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475  2016-07-1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5]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河南师大附中 2016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燕赵区域以燕山、太行山、渤海、黄河为四面分界,主体为次生黄土的平原地带。虽然这一区域具有“地边胡,数被寇”的特点,但燕赵文化仍属于华北平原上以汉族为主的旱地农耕文化。燕文化与赵文化有着不同的来源和各自的特征,但又大体接近而趋同。相对于其他周边区域而言,“慷慨悲歌”是燕赵文化的共同基调。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在全国各个地域中,燕赵区域是极少数真正形成了文化特征的地域之一。燕赵文化得以形成“慷慨悲歌”这一特征主线,为古今所共认,历代所称道,其内涵鲜明,无可否认。这是燕赵区域的优越之处,值得骄傲。
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为慷慨悲歌的性格。而这也正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荆轲刺秦王,与燕太子丹在易水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这是燕赵文化慷慨悲歌特征的第一次概括。汉末曹魏时,曹操等人以邺都为活动中心,诗风雄峻古朴,慷慨悲凉,燕赵文化第二次被称作慷慨悲歌。唐代,高适等人以气质自高,慷慨悲歌,临风怀古,燕赵文化第三次被人称为慷慨悲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成为燕赵文化所独有的固定不变的意象。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如明清之际,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特征也有鲜明的体现。
“慷慨悲歌”的实质,乃是一种生命价值观,是一种贯穿人生的精神力量。燕赵侠士的轻生尚义,表面上看是不重视生命,实质上却是更加重视、更加珍爱生命的体现。“燕赵悲歌”体现为一种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燕赵文化精神在此具有最为突出的表现。了解到人的生命除了肉体的存在,还有精神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教导人们,突破对自我的一己关怀,寻求更高的价值。燕赵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生命价值观。
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在“慷慨悲歌”激扬人性的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世俗的、物欲和肉欲的不良内容。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其救治方法,则莫过于以风俗治风俗,以文化治文化,以精神治精神,如古人所谓“风教”,由低而高,由杂而纯,由俗而雅,由外在而内在。
(摘编自张京华《“燕赵文化”概念界定的要点》,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赵区域虽然毗邻少数民族地区,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但其区域文化还是保持以汉族为主体,以旱地农耕文化为主流的特点。
B.具有特征主线的区域文化是优越的文化,燕赵文化具有无可否认的“慷慨悲歌” 这一特征主线,因此燕赵文化是一种优越的文化。
C.“慷慨悲歌”所体现的超越“千金”、超越“生死”的价值观,是燕赵文化精神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涵,具有人生方面的教导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D.对“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使“慷慨悲歌”这一燕赵文化的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燕太子丹与荆轲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正是“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产生的主因。
B.汉末曹魏时的曹操和唐代的高适等人之所以能成为燕赵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原因之一是他们的诗或雄峻古朴,或慷慨悲歌。
C.“慷慨悲歌”这一文化特征在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在数世纪后的明清之际仍然存在,已成为燕赵区域重要、悠久、稳定的文化符号。
D.受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政治地位等的影响,燕赵区域逐渐形成自己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表现出“慷慨悲歌”的文化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文化和赵文化来源不同而且各具特征,但二者的文化内涵大体接近而趋同,具有共同的文化基调,故被人合称为“燕赵文化”。
B.“慷慨悲歌”是一个由现实生活的落后而产生的情结,是历经碰撞、冲击、转变以至升华,最终才形成的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性格。
C.燕赵文化是北方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北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其表现可以了解到北方地区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部分特点。
D.燕赵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良莠不齐,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有待人们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救治。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5分)
(2)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倦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①竟夕不寐,故曰倦夜。
8.本诗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9.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琅琊山春、夏两季不同的风光,一季一幅画,情状俱到,精确熨贴。


展开余下试题 (2)在《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大鹏只有飞到九万里高空,风才会在大鹏身下负载鹏翼,然后大鹏就能乘风而行;只有背负着青天,才能“________,________”。
(3)在《氓》中女主人公婚后多年的生活是贫困的,但女子并未因贫穷而有丝毫动摇和改变,对于男子的“贰其行”,她禁不住大声斥责:“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琵琶声虽“暂歇”,却因此而产生更好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没有傅聪,只有音乐
广州的傅聪钢琴独奏会并没有吸引太多的观众。郎朗必须包下一个体育馆才容得下他的乐迷,而傅聪在一个交响乐厅已经显得稀疏。当然,这也不坏,室内乐毕竟和摇滚乐不一样,并不需要将现场营造得如同暴徒的狂欢。
五十多年的孤单
大师泛滥的年代,就不把傅聪称作钢琴大师了,更何况他既没有布满红光的脸颊,也没有花白的美髯,只有花白的头发。不徐不疾走上舞台,一袭黑色中装,罹患腱鞘炎多年的双手包裹着黑色半截手套,向听众微微致意,不自傲也不矜持,这位75岁的老人平淡无奇得就像一位75岁的老人。当他坐下,敲出海顿D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串音符,听众才骤然领略到音乐家的魅力:一切始于声音。键盘前的傅聪,矫健而从容,然而聚光灯下,却总有一股抹不去的形单影只。
巴伦博伊姆曾说:钢琴家独自守着一台大机器,每天都要证明自己是大师,这是反社会的。反社会的人都是孤单的,即便傅聪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证明自己是大师,但此刻舞台上的他看起来同样那么孤单。
这种孤单,从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了。1955年在华沙一鸣惊人,1958年出走伦敦,此后是近二十年的异乡异客。傅聪再度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已经是“文革”以后。1976年,傅聪在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音乐会。之后的三十多年,他几乎每年都回国演出,可是我们却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关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傅聪一度享誉西方乐坛,曾被《时代》杂志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但作为一个演奏家,他早已不在西方古典音乐演艺界的主流人群中。
艺术圈的人谈钱,音乐圈的人谈势。古典音乐领域的犹太人势力,是个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实,不被他们认可,就只能游走边缘。傅聪对艾萨克•斯特恩向来颇有微词,甚至指他为“音乐界一霸”。美国犹太裔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曾于1979年访华,拍摄过音乐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俨然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同时他也是音乐界犹太人势力的领袖人物,因得到美国犹太资本及以色列的支持,在音乐圈相当有影响力。1967年,桀骜的傅聪拒绝参加以色列在伦敦举办的一场庆祝“六日战争”的音乐会。这件事被认为是不支持以色列,从此傅聪受到排挤,职业钢琴生涯遭遇冰冻。看傅聪现场的状态,我相信真如他自己几年前所说的,他还能弹普罗科菲耶夫的协奏曲。可是哪个乐团会跟他合作呢?
几十年来,这位中国最好的钢琴家独来独往,没有任何唱片公司同他签固定的合约。傅聪很少出CD,也几乎没有乐团合作,与音乐会无缘,只能孤单地独奏。他弹了五十年肖邦,七十岁之后,开始弹海顿。
纸面和现实的商业化
1809年,音乐家海顿在战火纷飞的维也纳去世,距今正好200年,2009年被奥地利定为“海顿年”。为纪念海顿逝世200周年,这一次傅聪的钢琴独奏会,清一色地选择了海顿的钢琴奏鸣曲。
海顿的钢琴奏鸣曲活泼、明快,有一种平民化的纯朴,所以多数作品也免不了带有一股平庸气息。如果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音乐的演出就是专业人士演奏给业余人士听的,那么海顿的钢琴奏鸣曲以炫技的方式演奏,往往会更出彩。在他看来,技术只能是为内容服务的,演奏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非炫耀个人的技术。
好钢琴家分两种,一种是一曲奏罢,听众说:他弹得真好;另一种是一曲奏罢,听众说:这首曲子真好。玲珑的郎朗是前一种,所以他不得不成为明星。而傅聪无疑是后一种,他像传教士一样传播着他热爱的音乐。他曾说: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年逾古稀的傅聪仿佛是这句话最好的写照。反对技术至上,并不代表他轻视技术,相反,他会每天花8到10小时的时间练琴,几十年不懈,说他在键盘上已经“从心所欲”并不为过。而对音乐阐释的“不逾矩”,则是他始终坚持的,虽然带着一种古典色彩的偏执,但这份虔诚在当下已属罕见。
艺术的商业化总是在纸面上让人气愤,现实中令人兴奋。而拒绝商业化的艺术,往往叫好不叫座。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资本招安,幸好还有傅聪;傅聪已经75岁了,幸好他是一位钢琴家。钢琴家是很奇怪的一类人,就如前面所说,他们是反社会的。反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他们年纪越大往往越有活力。霍洛维茨83岁时的莫斯科音乐会、84岁时的汉堡音乐会,至今被乐迷津津乐道,而阿图尔•鲁宾斯坦开最后一场音乐会时,已经89岁。傅聪才75岁,按照钢琴家的规律,辉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因为他们追求的不是成功,而是成就。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对于一个钢琴家来说,人生最大的惊奇,也许就是年华老去。
相关链接
①弹琴的时候,表情应当在音乐里,不应当在脸上或身体上。不过人总是人,心有所感,不免形之于外:那是情不自禁的,往往也并不美,正如吟哦诗句而手舞足蹈并不好看一样。我不能用音乐来抓住人,反而叫人注意到我弹琴的姿势,只能证明我的演奏不到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开篇以傅聪和朗朗两人的钢琴演奏会作对比,表明付聪的乐迷是真欣赏音乐,而郎朗的乐迷是追求摇滚的如暴徒的狂欢。
B.“钢琴世界里,没有傅聪,只有音乐”,话中有傅聪的谦逊,更有他对音乐的虔诚。傅聪把音乐本身的美好传递给听众。
C. 作者不称傅聪是钢琴大师,因为他没有大师的外貌和行为举止,这位75岁的老人平淡无奇得就像一位75岁的老人。
D.钢琴演奏中,傅聪反动炫技,这源于他对技术的轻视,因为在他看来演奏的目的是表现音乐,而非炫耀个人的技术。
E.艺术商业化浓厚的现代社会,傅聪却在坚守着自己的音乐理想,这其中有艺术家之不幸,也有艺术家之幸。
(2)文章说“这种孤单,从五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请结合材料分析形成傅聪这种孤单的原因有哪些。(6分)
(3)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本文在材料选取上典型性的表现。(6分)
(4)人生七十古来稀,在傅聪75岁年逾古稀之时,文章却说“傅聪才75岁,按照钢琴家的规律,辉煌的岁月才刚刚开始”“人生最大的惊奇,也许就是年华老去”,如何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说法?(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类进化的过程是相当错综复杂的,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只是吉光片羽,今后还需发现和研究更多的人类化石,进行更多更合理的交互验证。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不仅在舞台上风姿绰约,在日常生活中也气度不凡,无论何时何地,他总能让人为之倾倒。
D.北京最牛违章建筑主人自2007年起,就不断在天台上私自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业主因不堪其扰,纷纷搬离,如今该楼已十室九空。


展开余下试题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越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如人造黄油、植物奶油等的人造反式脂肪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尤其是显著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B.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
C.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与会嘉宾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是品牌小国。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扇子有风,拿在手中”一语,客观地陈述了扇子的日常功能。其实, ① ,还是一种供人玩赏的工艺品。不过,扇子的用途最初不是扇风,而是为帝王遮风挡尘的“仗仪扇”。西汉以后,用以纳凉消暑在民间渐成风尚。伴随着扇子的普遍使用, ② ,唐宋文人就开始在扇面题诗作画,为扇子添一种雅韵。而至宋代 ③ 。陆游曾写过这样的诗句“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当时画扇之盛行可见一斑。
15.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五、写作(60分)
16.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图中文字分别为 “相马” “伯乐”“副伯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解析】D项对第5段的相关内容进行转述,原文以“‘慷慨悲歌’的历史认同,有三次高潮”为总起,具体介绍了三次历史认同的主要内容,选项对此内容的转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逐次清晰丰富起来”缺少文本依据,二是“这三次所概括出的内容各不相同”与“特征逐次清晰丰富起来”并无因果推理关系,选项用“使”字加以概括违背原文,与原文逻辑不等值。因此D项是错误的。
2.A【解析】A项对原文第4段“中国古代‘知己’‘知音’的价值观念,是‘燕赵悲歌’的产生机制。燕丹的精诚与荆轲的侠士志向契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慷慨悲歌’”的内容信息进行转述,转述时把“机制”替换成“主因”,是偷换概念,“机制”是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主因”指主要的原因。两者有所区别,因此A项是错误的。
3.D【解析】D 项是对原文最后一段内容的转述,原文说“这些流弊在民间、在当今,也都有不同轻重的表现”,强调的是不良内容在民间、在当今都有存在的现实,选项转述为“如今在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世俗的、物欲的不良内容”,则强调民间流行的大多是不良内容,从而把“度”的问题变成“量”的问题,转述与原文不等值。因此D项是错误的。
4. C【解析】(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5.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6. 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7.(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5分。译出大意给1分,“庐”“使”“分堵”“全”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认为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
(5分。译出大意给1分,“摭”“表语“所为”“讪谤”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 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8.①本诗颔联和颈联描写了一幅自皓月当空到月落的清秋月夜图。(2分)②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小水珠;月照中天,星星黯然失色,乍隐乍现。(2分)③月亮西沉,天色黯淡,萤火虫闪着微弱的光;水边栖宿的鸟儿,互相呼唤着。(6分)
9.①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忧愤,报国无门的悲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3分)②尾联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点明诗人倦夜的原因,激活全篇所写之景,使全诗在结处振起,情景皆活。(3分)
10.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3)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师范大”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