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702  2016-07-0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长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请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者常常三年五载不得回归,甚至在出行中出现问题,因而中国古代人特别重视离别,对离别有一种特殊的感受。三年五载乃至更长时间的离别,不知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会有多少凶险,于是,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出现了,这就是路祭,古人称之为“祖”或“道”,或“祖饯”。
  祖饯活动的形成,据东汉崔寔记载,与黄帝之子有关。《文选》李善注:“崔寔《四民月令》曰: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祭祀路神的仪式是比较复杂的,第一步是“委土为山”,第二步“伏牲其上”,第三步“酒脯祈告”,最后“乘车躐之”。这四步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它的意思分别是:面对障碍、供奉牲醴、祈告平安、毁掉障碍。祭祀的目的在于对前行路途上的障碍进行清扫,祈求行人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社会最初的送行侧重于“祖道”,也就是祭祀路神。在这一活动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这一活动中,出行者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而对出行者的关切也就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发了祖道活动中的另一功能:饯送。
  《诗经》中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祖饯诗,应推《邺风》中的《泉水》。这首诗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意并不完全相同。那时的人们,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毛传在《泉水》篇的传文中说:“祖而舍軷,饮酒于其侧曰饯,重始有事于道也。”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进行疏解,解释魏晋之前的人在进行祖道活动中的心态:“軷,谓祭祀道路之神。軷,本山行之名。道路有险阻,故封土为山象,伏牲其上。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既祭,处者于是饯之,饮于其侧,礼毕,乘车轹而去,喻无险难也。”可见,祖道的意义确实重在“祖”。
  虽然重在“祖”,但确实也含有浓重的“饯”意。在这样的活动中,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而出行又是如此重要的活动,对于未来的未卜就可能在酒精的力量下引发激动情绪,渐渐地,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于是,祖道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
  周秦以来,离别时送人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得到人们认可的。久而久之,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就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当临别“赠人以言”以“作诵”“作颂”的形式出现时,饯送诗便随之产生。《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便是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的情形的精确记述,而《诗经•大雅•烝民》的“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则是对饯送诗艺术性的评判,是对“作诵”所起的安慰行人的价值的肯定。临别“作诵”可以称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吴淑玲《古代送别诗的成长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人对离别有一种特殊的感受,是因为当时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甚至在出行中会发生许多故事、许多凶险。
B.据崔寔《四民月令》说:“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可知,祖饯活动的形成与黄帝之子有关。
C.从祭祀的目的“清扫路途上的障碍,祈求行人的平安”而言,古代送行侧重的都是祭祀路神,而不是离别的感伤。
D.饯送诗歌是随着“作诵”“作颂”之类的形式出现而产生的,《诗经》中就有诗歌对此种“赠人以言”的情形做了精确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路祭是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它又被称之为 “祖”“道”“祖饯”。之所以出现路祭,是因为古人出行存在众多凶险和意外。
B. 祭祀路神的仪式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委土为山”、“伏牲其上”、“酒脯祈告”、“乘车躐之”。活动的重要角色是出行者,对出行者的关切也成祖道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C.最初的祖道活动,第一个功能是祭祀,第二个功能是饯送。这两个功能虽不能并驾齐驱,但却和谐地统一在祖道活动中。
D.《诗经•邶风•泉水》一诗更多地注重“祖”的意义,因此,它才是《诗经》中具有完整意义的祖饯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祭祀路神的“牲醴”是有讲究的,即“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这可依据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的疏解得知。
B.《诗经》中的“祖饯”诗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意并不完全相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既言“祖”也言“饯”,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
C.祖道活动内容的丰富离不开酒。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随着酒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
D.周秦以来,临别赠人以言的做法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刓①绶弊,忍不能与,此所谓妇人之仁。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多怨,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王,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
【注】①刓(wán):磨损。
4.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王自断勇仁悍强 断:判断 B.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 逐:追逐
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 劫:胁迫 D.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 王:使……称王
5.下列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因问王曰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②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C.①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以天下城邑封功臣②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受到汉王刘邦的重用。经由滕公、萧何推荐,韩信被提拔为上将军,并且汉王还放下架子,虚心向他请教。
B.韩信知恩图报,对项羽了解深刻。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韩信把自己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认为项羽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C.韩信见解独到。他认为,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等一些策略,已经使项羽失去了民心和霸王之名了。
D.韩信的谋划深得汉王之心。汉王采纳并实施了韩信的谋划,平定了三秦大地,聚集了诸侯军队讨伐项羽,为帝业奠定了基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大王诚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完成8-9题。
席上贻歌者
郑谷
花月楼台近九衢①,清歌一曲倒金壶。
座中亦有江南客, 莫向春风唱鹧鸪②。
[注]①九衢:都市中四通八达的街道,此指唐代京城长安。②鹧鸪:指当时流行的《鹧鸪曲》,曲调哀婉清怨。
8.前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9.歌者水平如何?请结合诗歌后两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9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9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______的观点印证了这句话。
(3)韩愈认为师生关系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4)杜甫《登高》首联集中表现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25分)
定和[注]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②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起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③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嗐,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④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⑤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迷” 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我初次见定和时,他在学习没有前途可言的图案画,对学成不甚困难的照相特别感兴趣。后来对音乐发生兴趣,改学音乐,成了个音乐迷。
B.西洋朋友向作者讲述,定和将买来的廉价收音机和借来的留声机,终日轮流开放,在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使自己无法休息,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C.定和具有对音乐的狂与痴混合作成的对音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所以使他具有了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最终赢得了对他心怀不满的朋友的尊重和喜爱。
D.定和只在乎自己音乐迷的资格,而置苏州家中旧书旧画、珍贵古玩等不顾,认为它们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造成了许多文物的损失。
E.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等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定和对音乐的痴迷以及学习音乐的勤奋,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肯定。
(2)本文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结合②③④段作简要概括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和对音乐热爱和痴迷的经历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写出来,并就其中一点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认识。(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在皮尔洛、特维斯和比达尔三大王牌球星离队后,尤文图斯队仅剩球星博格巴。他一人_________,最终未能使球队在意甲联赛中夺冠。
②小齐是外地留京工作的大学生,父母在外地,_________,照顾不上他们的孩子。
③到阿•波林谢世之时,他担任奇才队老板已长达45年,这一纪录令其他NBA老板_________。
A.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独木难支 B.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独木难支
C.鞭长莫及 独木难支 望尘莫及 D.独木难支 鞭长莫及 望尘莫及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展开余下试题D.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1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料不到又必须承受,承受又不想使自己一蹶不振地消沉。
②坦然走过荆棘,就必然置身于另外一重天地。
③既然这样,经过努力使其转化为对自己有用的能量,就成为人之不选之选。
④虽然阶梯的旁边充满荆棘,但在阶梯尽处却充满鲜花。
⑤人群之中,物欲横流,谁料得到何时何地会滋生出一种针对自己的折磨来呢?
⑥这时候的磨炼对生命来说,已经变作美丽的阶梯。
⑦生命因磨炼而美丽,不仅仅因为生命需要在磨炼中成长,更在于磨炼对生命的不可回避性。
A.⑤①⑦③⑥②④ B.⑦⑤①③⑥④② C.⑤⑦①③④⑥② D.⑦⑤③⑥①④②
15.下面是我校的校徽,请写出校徽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注:校徽的“中”为红色。)(8分)

五、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长安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C选项以偏概全,原文是说,古代社会最初的送行侧重的是祭祀路神,而不是古代送行侧重的都是祭祀路神。)
1.D(D项中的“因此”是一个表示句子因果关系的关键词语,然而原文中并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这属于强加因果)
3、B(曲解原意,原文:这首诗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意并不完全相同。那时的人们,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由此可知,《诗经》中的“祖饯”诗侧重在“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则不是这样。)
4.B(逐:驱逐、赶走)
5.D(A,趁机(于是),经由B,认为,把……作为;C,表并列,表转折;D,介词,用、拿、把。)
6.C(“已经使项羽失去了民心和霸王之名”与原文不符。原文“名虽为霸王”表明,他依然拥有霸王之名。)
7.(1)如果大王真能反其道而行,重用天下英武勇敢的人,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消灭?(得分点:“今”“任”“何不诛”被动句式各1分)
(2)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王都是原来秦朝的将领,他们统领秦地的子弟几年来,被杀死的,数也数不清。(得分点:“为”“将”“所杀亡”各1分)
评分注意:在考点准确落实的基础上,还要看语意是否把握准确,每句的句意不通扣1分。
【参考译文】
汉王刘邦在采用滕公夏侯婴、丞相萧何的意见后,提拔韩信,拜他为上将军,(拜礼完毕)领韩信坐上座,汉王问(韩信)说:“丞相多次在我面前称赞将军,将军拿什么计策来指点我呢?”韩信表示感谢后,于是问汉王说:“现在大王向东争夺天下,对手难道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的。”韩信说:“请大王自己判断,勇敢、仁慈、强悍,您比起项王来,哪个厉害些?”汉王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比不上项王。”
韩信拜了两拜祝贺汉王说:“我也以为大王比不上项王。但我曾在项王手下做事,请让我说说项王的为人。项王发怒大声呼喊,千人听后吓得避退,(他有如此威风)却不能任用良将,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见到他人时恭敬谨慎,说话很温和,别人有了病,(他便)伤心得流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病人吃。到了别人有功劳应当封赏爵位的时候,直到官印磨损了棱角,绶带破旧了,他还不舍得给人家,这些所说的是妇人的仁慈。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各诸侯王臣服,不驻扎关中,定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把亲近的人、喜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心里不平。诸侯看到项王把义帝迁徙到江南,也都把他们原来的君主赶走,自己在好地方称王。项王所过之处,没有不被摧残毁灭的,百姓怨声载道,不愿依附他,只不过被他的威力胁迫,勉强服从罢了。项王虽然名义上是霸王,实际上失去了民心,所以说他的强大已变成脆弱。如果大王真能反其道而行,重用天下英武勇敢的人,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消灭?把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臣,还有什么人会不服从?率领正义的军队使思念东归的将士跟随,还有什么敌人会不被击溃?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王都是原来秦朝的将领,他们统领秦地的子弟几年来,被杀死的,数也数不清。又骗众多兵卒投降诸侯王到新安,项王设计坑杀了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只有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得以脱免,秦地的父兄痛恨这三人,深入骨髓。现在项王强迫民意,凭借威力使这三人仍在秦地为王,秦地百姓并不爱戴他们,大王的军队进入武关之后,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刻的法律,与秦民约法三章。而且秦地百姓无不希望大王在秦地称王。同诸侯的约定,大王先入咸阳,应当在关中称王,百姓们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去了关中王的职位,到了蜀地,老百姓们无不感到遗憾。如今大王发兵东进,三秦大地只需要传递您声讨项王的檄文就会立马平定下来。”
在这时,汉王非常高兴,自以为得到韩信太晚,于是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进攻。八月,汉王向东进攻,秦地百姓都归顺汉王,汉王杀了被项羽封在秦地的三个王,平定了三秦大地,收集了诸侯的军队,讨伐项羽,奠定了帝业:这些都是韩信的计谋。
8.①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春风夜月、花前酒楼的繁华都会景象。(1分)明月的清辉照着高楼和盛开的鲜花,街市四通八达,高楼灯红酒绿,歌声清脆悦耳,歌女斟酒言笑……(2分)②这两句表现了筵席时美丽的景象和筵席上欢悦的气氛,乐景哀情,反衬了作者客居异乡的羁旅之情。(2分)
9.歌者水平高超。①第三句诗人自称“江南客”,可见诗人的思乡之心,早已被歌声撩动了。这充分显示了歌声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3分)②第四句,写诗人郑重请求歌者不要唱鹧鸪曲,是因为如果这位歌者再唱出他久已熟悉的那首“佳人才唱翠眉低”的《鹧鸪曲》,那就难免“游子乍闻征袖湿”,终至不能自已了。这两句从侧面表现了歌者的歌声具有使人回肠荡气的魅力。(3分)
(评分注意:第9小题,仅答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10.(1)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学不可以已
(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5)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1)E3分,A2分。(B.“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不妥,主要不是为了表达不满,而是为了侧面表现他对音乐的痴迷。C.“所以使他具有了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错,强加因果。D.“造成了许多文物的损失”于文无据。)
(2)【答案】①交代了定和这种“音乐迷”的精神在现实局面下的重要意义,能够更有勇气和信心,敢于怀疑,能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