如张承志对草原朋友不同的态度,从而突出张承志的性格特点。
E.尽管《撕名片的方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激烈批判,但张承志认为这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2)请结合文章概括说明张承志的性格特点。(6分)
(3)该文章题目为“张承志:总在路上”,从文中看,它包含哪几层意义?(6分)
(4)文中说“真正的朋友是不需要名片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第II卷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不要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将心比心,身临其境想想就明白了。只有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推己及人,社会风气才会转变得越来越好。
B.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C.上海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但是也是鱼龙混杂之地,在那里做事情要格外小心。
D.我没有倚马可待下笔千里的本领,文章写得慢,每写一文,通常总要反复修改,以挑剔的眼光面对自己的手稿。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强降雨、高温热浪等极端事件呈现不断增多增强的趋势,预计今后这种极端事件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B.一个人成功与否,不仅和智商有关系,也和情商有很大关系。
C.本省人口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5年增长6.28%,自然增长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D.袁枚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是( )(3分)
安徽制茶业历史悠久, , 。 , , , 。 。
①众多名品对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②寿州霍山小团,“其绝好者,上于汉美”
③唐人杨华评品全国茶叶提到的安徽名品有天柱茶、霍山小团茶、祁门方茶等
④且茶之名品甚多
⑤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
⑥制茶工艺十分考究
⑦舒州天柱茶“亦甚甘香芳美”
A.⑥④③⑦②⑤①
B.⑥①④③⑦②⑤
C.①⑥④⑦②③⑤
D.⑥④⑦⑤②③①
16.参照下列内容,为“机器人”下定义。(5分)
①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②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③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工作。
答:
17. 根据下列句子的内容,以“诗”为陈述对象,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把这个句子扩展为生动形象丰富细腻的句子,不少于50个字。(6分)
一首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答:


六、作文(60分)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碾轧,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肇事司机逃逸,过路行人以及附近商铺对惨遭碾压的小悦悦视若无睹,最后,只有一个拾荒者陈阿婆向小悦悦伸出援手……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人们不禁感叹人情的冷漠。实际上,究其本源,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丧失,是人的爱的本性的丧失。古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说,所谓君子,就是能够保持自己的本心的人。
请你以“保持本性”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绝密★启用前
弥勒四中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 “其演出目的和功能却是一致的”错,原文为“基本一致” 2.B由第二段“首要的目的并不是满足人类的娱乐、审美……”可知,娱乐审美也是目的之一,只是不是其首要目的。 3.C由最后一段“其社会功能不能完全满足、适应今日之民众的要求,当是最为根本的原因之一”可知。
4.C一种文体。劝进辞 5.B ①说的是阮籍的爱好 ③是晋文帝说的 ⑤说的是阮籍的才华 6.B“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的是钟会
7(1)大凡吊唁,主人哭,客人才行礼。阮籍既然不哭,你为什么哭呢。
(2)阮籍曾经到她的店里饮酒,喝醉了,就躺在她的身边。阮籍自己既不避嫌,她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他。
8.先从听觉的角度写檐间落雨,再从触觉角度写寒气透过窗棂(2分)(或答“描写”并作分析也可给2分);以景衬情,渲染出“愁”的氛围(1分);再用比喻手法,将愁绪比作雨中百草(1分),形象生动写出雨后生愁的情感和渲染愁绪之浓(1分)。
9.为花发恐飘零而愁。(2分)上片写词人因夜间落雨而发愁,下片词人通过彩霞红日啼莺等意象,想象出朝晴时候的美丽景致(或能就意象做适当描绘)(2分),并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出作者期待朝晴和盼望与友人相见以及即使不能赏花仍可和友人共同欣赏莺啼的乐观(2分)。
(1)惠风和畅。 俯察品类之盛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
11 1.(BD )选对一个3分,两个5分 B.“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弥勒”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