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上)第一学月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50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荻港(dí) 绥靖(suí) 杜聿明(yù) 锐不可当(dàng) B. 奔丧(sāng) 震悚(sǒng) 憎恨(zèng) 转弯抹角(mò) C. 琐屑(xuè) 涎水(xián) 栅栏(zhà) 精疲力竭(jié) D. 给予(jǐ) 箱箧(qiè) 仄歪(zè) 黏性(nián)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惶急 俱惮 渴慕 情有可原 B. 洁问 杀戳 寒噤 月明风轻 C. 狼藉 簌簌 烦躁 张皇失措 D. 溃退 键忘 瓦烁 不可名壮 3.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看待问题不妨从多角度去想,一切便会豁然开朗。 B. 王铮亮的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令听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C. 一向处事稳重的他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也变得张皇失措。 D. 他刚被老板解雇,在回家的路上又出了车祸,真是祸不单行啊!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B. 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C.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 D. “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呐喊》、《彷徨》和《朝花夕拾》以及散文诗集《野草》。 B.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诗人,学者,小说家《背影》中父亲和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C. 孙犁的《芦花荡》叙述了一场“英雄的行为”故事颇有点传奇色彩,刻画了一个智勇双全,痛打鬼子讨还血债的老人形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 D. 西蒙诺夫《蜡烛》赞美了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悼念红军烈士英灵的烛光在坟堆上闪烁,富有诗意。 6.依照下列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4分) 战争是什么?战争是要命的毒蛇,能释放毒液,吞噬美好的生命,残杀无辜的灵魂;战争是死亡的恶魔,能呼唤严冬,传播致命的瘟疫,撕裂美好的幸福;战争是 , , , 。 7.请根据下面的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采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美的作品,都可以参赛。即日起至8月31日止,摄影爱好者可以发送相关重庆江河的摄影、摄影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答: 8. 综合性学习。(9分) 助人为乐曾经是国人一大美德,而今却遭遇尴尬。为此,八年级(5班)举行了一场以“老人当街摔倒,扶还是不扶”为辩题论会,请你参与相关的主题活动。
12. 下列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 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 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 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的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13. 渔人离开时,“处处志之”,但后来再寻时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8题。(20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4. 选文中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父亲的?为什么对背影描写得如此细致?(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