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20  2016-10-2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0]
江苏省盐城市南洋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南洋中学2016/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训练(21分)
1.在下面一段话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就在周汝昌 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 。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震惊。似《文赋》这等 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A.踌躇满志 搁浅 涵盖 B。意得志满 搁置 覆盖
C.踌躇满志 搁置 涵盖 D。意得志满 搁浅 覆盖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D.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余额宝”是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B.“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新生人口必然会增长,一方面将改善“4—2---1”的家庭结构,另一方面劳动资源增加,也会减轻适龄劳动人口赡养老年人。
C.孔子学院正在各国落地生根,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教育,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国样本”。
D、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圆大学梦。
4.以下是杜甫《阙题》一诗,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
①未应伤物华 ②留著伴梨花 ③三月雪连夜 ④只缘春欲尽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5.下列句中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终鲜兄弟 鲜,少。 B。当侍东宫 当,应当。
C.扃牖而居 扃,打开 D。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制,制造。
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鸡栖于厅。(定语后置句)
C.行吟泽畔(省略句) D。是以见放。(被动句)
7.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已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然 室始洞然 然予居于此
D.于 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葬于江鱼之腹中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沈贞甫墓志铭
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子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浏览完整试题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节选自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
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
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
9.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
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追记了沈贞甫的的哪些事迹?请列举?(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唐六赴举
冷朝阳
秋色生边思,送君西入关。
草衰空大野,叶落露青山。
故国烟霞外,新安道路间。
碧霄知己在,香桂月中攀。
(1)诗歌首联有什么作用?(3分)
(2)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四、名句默写(12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
(3)臣欲奉诏奔驰, ;欲苟顺私情, 。
(4)但以刘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愿乞终养。
(6) ,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总是离人泪。
(7) ,禾黍秋风听马嘶。
(8)四围山色中, 。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月 夜
韩少功
①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
②城里人能够看到什么月亮?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③由此可知,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乡下人不得不使用阴历,即记录月亮之历。哪怕是最新潮的农村青年,骑上了摩托用上了手机,脱口而出还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记时之法,同他们抓泥捧土的父辈差不多。原因不在于别的什么——他们即使全部生活都现代化了,只要他们还身在乡村,月光就还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溪流上跳动的月光,树林剪影里随着你前行而同步轻移的月光,还有月光牵动着的虫鸣和蛙鸣,无时不在他们心头烙下时间感觉。
④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因此几乎没有真正的夜晚,已经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和睡觉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我熬过了漫长而严重的缺月症,因此把家里的凉台设计得特别大,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贪婪地收揽和积蓄,然后供我有一下没一下地扑打着蒲扇,躺在竹床上随着光浪浮游。就像我有一本书里说过的,我伸出双手,看见每一道静脉里月光的流动。
⑤盛夏之夜,只要太阳一落山,山里的暑气就消退,辽阔水面上和茂密山林里送来的一阵阵阴凉,有时能逼得人们添衣加袜,甚至要把毯子裹在身上取暖。童年里的北斗星在这时候出现了,妈妈或奶奶讲述的牛郎织女也在这时候出现了,银河系星繁如云星密如雾, 无限深广的宇宙和无穷天体的奥秘哗啦啦垮塌下来,把我黑古隆冬地一口完全吞下。我是躺在凉台上吗?也许我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太空人在失重地翻腾?也许我是一个无知无识的婴儿在荒漠里孤单地迷路?也许我是站在永恒之界和绝对之境的入口,正在接受上帝的召见和盘问?
⑥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
⑦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
(选自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
14.文章②③两段通过对比,凸显了城里月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5.请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叮叮当当”“哗啦哗啦”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4分)
16.“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请结合全文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


17.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2分)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如何微信
姜 赟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经意间,有人问起,你生活中跟谁打交道最频繁?思来想去,答案竟有些不可思议: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这不仅仅是个人感受,也有数据为证: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微信掀起了一股潮流,日均卷入5.7亿登陆用户,一线城市渗透率高达93%。可以说,目之所及,身之所处,皆有微信包围。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是个生活方式”,已清晰地呈现在无数用户的生活世界。对此,有些人心甘情愿地“醉”在其中,有些人无可抗拒地“裹”在里面,大有一种“不在微信中进化、就在微信外落伍”的趋势。
  然而,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既然舍不得错过朋友之间的新鲜事、热议话题,就有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里“鸡汤”养生的腻歪。也不止一次听见抱怨“生活被微信殖民了”“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晚上十点领导还布置任务”……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恐怕,这也算是“技术改变生活”的另一种表达。
  进一步说,用户对微信的依赖有多重,异化的程度就有多深。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一如微信开屏动画折射的隐喻:一个人站在地球面前,连接了全世界,却感到无可抑制的孤独。如果借用美国摄影师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来演绎这种异化,更具震撼力。他去掉了照片里人们手中的手机,那个瞬间里的人们虽然都在一起,但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表情地仿佛丢掉了灵魂。可以说,微信方便了社交,却让我们稀释了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这就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
  于是,有人想到了逃离,或卸载微信,或停用朋友圈。豆瓣上有篇日记这样写道:停用朋友圈半年,看过电影43部,看过书14本,这些电影和书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迹,但我还真的很难回忆起刷朋友圈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迹。确实,人们更看重的,是这种“痕迹”。
  选择逃离终究是消极的抵御,而非主动的驾驭,不然有些人就不会卸而复装了。只是因为朋友一句“你不用,会让我很不方便”,足以让他再次臣服。要知道,摔跟头主要跟地没关系,跟人有关系。矫正微信使用造成的错位与扭曲,限制其在生活世界的位置,才能将自己从焦虑纠结、寂寞疏离中释放出来,使生命更为丰富、生活更加精彩。
  微信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实际上,微信上发生的事,依然遵循着生活本来的规律;微信上发生的交往,仍然符合现实做人的基本原则。毋宁将其看作第二生活,是第一位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2日05 版,有删改)
  18.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3分)
  19. 文章提及埃里克•皮克斯吉尔的作品《远离》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20.作者认为对微信应持有怎样的态度,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不起,”森林中的一只小鸟问,“您比我年长,您能告诉我,森林在哪里吗?”
  “森林?”年长的老鸟说,“此刻在你身边的不就是森林嘛。”
  “真的吗?可我身边的只是树,而我要寻找的是森林。”小鸟说完,失望地飞向别处,继续寻找森林去了。
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或者套作,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A 2.A
3.D(A“根本原因是……”和“与……有莫大关系” 句式杂糅;
B成分残缺,句末加“的负担”
C语序不当,应为“推广汉语教育,传播中国文化”)
4.B 5A. 6.B 7.D
8.B(A项,“穷”,困厄,仕途不通达;C项,“易”,轻视,看不起;D项,“畏”文中是敬重的意思)
9.B(“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错,文中重在介绍沈贞甫为人和为学的态度,对其“身世”基本没有介绍)
10.(1)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要来我这里考核订正,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是对的.(“虽”1分,“过”1分,“卒”、“然”各1分)
(2)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
(“遇”1分;“一言之善”1分;“何以”,译对宾语前置,1分;“于贞甫”,翻译时应前移,1分;“得此”,应译出“此”指代的内容,1分)
11.(1)贞甫在我仕途不济时仍然向我请教学问;
(2)贞甫不管我仕途逆与顺,都不改变对我的看法;
(3)贞甫上进好学,抱病著书立说. (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共3分)
12(1)(3分)交待送别的时节、地点;点出送别主题;奠定情感基调。(各1分)
(2)(4分)精选景物(1分),以草衰衬托空野,以叶落衬托青山(1分),表达了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惜别之情)(2分)。
(3)(3分)表达了对友人赴举成功的鼓励、期盼和祝愿。(3分)
13.略
14. 城里的月光暗淡、短暂、呆板(没有神采)、稀少。(可结合“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 “城里人不得不使用公历,即记录太阳之历”分析)(每点1分)
15. ①都将视觉上的月光写成听觉上的,化静为动,使用叠词、拟声词(答到其中一点即可);(1分)②“叮叮当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轻盈灵动,诗意盎然;(1分)③“哗啦哗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的情态;(1分)④表现了作者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终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身心俱醉、无比惬意之情。(1分)(手法共1分,特点2分,情感1分。)
16. 内容:①凸显月光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显要标志。(1分)②写出作者对于乡村月光的喜爱和自豪。(1分)
结构:③统领全文,引出城市和乡村的月光的对比。(1分)
17. ①“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侧面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②“山谷里一声长啸”,衬托出乡村月夜的宁静。③再次点题,将读者带进宁静而美好的月夜,暗指“人应怀着虔诚的心与大自然亲近”这一主旨。④景语作结,富有诗意而又耐人寻味。(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任意三点得满分)
18.(3分)首先提出观点:如何微信是一种生活态度;(1分)其次分析人们日常生活中受微信困扰的现象,以及过于依赖微信的危害;(1分)最后指出应如何正确对待微信。(1分)
  19.(3分)说明用户对微信异化程度的严重,(1分)微信稀释了人们的交往,(1分)有力论证了微信对人们生活的干扰不只是生活层面的问题,更是精神层面的课题。(1分)
  20.(6分)①主动驾驭微信,而非选择逃离。(2分)②拒绝过度使用微信,矫正使用错误。(2分)③端正生活态度,将微信看作第一生活的延伸和补充。(2分)

附:译文
我初次认识沈贞甫时,他还很年轻,在马鞍山一座寺庙旁读书.等我娶了王氏,(王氏)和贞甫的妻子是姊妹,经常在岳丈家见面.我曾经到邓尉山中小住,贞甫也来同住,天天到虎山、西崦周围的山上游玩,观赏太湖七十二峰的荚景.嘉靖二十年,我定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边,界于昆山、嘉定之间,沈家世代在此居住.贞甫因此更加亲近善待我,每天都和我有书信往来.尽管我仕途坎坷,但唯独沈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个字的疑惑,也一定来拜访我,加以考订,并且最终认为我的话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我隐居在江海边,达二十年之久,其间经历了许多丧老病死、坎坷磨难,被世人所嗤笑,而贞甫毫不因别人的说法改吏自己,与我共进退.即使我偶尔得到重用,令众人惊诧莫名,可是贞甫也不会瞧不起我.唉!士人在潦倒(或不得意)时,听到别人一句好话,也不能忘怀,我凭什么从贞甫那里得到这样的(恩遇)呢?这正是贞甫去世,我不能不为他极度悲伤的(原因)啊.
贞甫为人处事不卑不亢、上进好学,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是同道中人就不曾对他和颜悦色.遇到事情慷慨激昂,即使受到挫折也不回避.特别喜欢到名山大川、寺庙道观中读古书,每到一处就潜心读书.听说别人有好书,就想尽办法借来,亲自抄写,多达几百卷.现在有为科举速成地为学之道,都认为研习经书、学习古籍是迂腐的,沈贞甫却单单这样喜欢并精研经典古籍,在古籍研究方面大有长进,从未停止.后来不幸得病,一病数年,可是著述更加勤奋.我十分敬仰他的志向,同时也担心他的气力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劳作,他最终因此病逝,真悲伤啊!
当初我在安亭时,闲来无事,经常去拜访他,边喝茶边讨论文章,有时达一整天.等到贞甫病逝了我再到那里去,又刚刚经过战乱,独自徘徊无处可去,更使人产生荒凉寂寞的感慨.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病逝,时年四十二岁.真令人悲伤啊!
铭文:天意命运不可预料,勤谨忠恳英年早逝! (220.172.109.4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盐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