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67  2016-1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7]
贵州省湄潭县湄江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湄江高级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出题人:李小兰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多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莫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原文题目为《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3分)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3分)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做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是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浏览完整试题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共其乏困 共:供给
C.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5.烛之武的话中能够体现外交辞令的委婉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 (3分)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不仅撤了兵,还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之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遭到了晋文公的强烈反对。
C.晋文公认为秦穆公有恩于己,因为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就不会有今天,即不能回国为君。
D.晋文公还认为,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8、“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词《沁园春 长沙》中展现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少年豪情、奋发向上的诗句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_____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 一首《再别康桥》成就了不朽的徐志摩,本诗中借描写康河里的水草来表达自己对康河的留恋和依依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杨老实吃名菜
李德泽
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
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
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
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
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
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
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
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
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
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
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
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
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


展开余下试题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
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要得。”
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
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
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
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局长儿子开着小车接老人进城享享福,要报答养育之恩,可老人来后,局长却说白己没空,实际上这是一种托辞,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
B.小说塑造杨老实人物形象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形象更为立体、饱满。
C.小说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如“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怎么这么贵哟”等,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和民族特色。
D.小说最后以“杨老实愤然”作结尾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E.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杨老实的“老实”和城市人的“聪明”、儿子的初衷和拙劣的结果、杨老实的高兴而来享口福和最后心的煎熬等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
(2)小说交代杨老实对于五道名菜的顿悟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杨老实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立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对于小说的批判性主题,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批判城市的不“老实”现象,也有人认为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过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入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中,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所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着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而来,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道:“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这融进了诗人深刻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汲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人。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但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986年2月
(1).下列对评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因为自己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的一点成绩,能够被人民认可,感到由衷的荣幸; 人民能够公平公正地对他加以评价,自己深为感动。
B.《我爱这土地》一诗,诗人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唱者经历了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C.《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之情,对自己没能尽孝深表懊悔,并表明来世一定要报答保姆的愿望。
D.“我的一生都在探索”表达了艾青在诗歌领域的执着追求,表现了艾青积极进取的精神,并号召人们像他一样去追求。


展开余下试题E.诗人将对大堰河的称代,由“她”而改换为“你”,这种称代上的变化, 既表明了诗人对大堰河感情的深厚,又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有利于直接抒情。
(2).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简要概括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6分)
                                    
                                    
(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6分)
                                    
                                    
(4).作者在这篇评传的最后写道:“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风华正茂的优秀青年的故事。
B. 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张大爷对记者说:“现在有好多电影电视,都是讲述我年轻时代的故事,这总是能让我回想起那个峥嵘岁月的时代。”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B.转基因是一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它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改造其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求。
C.在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上,河北省去年的投资达到151亿元,实现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9万公里,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D.他的演讲之所以感人至深,让听讲者终生难忘,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演讲时倾注了饱满真挚的情感造成的。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      ,      。      ,      。      ,      ,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①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
②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
③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
④在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是一种道德规范
⑤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⑥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
A.④⑥⑤②①③    B.②④⑥③①⑤
C.②⑤④⑥③① D.④⑤②①⑥③
16.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6分)
例句: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星光之于黑夜,即使一点,也会驱走黯淡;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色彩之于白纸,即使一抹,也会带来绚烂。
                                    
                                    
17.下图是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标识”。请仔细观察,对标识的构成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等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我们每一天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一件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可以扭转一个人生命的航向。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自定立意;文体鲜明;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湄江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D项,“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在文中没有依据。
2.答案:C
解析:C项,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的质疑和臆度不能体现出对项羽的同情或肯定。
3.答案:B
解析:B项,理解错误,项羽应该是从阴陵到嗟虞墩,再到东城的。
4.C [解析] 厌:满足。
5.B
6.B [解析] 子犯请求攻打的是秦军,而非郑国。
7.(1)晋国,哪里有满足的啊?(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8.夸张,突出表现了词人敢于斗争的豪迈气概和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的信心。(分析略)
9、抒发了作者自信、豪迈、乐观的壮阔情怀,充满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分析略)
(诗歌大意:我从小就心怀凌云壮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冈山。走了千里来寻访这片旧地,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到处都是莺啼燕飞的晚春新景,还有汩汩畅行的流水,宽大的盘山公路直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隘口,就没有任何的险处可看了。  风和雷在运动,旌旗在招展,这就是人间。三十八年都过去了,犹如弹指的一刹那。可以飞向长空摘月亮,也可以潜下海洋捉鱼或鳖,谈笑间高奏凯歌还师。世上没有什么困难的事,只要肯下定决心去登攀。)
10.(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3).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1.(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I)项“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错,本文结尾应该说卒章显志;C项“民族特色”不够准确;A项曲解文意,“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错误)
(2)①揭示了名菜名不副实、玩噱头的现象,折射出城市人有“文化”却喜爱故弄玄虚、“聪明”不诚信的一面;
②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杨老实“感到菜名很新鲜”,当看到端上的菜时“顿觉奇怪”,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为下文写主人公的“不舒服”和“愤然”张本;
③烘托了人物心理,形成主人公思想、心理上的逆转,由前面的“高兴”进城“享享福”到“默然沉思”;④结构上,呼应了文章标题。(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3)①憨厚、老实。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本分老实,实话实说自己的感受。
②直率、好奇。杨老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贵州省湄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