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40  2016-07-1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0]
安徽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审命题:高三语文组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能反映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自然属于历朝的法典,如《唐律疏议》《大明律》《大清律例》等。这些法典前后具有很强的继承性,法典中的规则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块由旨在推行道德教化的条款组成,一块由旨在保障国家的秩序、安全与正常的行政管理条款组成。前者大体关乎孝道、婚姻、立嗣与两性关系等,而后者则关乎军事、狱讼以及有效的行政管理等。而有关谋反大逆、杀人、盗窃、侵害的条款兼涉两块内容。但即便主要作为“刑法典”的历代法典,其“刑”也不完全“一刑独大”,《唐律》十二篇中,真正关系到现代意义上的“刑”的实体法,乃《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四篇,而《捕亡》《断狱》两篇类似于现代的程序法。从结构就可以看出立法者制律的中心意图并不在纯粹意义上的“刑”。《大明律》和《大清律例》都分七篇,分别为:《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这是按照《周礼》所设置的治理模式来排序,与儒家所设想的道德理想一致,万物统一于“道”中,人间的秩序得以与道的规律相对应,法典篇目秩序的排列,也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定的。
广义的法律是用来推行教化的,其要达到的价值目标乃在于“正人心”“厚风俗”,诚如《史记·管晏列传》中司马迁借管子之言所称的那样:“治教化则人心正,人心正则天下无贼”。而《唐律疏议》的序言中则把教与刑的关系说得更为明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故而唐代立法者将法律视为政教之用,其意在促使人们恪遵德礼,以臻“至善”之化境。虽然儒家大体上强调人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四端,故有“仁”“义”“礼”“智”的道德自觉,然而现实生活中总有悖理违礼之事,此时纯靠自觉难以匡正人心、厚风俗,故而必须借助法律的威慑之力。所以古代从来不将法律视为政教之末,而以“用”名之,“刑为盛世所不能废”(《四库全书提要》)即指此意。
为了贯彻这一意图,传统法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劝善惩恶。惩恶自不必问,但凡刑律所加,针对的对象必为于伦常纲教有违之人。不仅如此,传统法律往往还把现在看来纯粹是道德的义务变为法律义务。譬如《唐律疏议》的《贼盗》一篇中就有这样的规定:“诸邻里被强盗及杀人,告而不救助者,杖一百;闻而不救助者,减一等。力势不能赴救者,速告随近官司,若不告者,亦以不救助论”;若“追捕罪人而力不能制,告道路行人,其行人力能助之而不助者,杖八十;势不得助者,勿论”。立法者考虑到了人的能力,通常情形下,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因此更应该有道德践履的勇气。唐律对见义不为的行为设置刑事责任,正在于提倡一种公序良俗。
更有甚者,刑罚亦为政教之用。传统法律中,很多条款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进入司法程序的概率不大,甚至在其设定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比如历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条,但是似乎从未被实践过。另外,诸如亲属之间的许多行为,虽被规定为犯罪,但是实践中遵循“民不告,官不究”的做法,实际上立法者和司法者都明白,设置此类规则之真正意图,乃在于提出一种治国理想,希望民众向此努力,更多地带有一种“宣教”色彩。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宋玲《“正人心”与 “厚风俗” ——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取向》)
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精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大明律》和《大清律例》七篇律法的顺序,是按照《周礼》中的治理模式来排序的,与儒家设想的道德理想也是一致的。
B.在古代中国,礼教为本,刑罚为用,二者一主一次、一本一末,以法律来推行教化,以期达到“正人心”“厚风俗”的目标。
C.传统法律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规则,劝善惩恶。对那些不能严格自律而做出悖理违礼之事的人,必须借助法律来威慑。
D.传统法律常常把今天看来属于道德的义务定为法律义务,如唐律对见义不为的行为就有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法典中关于杀人、盗窃、侵害等方面的条款,既在于推行道德教化,又有保障国家秩序、安全等作用。
B.《唐律》十二篇中,《贼盗》《斗讼》《诈伪》《杂律》四篇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刑”的实体法,而《捕亡》《断狱》两篇类似于现代的程序法。
C.从《唐律疏议》来看,古代立法者认为,通常情形下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也就越具有道德的勇气和责任意识。
D.对于亲属之间一些被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历代执法者多持宽容态度。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没有人告状,官府一般都不会予以追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刑罚为政教之用,《四库全书提要》也说:“刑为盛世所不能废。”可见刑罚“正人心”“厚风俗”的功用不可小觑。
B.中国历朝历代的立法者都不追求“一刑独大”,实体法“刑”所占比例并不高,其制律的中心意图并不在纯粹意义上的“刑”。
C.唐律规定对见危不作为者施以杖刑,这表明在唐代立法者要求个人要有道德践履的勇气,个人必须承担社会赋予的道德义务。
D.历代法典中有“同姓不婚”的条款。实际上违反这一条款的人都不会受到处罚,根本原因在于这些条款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梅询,字昌言,宣州宣城人。少好学,有辞辨。进士及第,为利丰监判官。后以秘书省著作佐郎、御史台推勘官,预考进士于崇政殿,真宗过殿庐,奇其占对详敏,召试中书,除集贤院。
李继迁攻灵州急,吴淑上书请遣使谕秦、陇以西诸戎,使攻继迁。询亦请以朔方授潘罗支,使自攻取。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时契丹数侵河北,询请遣大臣临边督战,募游手击贼。又论曹玮、马知节才可用,傅潜、杨琼败当诛,田绍斌、王荣等可责其效以赎过,凡数十事,其言甚壮。
帝欲命知制诰,李沆力言其险薄望轻,不可用。后断田讼失实,降通判杭州,知苏州,就徙两浙转运副使,判三司开拆司。坐议天书,出知濠州。为湖北转运使,擅假驿马与邵晔子省亲疾而马死,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坐荐举朱能,贬怀州团练副使。又以善寇准,徙池州。复直集贤院,改直昭文馆、知荆南,擢龙图阁待制,纠察在京刑狱。历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判流内铨,为翰林侍读学士、群牧使。累迁给事中、知审官院。
仁宗御迩英阁,读《正说养民篇》,览历代户口登耗之数,顾谓侍臣曰“今天下民籍几何?”询对曰:“先帝所作,盖述前代帝王恭俭有节,则户口充羡;赋敛无艺,则版图衰减。炳然在目,作鉴后王。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因诏三司及编修院检阅以闻。病足,出知许州卒,故事侍读学士无出外者。天禧中,张知白罢参知政事,领此职,始出知大名府,非历二府而出者,自询始。
询性卞急好进,而侈于奉养,至老不衰。在濠州,梦人告曰:“吕丞相至矣。”既而吕夷简通判州事,故待之甚厚。其后,援询于废斥中,以至贵显,夷简力也。
(选自《宋史·梅询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B.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C.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D.帝问谁可使罗支/询请行未至/灵州陷/还为三司户部判官/询自以为遇主/知屡上书陈论西北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任命官职可叫“除”,给官员升职可叫“擢”,给官员降职可叫“贬”,给官员调职可叫“徙”。
B.古代对各方的少数名族有着不同的称呼,常常称呼西方的少数民族为“戎”,而称东方的少数民族为“夷”。
C.古代“坐”是会意字,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文中“坐议”的“坐”是席地而坐的意思。
D.古代与帝王相关的事物都有专称,帝王的食物可叫“御膳”,帝王的诏书可称“御旨”,帝王亲自到某处可谓“御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梅询聪慧,善于辞令,在崇政殿参加进士考,他的出众的表现,引起了皇上的关注,受到了皇上的好评。
B.梅询可称得上忠臣,边事危急,梅询上书献策,使“蛮夷攻蛮夷”; 在用人上,梅询积极进言,主张唯才是用等。
C.梅询在官任上并非一帆风顺,这其中既有自身原因——“险薄望轻”,也有外在因素——李沆的力阻、寇准的善变。
D.梅询性格急躁,一生都讲究生活的奢华;梅询同吕夷简关系很好,能得到要职,得益于危难中吕夷简的救助。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夺官一级,降通判襄州。知鄂州,徙苏州,为陕西转运使。
(2)自五代之季,生齿凋耗,太宗、真宗休养百姓,天下户口之数,盖倍于前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别孙䜣
高适
离人去复留,白马黑貂裘。屈指论前事,停鞭惜旧游。
帝乡那可忘,旅馆日堪愁。谁念无知己,年年睢水流。


展开余下试题8.诗歌前四句是如何体现“别”字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尾联对全诗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 , ”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琵琶女年轻时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歌德说:“善于捕捉机会者为俊杰。”杜牧在《赤壁》中说周瑜的获胜是机遇所致,其中表达这种看法的诗句是: “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爱书之人范用
2010年9月14日,范用去世,北京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放上了范用的照片,旁边有一句巴金当年题赠给他的话: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
从打包、收发开始做起,范用由出版社的一名小员工,最后做到了人民出版社的副社长、副总编辑兼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70年,有人说,三联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范用的风格。
1969年,当范用和原文化部出版局局长陈翰伯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干校劳动时,仍不忘交谈读书感受,他们的美丽构想是——将来条件成熟的话,办一本读书杂志。
1979年,范用和朋友们办起了《读书》杂志。杂志一创办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风格。创刊号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时任中宣部干部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此文激起巨大波澜。有的人很会联想,说《读书》刊登此文是为提倡大家读《金瓶梅》这样的书,主张给“坏书”开绿灯。人民出版社党组在讨论《读书》杂志后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随后多年,《读书》杂志的每期清样,范用都亲自过目,然后签字付印,直到退休。
范用在出版界给人的印象是大胆而有眼光,屡吃螃蟹。“文革”后,巴金的《随想录》开始连载于香港《大公报》的“大公园”副刊。有人为此向香港《大公报》施加压力,企图阻挠《随想录》的刊登。
范用得知后,气愤之极。他打电话给巴金,请求将《随想录》交由三联书店出版,他保证一字不改。巴金同意了。
全本《随想录》在“三联”的出版是轰动性的,直指对“文革”的反思。巴金也由此在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被人关注和打量。这其实并非易事。要知道,直至1990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巴金的《讲真话的书》时收有《随想录》,但其中《“文革”博物馆》只有存目,而没有正文。
谈到《随想录》的完整出版,范用曾经说过:“自己认为是对的,就应该去做。到现在我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只是好像听一个很有权威的人说过,巴金是个搞自由化的人。这简直是无稽之谈,什么叫‘自由化’?谁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小时候听说过:不自由毋宁死。”
除了《随想录》,范用经手出版的经典还有《傅雷家书》、《牛棚日记》等书。除了创办《读书》杂志,他还创办了《新华文摘》。此外,范用还热衷于书籍的装帧艺术。他出过一本《叶雨书衣》,将书籍装帧娓娓道来。“叶雨”是他的笔名,谐音“业余”,自谦之说。对于其书籍之装帧水准,张中行曾言:“南有钟叔河,北有范用。”
多年来,范用挨过不少批评,他常被批评的一点是做出版不是“政治挂帅”,而是凭其个人兴趣和爱好。范用的回应是:要做好工作,没有一点兴趣,行吗?恐怕做人也不行。
范用退休后,曾在《一封感人的来信》中写道:“每一位读者都可以有他个人的爱好和志趣。出版社出什么书,应当有所选择,而且是慎重的选择,这就有高低优劣之分。正直的出版工作者应当自信走一条正当的路,对得起读者、作者的路。”面对市场化的浪潮,这是范先生对出版同行的殷切期望,更是一个出版家内心的坚守。
戈宝权描述范用说:个子不高,精明能干,爱书如命。他的藏书不亚于一个小型图书馆,而且颇多善本。每次去看望他,只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其人。
范用的读书法曾让王蒙感叹:今日书今日毕,好书读完不过夜,不好的书确认与搁置也不必过夜。千万不要把书放在一边待读,待下去就会愈来愈多,永无读日。
刘再复去美国多年,年年收到范用的贺卡。他评价范用说:“范用仅读过小学四年级,最后却成了博览群书、高立书林、独生夜响的书界风骨,这完全是得自乾坤造化之心。”
相关链接:
①至今,三联书店已成为众多读者和文化人眼里的一块“绿地”,范用领衔时形成的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并未因他的退休而中断,而是成为一种传统。 ——吴丛丛《书痴范用》
②范用1985年被“一刀切”退休,不过风采依然,见过范先生的人都知道,范用很有范儿,喜欢戴顶深色贝雷帽,穿红毛衣,戴红围巾,鼻梁上架一副黑框眼镜,风度翩翩,书卷气十足,甚至被朋友们戏为“最爱美的出版家”。
——黄离《我和范用的“缘”》
③范用对“文革”极为反感,“造反派”揪斗他时,他正气凛然,倔强到底,自始至终既不认错,也不揭发别人。“造反派”把他看做眼中钉,在社领导中,他挨打最多,受害最烈,但他毫不屈服,被说成死硬顽固,十足是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有个美编还在大字报上画了一幅漫画:四个人抬着一顶轿子,里面坐着长了个大鼻子的刘少奇,轿子上一个很大的“资”字,范用扛着一根哭丧棒,用毛巾擦着满脸汗水,气喘吁吁的在轿子后面紧紧跟着,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范用对这张漫画非但没有反感,反而十分欣赏,后来还特地要这位美编照样画了一张,收在自己的一本书里,让大家观赏。
——张惠卿《〈叶雨书衣〉和范用其人》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
A. 巴金以“愿化作泥土,留在先行者的温暖的脚印里”赞美范用甘做泥土为他们铺路的精神,不仅因为范用完整出版了《随想录》,更因为范用把一生献给了出版事业。
B. 范用创办杂志、出版书籍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这使他一生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还被下放,被批斗,受尽了折磨。
C. 面对市场化浪潮,范用认为,出版社不应该顾虑读者的好恶,而应慎重选择高质量的图书出版,出版工作者也应坚守正当的道路,这跟他的人格和一贯的出版思想是一致的。
D. 范用从出版社的打包、收发等杂务工作做起,最后成为三联书店总经理。他在三联工作70年,造就了独立、自由、平实、典雅的“三联风格”。
E. 文章直接或间接引述了多个人对范用的评价或描述来突出他爱书如命的特点与鲜明的个性,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和内容,表现了范用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
(2)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本文标题为“爱书之人范用”,范用“爱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分析。(6分)
(4)范用在生活中表现出了怎样的个人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①在新加坡你可以品尝到星洲辣蟹、肉骨茶和娘惹菜等美食,品类之丰,实在是擢发难数。
②春节期间的哈尔滨“天价鱼”事件,无疑又在国内旅游市场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③王阳明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计其数,入阁拜相者不乏其人,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者更是如过江之鲫。
④备受网友关注的六小龄童首部自传书名征集活动于近日尘埃落定,书名最终敲定为票数最高的《行者》。


展开余下试题⑤狭窄的空间和刻板的作息,会让人对航母生活产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决果毅的精神。
⑥“国产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九个第一”,看到报道,老林一下笑出声来,纠缠他多日的大大小小的病痛涣然冰释。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③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任何恐怖主义行为,无论发生在何时何地,由谁实施,出于何种动机,都是不可饶恕的罪行,对国际和平与安全均构成严重威胁,应采取一切行动坚决打击。
B.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于6月1日开幕,本次展览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共分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农业科技、民生科技等十个展区组成。
C.每年的高考日都是一年中最令人关切的日子。与高考有关的每一次政策调整,不仅触动社会最为敏感的神经,也会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切身利益。
D.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相关权利主张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历代中国政府所长期坚持,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无需通过岛礁建设来强化。
14.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 。 。 。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节选自杨绛《一百岁感言》)
①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②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③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④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⑤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A.①②③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②⑤④ D. ⑤①②③④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雨不但可嗅,可亲,①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大陆上的秋天,② ,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③ ,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16.下面是我校高三同学小明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几处语言表达和格式不当,请找出五处并作修改。(5分)
   自荐信
  尊敬的北京大学领导、考官:
  你们好!我是舒城中学2016级应届毕业生小明,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视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
  从小到大听见无数周围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
敬礼!
   2016年6月15日
   自荐人:小明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安徽休宁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木工班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学校别出心裁为毕业生颁发“匠士”学位。每年毕业典礼上,毕业生身着隆重的“匠士”服,头戴“匠士”帽,庄严肃立。据校方的解释,“匠”代表了娴熟的职业技能、谋生能力,而“士”则代表了一个人的文明修养、人生信念。这大概体现了校方把职业意识与传统观念相对接的苦心。然而,效果并不是很好,木工班已连续多年招不满学生。校长的解释是:“休宁县自古被称为状元县,家长觉得学木工很没面子,上大学才有出息。”
对此,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曲解文意 “二者一主一次、一本一末”错,应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C(推断错误 “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也就越具有道德的勇气和责任意识”错,不是事实而是应该,是一种要求与理想 )
3.D(过于绝对 “实际上违反这一条款的人都不会受到处罚”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内容是“似乎从未被实践过”。 推断错误 根本原因不是“这些条款在设计之初就没有打算被执行”而是“刑罚亦为政教之用”的理念。 )
4.A
5.C(文中“坐议”的“坐”为“因为”义)
6.C(“寇准的善变”错)
7.(1)梅询因此被降了一级官职,降为襄州通判,做陕西转运使。(“夺”“知”“徙”各1分,句意2分)
(2)从五代末期以来,人口凋零衰减,而后是太宗皇帝、真宗皇帝,他们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天下的百姓户口数目,大概比以前多了一倍。(“季”“生齿”“盖”各1分,句意2分)
8.一、二句通过行人装束的描写,来体现“别”字。离人身着貂裘,骑着白马,欲去还留,依依难别。(2分)三、四句通过话旧的叙述,来体现“别”字。离人停马,与我屈指回忆旧游前事。(2分)写人、叙事给人一种伤别之感。(1分)
9.表达了忠诚、劝慰之情。虽然离别,但不会忘记、不能忘记京城的朋友。(2分)抒发了孤寂、思念的愁苦之情。这一别去,夜宿旅馆,形单影只,愁苦难当。(2分)尾联以景结篇,我们的友情就像睢水那样绵长不断,对全诗情感的抒发起到了形象点化作用。(2分)
10.(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B项归因错误,这是批评者的错误看法,而非文章的观点。范用“饱受批评,在文革期间……受尽了折磨”的原因是复杂的。另外,说范用“只凭个人兴趣爱好而不愿意‘政治挂帅’”也不准确,批评者只是说“凭个人兴趣爱好”,没有“只”字。C项“出版社不应顾虑读者的好恶”错误理解了范用的思想。E项“表现了范用的名气之大与社会影响之广”对引述的作用理解不够恰当。)
(2)①开头第一段借巴金的话点明范用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为范用一生传神写照。②通过描写范用去世后三联书店缅怀的场景,为全文奠定哀伤而崇敬的情感基调。③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作用,表明下文主要写范用作为出版人为先行者铺路而奉献一生。④通过倒叙突出三联书店同仁的崇敬缅怀之情,设置了悬念,更好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分;答出一点给2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总复习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舒城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