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58  2016-10-18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8]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张)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呼市回中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命题人:张荫 校题人:
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书写清楚;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3.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4.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案上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 共4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得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读《水浒》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通过《清明上河图》 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的团结互助,维护切身利益,组织蹴鞠比赛和宣传推广蹴鞠活动。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 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这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是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为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
B.杜甫的《清明》诗和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且这两种习俗在唐朝都已很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仅表现在上层流行,还表现在有专业的踢球艺人,更表现在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和组织了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太傅曰:“请入图之。”鞫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太傅幸而图之 图:考虑,计议
  B、乃造焉 造:到……去,拜访
  C、明不言也 明:明白,知道
  D、太子再拜而跪 再:两次
5.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4分)
 
②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6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①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①属国:借用苏武牧羊归国后被封为典属国的典故,代指唐朝使节。
8.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再别康桥》中由幻想回到现实,因离愁深重,不能放歌的句子是 , 。
(2)《沁园春•长沙》中交代时间、地点,并营造孤迥高远氛围的句子是 , , 。
(3)《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74分)
三、基础知识运用(24分,每小题3分)
11、下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颓圮(pǐ)彳亍(chìchù) 屏(píng)息以待 载(zǎi)歌载舞
B. 炮(pào)烙 湖泊(pō) 忸怩(niè)不安 叱咤(zhà)风云
C. 百舸(gě) 寥廓(liáo) 峥(zēng)嵘 浪遏飞舟(è)
D. 青荇(xìng) 笙箫(shēng) 漫溯(sù) 火钵(bō)
12.依次填入下面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万人大合唱。
(3)准确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 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的。
A.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C.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古龙已作古,金庸尚健在,他们给读者留下了无数艺术精品,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观的遗产。
B.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中国海南航母基地一直备受网友关注,军事专家尹卓表示,航母母港须具备能够储存武器弹药、油料,拥有能够防止空中、陆地和水下突袭的严密防御系统。
D.尽管当时文章中没有明确指出,旧式农民战争之所以终归失败,是因为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但是,他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了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民战争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人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脆弱,紧张的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所以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
A.适度的紧张还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B.适度的紧张还可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
C.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处于戒备状态,所以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D.疾病难以发生扩展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
15.下列加点字的词释义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军队)函陵  是(这是)寡人之过也
共(共同)其乏困 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工事)焉
B.贰(从属二主)于楚 辞(推辞)曰
肆(扩张)其西封 东封(使……成为缰界)郑
C.郑既(既然)知亡矣 许(答应)之
因(依靠)人之力 敝(损害)之
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
D.越(跨越)国   鄙(以……为边邑)远
焉(哪里)用 陪(增加)邻
何厌(讨厌)之有
16.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C.殚其地之出 D.晋军函陵
17.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8.下列各句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吾谁与归       B.忌不自信
C.客之美我者 D.何罪之有
四、写作(50分)
19. 请以“告别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 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 不少于800字;
3. 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一、科技文阅读
1.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B级。
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扩大对象范围。“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表述不当,原文是“冬天供应太学馒头”,不包括国子监。
2.考点说明: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内容杂糅。依据原文,应该是《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根据常识我们也应知道《水浒》的内容明显不是写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考点说明:考查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A
详细解析:忽视条件,曲解原文。原文说“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可见“扫墓活动” 不能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二、文言文阅读
4.C。明:表明。
5.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6.B。太子丹只亲自拜访了鞫武。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4分)
  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不如当年了。(形:身体。不逮:不如、比不上、不及。各1分,句意2分)  
  ②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6分)
  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窃:私下。外:意动。过:拜访。介宾短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秦军已逼近易水,惟恐灾祸来临,太子丹担心它。对他的太傅鞫武说:“燕国秦国势不两立,希望太傅帮忙想想办法才好。”太傅说:“请让我好好考虑考虑。”过了一些时候,鞫武说:“燕国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谋远虑勇敢沉着,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说:“希望太傅您代为介绍,好吗?”鞫武说:“好吧。”于是鞫武去见田光,说:“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田光说:“遵命。”于是就去拜见太子。
  太子跪着迎接田光,倒退着走为他引路,又跪下来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稳,左右人都退下后,太子就离席,向田光请教道:“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能尽量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件事。”田光说:“我听说好马在年轻力壮的时候,一天可以飞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时候,连劣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现在听说的是我壮年的情况,却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么说,我不敢因此耽误国事。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担当这个使命。”太子说:“希望能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可以吗?”田光说:“好的。”说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门口,告诫他说:“我告诉您的和先生刚才说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头一笑,说:“好。”


展开余下试题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对他说:“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国没有人不知道。现在太子只听说我壮年时的情况,却不知道我的身体已比不上当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导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先生尽力想想办法。’我私下里没把自己当外人,向太子举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遵命。”田光又说:“我听说,忠厚老实之人的所作所为,不使人产生怀疑,如今太子却告诫我说:‘我们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这是太子他怀疑我啊。为人做事让人怀疑,就不是有气节的侠客。”田光这番话的意思是想用自杀来激励荆轲,接着又说道:“希望您马上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以此表明我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说完就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告诉他田光已经死了,是为了表明自己没有把国家大事泄漏出去。太子拜了两拜,双腿跪行,泪流满面,过了好一会儿才说道:“我之所以告诫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实现重大的计划罢了。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他没有泄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
8.答案:这四句诗描写的是秦州的关塞壮景,描绘出一幅雄奇险峻的关塞图。(2分)群山万重,莽莽苍苍;峡谷孤城,峭然耸立;风云出塞,月悬边关。(分析3分)
解析:依次找出诗句中的意象,然后概括景物的特点即可。“莽莽”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另外,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颔联两句不但警切地表现了边城特有的紧张警戒气氛,而且表达了诗人对边防形势的深切关注。
9.答案:使节不归,楼兰难斩,诗人满怀怆然愁情(3分);放眼塞外,烽烟四起,诗人对国事深感担忧(3分)。
解析:“楼兰斩未还”是一种深沉慨叹,在这慨叹之下,不难体味出其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
10、默写
(1)(2)略(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 D
12.D品味:①品尝味道;②琢磨体会,玩味;③品质和风味。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
13.B(A. 偷换主语,“无疑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观的遗产”的主语应该是“艺术精品”。C.成分残缺,“油料”后加“的能力”。 D.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或者加上“能不能”。)
14.A 【解析】B项语序出现问题,C、D是因果关系复句,从语段表述的语境来看,这里不适合使用复句。
15、解析:选B。A项,军:驻扎;是:这;共:同“供”;版:筑土墙用的夹板。C项,既:已经;行李:出使的人。D项,厌:同“餍”,满足。
16解析:选C。动词作名词。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17、解析:选B。B项,“有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有利于”;A项,“行李”,古义为“出行的人”,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D项,“夫人”,古义为“那人”,今义为“一般人的妻子”。
18、C (117.156.3.1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内蒙古呼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