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97  2016-1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7]
湖北省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卷
宜昌金东方高级中学2016年秋季学期语文9月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命题:杜金菊 审题:宋昌银
本试题卷共8页,六大题18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涂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优雅表达治疗“语言癌”
刘巽达
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最先“发难”的对象,是“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按摩”“点餐”)”之类的冗词赘句。这些词在现实生活中表达得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最先表现在服务行业,似乎长一点的句子听起来较为委婉、温顺、礼貌,但一旦敷衍开去,不分场合,全都“拉长”。这种“语言的癌细胞不断增生”,扩散到大众口中,也入侵到标语及平面媒体里,甚至渗透到文字语法中,这就令人担忧了。
“语言癌”这一新概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升温,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与热议,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击中了命门。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久之弊。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对此,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这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化简为繁,以拙代巧,加上电视、网络推波助澜,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
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变态中文”在现实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才会感染到青少年。毕竟,对语言最大的影响,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


浏览完整试题 (《光明日报》2015年01月14日02版)
1.下面对“语言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常见到的“做一个……的动作(如“拥抱”“微笑”等)”之类的冗词赘句,这是“语言癌”最先发难的个例。
B.“语言癌”在生活中表达非常烦琐,无意义地叠加赘词,加强语气,部分场合,会将句子“拉长”。
C.“语言癌”在服务行业中为让人听起来感到委婉、温顺、礼貌,故意使用长一点的句子。
D.“语言癌”已扩散并渗透到大众口中、标语、平面媒体、文字语法中的语言表达现象。
2.下列对“语言癌”产生的因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机点赞、播放音频和视频代替文字表达,使用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导致“语言癌”生成。
B.中文“恶性西化”,大家只顾学英文,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
C.电视记者常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受众。
D.大陆电视节目中的“口水”较多;现实中,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语言癌”这一概念能迅速升温,是因为两岸媒体与学界的关注和热议,击中了命门。
B.两岸的“语言癌”在表现形式上有着不同,但在症状上,并不存在孰重孰轻的问题。
C.台湾有关部门的应对方策虽然可喜,但在全社会形成说“雅语”的“雅风”更为重要。
D.治愈“语言癌”的过程中,既要吸纳流行语中健康生动的词语,也要适时对语言清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日:“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迂中书舍人。
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忤时相意,提举天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又奏:“恢复中原,必自山东始,山东归附,必自登、莱、密始,不特三郡民俗忠义,且有通、泰飞艘往来之便。”除兼侍讲。王伦使金还,言金人欲再遣重臣来计议,以松年试工部尚书为韩肖胄副,充大金奉表通问使。时使命久不通,人皆疑惧,松年毅然而往。至汴京,刘豫令以臣礼见,肖胄未答,松年曰:“圣主万寿。”豫日:“圣意何在?”松年日:“主上意,必复故疆而后已。”使还,拜吏部尚书。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绍兴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方有事燕云 事:从事,做
B.除给事中 除:降职或免职
C.帝皆嘉纳 嘉:嘉奖
D.或劝其白于朝 白:告诉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B.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C.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D.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松年做殿试参详官时,评定沈晦第一,宋徽宗对此大为赞赏;他做给事中时,主张皇帝应亲临军中选拔将帅。
B.胡松年在“人皆疑惧”、不敢出使的情况下,毅然出使伪齐政权,面对对方的无理要求,进行了柔中有刚、含而不露的回击。
C.胡松年心忧国事,对待生死豁达乐观。年老多病时,朝廷开恩,让他管理洞霄宫,但他屡次献言,皇帝多有采纳。
D.胡松年不贪钱财,不为子孙储蓄。但由于军队建设需要大量开销,他不得不向朝廷提出赏赐财物的请求。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
(2)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手都市,百姓便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东马塍①
[宋] 朱淑贞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注] ①东马塍:地名;塍,田间的土埂子。
8.第二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5分)
9.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 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
。”
(2)《再别康桥》中点明作者寻梦归来后放声高歌,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诗句是:“ , 。”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明月寺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 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 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他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去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
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明月寺不会说话。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百年杨绛亦芳华
100年前,诞生了多位大师级人物。作为其中唯一的女性,杨绛先生以其博学、才情、恬淡、低调被称为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
杨绛先生的曾祖父、祖父秉性正直,父亲杨荫杭是晚清留日学生,曾做过胡适的老师。杨绛5岁开蒙,1919年其父辞职南归。1928年夏,杨绛考入苏州的东吴大学,是班上的“笔杆子”,中英文俱佳。后来她考上了清华研究院。
当时清华大学研究院还鼓励研究生跨系选修课程。杨绛出于文学创作的需要,选修了中文系的写作课,授课老师是朱自清教授,杨绛的文学创作是从朱自清的课上开始的。写于1933年的《收脚印》是杨绛的处女作,这篇作品收录于1994年出版的《杨绛散文》集中,杨绛在其《附记》中写道:“这是我在朱自清先生班上的第一篇课卷,承朱先生称许,送给《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我第一篇发表的写作。留志感念。”
1935年,新婚的杨绛随丈夫钱钟书远赴英国,到牛津求学。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杨先生和钱先生“为国家为家,都十分着急”,1938年回国。钱先生只身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住在被日军包围“孤岛”一样上海的租界里。功底深厚,出手不凡,创作第一部话剧《称心如意》于1943年春天正式公演。随着《称心如意》的成功,杨绛一鼓作气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悲剧《风絮》。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当年5月上海解放,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
之后便经历了种种斗争,历尽劫难。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动荡年月,杨绛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通晓英、法两国语言的杨绛,近60岁时,从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翻译了《堂•吉诃德》。
从《洗澡》《干校六记》,到2003年出版回忆一家三口数十年风雨生活的《我们仨》,96岁成书《走到人生边上》,杨绛的作品日益受到读者的喜爱。而历经百年沧桑,杨先生的近照却依然如三联书店出的那套《钱钟书集》中夫妇二人的合照一般素雅恬淡
杨绛与钱钟书相识在1932年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刚入读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专业的杨绛虽然个头不高,但面容白皙清秀,身材窈窕,性格温婉和蔼,人又聪明大方,自然深受男生的爱慕。很多当时清华的人都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或许是天意,她在等待一个人――钱钟书。


展开余下试题据杨绛回忆,初见钱钟书时,他穿着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机智幽默,侃侃而谈。两人一见如故,发现相互之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文学上的共同爱好和追求,性格上的互相吸引,心灵的默契交融,这一切使他们一见钟情。钱钟书与杨绛相爱了,并从此相携走过风风雨雨的一生。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是上世纪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1944年动笔,1946年完成的。钱钟书在《围城》序言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经历了这样的姻缘,杨绛对现代人的婚姻有着自己的看法:“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的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的朋友或互相尊重的伴侣。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杨绛先生富有“老派”中国知识分子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在历经风风雨雨后,她仍然温柔敦厚、哀而不伤。
“我觉得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么坎坷。有了亲身经验,才能变得聪明能干。”走过一个世纪沧桑的杨绛近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对文化的信仰,对人性的信赖。总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说的:有念想。”
在许多朋友眼里,杨绛生活异常俭朴、为人低调。她的寓所没有进行过任何装修,水泥地面,非常过时的柜子、桌子,老旧的样式,始终安之若素,室内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是浓浓的书卷气。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如今,杨绛已是期颐之年,却仍笔耕不辍,每天伏案工作。杨绛一直非常低调,有一年新著出版,出版社有意请她“出山”,召开作品研讨会,宣传一下作品。对此,杨绛谢绝出席。
闭门谢客的杨绛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她曾对记者说:“最大的问题就是打扰特别多,尤其是电话太多,我真担心自己的时间是不是就这样被消耗掉。还是请大家给我留些时间吧,那样我写些文章出来,大家看到后就权当写给大家的一封信吧。”(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
②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③“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钟书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钱钟书先生风流倜傥,机智幽默,侃侃而谈,又是一表人才,杨绛先生一见钟情。
B.文章写到他们相识是在1932年的春天,丁香、紫藤盛开的清华园古月堂前,暗示他们的爱情婚姻会长相厮守。
C.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的贤内助,夫唱妇随,夫妇二人一同出国求学,一起度过风雨一生。
D.文章中写到钱钟书先生的很多内容,是为了从侧面来表现出杨绛先生的精神人格。
E.杨绛先生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沉静之美、内秀之美,主要来源于她具有的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2)结合全文,请概括杨绛先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6分)
(3)杨绛先生说她的“‘向上之气’来自信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被人们称为“世纪佳缘”,她在爱情婚姻方面有哪些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①为官很难,因为要想干好事业就要        ,倾注心血,甚至“5+2”“白+黑”地加班加点,日夜操劳。
②今年因天气影响,双季槐遇到成穗少、大面积减产等问题。雷茂端为此       ,正在积极寻求科技突破。
③江西省内大大小小200余家老字号,除亨得利、黄庆仁等少数几家著名品牌外,近七成生存困难,        。
A.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B.惨淡经营 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C.殚精竭虑 煞费苦心 惨淡经营 D.煞费苦心 殚精竭虑 惨淡经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不仅在向研发中心转移,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制造的中心,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
B.三名儿童搀扶倒地老人被讹,事发地的四川达州警方称,受伤老人蒋某某系自己摔倒,其行为属于敲诈勒索,决定对其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C.李奕表示,这种加强是在对学生母语素养的培养上下功夫,这些素养涵盖了写字、阅读、交流、倾听等能力,是对母语有关要素的重新组合和挖掘。
D.据介绍,此项家居安全调查开始于今年8月,通过提出一系列家居安全报道的方式,逐步揭露出家居行业各种安全隐患。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 ________,________。
① 看见贫穷而情不自禁地产生同情    
② 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③ 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④ 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所感动着
⑤ 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⑥ 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A.④①②③⑤⑥    B.②①③④⑥⑤ C.②③①⑤⑥④     D.④②③①⑥⑤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 ①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苏轼偏不在乎, ② ,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 ③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宜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