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695  2016-09-0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5]
课时作业(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课时作业(十一)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学业水平层次A]
1.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指摘(zhāi)      数载(zài)
殷勤(yīn) 孜孜求学(zī)
B.商榷(què) 会晤(wù)
聘请(pìnɡ) 道义相勖(xù)
C.提携(xié) 肄业(yì)
造诣(yì) 砥砺德行(dǐ)
D.敷衍(yǎn) 切磋(cuō)
弭谤(mǐ) 能裨实用(pí)
【解析】 A项,“载”应读zǎi;B项,“聘”应读pìn;D项,“裨”应读bì。
【答案】 C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怡误 自趋正轨 根基深固 以诚相待
B.详悉 道德沦丧 无动于衷 旁稽博采
C.提携 细微末节 光阴虚渡 力矫颓俗
D.卓绝 大相背弛 精旨奥义 潦草塞责
【解析】 A项,怡-贻,C项,渡-度,D项,弛-驰 。
【答案】 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士别三日,________,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之进步矣。
(2)在许多人还徘徊在是否废止忠君、尊孔、尚武、尚实,还有待________时,蔡先生的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使北大呈现一派生机。
(3)试验既终,书籍________,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
A.另眼相待 商量 置之不理
B.刮目相见 商榷 置之不理
C.刮目相见 商榷 束之高阁
D.另眼相待 商量 束之高阁
【解析】 另眼相待:以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表示特别照顾、优待。刮目相见: 指去掉旧框子,换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人。商榷:意思与商量相近,但用在正式和官方场合。此处用“商榷”更显庄重。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去理睬,不去照顾。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答案】 C
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B.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C.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
D.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诸君求学便利,诸君能差强人意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
【解析】 D项,“差强人意”应改为“无动于衷”。
【答案】 D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B.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C.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D.诸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解析】 C项,“三、四年”之间去掉顿号。
【答案】 C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艺术体系建立以来,将歌曲的艺术性与可听性结合在一起,一直是词曲作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以及检验歌曲创作是否成功的一条重要标准。


浏览完整试题B.位于荆州的江陵换流站一端连着三峡电站,一端则通过长达941公里的直流输电线路,将电输送到惠州的鹅城换流站,有效缓解了广东用电压力。
C.虽然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没有被明确定为校训,但是对之后北大较长时间的办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D.我国已有近30座城市建成地铁,北京已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地铁之一,国际地铁系统的发展历史表明,地铁快速发展期也是地铁火灾事故高发期。
【解析】 A项,一面对两面,将“是否”删去;C项,语序不当,应将“虽然”放到“没有”之前;D项,搭配不当,可在“北京”后加“地铁”。
【答案】 B

[能力提升层次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否则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
【解析】 A项,“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的人。“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完全错误。B项,“完美融合”错误,原文意思是对比鲜明。D项,对原文的反面陈述完全违背文意。
【答案】 CE
8.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记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这篇传记写蔡元培先生主要从他的学者身份、完美人格和教育家身份来着笔,作答时,要紧扣这三点来分析。
【答案】 ①是著名学者。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③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


展开余下试题9.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段的作用。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写“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将两人进行类比,对蔡元培做了高度的评价,作答时,还要联系时代背景进行深入的思考。
【答案】 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②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③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
10.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能力。作者介绍蔡元培先生,写出了他的品格、修养和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作答时,要紧扣文本,分析你所受到启发的立足点。
【答案】 (示例)广博地学习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可以使人思想崇高,趣味雅洁。蔡元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特别对古希腊艺术了解透彻,这使他具备了诸多优点,平和包容,崇高雅洁,朴素谦抑,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他如果没有对中西文化的贯通理解,就难以成为“学界泰斗”。我们在学习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要重视,也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语言表达层次C]
11.某校拟制作名人宣传橱窗,同学们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你据此写一段蔡元培简介(不超过100个字),并就人物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
①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清末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40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②蔡元培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为巨大。他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杰出的先驱者。他投身教育事业后,即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育,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担任北大校长后,他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③1928年,蔡元培创设中央研究院,他辞去其他职务,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前后十三年,直至逝世。这是他继革新北京大学之后对我国文化科学事业的又一重要贡献。蔡元培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
④他一生追求真理,憎恶暴虐,为民族的解放和进步呕心沥血;他虽然身居要职,却自始至终是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道德文章垂范人间。毛泽东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作品有《蔡元培全集》。
人物简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段的压缩能力。四段话从不同角度介绍了蔡元培的人生经历以及主要贡献,答题时,对人物简介要分类分项整理全面,而对于“人物评价”则要依据材料作答。
【答案】 (人物简介)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教育家,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实践家。作品有《蔡元培全集》。
(人物评价)他真诚待人、无私奉献、光明磊落,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__①__,就要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一些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持有不同看法,以为碳排放量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__②__。“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我们,你可以为减少碳排放做些什么,还告诉我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__③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后文“就要优化……”来看,第①处要表达的意思应是要解决气候问题,第②句明显是表结果的语句,第③处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做”法。
【答案】 ①要想减少碳排放(要想解决气候问题) ②所以“低碳生活”观念渐渐深入人心(所以人们还是希望减少碳排放) ③我能为减碳做些什么呢(我今天低碳了吗)
13.请从以下11个词中选取5个,分别填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选词不得重复。
孤寂 迷蒙 落寞 抑或 茫茫 梳理 吹拂 抖落
或者 沾着 摇荡
那年早春,我曾在翠明园里编刊物,枯坐着便有些__①__。忽听同仁说,若知春消息,去问镜湖柳。我便去了。眼前烟水__②__,身旁轻风柔曼,湖光捧起一轮朝日,枯树__③__昨日的星露,细柳被料峭的春风悄悄__④___,依稀露出一点嫩芽的鹅黄。我独坐在观岚亭里痴望着湖水的涟漪,不知是想打捞童年__⑤__打捞春天,只觉得近街的一切喧嘈嚣闹,人生所有的恩怨情仇,仿佛都像江潮般远退,红尘中的一切得失宠辱,也在一遍遍的煎炙燔烤里销蚀殆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对词语的选用是表达准确的要求,要注意结合前后语境,认真比对选填。
【答案】 ①落寞 ②迷蒙 ③抖落 ④梳理 ⑤抑或 (114.139.2.12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课时作业(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