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72  2016-10-2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黑龙江省绥滨县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
草容
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
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使全球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
B、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出的巨大社会影响。
C、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
D、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B、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
C、 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
D、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创业对创新成果提供最好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
B、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
C、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
D、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匡衡,东海承人也。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学者多上书荐衡经明,当世少双。太子太傅萧望之问,衡对《诗》诸大义,其对深美。望之奏衡经学精习,说有师道,可观览。
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长安令杨兴说高曰:“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其若此故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传曰以贤难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贤以食难得之故而曰饱不待食。或之甚者也。匡衡材智有余,经学绝伦,但以无阶朝廷,故随牒在远方。将军诚召置莫府,以此显示众庶,名流于世。”高然其言,辟衡为议曹史,荐衡于上,上以为郎中。
是时,有日蚀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上说其言,迁衡为太子少傅。衡为少傅数年,数上疏陈便宜,及朝廷有政议,傅经以对,言多法义。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元帝崩,成帝即位。衡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上敬纳其言。顷之,衡复奏正南北郊,罢诸淫祀。
初,元帝时,中书令石显用事,衡畏显,不敢失其意。至成帝初即位,衡乃奏显,追条其旧恶,并及党羽。于是司隶校尉王尊劾奏:“衡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作威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既奏显等,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有诏勿劾。衡惭惧,上疏谢罪。因称病乞骸骨,上丞相乐安侯印绶。上报曰:“今司隶校尉尊妄诋欺,加非于君,朕甚闵焉。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烛也。”衡起视事。久之,衡子昌为越骑校尉,醉杀人,系诏狱。而有司奏衡专地盗土,衡竟坐免,终于家。
4、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其若此/故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传/曰/以贤难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贤/以食难得之/故而曰饱不待食
B、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其若此/故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传曰/以贤难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贤/以食难得之/故而曰饱不待食
C、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其若此/故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传曰/以贤难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贤/以食难得之故而曰饱不待食
D、夫富贵在身/而列士不誉/是有狐白之裘而反衣之也/古人病其若此/故卑体劳心/以求贤为务传/曰/以贤难得之故因曰事不待贤/以食难得之故而曰饱不待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牒,指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类同牍、简等。文中用来指称官府往来的文书,即公文。
B、淫祀,过度祭祀,指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文中匡衡就建议停止这种祭祀。
C、视事,治事、任职,指官吏到职办公。与之相近的词语还有下车、赴任、就职等。
D、诏狱,在古代既可指皇帝下令查办的案件,也可指关押钦犯的牢狱。文中是指前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匡衡出身贫寒,学有所成。虽是农家子弟,但匡衡勤奋好学,不惜做佣工换取学资。他通晓经典的要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
B、匡衡因才被荐,任职朝廷。匡衡富于才智,经学造诣高,得到了外戚大司马将军史高的提拔,并被推荐到朝廷,受到了皇帝的任用。
C、匡衡疏议得当,多获认可。无论是针对自然灾异现象,还是皇帝家事或国家政事,他的奏章多能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并大都获得认可。
D、匡衡勤于职守,颇受信赖。在任职期间,他正直敢谏,勤勉为公;担任丞相时,虽曾因揭发旧臣而受到同僚的弹劾,但却得到皇帝的温言抚慰。
7、把文中化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奏显等,不自陈不忠之罪,而反扬著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罪至不道。
(2)方下有司问状,君何疑而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未烛也。
(3)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苏幕遮
(宋)朱敦儒
酒壶空,歌扇去。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芳草连天云薄暮。故国山河,一阵黄梅雨。
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
8、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词句,简要赏析。(5分)
9、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相比,本词下片塑造的词人形象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 , ”两句,写出了流俗的弊病,痛斥人们投机取巧而不顾准则的生活态度。
(2)苏轼《赤壁赋》中的“ , ”写出了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描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的情形。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梁羽生:千古文人侠客梦
周天意
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
梁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从1954年到1984年,30年,35部小说,160册,2000万字的‘刀光剑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表示,梁羽生是做到了着作等身的一位作家——160册书堆起来,足有一人高了。梁羽生的小说,结构和语言都独具魅力,多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陈述,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富有神采。


展开余下试题在梁羽生看来,与武侠小说结缘,实属偶然。1954年的他,还是一名普通报纸编辑,应好友《新晚报》总编辑之约,硬着头皮创作了报纸连载小说《龙虎斗京华》,不料一纸风行,并因此成为新闻人物。
晚年,梁羽生回望自己的创作生涯感慨万千:“往事并不如烟,要说是说不完的,能说多少就多少吧。这正是:旧梦依稀记不真,烟云吹散尚留痕。”他的话,如同他的葬礼,一如既往地低调,却不妨碍他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以及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梁羽生深受传统文化熏染,魏晋名士的风流,纳兰容若的深情都深深地烙在其骨子里。俗话说文如其人,在梁羽生的笔下,不但有着精彩诡异的江湖、神奇玄妙的武功,更有着令人荡气回肠的爱与友谊。但无论是武功还是爱与友谊,在他的笔下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烙印。江湖是种无奈的选择,梁羽生笔下的江湖是平和的江湖,是中规中矩的江湖。他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则更贴近生活,凸显真实人性,以儒家的思想写武,写江湖,不求深厚与诡异,只是表达着民间藏龙卧虎,水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道理。
古希腊艺术家认为悲剧是最完美的文学形式,悲剧揭示了生命的终极意义。梁羽生受十九世纪文艺思潮影响很深,对生命的终极关怀一直体现在他的创作之中。梁羽生笔下的爱情是多难的,再动人的爱情,即便是一见钟情,也让你白了头发,添了伤口,一如冰天雪地里的昙花,没有毅力没有恒心的人,也是无法采摘的。友情也一样,那是一种深藏的关怀与爱恋,得到难,守住也难。天山南北,四野茫茫,杨云聪与纳兰明慧的爱情夭折于民族的对立与现实的残酷之中,草原上的飞红巾蓝天的豪情最终换得个未老头先雪;贺兰山中,陈玄机与云素素本是白玉无瑕,儿女深情如夏花春水,奈何上代人冤孽重重,终是“寸寸伤心付劫灰”。世间之情犹如昙花开一样,漫长的等待,刹那的绚美,而痴情儿女的执着与高洁成为永不褪色的传奇。人性的复杂,爱情的难解,造化的弄人,都化在天山星夜的凄然一望之中了。
梁羽生笔下的英雄,其实也很平凡。随便往人群中一站,谁也不知道他是谁,更不会认为他就是个英雄。梁羽生是用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双拳难敌四手,这是至理名言。一个人功夫再高,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万人敌。毕竟人的体力和潜能都是有限的,也是相差不远的。除却《大唐游侠传》、《剑网尘丝》系列、《风云雷电》等少数几篇外,他的作品都集中在明末清初时期,英雄总是在国家民族大义之中,慢慢显露出来的。导演张纪中评价梁羽生说:“梁羽生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感很厚重,应该说他笔下武侠世界中的人都生活在真实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中。相比之下,金庸的作品往往表现的是生活在武侠世界里的侠客,他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梁羽生小说开篇引人,中间则是暴风雨前的平静,结局荡气回肠。梁羽生曾为自己撰写了一副对联:侠骨文心笑看云霄飘一羽,孤怀统揽曾经沧海慨平生。此联既含有书的名字,又在联尾暗嵌自己的名字,正是一生淡泊名利的写照。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梁羽生(1924年3月22日—2009年1月22日),原名陈文纺,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代表作品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
②武侠小说必须有武有侠,武是一种手段,侠是真正目的,通过武力的手段去达到侠义的目的,所以侠是重要的,武是次要的。 ——梁羽生

(1)下列对传记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
A. 与别的武侠小说家刻画的人物相比,梁羽生笔下的人物更平凡更贴近生活,这跟他创作时注重凸显真实人性力求用虚构的人物来强化历史氛围的写法是分不开的。
B. 梁羽生被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之一,共创作小说35部之多,书香门第的出身,决定了他在创作中热衷于使用诗词歌赋,语言充满神采。
C. 梁羽生笔下的武侠英雄在功夫上并不能做到万人敌,但他们心中充满了民族大义精神,这种精神总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慢慢显露。
D. 梁羽生笔下的江湖总比别的武侠小说家笔下的江湖少了几分精彩和诡异,这跟他一直以儒家的思想来写武写江湖是分不开的。
E. 文学与人生紧密相连,梁羽生笔下的爱情总不能一帆风顺,这既跟他的创作观有关,也跟他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2)请简要分析梁羽生武侠小说的创作特色是如何形成的。(6分)
(4)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梁羽生武侠小说的风格特点。(6分)
(4)“以侠胜武”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创作主张,结合本文并联系你所看到的武侠题材的小说和电视电影,谈谈你对“以侠胜武”的认识。(8分)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在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受伤后,他经过长期的治疗,终于逃过了死神的追击,但曾经健步如飞的他如今却 。
(2)天津市将全面实施失信市场主体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的机制,横跨工商、质监、食药三大领域,旨在让失信市场主体 。
(3)默克尔政府此前一直力主对难民敞开大门,但随着难民人数的激增及冲突事件的不断爆发,默克尔陷入了 的境地。
A、骑虎难下 寸步难行 步履维艰
B、步履维艰 寸步难行 骑虎难下
C、寸步难行 骑虎难下 步履维艰
D、步履维艰 骑虎难下 寸步难行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安倍抛出的“安倍经济学”,其主要内容就是大胆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唤起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构成,即所谓三支箭。
B、2015年以来,青岛坚持稳中求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C、中华文化史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D、 如果说追风来自人们对各类专家的依赖,那么,不难想见,这种“依赖”恰好凸显了一种当前人们的“预先失败”的心态。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盘扣也称为盘纽,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 , ,
, 。 , ,
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上固有的文化符号。
①它运用了盘、缝、缠等多种工艺和配色、拼接等多种技巧
②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
③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
④元明以后开始用盘扣来连接衣襟
⑤一枚枚精致细腻的盘扣安稳地扣连着衣襟
⑥传达中国衣裳含蓄内敛的格调
A. ⑥⑤①③②④ B. ②④⑤⑥①③
C. ⑥②④①③⑤ D. ②④①③⑤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提倡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精髓,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典范性文本,(1) 。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2) 。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风度;对社会而言,(3) 。


展开余下试题17、 阅读下面的文字,用3个四字短语概括现代中国人过春节的特点。(6分)
日前,微信发布了《2016微信春节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除夕至初六期间,有1.13亿在外地工作生活的用户依照传统选择回家过年,也有160万海外用户从国外赶回家过年。出去旅游正在成为许多人过年的新选择。数据显示,在2月1日至2月13日期间,有610万微信用户选择出境旅游。随着通信方式发展,微信拜年也日渐流行。除夕当日,利用微信传递春节祝福的语音视频通话时长达4.22亿分钟。此外,过年通过发微信红包压岁已成为新的年俗。除夕当日,微信红包的参与人数达到4.2亿人,收发总量达80.8亿个。
(1) (2) (3)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聊天群和朋友圈中,常能看到有人津津有味地在分享地铁里、公交车上斗嘴打架的视频。视频里,当事人暴戾毕露,女的“撕衣大战”,男的“拳击比赛”,围观者要么侧目以对,要么举起手机拍照,极少有人拉架劝和。视频分享到网络上,一些看客如看动作电影一般不亦乐乎,有的人甚至从专业格斗的角度对打架者进行评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1、A 混淆时态。原文是“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曾经”明确指出是历史上的情况,是降伏疟疾前的情况。
2、C 将或然变为已然。原文是“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
3、B 曲解文意。原文讲“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并未说产业化是“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先决条件。
4、C “传曰”的意思是“经传上说”,不应该断开,由此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第一个“而”表转折,其前可断可不断。断句的关键在于第二个、第三个“故”的位置。“以……之故”翻译为“因为……的缘故”,“因”“而”是连词,所以“故因”“故而”错,排除B项。
5、D “诏狱”在文中的意思是“关押钦犯的牢狱”。
6、D “正直敢谏”错,匡衡在石显用事期间“畏显”,没有尽到“大臣辅政之义”。
7、(1)(匡衡)已上奏石显等人,(却)不陈述自己不忠于皇上的罪行,反而显明先帝任用了奸邪小人(的过错),(匡衡的)罪行到了大逆不道的地步。(“扬著”“倾覆”“徒”“不道”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朕)正要下诏让官吏查明案件的情况,你怎么就疑心还上呈奏章归还乐安侯印自请退职(呢),这是显示我不能明察啊。(“方”“状”“章”“烛”各1分,句意通顺1分)
8、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2分)“芳草连天云薄暮”句借一望无际的芳草和黄昏天空的阴云抒发自己孤独伤心之情,又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一阵黄梅雨”的景象之中。(3分)
9、与辛词下片借典故塑造词人对失地难复的不平、内心激愤地形象不同,本词下片塑造了一位既想忠君报国又对前途惘然无奈、内心矛盾彷徨的词人形象;(2分)“有奇才,无用处。壮节飘零,受尽人间苦”,作者感到自己的“奇才”没有用武之地,“壮节”历尽坎坷,受尽了人间艰辛,苦闷无奈之情,油然而生;(2分)“欲指虚无问征路。回首风云,未忍辞明主”,作者对前途感到惘然,看不到希望,但又难以放弃自己忠君报国的爱国情怀,内心更加矛盾彷徨。(2分)
10、(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2)携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3)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12.(1)选A给3分,选C给2分,选E给1分。
(2)①传统小说和古典诗词的熏陶深深影响了梁氏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②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骨才情影响了梁氏的人物塑造;③对西方文艺思想的学习借鉴影响了梁氏的小说主题倾向,使其作品充满悲剧色彩和对生命的终极关怀;④受历史文化影响,梁氏的小说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3) ①多以章回小说的形式来叙事,多用诗词歌赋和民歌俗语;②笔下的武侠人物更贴近生活;③小说悲剧色彩浓郁;④小说充满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4)“以侠胜武”的创作理念使得梁创作武侠人物时不只是一味追求“奇特的武功和诡异的江湖”,他笔下的英雄总是充满了对民族和历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分)这种对侠义的宣扬是一种积极的创作态度,把侠义与时代责任联系起来,开拓了武侠的境界。(2分)而只局限于江湖恩怨、没有积极的思想理念的武侠,永远不能突破平庸。(2分)我们看到的武侠小说和电视电影,里面的武侠高手像神话一样荒诞,脱离环境来塑造人物,实质是对武侠的一种误解。当然,“以侠胜武”的主张很容易让武侠小说走上教化文学的道路,过于朴实的同时又扼杀了小说的想象力,所以如何做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是武侠创作的一大难题。
13、B 步履维艰: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寸步难行:形容走路、行动困难,也比喻开展某项工作困难重重。此处选用后一个义项。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为形势所迫,又难以中止。“步履维艰”和“寸步难行”都形容十分难行,但“寸步难行”语义较宽,还可以形容处境困难;“步履维艰”也可用于老年人或有病的人。
14、C A句式杂糅,应删去“构成”;B成分残缺,应在“稳中求进”后添加“的原则”D语序不当,应将“一种”移至“当人们的”之后。
15、D
16、(1)就是传承文化的必要方式(2分,“就是”1分,“传承文化”1分)
(2)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2分,“气质风度”1分,“截然不同”1分)
(3)可以转变风气(1分)
17、坚持传统、形式创新、内涵依旧 (60.180.6.13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