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785 2016-08-0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85]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晨曦、冷曦、正曦、岐滨四校第一次联考语文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②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③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④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B.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浏览完整试题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D.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B.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人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其友罗适持节本路,举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遗逸荐。崇宁中,郡守李谔又以八行荐。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一日,去之黄岩,会亲友,尽毁其所为文,幅巾藜杖,往来委羽山中。客有诘以避举要名者,中行曰:“人而无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客惭而退。陈瑾谪台州,闻名纳交,暨其没,录其行事,谓与山阳徐积齐名,呼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居丧毁甚,既免丧,犹不忍娶者十余年。秦桧当国,科场尚谀佞,试题问中兴歌颂,庭筠叹曰:“今日岂歌颂时耶!”疏其未足为中兴者五,见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语,而敢欺君乎?”
黄岩尉郑伯熊代去,请益,庭筠曰:“富贵易得,名节难守。愿安时处顺,主张世道。”伯熊受其言,迄为名臣。有诏举人尝五上春官者予岳祠。庭筠适应格,所亲成劝之,庭筠辞曰:“吾尝草封事,谓岳庙冗禄无用。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英学以诚敬为主,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闻人片善,记其姓名。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僦屋以居,未尝戚戚。尤袤为守,闻其名,遣书礼之。一日,巾车历访旧游,徜徉几月。归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乡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隐遁,称之曰二徐先生。淳熙间,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题诗有“道学传千古,东瓯说二徐”之句,且大书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孙日升,苦学有守,于是徐氏诗书不绝六世矣。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推其余力,葬内外亲 推:推广施行
B.其友罗适持节本路 持节:奉命出使
C.庭筠适应格,所亲咸劝之 适应:适合;符合
D.遇饥冻者,推食解衣不靳 靳:吝惜;顾惜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将往从焉 于是余有叹焉
B.人而无行 吾尝跂而望矣
C.庭筠其季也 灭六国者六国也
D.而敢欺君乎 其皆出于此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中行是深受胡瑗赏识的得意门生,他勤苦自励,一心向学,虽然没有成为朝廷量臣,却以自己高洁的操守得到了家乡人们的尊崇。
B.徐中行屡次拒绝举荐,有人怀疑他借此邀取名声,他却认为美好的品行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不能因此就觉得有资格入朝为官。
C.徐中行的小儿子徐庭筠行为有点迂腐,然而为人耿直,不违初心,既不喜奉承阿谀,更不愿担任朝廷冗职,后与父亲并称“二徐先生”。
D.徐中行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有父亲一样的风范,他的曾孙徐日升也勤学苦读,富有操守;徐家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至少六代不绝。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3分)
译文:
(2)时章、蔡窃国柄,窜逐善类且尽,中行每一闻命辄泪下。
译文:
(3)居无情容,喜无戏言,不事缘饰,不苟臧否。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8~9题。
【双调】折桂令•宣城怀古
【元】卢 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①名园,棠棣花开。晓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翠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8.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4分)
答:
9.请简要赏析“快吹尽陵峰暮霭,等麻姑空翠飞来”这两句的妙处。(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 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
, 。
2.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受苦,自我牺牲精神的诗句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3.《阿房宫赋》文中一再警告唐敬宗应当对秦之灭亡,哀而鉴之,不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 。”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梅 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①梅梅端来一盘甜点心和两个小成面包,这还是她从我妈妈那里学来的。时钟敲过九点。在店铺后面,梅梅坐在我对面,味同嚼蜡地吃着。缅怀过去,梅梅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和惆怅之情。在柜台上那盏昏暗的油灯下,她显得憔悴多了,苍老多了。很明显,那天晚上梅梅特别怀念当年的生活,似乎这些年来她的年龄一直静止不动,时问也根本没有流逝,直到那天晚上回首往事,时间才又流动起来,她也才开始经历姗姗来迟的衰老。
②梅梅直着腰坐在那里,神色凄然。她谈起上世纪末大战以前我们家绚丽多彩的田园生活。她回忆起我妈妈。“她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梅梅说。而我真的相信她。我坐在梅梅对面,听她说话的口气,有时挺有把握,有时又含含糊糊,似乎在她的回忆中有许多是不可信的传闻。她说,战争期间我父母背井离乡,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在马孔多落下脚来。为逃避兵祸,他们到处寻找一个又兴旺又静谧的安身之处,听人家说这一带有钱可赚,就找到这里。那时候,这儿还是个正在形成的村落,只有几户逃难的人家。他们竭力保留传统的生活方式,恪守宗教习俗,努力饲养牲口。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①。他们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就动手重建家园。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梅梅不厌其详地追忆这些细节,谈到各种荒诞不经的事情,恨不得让它们都重演一遍,这当然是办不到的,为此她很伤心。她说:“一路上,倒也没遭什么罪,从没缺吃少喝。”就连那几头牲口也在蚊帐里睡觉。这倒不因力爸爸是个疯子,或是有钱没处花,而是因为妈妈是个大慈大悲的人,特别讲究人道。她认为,在上帝看来,保护人不受蚊虫袭击和保护牲口不受蚊虫袭击,同样都是天大的好事。不管走到哪儿,我父母总是带着一大堆稀奇古怪、碍手碍脚的东西。箱子里装着祖辈的衣服,这些老人早在我父母出生以前就去世了,他们的尸骨即使掘地几十米也未见得能找到。盒子里的炊具早就没人用了,是我父母的远房亲戚传下来的。甚至还有一个装满圣像的箱子。每到一处,他们就用这些圣像搭起一座家用的神坛。
③梅梅回忆往事,不胜凄怆。看起来,她似乎把时光的流逝看成是个人的损失。她那被回忆揉碎的心灵在想:倘若时光静止不动,她岂不是还在路上游逛吗?长途跋涉对我父母来说固然是一次惩罚,但对孩子们来说,却像过节一样。
④她说:打那以后,事事就都不遂心了。上世纪末,疲惫不堪的一家来到刚刚出现的荒村——马孔多,对刚刚遭到战争破坏的往昔美好生活还恋恋不舍。梅梅想起了刚到这儿时我妈妈的情况。她偏着身子骑在一头骡上,挺着个大肚子,面色焦黄,两只脚肿得沾不了地。我爸爸心里恐怕也不太满意,可他还是不顾风险浪恶,预备要在这儿扎下根来,等着妈妈临盆。在跋涉途中,孩子在妈妈腹内逐渐长大。然而越是临近分娩,死神离妈妈也越近。
⑤灯光照出梅梅的侧影。她那印第安人特有的粗犷神情,像马鬃或马尾一样浓密平直的头发,让她看上去就像一尊正襟危坐的神像。坐在店铺后面这间热气腾腾的小屋子里,她的面色发青,好似幽灵,说起话来,恰如神在讲述自己如何饱经人间沧桑。我过去从没有和她接近过。可是这天晚上,她突然如此诚挚地向我表露出亲切的感情,我感到一种比血缘关系更牢固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一起了。
⑥梅梅暂时不说话了,一片愁云悄悄地遮住了她脸上的光彩。我明白了,为什么梅梅想起我们家先前的生活,显得那么留恋。如今,生活起了变化,日子好过多了,马孔多变成了喧闹的集镇。钱多得花不了,每逢周六晚上,人们都可以在镇上大肆挥霍一气。然而,梅梅对美好的昔日还是感到恋恋不舍。外面在大肆挥霍金钱,而在店铺后面,梅梅依然过着枯燥乏味、不为人知的生活,白天守着柜台。
⑦“小买卖做得怎么样?”我问。
⑧梅梅笑了笑。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里,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她笑得很笨,似乎平时难得一笑,连怎么正常笑也忘得一千二净了。“就那样。”说着,她莫名其妙地摇了摇头,随即又沉默了,真教人捉摸不透。我想我该走了,把盘子递给梅梅。只见她站起身来,把盘子撂在柜台土。从柜台那儿她瞧了我一眼,又重复了一句:“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刚才我坐在背灯影的地方,灯光从背后照过来,脸模糊不清。梅梅在谈话的时候,准是没看清楚。她走过来,又坐下了。
⑨她又追忆起妈妈刚到马孔多的那几天。妈妈一下骡子,就坐到一把摇椅上,一连三个月没动窝儿,饭也懒得吃。她感到死亡正从脚底板朝上蔓延。分娩的那天到了,临产的阵痛使她陡然振作起来。她自己站起身,然后由别人挽着她走完从走廊到卧室这二十步路。从摇椅到床边的这段路途,她经受了几个月长途跋涉中没有经过的痛苦、折磨和刑罚。但是,在了却一生中最后一个心愿前,她终于去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⑩梅梅说,妈妈一死,爸爸完全绝望了。他记得一本书上讲到过,亲人去世了,应该种一株茉莉,这样就能夜夜想起她。于是他在庭院靠墙根的地方种了一株茉莉。
⑪有几次,我觉得梅梅说着就掉眼泪了,可最后,她还是忍住了。她又笑了笑,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脸上露出温柔的表情。她身子朝前一倾,似乎已经在心中理清了这笔痛苦的孽债,并且发现在美好的回忆中,总还是得大于失吧。她又笑了,脸上又现出原来那种宽厚、调皮的亲切劲儿。
(节选《枯枝败叶》,有删改)
【注】①金羊毛:希腊神话中一只会飞的公羊克律索马罗斯身上的毛,不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对幸福的追求。
11.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5分)
答:
12.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5分)
答:
13.请结合小说内容,完成下列两题。(6分)
(1)小说在第②段和第⑧段两次提到梅梅说“我”和“妈妈”长得一模一样,这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的句子。
这是凄凉的惨笑,看起来倒不是因为现在情绪不佳,而像是她把这种惨笑收藏在抽屉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拿出来。
答:
14.在这篇小说中,提到“马孔多”这个小镇状况的内容只有寥寥数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它的发展史,能否给我们带来较为重要的启示?请结合文本和你的生活体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泥淖/船棹 搭档/挡箭牌 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B.果脯/苗圃 桂冠/冠心病 力能扛鼎/提纲挈领
C.内讧/豇豆 炮烙/炮羊肉 掷地有声/鳞次栉比
D.恪守/咯血 熨帖/熨衣服 言简意赅/垓下之围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爆料 焦燥 副食品 神采奕奕 耳濡目染
B.勘察 奇葩 强迫症 独辟蹊径 罄竹难书
C.炫目 折腾 灯芯绒 为虎附翼 声名鹊起
D.羞赧 严竣 一溜烟 积重难返 蔚为大观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4 )(3分)
A.影片讲述邓小平75岁徒步登黄山的故事,用平实的镜头表达了邓小平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浓烈情感,大量航拍镜头将黄山美轮美奂的景色收入画中。
展开余下试题
B.在乌克兰危机中,一场准代理人战争已经开始,关于欧洲面临一场战争威胁的警告绝非危言耸听,也绝非小题大作,而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威胁。
C.“我邪到修鞋上面了,心里就想修鞋。”河南新蔡县68岁修鞋匠时美龙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湛的手艺,用自己亲身经历诠释了将勤补拙的真理。
D.提姆纳峡谷六千多年前见证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的科技突破——铜的冶烁,这项技术今天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在考古学家眼里却是空前绝后的突破。
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①这个春节长假,手机上抢红包的火爆程度令很多人开阔了眼界。②在家人团圆、以及亲友聚会等场合,总有人低着头,双眼紧盯屏幕,频频滑动指尖抢红包。③但是凡事过犹不及,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④这样的春节,未免本末倒置,也未免得不偿失,抢红包、刷微信不应成为生活的主题。⑤春节长假过半,不少人又得准备踏上漫漫的归程。⑥趁着长假的尾巴,请放下手机,给父母妻儿得到一个微笑和拥抱,重新唱响亲情的春节“主题歌”吧。
序 号 修 改
19.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给“生态文学”下一个定义。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
①生态文学的最高价值是生态系统整体利益。
②生态文学的一个目标是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
③ 生态文学的思想基础是生态整体主义。
④生态文学的另一个目标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
答:
20.某中学的一间高三教室里,四壁各贴着一个字,分别是:“竞”、“静”、“净”、“敬”。请你给这四个字重新排序;然后说明理由,要求运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6分)
(1)排序:
(2)理由: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原本整天忙碌的名人,病中闲暇,到一个朋友家做客。一进门,他就感叹对方家里的桂花很香,主人说,以前庭院的桂花也是这样。“你家不是刚装修吗?”他问道。主人一脸疑惑: “没有啊,你来过我家好多次,怎么会这样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每次来去匆匆,脑子里都是工作,只是因为现在闲了下来,他才能在朋友家中第一次闻到桂花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答案:C
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答案:B
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4.C
【解题思路】A项,“推”见《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符合语境。B项,“持节”见《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符合语境。C项,“适应”是两个词,“适”是“恰好;恰逢”;“应”是“适合;符合”。答案错误。D项易从上文推出。符合语境。
5.C
【解题思路】A项,前者代词,可译为“他”;后者助词,可不译。B项,前者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后者连词,表修饰,可译为“着”,或不译。C项,二者均为助词,表判断语气。D项,前者助词,可译为“吗”;后者助词,可译为“吧”。
6.A
【解题思路】此题四个选项都具有较强的概括性,考生需对照选项与原文,仔细加以分析比较,找出表述不准确的的地方。A项,“深受胡瑗赏识”于文无据,从第1段看,徐中行的学问主要来自刘彝的转授,与胡瑗缘悭一而。B项,出自对徐中行话语的概括:“人而兀行,与禽兽等。使吾得以八行应科目,则彼之不被举者非人类与?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C项,难点在于“有点迂腐”,这可以从“夜必就榻而后脱巾,旦必巾而后起”一句看出。D项,难点在于原文说“庭筠之兄庭槐、庭兰,皆有父风”,但其实从徐庭筠的作为和品行来看,他更有父风。
7.(1)于是回乡修理小屋,整天端坐,所达到的境地没有人能够揣测。
(2)当时章悖、蔡京等人窃夺国家大权,几乎放逐了所有的有德之士,徐中行每次一听到这样的命令就会落泪。
(3)平素家居没有萎靡不振的神情,欢喜之时没有开玩笑的话,不注重外貌的修饰,不随便评论别人。
【解题思路】每个词1分,语句不通顺适当扣分。(1)“葺”:修理。“竞日”:整天。“造诣”:所达到的境地。(2)“窃”:窈夺。“窜逐”:流亡,放逐。“且”:几乎,差不多。“辄”:总是,就。(3)“居”:平素家居。“缘饰”:修饰。“臧否”:褒贬;评论。
8.(1)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同、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2)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脱闲逸的情怀。
【解题思路】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二字着手;以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回答得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9.(1)诗人运用用典、想象等表现手法,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对暮霭散去、空翠飞来的期待之情,有力地深化了诗歌的主旨。
(2)两句气势磅礴,奇伟瑰丽;上承“江山吟断”,下启“渺渺予怀”,使结构更 为完整绵密。
【解题思路】“赏析”多可从内容、结构、手法、语言等角度考虑,这4个角度各占1分。手法上答对比(“暮霭”与“空翠”之间)也可适岩赋分。
10.:①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1.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题思路】本试题仍采用两组任选的形式出现,但同时增加情景填空式,难度适中。
11.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梅梅之回忆,主要叙述了战争期间“我”的父母背井离乡,长途跋涉,定居马孔多的艰难历程,表达了梅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惆怅,以及对现在生活的忧悔、厌倦与无奈之情。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的叙述主体是梅梅,需要点明;“艰难历程”是叙述重点,“今昔对比”是情感重点。
12.在梅梅的眼中,“我”的父母是执着追求幸福的人。他们勤毅顽强,坚忍不拔;重视传统,非常守旧;热爱家庭,善待生灵;崇尚节俭,敝帚自珍。
【解题思路】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所以可以不作分析。“追求幸福”可从“对我父母来说,马孔多是应许之地,是和平之乡,是金羊毛”这一句看出。“勤毅顽强”可从“没过几年,就盖起一所乡村宅院,有三个马厩和两间客房”这一句看出;“坚忍不拔”可从母亲经受的苦难看出。“传统守旧”可从“圣像”、“神坛”看出。“热爱家庭
上一篇:
鄂豫晋冀陕五省高三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晨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