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500  2016-09-02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振华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振华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卷
(出题人:丁梦、陈芃婕 审题人:罗辉)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2分,第7题4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谬误(miù)携手(xié)百舸争流(gě)
B分外(fēn)惆怅(chóu)雪霁(jì)挥斥方遒(qiú)
C侥幸(jiǎo)妖娆(ráo)挣脱(zhēng)峥嵘岁月(zhēng)
D氛围(fèn)无垠(yín)陶冶(yě)惟余莽莽(m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类霜天竟自由。
B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
C粪土当年万户候。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下列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个被史书称为“太古之民”的民族,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屈不饶的毅力,在独龙河谷艰苦创业、生活繁衍,创建和书写了独具特色的文明发展史。
B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已经在飞行战线上走过了40多年的蹉跎岁月,飞行时间达28000多小时,并曾荣获“功勋飞行员”称号。
C或许我们不是很富有,生活中也有过不去的坎儿,我个人以为,不求把人生演绎到美的极致,但求尽心尽力,鞠躬尽瘁,把一个“人”字写得端正一点,仅此而已。
D我国此次新课改特别强调理念先行,这种变革,就某种意义来说,就是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思维定式,力争别开生面。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人说,食指是中国当代新诗第一人;有人说,食指是中国朦胧诗体诗歌的创始人;更有人不乏敬仰地把诗人食指称为一代诗魂。
B赏析食指的《相信未来》,需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作者的思路去把握“相信未来”这一主旋律,这样才能深切地领会到那用语质朴、形象密集、思想深刻。
C想《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任何一个拥有音乐梦想的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D在吃什么都要命,不吃更要命的情况下,面对各种“舌尖上的风险”,公众需要更权威、更可信的行政调查和科学结论。
5.下列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全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B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只温暖漂亮的笔杆(食指《相信未来》)
C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舒婷《致橡树》)
D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顾城《一代人》)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B《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其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
C荀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义”和“王道”,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学校以“诗词教育”为办学特色。走进校园,不仅处处可见学生的诗词作品,就连平时搞活动,也和诗词分不开。为了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查反馈。
学校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请分别站在赞成者、反对者的角度各拟写一条理由。


浏览完整试题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一)想北平(节选)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匀调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不在有许多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8.文中为什么要写伦敦、巴黎、罗马和堪司坦丁堡等城市?(2分)
9.选文第段中,“摇篮”是比喻的说法,具体指什么?所指内容在特征方面与“摇篮”有何相似之处?(4分)
10.选文第段中作者说“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结合本段内容,概括说明“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竹影
①我老家的屋门口有一片竹林,显得小巧精致。
②阳光透过那片竹林时,日子丰富了许多。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从家门口探进来的竹子的影子,就可以读懂时间,读懂日子走过的声音。这种声音母亲最懂,比闹钟更让她清醒。竹子的影子总能告诉母亲煮饭的时间,或是翻晒衣物的时辰。
③谷雨过后,林子里的小竹笋破土而出,一簇簇的,直往上长。仅在一夜两夜间,就认不出昨夜的同伴了。于是采撷竹笋就成了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似乎那竹笋每长一寸,我们回家的日子就近了许多。其实,在外生活的日子总不能让母亲算得那么准确,竹笋长得过高了,家门口那条小路依旧看不见我们兄弟的身影。母亲只好自己来采撷那些竹笋,升灶堂,烧沸水,剥笋皮,一场忙碌,大铁锅便渐渐地积满了竹笋。母亲坐在灶堂口,面对燃得火热的柴火,心想,孩子们快回家了。于是母亲笑了,一个人对着灶堂火一样地笑。每每这种笑总能如愿,等到我们到家时,母亲总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厉害,我就知道你们要回家了。在阳光里,母亲的竹笋慢慢地变成了笋干。阳光越过那片竹林时,母亲像翻晒衣物一样伺弄着那些笋片。最后,那些笋片几乎成了我们桌上的美味,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
④三年前,母亲生了场大病,手术过后又回到老家那片竹林。刚开始,母亲总是不习惯,老是把时间弄错,老是把那片竹子的影子看成了回家的孩子们。大概是母亲无法及时采撷那些新长出的小竹笋,那片竹林浓了许多,它的影子几乎就要吞没了老屋的院子。
⑤今年谷雨后,我早早地回老家了。母亲看见我回来,就说,昨天“灶堂火”笑得很旺。母亲明显瘦了,大概是她听不到我们喊叫她的声音,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母亲那一跳一跳的,让我的心终究有些宽慰,其实那简单的动作已经告诉我,母亲的身体有了很大的好转。
⑥母亲依旧忘不了那片竹林。她似乎也知道我的心思,我还没有进家门口她就带着我进那竹子林了。母亲边走边说,你回来得早了,竹笋还没有成片长出。
⑦浓浓的竹阴里只有依稀的几棵小竹笋,它们光着身子,如果不细心还看不见它们破土而出的身段儿。只在竹子林外边,有几棵长高了的竹笋,它们好像早熟的孩子,显得有些夸张。母亲说,那是引路笋,采不得的。母亲跟在我的身后,依旧是一坎一坎地越过那团竹阴。走出竹阴,阳光在一个瞬间亮丽了许多。母亲好像不忍心让我空手而回,又折回身子隐入竹林里,透过斑驳的光影,母亲还是那样一跳一跳地,越过竹林的沟坎。不一会儿,母亲从竹林里钻了出来,抱了长短不一的竹笋,母亲的脸上、头发、沾了许多的竹子叶片。我想帮母亲扫落那些碎屑,但面对母亲忙着整理那些竹笋,面对她额上渗出的汗水,我的手停住了。我只在心里祈祷,愿母亲每天都能越过那团竹阴,去领受竹林这一边阳光的收获。
⑧母亲捆好那些竹笋,似乎还不满意,又砍下了一根高高的竹子。母亲说,这竹子挺好的,你回去可以架在阳台上挂衣服。
⑨面对竹竿,我突然想到了几千年前那个远嫁的女子。《诗经》的《卫风•竹竿》里记录了那个远嫁的女子的思念情怀:“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泉水、淇水,逐渐远去;父母兄弟,逐渐远离。远嫁的女儿,回忆起童年在淇水的钓鱼等快乐的情形,思念之情能不涌动吗?
⑩一根竹竿无法挑动一片竹林。就像我每一次回老家,一场重逢并不能带走亲情的全部。而在母亲的心里,孩子们每一次回家都像竹笋成长一样,爱慢慢地长成竹子,慢慢地长成竹阴。
11.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表现“母亲”对“我们”的爱?(2分)
12.下列句子描写生动,请加以赏析。(4分)
①阳光似乎也有一双手一样,总把竹林捆成一束,从早晨到黄昏,自由自在地变大变小,拉长挤短。
②母亲一看见我,就一跳一跳地从屋门口跑了出来,跨过走廊,越过庭院那片浓浓的竹林影子。
13.根据文意,探究作者赋予“竹子”的思想内涵。(4分)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6分)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展开余下试题(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请根据选文(一)回答下列问题:
14.下列各项下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古代的半步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马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C.蟹六跪而二螯 螯:蟹脚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一
1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善假于物也
D.蚓无爪牙之利
16.下列叙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学习的重大意义。
B.“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还是“舍”。
C.用蚯蚓的“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意在说明学习还要善于利用外物。
1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根据选文(二)回答下列问题:
1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从师学习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惑:疑惑
C.是故圣益圣 益:更加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及:比较
19.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未见其明也。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其皆出于此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其可怪也欤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以感叹语气,惋惜古人优良的从师风气没有能够流传下来,接着就连分三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
B.圣人之所以聪明,有才智,愚人之所以愚昧无知,这种分野的关键,就在于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C.作者把师道之不振,完全归咎于当时的士大夫们,士大夫们的聪明才智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低的原因是不从师
D.这段文字列举事实进行对比,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们不能尊师重道的愚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良风气的愤懑情绪
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四、填空(每空1分,共8分)
22.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3.徦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
24.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25.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6.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五、作文(40分)
初三时,第一天上生理卫生课,老师就在教室后面的墙上挂了一副人体解剖图。图上标明了重要的骨骼、肌肉的名称和部位。整整一个学期,那副图都挂在那里。
临近期末的一次考试,我们一走进教室,那副解剖图便被老师收起来了。那张试卷只有一道题目:列举人体主要的骨骼和部位。
我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提出抗议:“老师没有讲过,我们也从来没有学过!”“这不是理由”,老师微笑着说:“那些知识已经挂在墙上好几个月了。”我们勉强答了一会儿,便草草交了卷。
请同学们永远记住,老师忠告我们:“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别人告诉你的东西。”
请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振华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一. 基础知识
1.A(B.分fèn。C.挣zhèng。D.氛fēn。)
2.D(A.竟—竞。B.沧—苍C.候—侯)
3.B(“蹉跎岁月”是指白白地把时间耽误了,虚度光阴,与语境不符。因为语境强调老人度过的是不寻常的岁月,应该改成“峥嵘岁月”。)
4.B(成分残缺。缺“领会到”的宾语中心词。)
5.B(B为比喻,A、C、D为拟人。)
6.B(《荀子》是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7.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赞成者:诗词教育有助于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反对者:实行功利色彩的考评,会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与诗词教育的初衷相悖。
二.现代文阅读
8.形成对照(对比),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对北平的喜爱。
9.具体指北平(北京)城。它与“摇篮”有两点相似之处: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让人感到安适。
10.(1)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2)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处处有空;(3)既能看见人文景观,又能看到自然景观。
11.(1)辛勤地给“我们”制作美味的笋片;(2)辛苦寻觅为“我”采撷竹笋;(3)为“我”砍削晾衣竹竿。(2分,一点得1分,两点得2分,意思符合可)
12.①用拟人的手法,既形象地写出了在阳光照射下竹林影子的浓郁,又把一天中小竹林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变化描绘得美妙可爱。②运用动作描写,通过“跳”、 “跨”、“越”等动词,写出了“母亲”动作快速的情景,流露出“母亲”见到儿子时的内心激动和兴奋之情。(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3. (1)是亲情的纽带和载体(采撷竹笋是母亲让我们回家乡的借口,笋片成了我们咀嚼乡情依托);(2)是儿女成长的象征(由小竹笋长成竹子,长成竹影)。(4分,各2分。意思符合,有分析。有欠缺酌扣)
三.文言文阅读
14.C (螯,蟹钳。)
15. D(D为定语后置,其余三项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16. C (A项“重大意义”错,应是“态度、方法”;“‘不舍’还是‘舍’”有误,对应前面的“不折”“可镂”,应是“‘舍’还是‘不舍’”;D项“还要善于利用外物”错误,从反面说要“专心”。)
17.雕刻(几下)就抛开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8.D(及:比得上,赶得上。)
19.A(A和例句,代词,他们。B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C代词,指书。D副词,表强调。)
20.C(文中并未确定“士大夫们的聪明才智比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低的原因是不从师”这一点。)
21.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了。
四,填空
22.怅寥廓
23.粪土当年万户侯
24.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5.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6.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27.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24.230.172.232)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台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