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572  2016-10-14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2]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 鉴赏诗歌的语言
(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10分,共100分。)
1.(2016届西藏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以下小题。(10分)
残春旅舍
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鉴赏技巧: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 、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四、看技法:㈠抒情手法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㈡描写手法㈢修辞手法㈣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五、看意象。而该题中考核颔联的赏析,重在分析字词“抱”“吹”。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诗歌情感分析能力。五、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 “残春”;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流徙闽地” 起到了暗示的作用;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
2.(2016届广西武鸣县高级中学高三8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小题。(10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浏览完整试题[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午睡觉来愁似织”,你认为哪一个字用得最传神,为什么?(5分)
【答案】“织”。“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炼字的题目,抓到关键的字,解释其在之中的含义,然后分析效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手法和炼结构的角度进行回答,一般都有炼意的成分,此题主要是炼意和炼手法,炼意是表达内心的愁绪,手法是化虚为实或 比喻,答题时注意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艺术效果。
(2)词人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3分,答出两点并且有分析即可满分)
诗句进行分析。
3.(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10分)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 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俯视、仰视相结合(或空间层次由低到高)。诗人先写秋水碧波荡漾,再写映日红霞,由低到高,层次分明。②色彩鲜明艳丽。以“碧”“红”二字分别描绘秋水、云霞之色,使画面色彩鲜明艳丽,富有美感。③以乐景写哀情,表达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注 意结合诗句的“水”“天”“碧”“红”等词语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写景技巧的题目,注意描写的顺序,着眼点和运用的技巧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着眼点注意绘形绘声绘色或视听结合等,手法注意分析情景关系和动静虚实等。此题主要是高低的顺序,视觉的角度和乐景爱情。
(2)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与《过零丁洋》尾联的直抒胸臆有不同。本诗尾联前句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后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表达的感情更加激越。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抒情方式的题目,注意《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和诗句中“古往今来”,然后看最后一句的“付杯盘”。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比较阅读的题目,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的题目,诗歌的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事感怀、借古讽今等,此题和《过零丁洋》都有直抒胸臆的成分,此题有多出了“间接抒情”。
4.(2016届吉林省长春市第十一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10分)
恨别
杜 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①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②,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指安史之乱的叛军。 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答案】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草木变衰”,“胡骑长驱五六年”,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主要回答“恨”的内容,也就是什么 原因引起了作者的“恨”;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 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比如“忆”;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比如这两首诗中都借景物描写来表达情感,但具体要表达的情感又不一样。
(2)第三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诗人形象?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通过细节(动作)描写,刻画出一个深切思念家人的诗人形象。诗中以“步月”“看云”描写诗人内心的不宁静,以“清宵立”“白日眠”写诗人思念之久、之倦。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5.(2016届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春 怨
殷尧藩
柳花扑帘春欲尽,绿阴障林莺乱啼。
只愁明日送春去,落日满园啼竹鸡。
春 怨
李白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
(1)李白《春怨》的最后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 析。(5分)
【答案】“窥”和“笑”。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窥”字写出了西落的月亮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尽的蜡烛的情景;“笑”字写出了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的情景。一“窥”一“笑”,使上下诗句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李白《春怨》的最后两句各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考生诗句炼字,考生首先找出这两个字,一般都是动词居多,再从手法、情感作用等角度分析。反稀释要结合诗句。最后两句中的“窥”和“笑”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窥”字写出了西落的月亮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尽的蜡烛的情景;“笑”字写出了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2)这两首同题诗都写春怨,请从诗歌塑造的形象及表达的情感两个方面,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殷诗描写“春欲尽”的景象,抒写“明日送春去”之“愁”,表达主人公面对眼前暮春之景而产生的惜春伤春之情;李诗描写的女主人公思念在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春夜难眠,诗作表达了女主人公思夫时内心的忧愁苦闷。
【解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常见的古诗中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相知相思;别恨离愁。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6.(2016届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 奔云亦自闲。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1)试分析诗歌前两联作者是如何写登亭所见之景的?(5分)
【答案】首联:动静结合,“江”与“泉”是动的,“城”与“石”是静的,这种结合与对照,将蜿蜒曲折的江水与飞沫四溅的泉水的动态刻画了出来。颔联:拟人,“隐”“依”二字赋予了“太阳”“暮霭”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日刚刚隐没于地平线下,暮霭便依傍着山峦升起的景象,富有情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注意:“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该题中考核“动静结合”“拟人”。
(2)有人说陈师道的诗歌与杜甫诗歌相近,试分析杜甫诗句“仰看一鸟过,虚负百年身”与师道“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的异同?(5分)
【答案】相同点:都包含时光流逝,人生倏忽如鸟而过,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不同点:杜诗中“虚负”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却无所作为的无奈与伤感;陈诗中一个“闲”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淡与平静,表达了诗人追求平静,向往自由的意愿。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三联是传颂的名联。诗由黄昏景色,远山暮霭,又捕捉到远处的飞鸟与云朵。“度鸟”二句写空中景物,然而融情于景,寓意深刻。这两句虽是直道眼前所见,但也隐隐透出诗人心境平静、向往自由的意愿。其中不乏令人咀嚼的深意,那横空而过的飞鸟,正是人生匆匆的象征。杜甫诗说:“仰看一鸟过,虚负百年身。”其含义为人生倏忽如鸟过,可与此句同参。陈师道学杜甫诗炼字,在虚词上极费工夫。这两句中的“欲”字及“亦”字,极得神韵。“欲何向”以问语出之,给人以想象;“亦自闲”用肯定句,说云闲,也说自己闲,语意双关,表达诗人悠闲自乐、恬淡寡欲的胸襟与意趣。杜甫诗“水流心不竟,云在意俱迟”(《江亭》),把此种感情表现得很为明朗,而陈师道此联则较含蓄蕴藉。诗取境高远,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从容与淡泊的境地相同,也与杜甫《江亭》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相仿佛,元人方回说“如‘度鸟’‘奔云’之句,有无穷之味”,清朝纪昀也称赞说:“五、六挺拔,此后山神力大处,晚唐人到此,平平拖下矣。”说明了此二句寓意深长,有振起全篇之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赏析诗句,首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可以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诗眼题眼: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典故引用: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7.(2016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10分)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 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 里,落日伴人 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5分)
【答案】①结构: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②内容: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由此联想到人世沧桑、朝代兴废,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
【解析】
试题分析:“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楚望:唐宋时按形势、人口及级济状况,将州郡、县划分人若干 此,为一顿挫,于是翻出无穷的感慨:“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兴废”二字,结上启下,意蓄双层。其一,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再者,人世沧桑的轮回更替,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从而引出下片的伤今。而这,正是作者缅怀历史的真实命意之所在。下片换头仍就定王台落笔,但思路却从“衰”处生发。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答题方法如下:读懂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基本意思,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句子。抓语言特点。如:有些诗句运用了表现手法,比如对比、动静结合等。有些诗句运用修辞,不如对偶、互文等。有些诗句倒装,有错位之美,有些诗句长于练字,有凝练之美。注意诗句的位置即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 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5分)
【答案】①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的感慨之意。“登临处”三句,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 和大江奔流,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②抒发了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写出报国无门之恨。③写出了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势日颓的忧国之思。作者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情感。“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登台望远,但见老树枯枝在秋风中瑟缩,浩浩大江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词中的“老”“报国无地”“空白”“寒”“恨难休”“霜风 里”“ 愁”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8.(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文后各题。(10分)
唐 多 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徒然。
(1)“离人心上秋”自古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作者为什么说“有明月、怕登楼”?(5分)
【答案】①该句将“愁”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内心因离别而愁。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登高怀远,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解析】
试题分析:“离人心上秋”,不仅点明了分别的季节,还别出心裁地表现了自己此时悲凉的心情。“心上秋”三字,把秋天的萧瑟和内心的悲凉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秋天更寒冷,心情更悲凉,较之平铺直叙来说愁苦更胜一筹,颇为新奇;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皓月高高地悬挂在天空。这本是个合家团圆的日子,词人却不得不承受离别之苦。此情此景,站在高楼上远眺的词人,想到自己即将踏上遥远的征 程,其内心的不舍和愁苦越是一发不可收拾,愁不堪言。本题可据此回答。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赏析诗歌的某一句,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能力。可以用鉴赏炼字的技巧来回答。首先有手法点明手法,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其次没有手法的看字词,主要看动词、形容词、表 色彩的词等;最后还要联系诗歌的主旨和情感,对表情达意有什么效果作用。
(2)词的下片手法多样,感情丰富,试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借景抒情。往事如梦,花落成空,美好年华如水,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②对比(反衬)。“燕归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无法归家的哀愁。 ③拟人。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缠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9.(2016届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适应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10分)
晚次鄂州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②。
估客①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②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 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③。
【注解】①估客:同行的贩货的行商。②三湘:湘江的三条支流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由鄂州上去即三湘地。“三湘”地区是舜帝的客死之地,也是湘妃自殉之处,还是屈原杯流放和投江之处。③鼓鼙声:停泊地防范敌人的鼓角声。
(1)“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以衬托手法(动静结合、寓情于景也可,1分)写出了行旅之人的旅途见闻之景与羁旅闲愁。②看那些商贾昼眠,由于心事,自己毫无睡意,连江水的静流都可以感知到;月夜“我”听到停泊的船中船家闲话更觉寂寥,连潮水的微动也能够感觉出。③诗人将强烈的情感隐藏起来,曲折入微的绘景抒情,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寂寥。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设题的范围和鉴赏的要求,比如本题,题干明确要求分析“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这一联;然后要回忆此类题目的答题角度,即鉴赏的角度,多为技巧手法、描写方式、遣词造句等;接着就要看诗句所写的内容,看诗人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比如本题,句中“浪静”是静态,“潮生”是动态,动静结合;同时景中有情。
(2)此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尾联表达了愁苦、厌战、伤老之情。②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尾联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此诗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尾联“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写“晚次鄂州”的感慨,写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的原因。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诗的最后两句,把思乡之情与忧国愁绪结合起来,使此诗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学科网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针对局部设题,不但要关注尾联,还要关注全诗。
10.(2016届广东仲元中学高三10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10分)
谪仙怨
[唐]刘长卿
晴川①落日初低,惆 怅孤舟解携②。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7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