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67  2016-09-26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7]
2015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5年秋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 文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一)规范书写,名句默写。(6分)
1.将下列名言工整的誊写在格子里。(2分)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2.按要求默写名句(每空1分,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②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3.下列划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霎时(shà) 依偎(wèi) 嫩芽(nèn) 粼粼(lín lín)
B、瘫痪(tān) 憔悴(zú) 诀别(jué) 捶打(chuí)
C、怦怦(pēng) 脸颊(jiá) 逮住(dǎi) 攥着(zuàn)
D、匿笑(nì) 菡萏(hān) 攲斜(jí) 祷告(dǎo)
4.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各得奇所 自做主张 形影不离 B.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 水波粼粼
C.翻来覆去 不可抗拒 流转无力  D.热情四溢 为富不仁 闻风丧胆
5.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这个世纪新旧交替之际,回顾百年来中华民族走过的道路,我不禁百感交集。
B、宇宙观光旅行,乍一听似乎异想天开,在21世纪将成为现实。
C、随着电脑的普及,中国的远程教育网将获得前程万里的发展。
D、昨晚,在上海音乐厅,一台惟妙惟肖的“中外名曲合唱之夜”音乐会带着人们畅游了迷人的音乐长廊。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网络造词”是当前经济发展时期的产物,但它能不能延续下去,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D.能否真 正保护好著作权,关键在于全面树立公众的著作权保护意识。
7.下列对第一单元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说新语》作者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陈太丘与友期》中能体会到元芳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C.有些词语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境会赋予该词语临时的意义。
D.《新月集》、《春水》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泰戈尔。
8.综合性学习:开学了,同学们在新的学校,认识了 很多新朋友。请完成下列题目:(4分)
(1)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成语两个 、 。
(2)请写出与友情有关的古诗词一句: , 。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完成9-12题。(共14分)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 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浏览完整试题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 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9、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 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10、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 要原因
11、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12.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4分)
(二)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13—17题。(13分)
母亲石
梁 衡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尔寺去,被一块普通的石头深深打动。
②这石其身不高,约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长,平整光滑。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当年宗喀巴就是从这块石头旁出发,进藏学佛。他的母亲每天到山下背水时就在这块石旁休息,西望拉萨,盼儿想儿。泪水滴于石,汗水抹于石,背靠石头小憩时,体温亦传于石。后来,宗喀巴创立新教派成功,塔尔寺成了佛教圣地,这块望儿石就被请到庙门口。这实在是一块圣母石。现在每当虔诚的信徒们来朝拜时,都要以他们特有的习惯来表达对这块石头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层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几 丝红线,有的放一枚银针。时间一长,这石的原形早已难认,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个新貌,真正成了一块母亲石。就是毕加索、米开朗琪罗再世,也创作不出这样的杰作啊。
③我在石旁驻足良久,细读着那一层层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间游走着的红线和闪亮的银针。红线蜿蜒曲折如山间细流,飘忽来去又如晚照中的彩云。而散落着的细针,发出淡淡的轻光,刺着游子们的心微微发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那年我奉调进京,走前正在家里收拾文件书籍,忽然听到楼下有“笃笃”的竹杖声。我急忙推开门,老母亲出现在楼梯口,背后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满头的白发和微胖的身影。母亲的家离我住地有几里地,街上车水马龙,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样拄着杖走过来的。我赶紧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约有几秒钟,然后说:“你能不能不走?”声音有点颤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亲文化程度不低,母亲却基本上是文盲,她这一辈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小时每天放学,一进门母亲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肚子饿了吧?”菜已炒好,炉子上的水已开过两遍。大学毕业后先在外地工作,后调回来没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里。一下班,还是那一句话:“饿了吧。我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那年我已是17岁的小伙子,高中毕业,考上北京的学校。晚上父亲和哥哥送我去火车站。我们出门后,母亲一人对着空落落的房间,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打来一盆水准备洗脚。但是直到几个小时后父亲送完我回来,她两眼看着窗户,两只脚搁在盆边上没有沾一点水。这是寒假回家时父亲给我讲的。现在,她年近80,却要离别自己最小的儿子。我上前扶着母亲,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我还想起一个朋友讲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里办完事就回村里看老母亲,说好明天走前就不见了。然而,当他第二天到机场时,远远地就看见老母亲扶着拐杖坐在候机厅大门口。可怜天下父母心,儿女对他们的报答,哪及他们对儿女关怀的万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东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凉的西北却有这样一块温情的望儿石,一块伟大的圣母石。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慈母的爱,也照出了所有儿女们的惭愧。
13.文章第③段画横线句子 在描写上很有特点,试作赏析。(2分)
14.请说出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母亲复杂的内心情感。(3分)
15.文章中,作者为什么要说“一瞬间我觉得我是这世上一个最不孝顺的儿子”?(2分)
16.试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7.文章第①段中说母亲石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第②段中又说“但它却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读完全文,说说你对这两种说法的理解。(4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阅 读《论语》完成28-23题。(18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8.解释加点词。(4分)
⑴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 ⑵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
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 ⑷博学而笃志_______ ___
19.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3分)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博学而笃志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B、《大学》《论语》《孟子》《尔雅》合称为“四书”。
C、孔子很注重学习,他首创了平民教育。
D、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傅学大师。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⑵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2.阅读选文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2分)
23.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许多主张,试结合选文中的一例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2分)
三、写作(50分)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常常会面对父母、老师、朋友的关爱而感到幸福,面对挫折而感到无助,或是一个人独处而感到孤独……只要你细细品味生活,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味道。
请以“感受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幸福、孤独、成功等),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然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C 4、A 5、D 6、C 7、D
8、(1)如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等。
9、A 10 、D (揭示了母 亲坚韧、顽强的性格正是经历过千辛万苦的磨练才形成的。)
11、①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12、从 结尾的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二)
 13.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红线和银针的形状和色彩,表达了母亲石带给作者的震撼。
  14.母亲此刻内心充满了对离家求学的儿子情感上的不舍,对离开母亲呵护的儿子独立生活的牵挂与担忧。
  15.母亲年近80,我却要离开母亲去外地工作,表达了我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内疚和自责。
  16. ①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赞颂母爱伟大的同时,警醒天下儿女更多关爱母亲。
  17.母亲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但它又是寄寓了新 教派创始人宗喀巴母亲的盼儿望儿深情的望儿石,被请到庙门口接受信徒崇拜,成为圣母石,普通的石头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是一块真正的文化石。
(三)
18.略
19.D
20.C
21.略
22.结合选文内容,围绕安贫乐道,有自己的精神追求,意思对即可。
23.开放性题目,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60.180.7.181)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15年秋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