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30 2016-10-17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0]
广东省普宁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6~2017年普宁二中高一语文(月考一)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2.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风度,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实际上指的是在中国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方面。谈到魏晋风度,不能不与当时兴起的士族阶层相联系。士族,或者叫做世族是东汉末年兴起的世家大族,他们垄断做官的权力,有着自己的政治特权与庄园经济,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比如东晋时就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就是魏晋南北朝年代的士族阶层。魏晋风度的名士大部分是世家大族的人物,比如王谢家族,他们既是政治与经济上的大族,也是文化的大族,谢氏是诗歌家族,王氏是书法大族。所以魏晋风度既是名士的精神贵族的产物,也是凭借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而形成的。
东汉末年,社会陷入了空前的战乱之中,南北分裂,生灵涂炭,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走进人们的心灵之中。王瑶先生在《中古文学史论集》中曾指出,感叹人生无常是汉魏以来文学的主旋律。这种时代情绪又因了当时文化的主体士族的崛起形成为特定的思想体系。当时,对人生苦难的解脱,对逍遥境界的寻求,成了魏晋以来人生哲学的重大课题。
名士冲决礼法,率真自得,狂诞任放的轶事。他们的行动有着明确的追求,这就是抛弃了传统儒家哲学中过于拘执的一些道德说教,而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为,通过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形成创作。兰亭集会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酒是魏晋风度的典型写照。曹操诗中就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最典型的便是“竹林七贤”的好酒狂饮。“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刘伶作《酒德颂》,酒无疑成为他生命中的欢乐颂。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中总是有酒,他专门写有《饮酒》,“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为迹焉。”(萧统《陶渊明集序》)。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酒有助于这种境界的创造与形成。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而艺术境界往往通过酒的刺激来创成。
魏晋人喜欢清谈。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美学散步》中有一篇《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篇末附有《清谈与析理》一文,其中对于清谈这样评价道:“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本是产生于探求玄理的动机,王导称之为‘共谈析理’。嵇康《琴赋》里说:‘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析理’须有逻辑的头脑,理智和良心和探求真理的热忱。青年夭折的大思想家王弼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宗白华先生对于清谈与王弼给予很高的评价。我认为玄学与清谈的动力在于人文与智慧的融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参照作用。在清谈对话中,因为种种原因的激发,谈者机锋迭出,呈现出一些新的思想,对话中思想突发,感兴相接,已开禅宗妙悟之先河。
(选自袁济喜《魏晋风度与现代人生》,有删减)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有关“魏晋风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风度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哲学思辨、人格境界、文学创作、审美追求等多个方面。
B、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名士风度,它代表着中国魏晋时代名士们的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
C、魏晋风度与当时兴起的士大夫阶层有很大关系,魏晋士族可以与皇权平分秋色,拥有一定的特权。
D、魏晋风度虽是精神贵族的产物,但也是凭借世家大族在经济与政治上的特权形成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老庄人生无常、企求解脱的学说在民生凋敝、战乱频仍的特定时代背景下深入人心,魏晋名士们常常感慨万端,寻求逍遥境界。
B、嗜酒是魏晋名士的显著特征之一,他们不仅以酒为主题作诗作文,还常常借酒浇胸中块垒,甚至让酒成为生命中的欢乐颂。
C、魏晋名士不拘礼法,率性而为,他们不愿意受到传统儒学哲学的道德说教的束缚,向往自由,追求凭自己的意愿做事。
D、魏晋名士多出自世家大族,他们的家族往往不仅在政治与经济上地位较高,在文化上地位也较高,王谢家族就是如此。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名士们以自己的生命意志来支配行动,通过集会、宴饮、清谈等偶发性的情节来组织行为,借此或言志,或抒情。
B、魏晋名士追求精神的境界,而他们爱酒或许就是因为酒有助于形神相亲的合一,有助于这种精神境界的创造与形成。
C、当代美学家宗白华对于被后世诟病的魏晋人的清谈极为赞赏,他认为,魏晋清谈是因为魏晋名士探求玄理而产生的。
D、玄学与清谈是魏晋风度的表现,对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有着参考作用,因此魏晋名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理想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夫江上之处女(处女:少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2)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适迎之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
4、对于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爱:爱惜、吝惜
B、酒醒而诮其子 诮:责备、责骂
C、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 明:照射
D、昔也往责于东邑人 责:责骂、斥责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B、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C、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D、明 旦 之 市 而 醉/ 其 真 子 恐 /其 父 之 不 能 反 也/ 遂 适 迎 之/ 丈 人 望 见 其 子 拔 剑 /而 刺 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的贫者少女聪明沉着。贫者少女在被赶走前,有理有据打动了其他少女,最后留了下来。
B、第二段中的奇鬼喜欢搞恶作剧。他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孙子的样子,他装扮成丈人儿子的样子去欺骗丈人。
C、第二段中丈人糊涂不理智。他在不分清真假的情况下将亲生儿子杀了,造成了悲剧。
D、第二段中丈人杀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判别事物的真伪,必须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细加审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各5分)
(1)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
译文:
(2)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注释
⑴莓苔:一作“苍苔”,即青苔。履痕:一作“屐痕”,木屐的印迹,此处指足迹。
⑵渚:水中的小洲。一作“者”。
⑶春草:一作“芳草”。
⑷“溪花”两句:因悟禅意,故也相对忘言。禅:佛教指清寂凝定的心境。
8、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5分)
答:
9、简要述说这首诗的思想内容。(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两句是“ , 。”
(2)《离骚》中的“ , ”说明屈原为了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再多次也绝不后悔。
(3)刘禹锡《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美丽的谎言
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子的骗局被揭穿的新闻。“又是骗子!这社会是怎么了!”她愤愤不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
展开余下试题
十分钟后,母亲两手空空地回来,走进屋拿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要出去。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告诉她:“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一个女孩拦住了,问我借一百块钱。”
借钱?一听到陌生人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那你把钱给她了?”“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母亲说,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骗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
可母亲继续说:“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
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这肯定是我的电话!”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孩子,你到家啦?”“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然后,她又叮嘱了女孩几句,让女孩以后要提高警惕,不要再轻信他人。
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女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琳被母亲这么一问,懵了。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女孩果真不是骗子。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
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一些人不是骗子,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母亲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
自从女孩打来电话后,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第三天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铃又响了。琳接起电话,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怎么又是一个女孩?怎么又是找母亲的?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对方说:“李婆婆,我是小桃,就是那天您给了一百块钱的那个女孩……”母亲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小桃!真是你啊!你到家啦?”“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
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口,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母亲冲琳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小刘打的。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人打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心。”
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
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
她安心地笑了。
(选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说虽然骗局不断被揭穿,但总有新的骗局出现,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B.琳觉得女孩要钱是一个骗局,但不愿意马上戳穿,体现了她照顾母亲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不愿让母亲扫兴,是个孝顺、体贴的女儿。
C.母亲在帮助了女孩之后“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地回春、社会风清气正、骗子不再的期盼和呼唤。
E.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母女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的特点。(6分)
(3)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6分)
(4)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国工匠:高凤林
焊枪是针,弧光是线,他追寻着焊光,在火箭发动机的“金缕玉衣”上焊出了一片天。
他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
当年我国卫星发射成功后,年幼的高凤林曾问父母:“卫星是怎么飞到天上去的?”当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面临抉择时,母亲一句“报考七机部技校吧,去解你小时候的迷惑。”从此,他便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迈出校门的高凤林,走进了人才济济的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氩弧焊组,跟随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师傅给学员们讲中国航天艰难的创业史,讲航天产品成败的深远影响,还有党和国家对航天事业的关怀和鼓励。从那时起,“航天”两个字深深镌刻在高凤林的内心。
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习惯拿筷子比画着焊接送丝的动作,喝水时习惯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更曾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渐渐地,高凤林积攒的能量迸发了出来。
20世纪90年代,为我国主力火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其大喷管的焊接曾一度成为研制瓶颈。火箭大喷管的形状有点儿像牵牛花的喇叭口,是复杂的变截面螺旋管束式,延伸段由248 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细方管通过工人手工焊接而成。全部焊缝长达近900 米,管壁比一张纸还薄,焊枪停留0.1 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烧穿或者焊漏,一旦出现烧穿和焊漏,不但大喷管面临报废,损失百万,而且影响火箭研制进度和发射日期。
高凤林和同事经过不断摸索,凭借着高超的技艺攻克了烧穿和焊漏两大难关。然而,焊接出的第一台大喷管X 光检测显示,焊缝有200 多处裂纹,大喷管将被判“死刑”。高凤林没有被吓倒,他从材料的性能、大喷管结构特点等展开分析排查。最终,在高层技术分析会上,他在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声中大胆直言,是假裂纹!经过剖切试验,200 倍的显微镜下显示他的判断是正确的。就此,第一台大喷管被成功送上了试车台,这一新型号大推力发动机的成功应用,使我国火箭的运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人们把比用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称为“金手”。高凤林是“金手天焊”,他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不仅因为他练就了一手绝活,还因为他焊接的对象十分金贵,是有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 更因为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专业领域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金手天焊”是高凤林技艺高超,屡屡攻克焊接技术难关的写照,更是新时代航天高技能工人风采的体现。
展开余下试题
高凤林深知作为知识工人的重要。离开学校8 年后,他重新走进校园,捧起课本,开始了长达4 年艰苦的业余学习。快毕业的时候,高凤林还在一次航天系统大型技术比赛中报了名。白天穿梭于工作现场、训练场、课堂,晚上抱着两摞厚厚的书籍学习到三四点钟,由于过度紧张和劳累,不到30 岁的他头发一把把地往下掉。终于,高凤林先在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实操第一、理论第二的好成绩。后来他又拿到了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文凭。
一枝独秀不是春。高凤林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了一批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高技能人才。
“能进高师傅的班组,跟着他学技术,本身就是很荣幸的事情,他的成功事迹还有敬业、钻研、不断突破极限的精神,都在一点一滴地影响着我们,给我们树立了很高的标杆。”他的徒弟说。
在技术传承上,高凤林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指导徒弟如何掌握好焊接的工艺控制过程,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针对出现的问题,他能够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手把手地指导,帮助徒弟举一反三。今天,他所在的班组,19 名组员中有5 名全国 技术能手、1 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
“事业为天,技能是地”,高凤林参加工作35 年来,默默奋战在火箭发动机系统焊接第一线,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摘编自《中国人才》2015年第11期)
相关链接
① 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② 在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通过记述高凤林的工作生活,突出了他在火箭发动机焊接技术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了他精研刻苦、执着追求的精神。
B、尽管文化水平低下,但高凤林自幼好学,勤于思考,醉心技术攻关,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与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不无关系。
C、在焊接第一台火箭大喷管过程,高凤林力排众议,抵制了众多技术专家的质疑声,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D、正是因为高凤林焊接的对象十分金贵,是有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所以他被人们称为“金手天焊”,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E、在技术传承上,高凤林做得极其出色,年轻时的他跟随过我国第一代氩弧焊工学习技艺,成熟后的他又把自己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别人。
(2)高凤林在自己的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6分)
(3)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高凤林被誉为“大国工匠”的原因。(6分)
(4)“工匠”看似卑微平凡,高凤林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工匠”这一工作的看法。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鬼斧神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②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山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③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④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经过周密地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1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选择安居,也可以选择流浪,但不能选择没有深刻情感的生活,否则你对这个世界来说就是一片虚空。
B、由于消费者出行不便,堵车、车位难找等情况,使得广州地铁施工沿线商场、饭店等客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C、这个“第一名”不一定是学习成绩,可以是踢足球、打篮球、游泳、唱歌、跑步等体育活动,总而言之要有一样是胜出的。
D、中国国防工业尽管在若干重要的技术领域仍落后于美国,但在过去十年中一直以稳定且较大的步伐逐渐缩小着差距。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美的社会效用主要在陶冶人的精神。它能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心情,启发人们的思想, 。正因为如此,人的审美活动,不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 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视野更加开阔,灵魂更加纯洁
B. 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精神更加振奋,灵魂更加纯洁
C. 使人们的精神更加振奋,灵魂更加纯洁,视野更加开阔
D. 使人们的灵魂更加纯洁,精神更加振奋,视野更加开阔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中国历史上,①_______:火的发明使用,②________,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③_______;第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17、下面是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到“获得专利证”的整个过程,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会令我们感动不已,比如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平时我们很多时候老是埋怨缺乏亲情,友情难找,其实,它们明明就在我们身边,只是熟视无睹而已。
要求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自拟题目;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月考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题:B “魏晋风度就是当时的名士风度”说法错误,原文是“一般理解为当时的名士风度” 2题C“他们不愿受到……的束缚”有误,原文是“他们抛弃传统儒学哲学中一些过于拘执的道德说教”。 3题D“因此魏晋名士所追求……理想境界”说法过于武断。“有着参照作用”并不意味就是现代人的理想境界。
二、古诗文阅读(36分)4题D(责通债,讨债之意) 5题C 6题B(昆弟是兄弟之意)
7题(1)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
上一篇: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9月段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江苏省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
标签:
粤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普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