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632  2016-07-1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2]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扶余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 二 语文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和答题卡,试题自己保留。
第I卷 (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清楚。请认真核准考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 10小题,每小题 3分,共 30分。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 12 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迁徙 修葺 脍灸人口 风卷残云
B.寒暄 沦陷 铤而走险 插科打诨
C.整饬 犒赏 计日成功 肆无忌惮
D.赝品 挑衅 捉襟见肘 枉废心机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美国黑人电影明星福克斯和弗里曼在第七十七届奥斯卡奖角逐中当仁不让,分别夺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男配角奖。 
B.舞蹈“蝶恋花”的舞台色彩设计颇具匠心,穿着一袭白衣裳的舞者在满场艳红中分外抢眼,她舒展身体,茕茕孑立,显得高雅脱俗。
C.《茶馆》通过裕泰茶馆这一特定环境,反映了旧中国政治的黑暗、人民的生灵涂炭。
D.得知住招待所一夜就花了五元高价,陈奂生的感受和表现前后判若两人;这既表现了农民勤俭的本质,又反映了他们的狭隘、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观念。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年来,我市先后从中小学教师中抽调了2000多人次去农村学校支教,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B.经过几个世纪发展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和协调性,促使演员提高悟性。
C.人大会上,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互联网行业中的安全、诚信以及防止传统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D.北京奥组委安保部在北京奥组委和奥运安保协调小组领导下,充分服务、联络和协调的作用,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4.古代散文中很多地理名称与现代地理名称含义不同,对下面句子古代地理名称理解正确的是: ( )
A.“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是指“泰山以东” 。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南、河北”是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
C.“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关中”是指“潼关以西”地区。
D.“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 ——“山西”是指“泰山以西”。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浏览完整试题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
(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5.根据第③段,下列选项不属于边塞诗内容涉及范围的一项是( )
A.为了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
B.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
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C.战争的发生,使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D.格调高挑的边塞诗开始黯然神伤。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边塞即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狭义的陇右则是
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
B.边塞是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是农耕文明与
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
C.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因而那时的边塞是指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
达沙州一带地区。
D.边塞就是指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时期,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而修筑的扼守边防的长
城和沿之修筑的障、城、亭、燧等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原文中引用古代军事家们的共识,意在强调只要排斥、打击甚至消灭西域的各少数
民族就可以保全关中地区。
B.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这说明唐
代边战最频繁的地区在西北,其它地域几乎没有战事。
C.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锤炼了边塞诗,造就了边塞诗,边
塞特有的地理、文化、物质、环境特点是边塞诗形成的全部原因。
D.“边塞”不是一个固定的地域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的发生变化。边塞诗记
录着边塞,表现着边塞。阅读边塞诗,可以让我们的风骨、豪情得到磨砺、滋生,边
塞诗包含了人生的放达。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阏yù与:古邑名,在今山西和顺西北)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鈇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注】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注】胥后令:胥犹须也。军去城都三十里而不行,未有计过险狭,恐人谏令急救武安,乃出此令。今垂战须得谋策,不用前令,故云“须后令”也。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用之治国赋     治:掌管
B.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其间
C.即发万人趋之       趋:奔向
D.秦军鼓噪勒兵       勒:约束、整训
9.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B.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C.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D.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奢杀了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很恼火,要杀赵奢。赵奢从国君利益
和国家安定的角度劝服了平原君。
B.赵奢对救韩提出异议,主张出兵解阏与之围,并阐述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道理。
C.赵奢在距离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停留二十八日而不进军,目的是麻痹秦军,以出奇制胜。
D.赵奢接受了军士许历的建议,集中优势兵力,占据有利地形,因而一举打败秦军,解了阏与之围。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下列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5分)
译文: __
②赵奢善食而遣之。(4分)
译文: 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①归不归?
注①王孙,这里指友人。
(1)张诗中的“弄”字和王诗中的“掩”字用得十分传神,请就两字在
景或抒情方面的妙处进行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诗表达留客之意与王诗表达送别之情均有匠心独运之处,请任选一首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在《登高》中表明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但因病断酒,悲愁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通过想象写自己与神仙为伴,和明月厮守,寄托自己情怀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行路为喻,说明了学习重在积累的道理。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问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清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斫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养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4.作者读王维的《山居秋暝》,因阅历不同而感受不同,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概括作者认识经历的几个阶段。(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通观全文,简要分析“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深刻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展开余下试题 B.这篇散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抨击“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为线索,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C.“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这句话强调的是,人生在世,面对宠辱得失,要悠然淡泊;面对困难挫折,要坚持不懈。
D.文章结尾写到了浣女和渔夫,目的是赞美他们辛勤的劳作,赞美他们远离红尘纷争、保持独立人格的精神,同时强调他们创造了物质财富,更创造了精神财富,从而使主题更加深刻。
E.王维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正是他放弃了所有欲望与追求,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的结果。
六、(15分)
18.请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幅“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族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19.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①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但是, ② ,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③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6分)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 12分,每小题 3分)
1、B 解析:A.灸——炙;C.成——程;D. 废——费;.
2、D(A.这里的“当仁不让”用错了条件,应该改为“众望所归”“不负众望”等。B.不合语境。茕茕孑立指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C.重复累赘。生灵就是指 人民、百姓。)
3、B(A“抽调”与“人次”搭配不当。C逻辑关系不当,“防止”本身带有否定意义,一般用于不该发生的事情,而“不受污染”是人们期望的结果,应去掉“不”。D成分残缺,应在“充分”后加上“发挥”等谓语动词。)
4、B 解析: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贾谊《过秦论》 )——山东:战国、秦、汉 时,通称崤山、函谷以东为山东。一说太行山以东称山东。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司马迁《鸿门宴》 )——河北,河南: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 地区。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司马迁《鸿门宴》 )——关中: 战国至秦汉间,一般称函谷关以西的地区为“关中”。 “以攻山西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 (苏辙《六国论》 ) —— 山西:战国、秦、汉时,通称崤山、函谷以西为山西。一说太行山以西称山西。
二、(9分,每小题3分)
5.D(D项是边塞诗格调发生的变化,并没有直接进入边塞诗中。ABC项根据文章第③段的信息可知为正确选项。)
6.B(A项概念范围扩大,在原文①段中有“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的信息。C项强加因果,综合原文①段中信息,唐初“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最重要的原因是“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而不仅仅是因为“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D项时间范围缩小,在原文②段中有“当时被称为边塞”的信息。)
7.D(A项“只要……就……”的判断过于绝对。B项强加判断,原文②段中有“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一一西北、朔方、东北”的信息。C项根据原文④段中“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信息推断,造就边塞诗还有其它元素。)
三、(9分,每小题3分)
8.B间谍 9.B 10.A(赵奢是从平原君自身利益和国家强大的角充加以劝说。)
四、(23分)
11.(9分)①(5分)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准确译出“焉”“对”各2分;语句通顺1分)
②(4分)赵奢用好的饭食款待他,然后把他送回去(准确译出“遣”2分,语句通顺2分)
12.(8分)(1)答:一“弄”字,自然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姿态万千,争奇斗妍,生气勃勃,赋予万物以活跃的情态和意趣。(2分)
(要点:着力表现万物在春光中的生机、姿态万千。)
一个“掩”字,诗人日暮时分独掩柴扉,看似简单平常,却给人们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把友人离去后,诗人独自一人的寂寞和怅惘表达得淋漓尽致。(2分)
(要点:想象,寂寞怅惘)
(2)答:张诗,诗人以“纵使”提出假设,化解客人心头疑虑。(1分)即使“无雨色”“沾衣”也是难免,所以无需因为“轻阴”便萌生归意,“入云深处”的山中别有一番美景,空山幽谷,云烟缥缈,叶翠花艳,自然万物,姿态万千。(1分)诗人不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客人要欣赏春山的美景,达到留客的目的。(2分)
王诗,友人刚刚离别,却“归期不定”,正是诗人“离愁深重”的原因。(1分)诗人与友人刚刚离别,就提出“明年春草绿”但不知“归不归”的问话,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1分)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以此来表现诗人内心浓重的离别愁绪。(2分)
13、(6分) (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五、(22分)
14.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①少年时代只会背诵而不知其意;②青年时期自以为读懂并有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松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