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6  2016-08-0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6]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2016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江西省“赣中南五校”第三次联合考试期末试卷
注意事项
【1】本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一律在答题卷上作答;
【2】本卷满分155分(实际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为规范考生书写答题习惯,本卷附有5分卷面分,要求答题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4】考试前5分钟考生候考,经监考员扫描后方可进场;考试结束后,考生一律停止作答,监考员把答题卷收回。
第I卷
甲 必考题
附:卷面分(5分)
一.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品”与“作品”
徐云方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用来说明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的天然联系。从作品看人品,从人品观道德,这些环环相扣的事物着实给我们一些启示: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而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
  饱含深情的作品总是能够引起共鸣。小时候,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只知道很押韵上口,却不解个中滋味;待到自己远离故土,异地求学工作时,方才深刻地理解余先生对祖国母亲的拳拳怀念之心。一篇作品如此的饱含深情,能够打劫我们的感情,一方面需要作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需要作者有正态的人品,把自己所想所思所经历的人生百态,用最真实的想法刻画出来,这样的作品岂能没有共鸣的读者?
  作品之所以能够饱含深情,说到底,还是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苏东坡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不惜得罪当时的当朝宰相也要为民请命,仕途不畅不当紧,他把深情全都浸润到诗词里。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我们的时代需要这样的文艺作品,更需要这样的文艺人,达到人与作品“浑然天成”的境界。
  文艺人要和自己和谐相处。言行一致,这是极具魅力的人格。所谓“行者正,坐得端”,唯有人品正直,方有直立的躯干。《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何也?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是一个统一的立体的人,说一是一,不矫揉造作,不违背天地良心,所谓人与自己和谐统一,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对于文艺人来说,应该具备这样的品性,“我口抒我心”,不管是为文,还是作画,都要让自己的作品保持自己的风格,这是打动人的关键。当然,文艺人也需要其他品质:真诚、浑然天成、率真、创新敢闯……
  精品的文艺源自真诚的人品。很多人喜欢作家三毛,认为她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其实这不是她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惑的。精品的文艺需要雕琢,但更需要用心,而且是要浇注人品。虽然笔者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人品与作品当“浑然天成”。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现“正相关”,这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过的。伟大的作品都倾注了文艺家的心血,猥琐的人品或者两面的人格都无法保证作品的纯度,当然,这样的作品也很难登上文艺高峰。


浏览完整试题(选自中国文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人品”与“作品”关系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品与作品的关系呈正比。正态的人品总能催生饱含深情的作品,反之则贻害无穷。
B.“字如其人”,“文如其人”,人的品性与作品之间具有许多联系,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人工联系、自然联系。
C.好的作品的出现离不开好的人品,在文艺研究和文学创作中,人品和作品应该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D.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皆是如此,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
2.结合文章内容,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如果有正态的人品,又能把自己所思所想所经历的事情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样的作者(如余光中)会有共鸣的读者。
B.只有把作者的品行与作品的风格达成了协调统一,才能使作品饱含深情,触动人心。
C.《乡愁》打劫了我们的情感是靠作者自身的高尚人品和创作作品时的内心的真挚感情。
D.作者创作时必须有率真、创新敢闯精神,才有利于作品的成功。如《水浒传》里的“黑旋风”李逵,性格粗鲁,草莽之人,反倒是一个讨喜的角色。
3.通读全文,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是( )
A. 林语堂、钱钟书等名家不管是豪情万丈豪放词,还是温婉如水的婉约词,全无半点的恶俗,干净到透彻。他们的作品如人,人如作品,充分地彰显了人性,人品与作品没有丝毫脱节的迹象;而我们的时代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B.苏轼为人率真,为官正直,他的品行和作品的协调统一得罪了当时的当朝宰相,为民请命的他--仕途不畅。
C.三毛被人喜爱的原因是她那种洒脱的性格和洒脱的文章是那么的“浑然天成”,有共同生活阅历或期待那种生活方式的人,是决计抵挡不住她的文字诱惑的,而不是有个令人羡慕的荷西。
D.徐云方不喜欢给事物贴标签,但有些人的作品总是打上这些人烙印,率性、正直、草根、豁达等,这些作品的特征都是文艺家附加给它的,成了作品风骨的一部分,永远也擦拭不掉。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文言文阅读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①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旁行踽偻,又疥且痔。登徒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是时,秦章华大夫在侧,因进而称曰:今夫宋玉盛称邻之女,以为美色,愚乱之邪;臣自以为守德,谓不如彼矣。且夫南楚穷巷之妾,焉足为大王言乎?若臣之陋,目所曾睹者,未敢云也。王曰:试为寡人说之。大夫曰:唯唯。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历五都。出咸阳、熙邯郸,从容郑、卫、溱 、洧之间 。是时向春之末 ,迎夏之阳,鸧鹒喈喈,群女出桑。此郊之姝,华色含光,体美容冶,不待饰装。臣观其丽者,因称诗曰:'遵大路兮揽子祛'。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因迁延而辞避。盖徒以微辞相感动。精神相依凭;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
  于是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②
(节选自《汉书》 )
【注】①著(zhuó):搽。②此赋作于战国后期楚襄王时期,当时楚国已处于衰落状态。相传此赋是作者为讽刺楚襄王的淫乐无度生活而作。
4.对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为人体貌闲丽 闲丽:文雅英俊。
B、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窥:偷看。
C、是时向春之末 向:接近,临近。
D、盖徒以微辞相感动 微辞:不满的话。
5.给下列句子划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B、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C、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D、赠/以芳华辞甚妙/于是处子怳/若有望而不来/忽若有来而不见/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6.有关本文相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谓不如彼矣”彼特指宋玉,“南楚穷巷之妾”指楚国偏远之地的女子,也即“东邻之子”。
B、楚王认为口诵《诗经》古语,遵守礼仪,也终于没有什么越轨的举动。
C、赋中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诋毁宋玉好色,宋玉则以东家邻女至美而其不动心为例说明他并不好色。又以登徒子妻其丑无比,登徒子却和她生了五个孩子,反驳说登徒子才好色。
D、此赋写了三种对待男女关系的态度:登徒子是女人即爱;宋玉本人是矫情自高;秦章华大夫则好色而守德。作者以第二种自居,是为了反击登徒子之流,实则作者赞同的是第三种。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2)复称诗曰:'寐春风兮发鲜荣,洁斋俟兮惠音声,赠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小题。(11分)
馈岁①
【宋】苏轼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注]①宋仁宗嘉祐六年十一月,苏轼应制科入三等,以“将仕郎大理寺评事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至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第二年年终岁末,他一连写了三首诗寄给自己的弟弟苏辙。
(1)这首诗是有名的风俗诗,你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日?结合全诗说说你的理由。(5分)


展开余下试题(2)此诗通过多种手法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试简述。(6分)
(三)补全下列名句空缺部分。(6分)
①摄提贞于孟陬兮,________________.皇揽揆余初度兮,__________________.(《离骚》屈原)
②石灰吟中以“竹”喻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逍遥游》从“物化”“人化”“神化”三角度叙述,其中“神化”的最高境界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考生在三、四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作答前标明题号。
三、实用类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代史学家:蔡东藩
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的中国失败到中国人民的八年抗日等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这个长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知识分子,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
他出身贫寒,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住着以教读抵租金的居室,如果他能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搏取富贵,但一则他家境贫寒,无力应酬;再则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实为腐败官场所罕见。从此,他决意敝屣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手无缚鸡之力,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当他所写《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有触犯军阀劣迹数处,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
蔡东藩自绝望于官场,即倾其毕生精力于著述。蔡东藩著述很多,但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则是《历朝通俗演义》。蔡东藩之所以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绝非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其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亡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也必然会结合自己的条件作自己的选择。他深明亡史亡国的教训,而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就在他思考酝酿过程中,辛亥革命爆发,给他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蔡东藩在这种政治恶行的刺激下,决定先从《清史通俗演义》开始,其主要目的是以这个被推翻的专制政权为靶的,笔伐“洪宪帝制”。他在《清史演义》自序中说:“至关于帝王专制之魔力,尤再三致意,悬为炯戒。”《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筹办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从中也能约略窥知撰者为什么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的奥秘所在。而自序中的词语也正是作者对“洪宪帝制”的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燹灾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椽之笔,进一步地投枪于军阀统治的黑暗现状。他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更明确表达其正直的史德说:“窃不自揣,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依次演述,分回编纂,借说部之体裁,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应有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而出以威胁之劣行!
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述虽以“演义”为名,但并不是相沿所谓的“演义体”如《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等。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他在《后汉演义》自序中,曾有所评论说:“若罗氏所著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加以二三通人之评定,而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寿虽晋臣,于蜀魏事不无曲笔,但谓其穿凿失真,则必无此弊。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蔡氏就以此观点指导整套通俗演义的写作而自成一“新演义”体,“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他还采用夹批、后批和注释等手段,以发挥自己的史观、史识。这一“新演义”体裁,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顾便于以国史回归国人,鼓呼民气,尽史家之职责,所以,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为通俗史学,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
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这使《历朝通俗演义》更具真实性。
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
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东西汉演义》,《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不修饰文字。
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
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
2.作者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
3.蔡东藩将《清史演义》提到第一,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文本类阅读(2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小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①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
②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
③在英国期间,侯仁之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④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
⑤1958年,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展开余下试题⑥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⑦在这次考察中, 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
⑧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⑨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⑩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 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
(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C.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
D.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
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2)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本文第一自然段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6分)
(4)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
第II卷
五、语言文字运用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1月16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仪式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业仪式并致辞。同时习近平为亚投行标志物“点石成金”_________。
(2)现在已经20点了,戏恐怕已经_________。
(3)关汉卿的《望江亭》中云:俺从今把__________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
(4)中国人有一个缺点:一方面知道要像人家学,决心很大,但是学起来总是__________。
A.开幕;揭幕;三心二意;心猿意马 B.揭幕;开幕;心猿意马;三心二意
C.揭幕;揭幕;心猿意马;心猿意马 D.开幕;开幕;三心二意;三心二意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6年1月1日是元旦,这天田家炳中学全校放假休息,唯独李老师还在学校批改试卷。
B.“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新线投产达到3.05万公里,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成为历史上投资完成和新线最多的五年之一。
C.从楼市政策基调来看,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消除高库存压力,2016年,国家可能会出台更多的刺激性政策。例如限购有条件松绑、首付款降低、加强交易环节税费……
D.对于缺乏产业支撑、人口流入吸引力不强的四线城市,房价上涨乏力,甚至面临高库存、较大销售压力时,存在降价走量,以期减少库存、回笼资金的可能。
15、组合下列句子,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
总书记在重庆再次强调供给侧改革,并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___________。需求端盲目膨胀后,必然引发生产环节的盲目大投资。赣中南五校.而刺激起来的需求终究是要回归理性和原形的。一旦需求后劲消耗殆尽,那么,大投资形成的产能就严重过剩了。最终不但造成生产能力大破坏,而且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如今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场景。因此,中国经济政策急需从需求端转向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供给侧。
①长期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受凯恩斯需求管理理论影响太深刻。
②这个判断是非常重要和准确的,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的本质内涵。
③以至于以美国为核心的大多数国家过度重视需求侧,善于利用货币政策、财税政策等刺激消费需求,使得生产与消费严重脱节。
④最终导致一轮又一轮无法根治的经济金融泡沫,最终酿成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
⑤供给侧改革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在生产端动脑筋、做文章。
A、②⑤①③④ B、①③④②⑤ C、②①⑤③④ D、①③⑤②④
16、阅读材料,联系上下文,补全下列文段的空缺部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只有在考研教室抢到座位,才不会经常被‘搬家’,只有和考研同学一起‘定居’下来,才有认真看书的氛围。【1】”_________①_______,但是学习的态度更重要。她认为,________②_________。每一个坚持到最后的同学都是最棒的。当走出考场时,她觉得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努力过、坚持过、参与过,就不会后悔。井大【2】校园内,_________③________。只要你踏进井大的校园,便可在操场上、图书馆门前、教室门口、宿舍楼顶等地方,看见一个个手捧书本正大声背诵的学生;教室内,一个个埋头看书的学生已成井大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注】①近3年来,井冈山大学的考研报名数量呈现前期增长,后期稳定的趋势,考研人数增幅明显,每年稳定在1130人左右, 2015年考研录取率为37.14%。准备考研的学生通宵达旦排队,只为能“定居”看书。②井大,即井冈山大学,江西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济大学对口支援和南京军区委托培养军队干部高校,十多个专业划入江西、甘肃、西藏一批招生。
17、阅读下面例句,分析例句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