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示例:家风如雨点,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共话家风 班级举行“家风大家谈”主题班会,为做好发言,某同学收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补写两条建设优良家风的意义。(2分) [材料一]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太平。 [材料二]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 [材料三] 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传统文化思想紧紧地凝固和塑造了中国民众的国有家风,形成了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的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的“国风”。 [材料四]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优良家风的意义是:①有利于人的塑造和培养;②有利于家庭的兴旺(或:有利于培养文明大国的国风);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或:有利于人们价值共识和道德的形成)。 三、阅读(本大题含9~24小题,共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小题。(4分)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本诗是唐代边塞使得绝唱。全诗二十八个字,写了城上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B.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奠定了舒畅、美好的情感基调。 C.诗中的“芦管”是一种笛类乐器,“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D. 后两句诗通过写 “芦管”之声的横空而出,引发了一夜间戍边将士的情思。 10.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远望,回乐峰前,白沙莽莽,恍如积雪一般;近看,受降城下,月色茫茫,恍如秋宵普降的寒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小题。(12分)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止有剩骨 止: 通“只”(或:只;仅)。 (2)意暇甚 暇 :从容、悠闲。 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A. 以刀劈狼首 静以修身 B. 复投之 又数刀毙之 C. 意暇甚 意将隧入 D. 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4.下列对文章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 本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地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了狼的本性。 B.作者在刻画狼的形象时用“目似瞑,意暇甚”“ 洞其中”来表现狼的狡诈和贪婪。 C.文中写了屠户晚归时遇狼,经过了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刻画了屠户一开始就不畏狼而且武功高强的形象。 D. 文中在开会狼的形象时注重了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屠户的敢于斗争时用了“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等句子。 15. 从屠户与狼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是注重了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孩童时期,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18.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文中的第③段告诉我们: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 B. 文章的④⑤⑥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古人读书的目的两个方面来说的。 C. 文中说“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可见本文着重是写我们读书须重记诵。 D. 文章告诉我们:古代读书更重学养。学养,就是品德。 19. 结合本文,请说说要掌握哪些功夫我们读书才会有更大的进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