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04 2016-08-1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4]
山西省省际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押题卷(5月)语文
山西省省际名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押题卷(5月)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
如简易地给书法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说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从美学或者艺 术哲学的高度来论的话,“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以线条及其构成运动为形式,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理想的抽象艺术”。因为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进行创作的,故不写字不能称其 为“书法”。再者书法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书法必须是讲究技巧的,由技成能,胡乱涂抹无以称“法”。这两点体现着书法艺术的本体规定性。表现性灵境界和体现审美 理想,即是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意境创造能力。
书法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写字来实现的,写字又必然有其文字的内容,因此,文字内容在书法创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书法文字内容的精神内质和意境,应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才能够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再创造绝非易事,应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通会,化度进去。我们常说,艺术品首先感动作者自己,然后才能够感动他人,而使自己被感动的这种感染力,应当来自你所写文字内容。这里,选择什么样的文字内容来作为 你书法创造的素材,是很重要的。读懂文字内容,被其文字意境所打动,引起精神上、情感上的共振,从而激发起书家的创作激情,提笔作书便成为主动的、积极的行为,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此时,才情流注笔端,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精神之作。这就是说,在书法对诗 文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文字内容的意境与书法艺术表现的意境必须合一。
二是裁取率由,我塑我境。当然,对文学底本的审美,本就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 别。读者对原作的思路情绪的体认,先天就存在着差异。要旨在于以我为主,把对文学作品的意境体认,裁剪为我们的意境,用我们的笔墨,营造书法意境。
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才能物化现实。只有将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诸因素配置得当,才能出现形式各异的笔墨意境。况且,意境有着类型意义。比如,写婉约派词文如采用颜楷,浓重墨,怕摧残纤巧。写李白诗,若用欧楷缮写,形同谪仙被缚。总之,书法只有开展,衍化了诗文的意境,才能实现它自身。因为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书法自身,而是表现人自身,表现与诗文相接近而有关联的另一番意义,也即为意境。
选取何种文学底本?当然悉听尊便。但是剧作家不是对什么文学底本都愿意编的。画家也不可能将什么诗词都入画。对文学作品进行书法再创造,无非是借陶家酒浇胸中块垒, 乘米家船品江上霁月。性情如此,自家意境才有可能开发出来。
总之,书法创作的表现形式必须与诗文意境相共美,才能创作出书法佳作。
(选自张巨纲《论书法表现形式与诗文意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简言之就是写字的艺术,它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以汉字为素材,二是以线条运动为表现形式。
B.书法具有创造意境的能力,能表现〜定的性灵境界,可以反映出书写者的审美理想。
浏览完整试题
C.书法创作中文字内容占有重要的位置,选择与书家的个性气质相适应的文字内容,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D.书法创作强调意境的再造,要依附物质、技巧条件,如果不能将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诸因素配置得当,就谈不上表现形式各异的笔墨意境。
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审美认识往往见仁见智,但是不同的书法创作者在对同一文学底本的理解上必须达成一致,从而实现文字内容的意境和书法艺术的意境的统一。
B.书法创作需要激情,当创作者被文字意境打动,思想情绪、精神状态高度兴奋,他们往 往能书写出意想不到的佳作,而这样的作品才可能感动他人。
C.意境不独是诗文的专利,书法也有其意境。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书法自身,而是 表现人沟身,表现意境,这种意境是与诗文相接近而有关联的另一番意义。
D.书法创作者对文学底本的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审美需要,借文字内容来表达书法家自身的性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书法艺术并非纯形式观赏艺术,它须读其文,以品味其文学内容之意境;观其艺, 以欣赏其书法形式美之意境。
B.书家在创作时,应该具备两个条件:能走进诗歌,与文字意境形成共鸣,激发创作热 情;个性化地理解诗文和营造个性化的书法意境。
C.与诗歌具有婉约、豪放等不同风格类似,书法也有其不同的风格特点,而只有书法风 格与诗文内容相互协调匹配,才会产生和谐的效果。
D.书法创作要完全忠实于诗文意境,书法创作的自由度不大,只能在字体、书体、用笔、用墨、谋篇布局等方面加以发挥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安国,字平甫,安石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a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 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亨于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 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 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 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 ”曰:“猛教_嵘 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 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 卿之奸。
先是,安国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安国复书曰 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 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子,这里指的是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髙学府。
B.祚,福分,国祚是王朝理论上维持的时间,与王朝实际维持的时间有区别。这里的“秦 祚”即前秦的国运。
C.教授,本意是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 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和现代大学的教授完全一样。
D.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 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亮舜三代 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B.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傲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 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C.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柞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 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D.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亮舜三代 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安国天资很高,少年时就因所写的诗、铭文、文论、词赋受到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
B.因为王安石的缘故,王安国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只可惜他的应对不符合皇帝的心 意,最终没有得到提拔重用。
C.王安国认为王安石不能知人善任,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哿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 诈,并劝谏王安石远离小人。
D.王安国在西京任职时,沉溺于声色之中,因此被罢免了官职,放还家乡。不久虽被官复 原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
(2)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鲁港①
柯茂谦②
十年回首付沾襟,断甲沉沙齿齿深。
可惜使船如使马,不闻声鼓但声金。
人歌鬼哭都堪泪,木落江空正独吟。
遗老萧条渐无语,酒旗越颭出芦林。
【注丨①鲁港:地名。1275年,南宋主力与元军在鲁港交战,宋军主帅贾似道听闻前线溃败,未见元军便 鸣金收兵,仓皇逃跑。鲁港之敗,宋军主力覆没,加速了南宋王朝的灭亡。②柯茂谦:南宋遗民。
8.本诗由战场遗物“断甲”兴感,请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5分)
9.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批评惯于投机取巧、随意改变规矩的社会风气的句子是 , 。
(2)《劝学》里强调广泛学习和反省检査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3)《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昼夜更替、新旧相接的壮观岽象的诗句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 )、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 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渔鼓 刘绍英
芦苇砍倒后,长哥把丝网一条条收进了船舱,又从舱底翻出用布兜衷着的渔鼓,就上了岸。
渔鼓自是好材料做成,鼓筒溜溜的光滑,竹纹清晰,看得出来,夏天的时候已经喂过桐油了。上端系了 一块红绸布,好似姑娘辫子上的红绸结。下端绷上了蟒皮,用手拍上几下,那梆梆的声音浑厚經锵,便会直往心里钻去。
渔鼓是长哥父亲留下的。每到芦苇欲倒后,父亲就会与长哥背着布兜,抱着渔鼓,沿澧水河挨家挨户地送吉祥。父亲的声音浑然低沉,有了些苍凉,长哥的声音清脆高亢,透着年轻,鼓声打出的节奏则沉闷敦厚,似八月隐雷。这时,农闲下来的乡亲,渔鼓打到哪,他们就 会跟到哪。走过整个村子,送给各家的唱词都各不相同。回来的时候,糯米糍粑、绿豆皮、米 泡芝麻糖之类的,就会装满布兜。更有些小把戏,好奇地偶尔伸出手去摸一把渔鼓,便一路 跟着父子俩,直到父子俩上了船,他们才怏怏地转去。每到这个季节,乡亲们似乎伸长脖子 等着父子来,一年上头,家家图个吉利热闹。父亲死后,长哥就没再一个人上岸打渔鼓。
长哥翻过了堤坡,就走进了堤坡下的村子。
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抓着草堆。长哥走到第一户人家的门前愣住了,门上了销。长哥记得这家有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姑娘红唇白齿,长得好看。每次父亲与长哥 来,她都会给父子俩泡上一杯茶,茶递到长哥手里,姑娘就会说:“喝茶润嗓哩! ”长哥看她, 她就红了脸,头一低,进到里屋去了。等到长哥渔鼓的声音响起,她又会从房里出来站到旁 边很认真地听。记得那年回到船上,长哥晚上就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娶了这个姑娘。
长哥有些沮丧,拿渔鼓的手很自然地垂了下来。
长哥走到第二家去,刚到院门口,一条黑狗冲了出来,对着长哥狂吠,吓得长哥手里的 渔鼓差点掉到地上。
“谁来了? ”院里一个气力不足的声音。
“我,打渔鼓的。”长哥忙回答,还是抬起腿进了院门。狗伸着红舌头,望着长哥已不再吠。
长哥看见了一个老人衷着床被子躺在藤椅上,在屋檐下晒太阳。太阳正照在老人的脸 上,那脸便有些生动。长哥走到老人的跟前,老人眯着眼,看着长哥的渔鼓咧嘴就笑了 :“哦,打渔鼓的呀。我耳朵背,听不见。儿子到乡政府去了。”
长哥点了点头,心里明白,家里没有其他人,老人耳朵又听不见,这渔鼓要打给谁听呢? 长哥还记起,这是村主任家。平常这个日子,村主任家是最热闹的了。
长哥向老人告辞,抬头看一眼明晃晃,却有些寒冷的日头,就走出了院门。
长哥想:自己还要不要继续往前走呢?这样想着,脚步却没有停止,又走到了第三家。这家很热闹,堂屋里有十来个人在看电视。电视的声音特别响亮。长哥把渔鼓拍了两 下,声音沉闷低回。没有一个人回头。长哥把渔鼓又拍了两下,这次的声音有了些激越。两 声渔鼓响过,长哥自顾自地唱了起来。屋里的人这才齐刷刷地转头。一大嫂从椅子上站了起 来,走到长哥跟前说打渔鼓的,等我们把这集电视剧看完。 ”
长哥看见,那些转过来的头,马上又转向了电视机。
长哥说:“我到其他人家去了再来吧。”
大嫂说你不要去了,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这里。”看着长哥满脸的疑问,大嫂继续说:“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说着,给长哥拉了把椅子,便不再理长哥,眼睛又盯向了电视。
长哥依照大嫂的招呼坐下了。坐下的长哥没有看电视,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渔鼓上端的红绸布已经很旧了,那还是爹在的时候,在镇上用两斤鱼换的。
坐了一会儿,电视插播广告,那些头扭了过来。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起身围住了长哥打 渔鼓的,给我们唱流行歌曲吧。”
“唱两只蝴蝶。”
“唱老鼠爱大米。”
长哥起身。这些前几年还流鼻涕的小把戏,像野地里的蒿草,窜高了。
长哥歉意地说:“我不会唱流行歌,我打渔鼓就送吉祥,说水浒,说好汉故事。”说完,长哥就把渔鼓敲了两下,和着节奏,用他逐渐低沉浑然的声音唱了起来:“ 一送恭喜二送财,三送……”
这时,广告已插播完毕,那些头又都扭向了电视机,不知谁把音量开大了一些,渔鼓的敦厚的梆梆声和长哥逐渐有了些苍凉的声音就一点也听不见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善于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以形写神,如“手摩挲着渔鼓有些粗糙的蟒皮”就写出了长哥当时的紧张、感动。
B.小说颇葙诗意地写长哥那年做了 一个梦,梦里自己娶了那个长得好看的姑娘,表明 长哥是个有些浪漫、向往美好爱情、爱幻想、有梦想的民间艺人。
C. “小把戏”喜欢听的是流行歌曲,对渔鼓不感兴趣了。说明渔鼓是一种髙雅艺术,曲高和寡,不是普通人能够欣赏的。
D.“村子里很安静。有几只鸡在路边悠闲地扒着草堆”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冷清、自在,与下文“大部分人都出去打工了,老弱病残留着看家”相呼应。
E.小说匠心独运,通过对渔鼓听者渐微的伤感的描写,引发了在现代文明进程里传统 文化逐渐被侵蚀甚至遗落的担忧。
(2)小说对村子里的三户人家的描写,分别侧重反映什么样的生活现状?请简要概括。(6分)
(3)小说两次写到长哥说唱时的声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陶孟和的理想之劫
岳南
陏孟和21岁赴英国求学,专攻社会学和经济学。在留学期间,受韦伯与萧伯纳等人影响,撰写了《中国乡村与城镇生活》一书,于1915年在伦敦出版。该著作的问世,成为中国 社会学的开山之作,此时陶孟和二十七岁。
1926年2月,陶孟和组建社会调查所,任所长,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社会学研究机构之一。
社会调查所成立后,开展研究了中国近代经济史、政治制度、经济理论、劳动问题、人口问题、统计等十多类科目,在学术上为社会改革提供依据。社会调查所还创办了《社会科学 杂志》,这是国内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创举。
1931年,陶孟和与林颂河撰写了《中国之工业与劳工》一文,提交在荷兰海牙召开的世界社会经济会议。同年,陶孟和又撰写了《中国劳工生活程度》一文送交在上海举行的太平洋国际学会第四次会议。以后此项国际学术交流继续不断,社会调查所的成就蜚声海外。
抗战期间,陶孟和带领社会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仍然取得了几项受到有关方面重视 的研究成果,其中之一是《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日复交谈判中,周恩来总理曾派人了解过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做过的抗战损失估计。
新中国成立后,陶孟和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尽管不再像当年那样年轻和朝气蓬勃,但仍然力图在科研事业上有所贡献。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时候,社会学已经被当做伪科学,社会研究所到北京后即被改为学术性质和研究方向大不相同的经济研究所,整个社会学专业被取缔。这个由陶孟和顶着各方面压力一手创建、中途经过改编和重组,历尽风雨坎坷始终由陶氏掌舵达二十六年之久,且最初是以研究人民生活问题为指导方针的科研机构,就这样如一缕轻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一个在社会学界颇负盛名的重量級学者,最后落到学术成果无人理会,甚至连自己的专业都保不住的悲怆境地,其内心的痛苦与精神上的打击可想而知。
展开余下试题
陶孟和政治上失落,人格上遭到羞辱,内心悲郁愤懑,但身为一个立志以科学报国的知 识分子,出于文化良知和对社会的责任,仍有屈原“思君念国,忧心罔极”的悲悯情怀。
整风初始,满面真诚的陶孟和乘“鸣放”的东风,稀里糊涂地发表了自己的“高见”,认为 “旧知识分子之未得其用……以中国干部之缺乏,有材者不用,而无材者充数,以致酿成许 多混乱”。当“反右”进入高潮时,中国科学院连续开了三天大会,集中火力批判费孝通、吴景超、陈振汉、李景汉等四教授的“恢复资产阶级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政治阴谋”。会议由郭沫若主持,许多所谓的科学文化界名流都加入了这个把对方“批倒批臭”的运动行列。就在各色 人等怀着不同目的纷纷登台声嘶力竭地大加鞭挞时,素不习惯在大会上发言的陶孟和又出 人意料地报名登台发言,他一张口就令众人大吃一惊。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相互 间的关系和社会的进步,依靠的是友爱,而不是仇恨,知识分子应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不应 受到敌视。”最后,陶孟和脸色铁青地大声疾呼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后来在社会上兴行和广为流传的“浩劫”一词,就肇始于陶氏这次伟大而冒险的发言。
1960年4月17曰,陶孟和心怀郁闷孤寂之情赴上海参加中国科学院第三次学部会 议,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医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节选自《名人传记》)
相关链接
①陶孟和(1888—1960),著名社会学家,一个将“社会”变成了 “学”的人,是中国社会调查运动兴起的开拓者,为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五四运动前一年,陶孟和在《新青年》上撰文倡导“社会调查”,宣称:“我向来抱着一种 宏愿,要把中国社会的各方面,全调查一番,一则可以知道吾国社会的好处,例如家庭生 活种种事情,婚丧祭祀种种制度,凡是使人民全体生活良善之点,皆应保存;二则可以寻出 吾国社会上种种凡是使人民不得其所,或阻害人民发达之点,当讲求改良的方法。”
(节选自《名人传记》)
②陶孟和一生中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妻子沈性仁在抗战时逝世于兰州。陶孟和身边一直无亲人。女儿陶维正、陶维大远在美国,儿子陶渝生是大连石油所(后改称化学物理所)的 研究人员,他从未要求予以照顾调来北京工作。
陶孟和逝世后,儿子陶渝生遵照父亲生前的遗愿,将其全部图书赠给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留下的18000余元捐赠给了中关村小学和科学院幼儿园作办学费用,一切家具赠送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后发送到灾区救济灾民。
(节选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陶孟和留学回国后,积、极进行社会调査,广泛开展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杂志》的创办更是让由他组建的社会调查所蜚声海外。
B.周恩来总理在和日本进行外交谈判时,派人了解陶孟和做的《抗战损失研究和估计》。这件事说明陶孟和在抗战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现实意义。
C.陶孟和就任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后,失去了年轻时的朝气蓬勃,社会研究上也乏善可 陈,这直接导致了由他掌舵的社会研究所被整改,社会学专业被取缔。
D.正是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让素不习惯在大会上发言的陶孟和在极具声势的“反右”批判大会上冒险发出了“反右斗争对知识分子是一场浩劫”的疾呼。
陶孟和年轻时怀抱“社会调查”救国的理想,组建研究机构,创办研究刊物,积极参加国际交流,苦心经营,让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影响逐步扩大,为中国社会调查运动的兴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2)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开创者,陶孟和有哪些突出的成就? (6分)
(3)作为“一个立志以科学报国的知识分子”,陶孟和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 章及相关链接材料概括分析。 (6分)
(4)题目“陶孟和的理想之劫”凝练准确地概括了陶孟和的一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要想让中国孩子在将来全球化的环境中更 __,我们就应该向美国学习,从小对孩子进行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②对演医疗题材剧,隋兰坦言 ,“我父母就是医生,我妈妈在急诊科工作了三十年。我对这个行业不陌生。”
③作者从视频上看到,几只猴子在猴王的率领下,助跑、起跳、腾空、飞跃 , 就飞过4米宽的隔离横沟,“降落”在隔离墙上,成功逃离猴山。
A.轻而易举 轻车熟路 游刃有余 B.轻而易举 游刃有余 轻车熟路
C.游刃有余 轻而易举 轻车熟路 D.游刃有余 轻车熟路 轻而易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传承乡贤文化,让更多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反哺乡村,需要国家层面从体制机制上人手,解决住所安置、社保结转等方面的障碍,让他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幼有所教。
B.根据有数据显示,2015年,网购已经占到我国销售总额的10%,每年还以约30%的速度增长,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
C.在周星驰的电影里,善与恶泾渭分明的二元对立是人与人之间,或一个人自我内心的最大冲突,小人物通过惩恶扬善成为大英雄是常见的叙事路数。
D.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对于推动脱贫攻坚,和加快旅游业发展,旅游扶贫都是一招好棋。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诚然,中国经济当前确实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问题,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 ,中国完全有能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压舱石”。
A..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B.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的同时,适度扩大总需求,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经济 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C.在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适度扩大总需求
D.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加强结构性改革,把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转变为现实动力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5分)
① 除了大气自身的随机性,大气运动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外在干扰。另外,在天气预报中.尽管越来越依靠各种先进的观测设备, ② ,而人的分析判断毕竞带有主观性,这也成为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原因所在。何况,③ ,时间尺度较长、空间范围较大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但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雨、强雷电、大风、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17.阅读下面材料,概括两则新闻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 (
上一篇:
衡阳县三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东省19所名校2016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新起点)联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省际”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