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590  2016-10-24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0]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传》,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梦》,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 “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浏览完整试题C.“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解析:依据原文“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传》,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梦》,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可知,“评点”不分主与辅,选项说“通过……来辅助……”违背文意。
答案: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弹幕”与传统的“评点”颇为相似,“弹幕”的流行使传统的“评点体”有可能在视听化、网络化条件下得到复活。
解析:原文“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即低劣的评论会影响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答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解析: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除了评论作品外,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批评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选项“负责将作品化难为易”偷换对象。
答案:B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母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奂生,其父以为文明之象,因名之曰奂。金末举进士不中,乃作万言策,指陈时病,皆人所不敢言者,未及上而归,教授乡里。
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
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奂将行,言于楚材曰:“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愿假以岁月,使得抚摩疮痍,以为朝廷爱养基本万一之助。”楚材甚善。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按行境内,亲问盐务月课几何、难易若何。有以增额言者,奂责之曰:“剥下欺上,汝欲我为之耶?”即减元额四之一,公私便之。不逾月,政成,时论翕然,以为前此漕司未之有也。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
世祖释召奂参议京兆宣抚司事,累上书,得请而归。疾笃,处置后事如平时,引筯大笑而卒,年七十。赐谥文宪。
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奂不治生产,家无十金之业,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人有片善,则委曲称奖,唯恐其名不闻;或小过失,必尽言劝止,不计其怨怒也。所著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行于世。
(选自《元史•杨奂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B.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C.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D.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遗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解析:原文标点为“仆不敏,误蒙不次之用,以书生而理财赋,已非所长,又况河南兵荒之后,民无几,烹鲜之喻,正在今日,急而扰之,糜烂必矣”。
答案:D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解析:“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杨奂出身有传奇色彩,他受人尊敬。他出生之前,母亲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赵寿之将他请来,以师友之礼相待,严实询问他的行止。
B.杨奂关心民生,办事坚持原则。他巡视河南辖境时,过问盐税情况,严厉批评提出增加盐税的人,下令减少盐税,官府百姓两相便利。
C.杨奂敢言劝谏,心直口快。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批评当时的弊政;他向耶律楚材吐露心声,得到称赞;别人有小过,他毫不顾忌地予以指出。
D.杨奂为文喜新,著作丰富。他写文章绝不因袭古人,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他著有《还山集》和《正统书》等,一共一百多卷流传于世。
解析:“他作万言策上奏皇上”错,万言策并没有上奏皇上。
答案: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奂既至,招致一时名士与之议,政事约束一以简易为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喜周人之急,虽力不赡,犹勉强为之。(5分)


展开余下试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概用简略便易处理。(得分点:既、招致、一各1分,句意2分)
(2)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得分点:周、赡、勉强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他的母亲曾经梦见东南方的阳光照在自己的身上,旁边一位神人将笔交给自己,不久杨奂就出生了,他的父亲认为这是文德辉耀的象征,因此给他取名为奂。金朝末年杨奂考进士落榜,于是作万言策,指摘当时的弊政,都是人们所不敢说的,没有等到策书奏上就返回家乡,在乡里教授学生。
癸巳年,杨奂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往,以师友的礼节对待他。有个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的杨奂门人,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到杨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
戊戌年,考试各道进士。杨奂就试于东平,两次考试中诗赋、策论第一。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楚材,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奂即将就任,对耶律楚材说:“我没有什么才能,误蒙破格任用,以一介书生来管理财赋,已不是我所擅长,更何况河南经过战乱灾荒之后,百姓所剩无几,老子所谓治理大国应像烹调小鱼那样小心谨慎的比喻,正合于今日,如果着急而频加扰动,一定会糜烂。希望你给我一段时间,使得我能够安抚平息战争的创伤,作为为朝廷爱护恩养百姓的一点帮助。”耶律楚材非常赞许他。杨奂已经到任,招来当时的名士与他们商议,政事法令一概用简略便易处理。巡视河南辖境以内,亲自询问盐务每月赋税多少、难易情况。有人以增加盐税进言,杨奂责备他说:“盘剥百姓欺瞒朝廷,你想要我这样做吗?”于是他减去原税额的四分之一,官府百姓两相便利。不过一个月,政事已经整顿完毕,当时舆论一致认为,这是以往的赋税所长官从未做到过的。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
世祖用释车召来杨奂参议京兆宣抚司的事务,杨奂多次上书(告老回乡),所请获准而回家。病重,处理后事就像平时办事一样,举杯大笑而去世,享年七十岁。赐予谥号文宪。
杨奂博览群书,长于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杨奂不经营产业,家中财产不足十金,却喜好周济他人的急难,虽然财力不足,仍然尽力而为。别人有一点小善,就委婉称赞,唯恐他的名字不被人所知;如果别人有小过失,必定竭力劝阻,而不顾忌别人的怨恨。著作有《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流传于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客 亭
杜 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注】 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秋晚,方迎家再至梓州。因秋夜而赋此诗。
8.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秋天拂晓,北风凛冽,落叶纷纷,太阳从寒山上升起,浓雾锁江,渲染了一种凄寒冷落的秋晨之景(3分),为下文抒发诗人的悲情渲染了氛围(2分)。
9.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表达了自己老而无用、年老体病、余生飘零的悲叹(3分)。诗人早晨起来,面对萧瑟的秋江秋景,顿时想起了自己一生往事,而如今即使圣朝不把自己看作无用的人,自己也已病老,只能在飘零之中了却残生(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2)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6)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20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著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1986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选自徐百柯《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一战结束后,战败国德国将退出山东, 日本代表牧野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顾维钧说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②巴黎和会是顾维钧外交生涯的高峰,塑造了他以后的外交风格。这种风格与其说体现了他个人的性格,不如说体现了他所代表的国家。他越过国际惯例和外交官俱乐部的默契,诉诸舆论和群众情绪。事实上,他将总体战的原则引入了外交领域,将绅士的交涉变成了群众的斗争。(选自刘仲敬《中国外交的顾维钧时代》,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成就辉煌,在外交界声名远扬,正是因为他的年轻有为而有幸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署名字的人。
B.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极尽溢美之词称赞顾维钧,认为他是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即使与西方世界的外交家相比,他也熠熠生辉。
C.学者温源宁在一篇印象记中赞美了顾维钧的履历:驻美、英、法国大使,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等,职位之高让人“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
D.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虽然位居后进,但他勇于任事,赢得威尔逊等人的赞赏。
E.顾维钧自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以来,一生在外交界纵横捭阖,屡建奇功,“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这样的评价他当之无愧。
(2)顾维钧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顾维钧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称之为“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请结合材料中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杰出表现,简述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顾维钧生前备受人们称赞,死后中国驻联合国代表亲临吊唁,他的一生之所以能够“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其人格魅力是一个重要原因。请给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只要认真阅读原文,找准选项区间就可以得满分。A.顾维钧成为《联合国宪章》署名第一人的原因错误,原因是“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而不是顾维钧的年轻有为。 B.“溢美之词”说法不准确;“代表中国利益的外交家的典型”错误,原文是“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C.驻美、英、法国大使是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才担任的,文中是“公使”,且温源宁只是赞美了顾维钧1934年以前的人生经历。
(2)题干中“出色的外交家”是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的“纲”,通观全文,关注链接,既观其行事,又要看别人的评价。
(3)找准答题区域,整理概括相关信息点即可。
(4)对此类题型尤其要注意探究的角度,从其性格修养、爱国精神、意志品质、对待他人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整体归纳,再结合原文事例加以阐释,可以直接利用原文字句,但更多的是对事件的提炼。
答案:(1)选D给3分,选E给2分,选B给1分。选AC不得分。
(2)①外交事业成就辉煌。而立之年巴黎和会上表现突出,成就事业巅峰;《联合国宪章》签字第一人;担任过最高的外交职务等。②外交影响广泛。生前外交行事屡受各国政要、学者盛赞,死后受到较高礼遇:美国报界载文哀悼,中国外交高官亲临吊唁。③外交经历丰富,风格独特。晚年著有《顾维钧回忆录》,外交上讲究总体战的原则,打破外交惯例,有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每点2分,共6分)
(3)①顾维钧勇于任事,独当一面。在前辈们不出面的情况下,他侃侃而谈;在苦争无望的情况下,他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②痛陈山东问题时,顾维钧有理有据,态度鲜明。他引用国际法,巧妙地以山东与耶路撒冷类比,雄辩地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③顾维钧外交手段灵活。他展开穿梭外交,调动舆论力量和群众情绪,讲究总体作战原则,追求中国最大化权益,树立中国的尊严。(每点2分,共6分)
(4)①他有较高的修养。他沉着和蔼,平易近人,无比耐心,温文尔雅。(2分)②他对祖国有一颗赤子(爱国)之心。他学成归国,为国效力;外交斡旋,维护弱国权益。(3分)③他意志坚定,为人勇毅。他既能坚守原则,又灵活机变,斗争有理有据又讲究策略,赢得朋友甚至对手的肯定。(3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他板着脸________地走到前面,啪的一声关上了电视,嘴里不忘咕噜了一句“吵死人了,有啥看头”,说完转身走了。
②大会按时召开了,主席台上不知啥时候冒出十几个“专家”来,一个个________,倒也把台下的人唬住了,会场顿时没有了声音。
③六个月的实习刚一结束,小王便来到科长办公室,________地拿出一大堆鉴定材料,小心翼翼递上去,请实习单位的领导签字盖章。
A.道貌岸然 郑重其事 一本正经
B.一本正经 郑重其事 道貌岸然
C.道貌岸然 一本正经 郑重其事
D.一本正经 道貌岸然 郑重其事
解析: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有时带有贬义。道貌岸然:形容神态庄严(现多含讥讽意)。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从感情色彩上说,“郑重其事” 是中性词,“道貌岸然”是贬义词,而“一本正经”是中性词,也可以含有贬义。“一本正经”通常强调人的表情、动作正经庄重;而“道貌岸然”则强调人的外貌衣着庄重,其实道德败坏。第一句中有“板着脸”“走”等表情、动作的词语,所以用“一本正经”。第二句中强调主席台和所谓“专家”,显然有讽刺意味,所以用“道貌岸然”。第三句中“小心翼翼递上去,请实习单位的领导签字盖章”可知强调的是严肃认真,所以用“郑重其事”。
答案: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两岸关系能否实现和平健康的发展,关键之处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
B.对一个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博览会来说,展会上展出的产品往往是下一个消费市场的风向标,代表无限商机。
C.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D.昂山素季对中国人一点也不陌生,这位颇具个人魅力的女子喜欢用玫瑰花头饰,柔美的外表下是一颗坚韧的心。
解析:A项,搭配不当,“能否”与后文“确立……共同政治基础”矛盾,属于一种可能对两种可能。C项,成分残缺,缺少“按照”的宾语中心语“的理念”。D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中国人对昂山素季一点也不陌生”。
答案:
标签:粤教版 高二 必修五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粤教版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