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98  2016-09-0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8]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江西寻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新高二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第 I 卷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
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 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 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 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 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 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 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 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 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 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 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 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 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 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 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 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 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 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 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 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 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 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炸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
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
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
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


浏览完整试题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
督和管理工作。
B.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
会这一政府机构.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
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
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
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
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C.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
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
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 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习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拔烦吏, 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 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 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 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 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 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

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 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五日一与太守俱问起 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 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 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 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B.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C.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D.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
改为“茂才”。
B.“哀帝”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
炀帝等。
C.“徙”,贬职;“徙光禄大夫”,就是被贬为光禄大夫。前文的“迁”与“徙”不同,迁指 升官。
D.“传舍”,是用来给驿长、驿夫以及往来官吏休息食宿的地方。与邮舍、驿舍等,名虽异,
义实同。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务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
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
B.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 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 题时,他表达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厚 爵,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15.将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 分)

(2)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 分)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针。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术一城花,烟雨暗十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断火试断茶,诗酒趋年华。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8.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
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 分)
9.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5 分)
(四)、默写(共 12 分,每空 1 分)
10.按要求写出诗句(10 分)
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句子: ,
, 。
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 就的句子是: , 。
3.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远望景物的句子:
, , 。
4.《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以国事为重的胸怀的句子是: ,

5.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借侧面烘托来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效果的名句是 ,


展开余下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 11-14 题,共 21 分)
穿袜子的椅子 雪小禅
他那时一直冻脚,是乡里的小学教师,在冰冷的屋子里,没有暖气,只有很小很破的小 蜂窝煤炉子。他为学生批改作业到深夜,慢慢地,脚就冻了。生了很多冻疮,甚至,弯不下 腰,自己穿不上袜子。
那时的她,在乡下种地,心疼自己的男人,于是一针一线织毛袜子,然后在他回来之后, 把他的脚抱在怀里,一点点替他温着,他说,臭。她说,不嫌。
那时他们还年轻,不过三十多岁,生活的辛苦被爱情的温暖照耀着,于是也不觉得多苦
了。

他穿的袜子全是她亲手织的,因为买的袜子太薄,根本不抗冻,有了他的袜子之后,他 的冻脚慢慢好了,后来,就不再冻了。
再后来,他们搬到了城里,他吃上了商品粮,她跟着来到城里,当了清洁工,每天四点 多起来去扫街道,供儿子在外面上大学,他说,跟着我,你一天的福都没有享过,而她说, 好日子肯定在后面呢。
可好日子没有在后面。
她早晨起得太早,出去扫街时让车撞了,一下子撞成了痴呆。不知撞了哪根神经,基本
上谁也不认识了,每天就知道傻吃傻喝,他抱着她,叫着她的名字,她傻傻地笑,根本认不 出他了。
她总担心家里的煤气没有关,于是总是跑到厨房去开煤气,明明是关着的,她却要打开, 他寸步不离,跟着她,她开开,他就关上。
她还在不停地做另一件事情,只要是有关这件事情,那么,她会极其安静地做,即使她 正在哭正在闹,只要他说,我要穿袜子,她就立刻停下来,拿起毛衣针开始织袜子。
那些年,她一直在织袜子,不停地织,各式各样颜色的袜子。织上还不算,她还要给家 里的椅子腿穿上,一边穿一边叫着他的名字,来,穿袜子,穿上就不冷了。
她穿,他脱。如此反复,二十年。
二十年,是的,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里,她织了多少双袜子呢?总在织,抽屉都织满了,全是袜子了,而他给椅子脱 了多少次袜子?记不清了。
穿过袜子的椅子腿,已经磨得光滑了。
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了北京,她还在织袜子,他还在脱袜子。
左邻右舍都知道他们家的椅子穿袜子,有时她出去,有人和她开玩笑,又给椅子穿袜子
了吗?她傻傻地笑着,穿了穿了,穿上就不冷了。
此时,他鬓如霜,她发如雪。
六十岁了,他拉着她的手散步,家里仍然一贫如洗,他唱年轻时候给她唱过的歌,她如 婴儿一样看着他,嘿嘿地笑着,但她抓他的手抓得很紧很紧。
女人是安静地离去的。
他出去买菜,回来时,她没有孩子似的跑过来给他开门。
他掏出钥匙开了门,看到她安静地倒在沙发上,手里,有一只没有织完的袜子。
安葬了女人之后,男人常常会发好久的呆。一个人,整理这二十年她拆拆织织的袜子,
很多的袜子,细细密密的针角,男人总是给椅子脱袜子,从来没有给椅子穿过袜子,那天的
午后,他拿出两双袜子,然后猫下腰给椅子穿袜子。
很不好穿。
要先把椅子倒过来,然后一只只地套进去,还要和女人一样,把袜子抻平抻舒坦了。
并且,口中要念念有词。
要叫着自己的名字,来,乖,来,穿上袜子就不冻脚了。 他泪流满面。

面对着那些穿着袜子的椅子,他知道,那个疼他爱他的人去了,而这二十年,他没有嫌 烦,天天脱那些袜子,他也知道,那穿穿脱脱的二十年,是他和她的爱情,刻骨铭心、一生 不忘。
那些穿过袜子的椅子,想必也能理解她和他的爱情吧!丝丝缠绕,在风雨同舟的柴米里, 在相濡以沫的日子里,那最平凡的爱情,也应该是人世间最动情的一幕吧!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小说的第一段交代了“他”冻脚的原因,是为了说明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以及“他” 工作勤奋、吃苦耐劳。
B.“他”因工作敬业、教学业绩突出而被调入诚里工作,“她”随之来城里当清洁工,儿子 上大学,生活清苦。
C.“有时她出去,有人和她开玩笑,又给椅子穿袜子了吗?”这表明和她开玩笑的人缺乏 悲悯之心,其心冷漠。
D.作品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不少直白如话的短句。“他说,臭。她说,不嫌”看似粗 疏浅陋,实则蕴含深情。
E.人物没有具体的名字,作者赋予了“他”和“她”以象征意义,道出了人间期盼“真 情”与“关爱”的普遍性。
12.小说中“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可好日子没有在后面”这一句话,在作品中有什么作用?(4 分)


14.作品为什么以“穿袜子的椅子”为题?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第Ⅱ卷 表达题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不少考生平时学习,对教材不愿精读细嚼,疏于思考,懒于动笔,眼高手低,一知半 解, ,学而不实。
②不参加旅游团为好,那叫 ,不叫旅游。当然,出去之前应该研究一下,要知 道你想前往的地方最出名最美丽的风光何时才有。
③ 巴 黎 的 韵 味 , 也 许 就 在 那 街 角 的 一 杯 咖 啡 , 擦 身 而 过 的 几 缕 幽 香 , 塞 纳 河 岸 边

的 ,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
A.浮光掠影 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B.蜻蜓点水 走马观花 浮光掠影 C.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浮光掠影 D.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蜻蜓点水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美中此次就信息技术产品达成的共识展现了美中关系的另一面,正当两国在战略上竞争之 际,它们似乎在可能为商业带来更快影响的协议上迫切希望进行合作。
B.金砖国家合作要做到政治和经济“双轮”驱动,既做世界经济动力引擎,又做国际和平 之盾,深化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协调和合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
C.一些犯罪嫌疑人可能经常更换潜逃地点或者再度出逃其他国家,如果信息和抓捕合作加速, 会对抓捕工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D.虽然奥巴马政府对缅甸的改革大加赞赏,但无论何种尺度衡量,缅甸距向自由的多民族与 多宗教民主实现永久和不可逆转的转变还差得很远。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
,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A.山顶的白云顿时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织在一起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上了灰色的雾水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样贯穿整个树木
18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给漫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和认 识。要求:语言连贯流利、准确得体。(5分)

( 1 ) 标 题 :
(2 分)
(2)

(3 分)
19.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 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 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 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4 分)
六、作文(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广东中山一所学校推出“无声食堂”,倡导在就餐过程中,学生安静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统一的


展开余下试题手势语进行沟通,从而达到集体安静、有序就餐的目的;饭后,同学们有序地整理餐桌,将餐盘放到指定 位置,分类摆放。老师介绍,学生们如需要加菜添饭,可以通过眼神和手势进行交流。比如,手势 1 代表 饭,2 代表菜,3 代表汤……不需要发出叫喊声。总之,学生从进门到用餐结束都基本在无声中进行活动。 校方表示,倡导“无声食堂”,不是说绝对不讲话,如确需沟通,要尽量做到轻声细语,不对周围人造成 干扰。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寻乌中学 2016-2017 学年度新高二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 C (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5.C(徙,调动官职。“徙光禄大夫”,就是调任光禄大夫。)
6.A(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 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 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何若”“小”“乃”“属”各 1 分,句意通顺 2 分。)(5 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 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无以”“义”“事”各 1 分,句意 通顺 2 分。)(4 分)
8 体现的是一种作者始终无法排遣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有极力想把这种苦闷暂时排遣的心 情。(4 分)

9.“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 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 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 景的功力。(5 分)
10.1.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4.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21 分)
11.解析:A 理解不全面,更是为了引出下文“她”为“他”织毛袜子的情节;B“因工作 敬业、教学业绩突出”无中生有;C“缺乏悲悯之心,其心冷漠”,没有足够的依据。 答案:答 D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
12.答案:“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充满爱心、乐于吃苦、温柔贤惠的好妻子。“她”先是在 乡下种地,后进城当清洁工,不辞辛苦。丈夫的脚冻伤了,“她”便给“他”织袜子、给“他” 暖脚。即使不幸遭遇车祸,在大脑失忆后,她仍然不停地织着袜子,并把家里的椅子当成了 丈夫,每天念着丈夫的名字,给椅子的腿穿袜子。(6分)
13.答案:①结构上承上启下,把在乡下和城里两个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断勾连起来;②情节 上,这一句放话在事件的叙述上起到了突转的作用,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4 分)
14.答案:①艺术结构上,作品以“袜子”为线索,着重叙述“穿袜子的椅子”这一看似荒 唐可笑的情节,但可有力地震撼读者的心灵;②情感表现上,可以强化表现爱情故事的凄美 而略带悲悯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表现了夫妻俩相亲相爱、风雨同舟、相濡以沫、不离不 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谱写了一曲坚贞不渝的爱情颂歌,呼唤人们热爱 生活,藐视困难,崇尚真诚,相互关爱,让这世界变得更加温暖和美好。(答出三点即可得
6 分)
15.答案:B 解析:蜻蜓点水: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 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6.答案:B
解析:A 项语序不当,“迫切希望”应在“似乎”的后面;C 项“共享的信息”与“加速”搭 配不当,调整为“信息共享”;D 项成分残缺,“无论”后加“以”。
17 答案:B 解析:全句的主体是“太阳……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在衔接上要注意主语的一致。 同时要把握整个语段的意境和氛围。
18. 参考:(1)分数与巴掌(2 分) (2)表现了成年人对孩子的评判标准:唯分论英雄, 功利心太重;突出“激励赏识,关爱孩子”。 (3 分) 19、(1)答案示例: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或,清明节祭奠亲友的方式提

现了不同的观念。)
(2)答案示例:赞同网祭,摒弃陋习。通过网站祭奠已逝的亲友,既便于表达哀思, 又省时省力,减少环境污染,值得提倡。对于烧冥钞、纸汽车、纸别墅等陋习,则要加以正 面引导。
(可侧重某一方面阐述,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20.写作略 (124.230.174.11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赣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