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30  2016-09-0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模拟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汕头市金山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入学摸底考试语文科试卷 2016.9
命题人:陈丽纯
注: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上励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②。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下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选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有改动)
【注】
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曾受封为秦王。
②上考:考核成绩列为上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 意:意外
B.上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 访:寻访
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逋:如果
D.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输:缴纳(赋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 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
B.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 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
C.上怒,召而让之曰 天下何由而治乎
D.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乃不点中男,赐征金瓮一
6.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B.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C.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D.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不仅亲自带领宫中将士练习射箭,而且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征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失信于民。


展开余下试题D.魏征据理力争,反对征召虽健壮高大但不足十八岁的的中男,这让唐太宗很恼火;但经过沟通,征兵政令最终废止了,魏征还得了赏。
8.把前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3分)
(2)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9.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对其使用的手法作具体分析。(5分)

10.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的是古巴蜀与秦地之间因山太高人无法翻越唯有鸟儿能过的情状。
(2)宋人罗大经认为,《登高》中“ , ”一联,有八层意思,表现了杜甫当时复杂的情感和艰难的处境。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紧扣 “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如今英雄已经无处寻觅的语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5分)
中药芬芳(有删改)
林文钦
①阳春的正午,我走进一间叫作“春泽堂”的百年中药店,为病中的母亲取药。此时屋外阳光灿烂,小摊小贩的叫卖声和车来车往的喇叭声全被隔在外面了。在中药店里,能感受到一份安静和几丝安全。“春泽”——春天的光泽。我坐在凳子上想,在春天中享受光泽,多好啊。这样想着,我等候抓中药的心情悠然而自得。
②我坐的长条凳,木板厚而重,上面的红漆漆面斑驳,可凳子依旧是那样的结实。轻轻用手抚在凳面上,光滑平整。毫无疑问,坐在这样一条凳子上,无论你是百无聊赖轻轻晃动身子,还是架着二郎腿自得其乐东张西望,或是呼天抢地泪流满面痛苦万分,都不用担心这条凳子会突然之间散了架子折了腿脚,让你措手不及摔倒在地。毫无疑问,在中药店,坐上这样一条凳子,心自然也会踏实了许多。
③说起“中药”这个我眼中飘逸草木气息的意象,形成于我七岁那年。那个早春的清晨,我跟随祖父的脚步,与中药结缘。祖父喜欢舞文弄墨,但常年的哮喘却让他饱受折磨。在早春的回潮湿气里,祖父用娟秀的小楷字体抄写的黄纸药方,带着点儿发霉的味道。这些方子,如今在我看来,如同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每忆起一张,就会想起一段缓慢的光阴以及光阴里散发的中药味道。
④祖父喜欢带着我走在午后的阳光里,拐过几条窄窄的街道,去“邱氏中药铺”拜访邱老伯。而当祖父和邱老伯拉着家常聊着药方的时候,我就会偷偷溜进屋内。跨过中药铺那潮湿的木门槛,一股浓厚而芳香的中药味道,总会扑鼻而来。陈旧的木屋,却深藏着一个神秘的世界。掉了金粉的牌匾、风雨剥蚀的门联以及柔和光线穿过屋檐斜漏的瘦影,仿佛让我遁入明清的旧宅里。我的额头在古老的光线里,闪着不谙世事的微光。黑色的地面,黏糊糊的,像被捣稠的面糊。而黑色古朴的药架子上,长满了深藏不露的抽屉,抽屉的表面贴着药材的名称,那些药名如同亲兄难弟:春柴苗、夏枯草、秋桑叶、冬葵子,金银花、木芙蓉、水蔓菁、火麻仁、土茯苓……
⑤这些药名儿,有山野自然的气息,有诗情画意,也很耐人寻味!浓厚的中药味,有点呛人,但我还是闻个不停。我拿起药材,细细地品看,那时候我就想,将来我就做一个乡村的药铺郎中,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而有趣的事情。
⑥很长一段日子,我和祖父都是在“邱氏中药铺”的木屋里度过的。邱老伯在中药铺的后院,给祖父煎药。黑色的沙钵上面,升腾起一股温情的轻烟。当祖父喝下苦涩的中药,我觉得仿佛一个个生命融入到祖父的血液里。之后,祖父的哮喘有所好转,我们去中药铺的日子就渐渐少了。
⑦最后一次去“邱氏中药铺”,依旧是一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几无金粉的牌匾,在阳光下异常醒目。幽深、阴暗的木屋,越加衰败,如同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孤独地站在阳光下。我当时还不明白伤感之类的词语,但是一股难过的激流那时却在心中激荡。那次,我没有跨过那高高的木门槛,只闻到那些熟悉而浓郁的中药味,像亲切的虫子钻进我的鼻孔。我感觉眼角有点潮湿,带着孩子独有的敏感和单纯。几年之后,硬朗的邱老伯却先我祖父而去,他的中药铺也被一排崭新的诊所和药房取代,而时间把中药铺的废墟都掩埋在新鲜的建筑群里。
⑧时光渐逝,病中的我也垂青中药的疗效。周作人在《草木知秋》中说道:“生病,吃药,也是现世的快乐呵!——尤其是吃中药。”我看到这句话不禁叹道:世上居然还有一个人,也如我般从草药中喝出快乐来!辛夷、曲莲、槐实、陆英、荭草、紫藤……回想起这些中药,我就似闻到阵阵的草木芬芳,于是我鼻息间的香气就更浓重了。连我自己也闹不明白,为什么我每次喝下一碗中药汤,胸腔里就会有一股无法言说的妥帖感,感觉浑身流动着阳光、雨水与泥土的气息,肺腑间充满了绿色的血,生命应着四季的更替,沉睡,苏醒;再沉睡,再苏醒!没有死亡,只有不断的新生与希望。
⑨有时喝多了中药,身上会带有一股淡淡的中药香。我特别喜爱那种药香,还常常抬起衣袖闻闻那股草木的香气。可是,现在许多中药都被做成了胶囊,那些纤纤的中草药被时代换了筋骨,把实用的沟壑填得满满的,即使我吞再多的中药胶囊,衣袖间也不可能挥出草木的香气,胸腔间也唤不回喝中药那种妥帖温柔感了。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不准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叙写在“春泽堂”抓药的情景,表现了中药铺安静的环境,也体现了作者悠然踏实的心情状态,颇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B.“春泽堂”那红漆斑驳的长条凳,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格外结实,坐在上面倍感安心,这表现了作者对中药铺的特殊好感。
C.“一张张通往过去的车票”喻指祖父用娟秀书法写就的药方,承载着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以及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
D.不少中药药名蕴含着的诗情画意,加之中药独特的草木香气,让作者着迷不已,甚至一度萌生了将来做一名中医郎中的梦想。
E.作品充满了古典与怀旧的意蕴,笔墨饱含深情。有对祖父饱受疾病折磨的深切同情,有对我国传统医术的痴迷陶醉,还不乏一丝时代变迁带来的伤感。
13.本文围绕作者与中药的缘分展开,请据此梳理文章的结构。(6分)
14.第④段中,作者细致描写了“邱氏中药铺”,这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5.题目“中药芬芳”小中见大,其中“芬芳”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8分)
第II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在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且为学生所______的教学形式,确立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展开余下试题②许鞍华导演的《黄金时代》对民国文人尤其是女作家萧红的展现细腻而生动,汤唯、王志文等传神精湛的演绎使得观众______。
③不仅有______的经典作品,而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贵典雅、低调亲民的彭妈妈在青年人心中已经远远超脱了“偶像”、“明星”的简单范畴。
A.交口称赞 喜闻乐见 脍炙人口
B.喜闻乐见 交口称赞 脍炙人口
C.喜闻乐见 脍炙人口 交口称赞
D.脍炙人口 交口称赞 喜闻乐见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前不久,网上盛传一组在浙江多地拍摄的彩色水稻的照片,不同颜色的水稻形成十字绣图案,有的“绣”成了“中国梦”的字样。专家称,彩色水稻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
B.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项,本质上就是一个表彰人类科学最高成就的荣誉,它同时也表明了中国的现代医学发展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春夜雨霏霏》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第一部处女作,1981年5月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
D.最近,中国政府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施行“流域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工程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18.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发展史上,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都是最富有智慧的人物。达•芬奇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位通才,他 ① 是绘画巨匠, ② 在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水利、机械、地质学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 ③ ,达•芬奇只受过初等教育,并没有高学历, ④ 他的学问都是自学而来。这说明,智慧基本上与学历高低无关, ⑤ 与知识的多寡也无关。有知识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 ⑥ 可以有效地获取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但 更 但是 所以 同样 /
B 既 又 可是 因此 / 一定
C / 甚至 尽管 可见 更 必然
D 不仅 而且 然而 / 甚至 反倒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①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②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的,而是 ③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20.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要求: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入学摸底考试语文科答案(2016.9)
1.B(张冠李戴。“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
2.C(选项C对应的原文“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选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误划类别。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属于无中生有。)
3.B(A绝对化。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C.主观臆断。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D.因果倒置。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所以才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4.D(A意:意料,B:访:询问,C:拖欠)
5.A(A 介词,在。 B介词,拿/介词,从, 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D判断词,是/副词,于是)
6.D(“夫兵”发语词,引出对象,不要断开,断开显得支离破碎,“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两个事件,应该断开。“足以”引出后文,放在后句。)
7.C(“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的是唐太宗,选项说是魏征错误。)
8.(1)(3分)现在皇上即位没多久,已经多次失信了!(译出“未几”1分,“ 数”1分,句意1分)
(2)(4分)朝廷政令不讲信用,百姓就不知怎么听从,国家凭什么能够治理好呢?(译出“ 信”1分,“ 治”1分,“何由”宾语前置1分,句意1分。)
9.(5分)颔联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2分),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1分)。“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2分)。
10.(6分)相同点:两诗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3分)。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心。(3分)
11.(6分)(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2.(5分)C.E(C.“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有误;E.“对祖父饱受疾病折磨的深切同情”文中未有表现,作者痴迷的也不是“医术”而是中药。答对一项,计2分;答对两项,计5分;答案超过2项,0分。)
13.(6分)首先写作者在“春泽堂”抓中药的情景,表现自己对中药的好感,并引出下文;接着回忆作者因祖父而与中药铺结下的缘分,表现自己对中药的深情;最后写自己对中药香的喜爱之情,并流露了中草药被时代改变的感伤与遗憾。(每点2分)
14.(6分)①内容上:写出中药铺古旧神秘的环境、丰富的药材、耐人寻味的药名,激发了作者对中药的强烈兴趣与向往。
②结构上:交代了上文作者在春泽堂抓药时踏实安心的原因,为后文表达对中药及传统的热爱作铺垫。
③效果上: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给人真实的画面感,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共鸣。(每点2分)
15.(8分)①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汕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