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502 2016-09-22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2]
高考考点强化训练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形象
考点强化训练十三 古代诗歌阅读——形象
(时间:40分钟)
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泊歙浦
[宋]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
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
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考点题)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答案:诗中描写了“丹枫”“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营造出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把握诗歌的意象,是概括氛围特点的前提。这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的诗。思乡的情感主要是借助对景物的描绘来体现的,时令为晚秋,景象萧瑟,这由诗中“丹枫”“雁”“霜月”“寒渚”等意象便可推知。另外“丹”“霜”“寒”等修饰语和“夜船”“孤城”等意象更显凄凉与孤寂之境。
(2)“雁落客愁边”是公认的名句,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简要赏析。
答:
答案:羁旅漂泊,举目无亲,只有南归的大雁好似同情旅人的孤寂,暂时停下相伴。“雁落客愁边”是景语,也是情语。秋雁是有形的意象,更是“思念”“孤寂”等情感的象征。再者诗人说雁落到了“客愁边”,把具体的形象与抽象的情感进一步结合起来,情景交融,使“客愁”更为真实感人。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于鉴赏诗歌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由景入手,通过把握景物特征来挖掘诗人所寄托于其间的情感。游子行走在凄清的秋色里,倍感漂泊之孤寂、有家难归之痛苦,只有南飞的雁,停落在愁苦满怀的诗人身边,与其相伴。这一句既是景语也是情语。因为“雁”是一种具体而传统的意象,而这一意象本身就寄托了“思念”“孤寂”等情感,而诗又言这“雁”是落在抽象的“客愁边”,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更为厚重、鲜明。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寻 春
王阳明
十里湖光放小舟,谩寻春事及西畴。
江鸥意到[注]忽飞去,野老情深只自留。
日暮草香含雨气,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
[注] 意到:估计(我)到近旁。
(1)(考点题)颔联中“江鸥”的形象有何特征和作用?
答:
答案:(形象特征)活泼可爱与顽皮,充满情趣。(答对人有疑虑,也可)(作用)写出了景物(环境)的生动特征,衬托出诗人欲亲近而不得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眼前春景的迷恋,对乡村生活的陶醉。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诗歌中的艺术形象往往带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但有时也会借这种形象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感悟。要想准确理解艺术形象的特征:一要分析透形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二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对诗歌中形象的鉴赏,不要停留在其外形特点上,要挖掘事物内在的神韵、品格、精神。这首诗中的“江鸥”活动的背景是含“雨气”“草香”的日暮与“十里湖光”,环境温馨和谐,满是情趣,动作“忽飞去”满是调皮,体现了诗人的情趣。
(2)王阳明的诗歌常将景、情、理三者融为一体,请结合本诗说明。
答:
答案:本诗前三联依次描写了湖水、田野、江鸥、野草、山峰、溪流等景物,融入了作者对春景的迷恋,对乡野的热爱。尾联在寻春快乐之际点出对生活的感悟:只要融于自然,快乐到处都有。
浏览完整试题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阑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 ①此词作于作者请求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累:无罪被迫而死。③杜若:一种芳草。
(1)(考点题)上片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答:
答案: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降临,一弯残月高挂天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可抓住上片中“湖海”“日落”“君山云气”“草木”“缺月”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景色。
(2)下片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答:
答案: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和怀才见弃的幽怨情思,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片中一些关键的词句,如“湖海倦游客”“远思渺难收”“徙倚阑干久”“吊沉累”“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淮村兵后
[南宋]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考点题)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描写的是一幅南宋时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的残破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解析:抓住“无主”“烟草茫茫”“败垣”等词句对景象进行把握。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对战争的厌恶。
解析:结合诗题来看,作者写了战后淮村的破败景象,从中不难看出作者的痛心及对战争的厌恶。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南歌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注],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 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1)(考点题)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
答案: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描绘了一幅恬静、幽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的能力。描写的意象从词中不难找到,关键是要找全,不遗漏,否则容易失分。由“微风”“夏木”“黄鹂”“白鹭”等可以看出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图景。
(2)这首词的下片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这首词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答“寄情于事、借事抒情”亦可),抒发了词人孤寂无聊难以排遣的思想感情。词人一连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但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寂寂长昼,词人以昏睡“相宜”来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这些都表现了词人心中的孤寂无聊。
解析:词的下片进入对日常生活的描写。内容并不复杂,无非是饮酒、下棋、睡觉、题诗等文人的生活琐事,可是借助于“易醉”“难逢”“偏”“相宜”“自题诗”等字眼,我们还是清清楚楚地感到了作者的孤寂和壮志未酬的愤懑不平。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齐安城楼
杜 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1)(考点题)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宦游思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他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望,远眺通向乡关之路。一声角鸣,使他不由得蓦然惊醒,这才知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于水天之际。
解析:通读诗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一直高踞城楼,俯视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的抒情主人公。从中可看出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
(2)这首诗末句的数字运用之妙历来被人称道,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乡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答“夸张手法”亦可);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方面看,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解析:数字往往给人单调平淡、枯燥乏味的感觉。但经诗人巧妙地用在诗中,能使文辞生辉,情趣盎然。回答本题,先找到诗中所用数字,然后分析各自的作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食 笋
曾 几①
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②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③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
[注] ①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②戢戢(jí jí):牛羊角的样子。③下番:下一轮。
(1)(考点题)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颔联写春夏之交,在风雷雾雨之后,新笋破土而出,如龙角戢戢而动,如虎豹初露斑纹。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雨后春笋写得有声有色,动态十足,表现了对它的热爱,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解析:“怎样的景象”需要先找出诗中所描写的具体意象,然后对景象加以描述。
(2)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
展开余下试题
答案: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曲折复杂的心理:第三联写只要竹林常生发出新笋,就无虑顿顿吃素、每食无鱼;第四联则写不要把竹笋全吃了,应该留下一些,让它生长成竹,因为我们还要靠它障日遮风。表达了诗人对竹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果答“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希望后继有人济世救民”也可。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创作的关键在于立意。意当存高远,立意高则格调高雅。理解诗人的心理和感情要理解诗句大意。第三联写只要竹林常生发出新笋,就无虑顿顿吃素、每食无鱼;第四联则写不要把竹笋全吃了,应该留下一些,让它生长成竹,因为我们还要靠它障日遮风。
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注]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
[注] 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考点题)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作者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到来后词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为后文抒发情感作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的能力。分析词的上片不难找出所写景物。古诗词中景物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心理,寄寓情感,深化中心。具体到本首词来看,上片的景物主要是为后文的抒情作铺垫的。
(2)本词表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指出是哪几种。
答:
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与痛苦。
解析:由题干可知,词中所含情感较为复杂,作答时尽量分点。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注]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 诗人自绍圣初因修国史被政敌诬陷遭贬,到徽宗即位,政治地位才略有改善。建中靖国元年(1101),出了四川,次年(即崇宁元年),又从湖北沿江东下,经过岳阳,准备回到故乡去。这时,他已被贬七年。
(考点题)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答:
答案:①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的诗人形象。②“荒”字写出环境的恶劣、国家的动荡,“鬓毛斑”表明作者年事已高。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作者一笑间泯灭所有坎坷艰辛,可见其为人超脱豁达。
解析:分析诗人形象时要注意诗下的注解,做到知人论世。
10.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二月闻雁
孙承宗①
几听孽鸟语关关②,尽罢虚弦③落照间。
却讶塞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注] ①孙承宗在天启初年奉命督师山海关、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此诗为该时期之作。他的诗词创作风格直追稼轩气象,是明末著名的边塞和英烈诗人。②关关:指受伤离群的雁的悲鸣之声。③虚弦:空弦,指失群孽雁纷纷听到没有弓箭的空弦之声。
(1)(考点题)请指出诗中“孽鸟”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诗人的用意。
答:
答案:在飞回北方的途中受伤离群,惊弓丧胆。以此比喻打了败仗、胆小惧战的边关将领。
解析:诗中的“孽鸟”是与塞鸿对照来写的,塞鸿“有胆”,孽鸟惊弓,其形象可以想见。
(2)有人说诗中“塞鸿”反衬了“孽鸟”,你是否赞同?并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
答案:不赞同这个说法,实际上是“孽鸟”反衬“塞鸿”。离群胆小的孽鸟,对塞鸿始终勇敢地随着春天的信息坚持北飞感到惊讶,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胆小惧战的败将,高度赞扬了忠勇爱国主战的将士们。
解析:反衬手法是有主次之分的。根据注解来看,诗人要表现的应该是积极的心态,希望杀敌报国,因此,作者要塑造的形象应是塞鸿,这更能体现诗歌主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连未暇论奇字[注],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 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本诗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侧面烘托。诗人通过对“被访者”居住环境的描写,如他傍水而居,门前种有修竹,旁有荷花池,荷花清香四溢,从侧面烘托出了被访者高雅隐逸的形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表现手法。因被访者没有出现,诗人只描写了其居住环境,因此是侧面描写。
(2)(考点题)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答:
答案:“访者”是一个格调高雅、充满意趣的清逸之士。他访友不择晴日,而是踏雨而来,来访本是为了和好友探讨“奇字”,这本不是什么经世致用之务,可是还没来得及交流就先急忙走向水边去看那雨中出岫的茫茫白云,可见其清逸情怀。 (60.180.0.4)
上一篇:
高考考点强化训练十二 文言文阅读——翻译
下一篇:
高考考点强化训练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语言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高考考点强”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