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47  2016-10-0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7]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四周同步检测语文试题
山东省滕州市善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三一轮复习第四周同步检测
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拖累(lěi) 惩戒(chéng) 忸怩不安(ní) 引吭高歌(háng)
B.颓圮(pǐ) 纤细(xiān) 干名求禄(gān) 挥斥方遒(qiú)
C.角色(jiǎo) 应验(yìng) 繁芜丛杂(wú) 刚直不阿(ē)
D.椽笔(chuán) 框架(kuàng) 疾风劲草(jìng) 浅尝辄止(zhé)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山盟乐队主唱呼斯楞单飞的消息被炒得 ,面对各种议论及误解,甚至是兄弟间的误解,呼斯楞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②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③ 在十字街头,望着眼前的一切心感渺茫,胜利、掌声、鲜花早已离我远去,我完全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找不到未来的路。
④爱过,笑过,恨过,终于一切随风飘去,零落成泥,然而,生前身后的空间, 着细腻的温情,淡淡飘香。
A. 纷纷扬扬 总算 徜徉 充溢
B.沸沸扬扬 总算 徘徊 充溢
C.沸沸扬扬 终于 徘徊 充斥
D. 纷纷扬扬 终于 徜徉 充斥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到目前为止,13个省市已经完成了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修订,全面两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实施过程中。
B.由于家电数字化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液晶面板的差别化竞争已经十分困难,日本失去了曾经的竞争力。
C.在娱乐资本看来,当一个行业里的人发现,附着在这个行业上的金融产品赚钱的可能比本行业来的更快时,这个行业基本就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D.非洲是盗猎的重灾区,象牙、鳄鱼皮、犀牛角……盗猎者肆无忌惮的捕杀除了获得暴利外,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   。   。   。   。   。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奖。
①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个接一个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②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
③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⑤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⑥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A.⑤④⑥①②③ B.⑤④②⑥③① C.①⑤④⑥②③ D.①②⑥④③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名句默写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2)扈江离与辟芷兮,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3)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4)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宁可枝头抱香死,______▲_______。(郑思肖《画菊》)


浏览完整试题三、诗词鉴赏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
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
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1)联系全诗,概括诗人“心常怯”的原因。
(2)赏析颔联“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的艺术效果。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文言文文本阅读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栾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为家人时,尝与布游。穷困,赁佣于齐,为酒人保。数岁,彭越去之巨野中为盗,而布为人所略卖,为奴于燕。为其家主报仇,燕将臧荼举以为都尉。臧荼后为燕王,以布为将。及臧荼反,汉击燕,虏布。梁王彭越闻之,乃言上,请赎布以为梁大夫。
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视者,辄捕之。”布从齐还,奏事彭越头下,祠而哭之。吏捕布以闻。上召布,骂曰:“若与彭越反邪?吾禁人勿收,若独祠而哭之,与越反明矣。趣烹之。”方提趣汤,布顾曰:“愿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于彭城,败荥阳、成皋间,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当是之时,彭王一顾,与楚则汉破,与汉而楚破。且垓下之会,微彭王,项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传之万世。今陛下一征兵于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为反,反形未见,以苛小案诛灭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请就烹”于是上乃释布罪,拜为都尉。
孝文时,为燕相,至将军。布乃称曰:“穷困不能辱身下志,非人也;富贵不能快意,非贤也。”于是尝有德者厚报之,有怨者必以法灭之。吴、楚反时,以军功封俞侯,复为燕相。燕齐之间皆为栾布立社,号曰栾公社。
景帝中五年薨。子贲嗣,为太常,牺牲不如令,国除。
太史公曰: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B.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C.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D.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栾布因为贫困给人做佣工;后来因臧荼提拔,担任了都尉;经彭越进言,被释放并做了梁国大夫;吴、楚反叛时,因有功被封为俞侯,担任燕国丞相。
B.在皇帝将要烹杀自己时,栾布仍为国着想,痛陈皇帝“以苛小案诛灭之”将导致功臣人人自危,所以他认为彭越即使犯了错误,因为功大也不该杀之。
C.栾布在景帝五年时去世,他的儿子栾贲继承了爵位,担任太常一职,后来因为上贡用的猪牛羊肉不合乎法令的规定,封国被废除。
D.彭越对栾布有救命和提挈之恩,因而彭越受难,栾布敢“祀而哭之”,并为此不吝惜自己的生命,这种“有德者厚报之”的壮举,深受作者的赞赏。 4.将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所以不能西,徒以彭王居梁地,与汉合从苦楚也。(5分)
(2)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5分)
五、现代文文本阅读
8.现代文阅读
“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
闻白
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
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但如果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就难免遭遇市场和公众的双重否决。比如你争我夺的名人故里之争、大而无当的文化景观等。 在文化建设成为“五位一体”重要一极的今天,任何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不但不能为人民带来福祉,而且有可能带来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方面的问题。
我国仍然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文化名城名镇、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发展间的博弈协调,注定将长期存在。百姓并不反对城市旧貌换新颜,也乐见城市科学发展,只是这“新颜”也需要有历史的基因、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更多的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的真心热爱。


展开余下试题1.下列对于“古城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旧的文化遗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拆旧;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因而仿古。
B.改造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
C.将历史街区夷为平地、无情摧毁传统民居,然后仿建出所谓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会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D.“拆旧”与“仿古”,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据学者的统计,全国至少有30座城市想用巨资重建古城,例如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还有山东聊城古城改造等等。
B.古城重建都是城市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几千亩占地、成百上千亿元投资,又涉及百姓搬迁和文物保护诸多问题,影响城市的未来发展布局。
C.一些古城重建项目表面打着文化旗号,背后却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缺乏文化之魂,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D.中国已进入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趋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对城市改造不十分敏感的人,面对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会有担忧。
B.丢失文化之魂的“古城热”,最终不仅会沦为世人笑柄,更会成为政绩泡沫,造成劳民伤财的严重后果。
C.有“体”无“魂”、有形式无内涵,不计成本、不讲实效、盲目跟风的伪文化行为,可能为人民带来福祉,但更有可能带来诸多方面的问题。
D.破解城市发展中新与旧的难题,需要因地制宜,需要对文化真心热爱,需要有历史的基因与文化的担当,让人们能够找到城市的记忆与未来。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从裱画作为一门传统手艺的传承状况写起,这样既交代了写作背景,也将淮城的裱画行业经营不善与”裱画徐”的善于经营形成对比。
B.边寿民是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的大画家,裱画徐在给边寿民裱画的同时,也向他学习,于是裱画徐做到了善裱、能画、工篆刻:
C.小说中有几处介绍裱画技术的文字,这是因为多数人并不很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的补充介绍,有利于对裱画徐技术的认识。
D.小说在情节展开时,巧设背景,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淮城的制贩赝品的情况的背景,更能表现小说颂扬诚信为人的主旨:
E.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2.“裱画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的题目是“裱画徐”,文中比较集中具体地写了有关他的哪些事情?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不是以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引人人胜,但在不多的文字里仍能靠伏笔照应使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六、语文文字运用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6分)
日本的研究人员潼泽武夫以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学年 总平均分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立性
2 24.80 18.90 4.04
3 28.65 22.15 9.15
4 21.38 16.57 6.69
5 40.37 30.95 13.25
6 35.66 25.00 12.18
由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小学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几个特点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题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尽管斯蒂芬•库里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成为了NBA的超级巨星,并为母校带来美好的声誉,但是他的母校戴维森大学并不愿意为他破例,这就意味着在库里的大学球衣被退役之前,他必须首先拿到学位。戴维森大学有规定,只有那些已经正式毕业的球员才能享受球衣退役的待遇。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支持戴维森大学的做法,有人认为戴维森大学可适当破例……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试卷答案
1.C
角色(jué)。
2.B
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扬:喧闹、翻动的样子。象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总算: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或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充斥:充满,塞满(含厌恶意)
3.D
A“全面两孩政策正在依法有序的实施过程中”介词滥用,导致宾语残缺。去掉“过程中”。B“竞争困难”搭配不当。可以改为“竞争激烈”。C“生死存亡的时刻”不合事理。“生死存亡”或生或死,或存或亡,生与死、存与亡的因素与机会并存。显然本句指向是这个行业基本上就到了灭亡的时刻。
失分点提醒:本题失分在对C项“生死存亡的时刻”的判断上。学生误以为这样的表述是正确的,实际上是忽略了语境的限制和提醒。“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董存瑞用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这样的使用是正确的。
4.A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要看明白这段话的第一句是总领句,先说匠人,后说大师。然后由第一句话的“实践”“理论”话题可知,⑤④⑥应紧随其后,其中④中的“这些”指代的是⑤的内容。这段话的最后一句举居里夫人的例子,说的是大师淡泊名利,进取不竭,应紧随着③。整理以上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5.(1)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纫秋兰以为佩 (3)飞漱其间 (4)但见悲鸟号古木 (5)白头搔更短 (6)官盛则近谀 (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何曾吹落北风中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辟﹑纫﹑佩﹑漱﹑搔﹑谀﹑曾﹑瞬。
6.(1) ①边塞行军的单调与艰苦;②边塞路途遥远;③远离家乡,对周围环境的陌生与畏惧。
(2)对比:①“地角”、“天倪”都极言边塞之远,而“雪中”的寒冷与“火处”的热则形成鲜明对比,写出边远行军途中气候变化的悬殊。②一“行”、一“宿”形成对比,概括了行军途中单调而又艰苦的生活,“宿”是多么的短暂,而“行”又是这样的长久。
(3) ①对边塞行军单调又艰苦生活的怯惧;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③对有故乡月陪伴的慰藉之情。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读懂诗歌,即可明确诗人“心常怯”的原因。首联写白日行马急速,征途艰辛。颔联写雪中行走,已走至地之角,宿在火山和天边,极言环境艰苦。颈联“塞迥”写出道路遥远,地处偏远,致使心怯梦迷。最后一联写出对有故乡月陪伴的慰藉之情。通过前三联内容,可概括出诗人心常怯的原因。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熟悉古代诗歌常用的手法,再根据诗意判断用了何种手法。颔联写环境的艰苦,为了突出效果,用了对比的手法。“雪中”与“火地”对比,形成冷与热的比较,写出气候变化的悬殊。同时“地角”与“天倪”写出了边塞之远。答题时应先明确用了何种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找到突破诗歌情感的主要切口。标题,作者注释,诗中意象及能体现感情的关键词等。本诗作者岑参,从标题可知,本诗是边塞诗,自然触及边塞艰苦的环境描写。一个“怯”字写出了内心的畏惧。“乡梦”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故园月”到“铁关西”,又写出了月对作者的慰藉之情。分条阐述情感,再结合诗句分析。
7.
1).C 2).C 3).B 4).(1)项王不能西进的原因,只是因为彭王据守梁地,和汉军联合而给楚军为难啊。
解析:“所以”1分,“徒”1分,“以”1分,“苦楚”1分,语句通顺1分。
(2)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那些重义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解析:“诚”1分,“不自重”1分,“虽”1分,“加”1分,语句通顺1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这段话断句可先从容易的地方段:“彭越”“谋反” “三族”不能分开,再结合这句话前后词语可断为“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滕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