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659 2016-09-1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9]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讲案)
专题18:名句名篇默写与名著阅读(讲案)
目标明讲
1.了解常见名句名篇默写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2.了解常见名著经典阅读及文学文化常识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答题技巧。
考点详讲
◇考点一:默写常见名句名篇
【真题回放】
1.【2016年高考江苏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 ,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5)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6)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61赤壁怀古》)
(7) ,于我如浮云。(《论语61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 。(鲁迅《无题》)
2.【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61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 , ”,正是危 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规律探秘】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歌鉴赏结合起来综合设题。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 ”,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考查内容以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段落为主,辅以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1—2小题)。一般设置分值为6-8分。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知识梳理】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高中生应该掌握识记的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方法指导】
1.高度重视,化整为零。
名句记忆作为一种语言积累,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名句也便越来越多。那种以为单靠高考前一时半刻突击便可即时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
2.依纲据本,逐课过关。
《全日制义务教育61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诗文背诵篇目(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高中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大纲推荐了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努力争取全部过关。特别要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题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限于考 题的测试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段落,尤其是古文。所以,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这些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 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
浏览完整试题
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
名句记忆的目的既可以说是为了应付高考中的上下句填充,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名言名句由于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因而极具说服力。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几句名句,就如画龙点睛一样,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名句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运用。同时,通过准确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又会进一步强化记忆,收相得益彰之功效。
4.反复揣摩,注意形意。
注重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的比较掌握。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是命题人“设伏”热点,因此考生复习时应注意重点突破,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并知其形。如学生在默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时,容易写成“潇洒”的“潇”。如果揣摩出诗句展现的是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而毫无潇洒之意,就不难正确书写了。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宵”指的是“夜晚”的含义;“晓”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理解“锲”是雕刻的意思,自然要运用工具,所以加表示工具的偏旁;而“默契”的“契”是更多指的是买卖房屋地产等的文书,及“投合”之意,揣摩明了句意,自然就不会默写错误。
5.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各地试卷名句填空有全部完成和选作完成(如“8选5”“二选一”)等形式,因此考生务必审准题干,斟酌解答,如是全部完成类型则注意,填写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选作类型题,则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填写。无论哪一种题型都要留意试卷所标语句出处,答题时务必保留原文写法。
6.规范书写,杜绝马虎。
这一知识点容易失分,原因除了不会背诵之外,就是书写有误,只要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规范书写,杜绝马虎思想,多背多写,做到:准确、规范。否则极易出错,如“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的“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鹜”,都容易误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材”容易写成“才”;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出“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易写成“溪”等。
【训练提升】
1.(2016届江西省高安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临川区第一中学等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⑴《离骚》中用“ , ”两句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 合污的心志。
⑵《赤壁赋》 中描写诗人泛舟江上随意飘荡自由来去的情景的两句是:“ , 。”
⑶《渔家傲61秋思》中用“ , ”两句,点出了“塞下”的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
2.(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句,大意是:心意困苦,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行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氓》中“ , ”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3)《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语见《论语61述而》,原文为:“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3.(2016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2)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3)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6)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 宫赋》)
(7)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8)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61京口北固亭怀古》)
4.(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阴南菁高中高三两校联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61《赤壁赋》)
⑵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61《离骚》)
⑶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61《琵琶行》)
⑷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61《游山西村》)
⑸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6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⑹志士仁人, , 。(《论语61卫灵公》)
◇考点二: 名著经典及文学文化常识
【真题回放】
1.【2016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冶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2.【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墨子61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证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展开余下试题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1)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规律 探秘】
名著阅读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查比重在高考题中呈上升趋势。2016年高考,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试卷单独设题,分别涉及文学文化常识、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等考点。题型有主观简答题,也有客观选择题,分值在3—15分。有的省市将经典阅读与文言文断句、翻译结合起来考查,还有的省市将名著阅读与文学常识结合起来考查,体现了一种综合命题的趋势。2017年高 考仍会沿袭2016年命题特点。
【知识梳理】
本考点包括“文学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文学常识”三个方面。“文学名著阅读”指考生能够依据《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必读文学名著,解答有关情节分析、人物概述、人物性格分析、名著内涵理解概括等问题。“文化经典阅读”一般注重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要求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自己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文学常识”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方法指导】
1.文学名著阅读:
(1)选择题首用排除法,一般不轻易断定那一项是一定正确的,而是怀疑每一项都是错误的细心的情况下是不会错的。关键在于分清错因,有时还需要考虑选择项的错误哪一个更严重;
(2)对于不熟悉的名著,要在高三的点滴时间里看完,每次考试后大家在讲话减压时,都是自己看名著的最好时机。只要在高考前看,都是可行的;
(3)考试时遇到不熟悉的内容,选择题通过排除法避免那一个选择项,简答题要学会猜测情节,推断人物性格和主题。总之,不会不能空白;
(4)平时要注意标准答案里对要点的分类,特别是前几年的高考试卷和几次联考试卷,总结出答题的分类标准。比如说,《 三国演义》相关题目常让我们描述战争事件,那么一般分三到四点,起因,经过,高潮,结果,等等;
(5)几点推断和认识:
①选择题和简答题中出现的名著都不会重复,因此,10部名著至少要考到7部;
②《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在简答题中至少会出现一部;
③简答题的第一题分值较小,类似填空题,是靠记忆;第二题分值较大,不仅要记忆,更关键的是理解和归纳要点;
④必须明确,小说考察只有从三方面:情节,人物,主题,和现代文中小说阅读是一样的步骤;
⑤对于其中两部戏剧,一部诗集,要提前了解这两种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
2.文化经典阅读:
(1)思想概括题
提问方式:
①以上选段,体现了孔子或孟子的什么思想?
②概括上面选段的主旨。
③从以上选段中可以看出孔子(或孟子)什么样的教育主张(或政治主张等)?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④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孔子(或孟子)认为君子该怎样修为(或治理国家等)?结合现实生活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第一步,通读选段,领悟核心思想,用一句话简明概括相材料中所包含的孔孟思想或观点、主张等;
第二步,结合语段材料(或孔孟主张),进行合理阐述、分析;
第三步,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
(2)内容理解题
提问方式:
①结合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选段中某句话或某个重要句子的理解。
②结合上面选段,阅读下面选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③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的理解。
答题模式:
第一步,析词述意,简要阐明内涵(观点思想);
第二步,联系孔孟相应的思想主张等加以分析,合理剖析,或扣紧材料进行合理阐述。
(3)观点评价题
提问方式:
①结合选段,谈谈你对选段中某句话的看法。
②结合上面选段,阅读下面选段,我们该如何评价材料中所讲的观点? ③从今天的角度,你是如何评价材料中孔孟的学习观(政治主张、人格修养等)?
(2)答题技巧:
第一步,简要阐述题目中要求评价的某句话(观点)的含意,并结合孔孟思想主张,合理阐述;
第二步,灵活引用化用选段中能支撑自己观点的材料,简要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三步,如有联系实际等,则需要适当联系社会相关问题,加以自圆其说。
3.文学文化常识:
(1)回归课本,适当拓展。
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考查的文学文化常识还是以课文为主,由于高考的竞争性和选拔性,命题也必然涉及到一些课外知识,而这些课外知识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考题还没有出现过特别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
(2)分门别类,准确记忆。
文学文化常识内容繁多,涉及的时空广,分门别类的去记忆,容易提高准确率。近年高考语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有:作品的分类,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词牌及诗的对仗,诗词格律,名家名篇名言,时代国籍及文学流派。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的记忆,如果记忆模糊或似是而非,答题时就无所适从,特别是作家名和作品名,写错一个字就前功尽弃,非常可惜。
(3)了解干扰手段和错误设置点。
如混淆朝代,说错国别,将作品颠三倒四、张冠李戴、归错类别等等。高考选择题常见的错误点有如下五个方面:①对作家时代的错误判断,②对作家作品的错误配对,③对文学体裁的错误表述,④对作家流派的错误归类,⑤对作品人物的错误分析,⑥古代官职类常识错误,⑦古代朝代类常识错误,⑧古代年龄类常识错误,⑨古代地理类常识错误。
【训练提升】
1. (2016届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3月质量检测)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信条束缚了刘备的手脚,因为义,他迟迟没有夺取刘表及其子刘琦的荆州牧,对待刘璋的益州也久久不用兵。
B.《呐喊》里《头发的故事》由女子学校里女生剪去长辫子而留短发一事引发议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封建思想并没有从人们心底消除的现实,启发读者:男女真正平等的道路在中国还要走很久。
C.《茶馆》情节环环相扣,衔接巧妙,例如第二幕一开场李三向王利发的妻子抱怨工钱不涨,引出了王利发夫妻之间的口角,而李三抱怨的时候提到了城门要关了可菜还没买,又给常四爷出场做了铺垫。
D.《边城》中作者特意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展示边城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既是对边城的乡土性的诗意揭示,也是优美的诗意烘托。
E.《子夜》里的玛金和蔡真是闸北丝厂总罢工的领导者,在陈月娥汇报了裕华丝厂车间的情形及姚金凤家会议之后,她们认识统一,决定让裕华丝厂先罢工再冲厂,并商讨好罢工的一切布置。
2.(2016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下列各项古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其中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端午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等。
展开余下试题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 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
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2016届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名著阅读简答 题(10分)
(1)“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
“不得见人的去处”是什么地方?这段话 是谁在什么情景下说的?表现说话者怎样的心理?(5分)
(2)《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针对宁国府“五种习俗”采取了哪些措施?表现了她怎样的形象特点?(5分)
4.(2016届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下面一组连环画讲述的是《红楼梦》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的故事。林黛玉所说的“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这句话中,“你”和“她”表面上分别指 ① 、 ② ,实际上分别指 ③ 、 ④ 。(4分)
1.这日天寒,宝玉想起宝钗近日在家养病,特来探视。两人在屋子里坐着,宝玉 因听说宝钗佩戴的项圈上刻着八个字,便讨过来细看。 2.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音未了,黛玉已然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得不巧了!”宝钗忙问:“这话怎么说?”黛玉指着宝玉说:“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 3.宝钗又说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道:“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宝钗这才嘻嘻一笑。
4.薛姨妈留他们喝酒吃果子。宝玉不等烫酒,端起冷酒就喝。宝钗忙劝道:“酒要热的吃下去,发散得才快。若冷的吃下去,拿五脏去暖它,岂不受害?” 宝玉听这话有理,忙放下酒杯。 5.可巧黛玉的丫环雪雁送来一只小手炉给黛玉取暖,说是紫鹃叫送来的。黛玉笑对雪雁道:“也亏了你倒听她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你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 6.宝玉嘻嘻一笑,知是黛玉指他前次喝冷酒没听她劝。宝钗虽不明前因,也能听出话音,只是素知黛玉是如此惯了的,便不去计较她。
上一篇: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7: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讲案)
下一篇: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9:论述类文本之理解概念句子(讲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17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