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81  2016-09-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1]
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试卷
林亭口高中2017届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1-14题每小题2分,15-18题每小题3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炮烙(páo) 蹿红(cuàn) 压轴戏(zhòu) 拾级而上(shè)
B、诨名(hùn) 巷道(hàng) 丧门星(sàng) 顺蔓摸瓜(wàn)
C、角斗(jué) 打烊(yàng) 软着陆(zhuó) 瑕瑜互见(jiàn)
D、瘙痒(sāo) 锃亮(zèng) 拧毛巾(níng)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松驰 回溯 卫戍 皇天后土 B、辨认 影牒 荣膺 残羹冷灸
C、豆蔻 聘礼 修葺 金壁辉煌 D、城阙 编纂 恻隐 亭亭玉立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 ,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 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 的人。
A、投降 分别 深孚众望 B、投诚 分别 深负众望
C、投降 分头 深负众望 D、投诚 分头 深孚众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
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C、本书首次将各民族文学广泛载入中国文学通史,但就其章节设置、阐释深度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D、古代神话虽然玄幻瑰奇,但仍然来源于生活现实,曲折地反映了先民们征服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5、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是( )
①客亦地知夫水与月乎 ②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同
6、“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宋何罪之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7、选出加点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若毒之乎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曾不若孀妻弱子
8、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击破沛公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④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A、①②同,③④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壮士听而下泪矣 B刻唐贤人诗赋于其上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C呕者百千,声若聚蚊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D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
10、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 客有吹洞箫者。
1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 今君乃亡赵走燕。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浏览完整试题12、选出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轩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余稍加修葺,使不上漏 葺:修补
14、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C.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二、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苏氏文集①序
欧阳修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高考 资 源 网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
【注释】①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②韩、李:指韩愈,李翱。③ 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近而贵远 忽:忽视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牙齿
C.晏然无事 晏:平安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①后百有余年,韩、李之徒出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①由是其风渐息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①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B.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C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D.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
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
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
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死去;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
1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4分)
(3)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21-22小题。
邯 郸 道 上
宋 荦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木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①。
【注】 ①卢生:据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少年卢生在邯郸客店中叹息不得志,却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及醒,店主所蒸黄粱尚未熟。后人称此为“邯郸梦”或“黄粱梦”。
20、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1、简析“卢生”在诗中的作用。
22、默写。
(1) ,善假于物也。 (2)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还顾望旧乡,
(5) ,天下归心。 (6) ,池鱼思故渊。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展开余下试题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但洞察和把握一种语言的奥秘,不需要咒语,时间是最重要的条件。在一种语言中沉浸得足够久了,自然就会了解其精妙。有如窖藏老酒,被时光层层堆叠,然后醇香。瓜熟蒂落,风生水起,到了一定的时候,语言中的神秘和魅惑,次第显影。音调的升降平仄中,笔画的横竖撇捺里,有花朵摇曳的姿态,水波被风吹拂出的纹路,阳光下明媚的笑容,暗夜里隐忍的啜泣。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只有母语,才有这样的魅力和魄力,承担和覆盖。日升月落,春秋代序;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鹰隼呼啸着射向天空,羊群蠕动成地上的云团;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有怎样的哀怨,一声自喉咙迸发的呐喊有怎样的愤懑。一切,都被母语捕捉和绾结,表达和诉说。
我骄傲于自己母语的强大生命力,五千年的漫长历史,灾祸连绵,兵燹不绝,而一个个方块汉字,就是一块块砖石,当它们排列衔接时,便仿佛垒砌了一个广阔而坚固的壁垒,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庇护了一代代呼吸沐浴着它的气息的亿兆的灵魂。
童年在农村度过。记事不久的年龄,有一年夏天,大人在睡午觉,我独自走出屋门到外面玩,追着一只蹦蹦跳跳的兔子,不小心走远了,一直走进村外一片茂密的树林中,迷路了,害怕得大哭。但四周没人听到,只好在林子里乱走。过了好久,终于从树干的缝隙间,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
一颗悬空的心倏地落地了。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旦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热爱来自母亲的舌尖上的声音,应该被视为是一个人的职责,他的伦理的基点。他可以走向天高地阔,但母语是他的出发地,是他不断向前伸延的生命坐标轴线上,那一处不变的原点。 (原载《光明日报》,有删节)
23、作者回忆童年迷路的经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4、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5分)
25、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8分)
2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引用英语mother tongue,是为了引出“妈妈的舌头”这一形象说法,强调母语的温馨可亲。
B.作者用“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来形容母语的微妙和玄奥,是说母语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C.文中引用阿里巴巴的故事,旨在说明封存在语言中的文化基因如珠宝般珍贵。
D.文中列举“昼夜不舍的流水”“亘古沉默的荒野”“一颗从眼角滑落的泪珠”等意象,意在说明,只有用母语才能准确言说它们的内在情韵。
E.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引经据典,华美而不失厚重,有较深的文化意蕴。
四、语言表达
27、 微作文写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在极大地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以“低头族”“手机依赖症”等为典型代表的现代病。食味知髓的人们造出了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诸如:“洛阳朋友如相问,就说我在玩手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玩手机”……
上述材料,触动了你哪些感触,写出来,表达一下你的感触。字数150个左右。
28、 G20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下面是G20杭州峰会的会标,请用简明的文字写出其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备注:1、图中曲线颜色为绿色,印章为红色。
2、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 经济体组成。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9、 台湾作家林清玄曾这样阐述“人生之美”。他说:人生的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欲望、物质带来的美。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比如你吃东西吃得很好,但科学家的分析是,你只有15厘米的满足感,即从舌尖到喉咙。美的第二个层次,是文化、艺术、文明带来的美的满足。比如听动听的音乐、看美幻的灯光。美的第三个层次是灵性、精神的美,这要求我们通过努力,去认识生命中一些美好的部分。
请以“人生之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16-2017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题纸
19、(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2分)

(2)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3分)


展开余下试题

(3) 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3分)


20、(4分)


21、(2分)


22、(6分)(1) 。 (2) 。
(3) 。 (4) 。
(5) 。 (6) 。
23、(4分)

24、(5分)

24、(8分)


26、(4分)( )( )
27、(5分)







28、(4分)


28、 作文(60分)
2016-2017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答案:1C,2D,3A,4D。5A,6A,7C. 8D,9A
10B 11B 12D 13 C 14D
二、文言文答案
15、B (年龄)
16、D
17、A
1 8、D(“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不当,应为“当时被指名受排斥的人”
19、(1)它(虽然)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得分点:“遗”、“宝”、句式)
(2)如果一旦有了那样的人,又幸运地赶上生活在太平时代,世人难道不可以不为此重视他并爱惜他吗?(得分点:“苟”、“及”、“其”、语言通顺)
(3)后来皇上担忧时文的弊端,下诏书劝勉学写文章的人要学习古文传统。(得分点:“患”、“讽勉”、“近”)
【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社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妇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常常放谢出,(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漂流异乡、困窘无奈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在现代被压抑,(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他到后世不再被压抑,(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您可以没有遗憾了!
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险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静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被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
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的学者专门根据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称为时文,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史长才翁以及穆参军伯长,创作古歌诗杂文,当时的人很非议讥笑(他们),但子美(却)不为理睬。此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者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者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
子美做官升到大理评事、集贤较理就被撤职,后来做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查是一接近他却是和蔼可亲,(接触)时间长了更加令人喜爱仰慕。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他们攻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当年)跟子美一起饭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很是显要。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衰啊!
古诗鉴赏答案
20、通过秋声、古木、荒祠、潦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古木沧桑、祠庙破败、积水清冷的古道秋景图,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
21、借用卢生“黄粱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步卢生后尘、热衷功名利禄的“名利客”的讽刺。
22、默写略
现代文阅读【答案】
23、(4分)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强调母语给人带来的庇护感和安全感。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屋檐”,引出下面的议论。
24、(5分)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揭示出人和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宝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