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74 2016-10-2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4]
安徽省舒城晓天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B.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C.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惯用语 天遂人愿 梳装打扮
B.虔诚 擦边球 蘖根祸胎 咬文嚼字
C.端详 排行榜 旁征博引 磕磕绊绊
D.苍桑 卖关子 命途多舛 感恩戴德
3.下列横线上所填的一组关联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木” 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 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A.不但 而且 至于 而且
B.如果 就 关于 或者
C.不但 而且 那么 或者
D.如果 那么 至于 甚至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队伍团结、作风顽强、进步明显,已经拥有一些挑战王者的底蕴。然而,一传不稳这个致命的弱点仍十分刺眼,郎平 的指挥调度也难以彻底弥补。
(2)《阅兵》系列作品共有四幅,每幅的尺寸达到了130X180厘米,展现了四代领导人阅兵实况,构图独具匠心,色彩浑厚清新,画面上四位领导人 。
(3)袁春强可以 地模仿毛主席说话令节目增色不少,孙晓彤主持精彩机灵,晶晶主持沉稳同时还奉献了专业水准的孔雀舞。
A.栩栩如生 出神入化 惟妙惟肖 B.出神入化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C.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出神入化 D.出神入化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每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爱眼日”,世卫组织设置爱眼日,旨在唤起全球对盲症,视力损害及视力受损者康复。
B.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是19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众多的保守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更是他个人的悲剧。
C.小说《边城》塑造了一个撑船老人的孙女和当地船总的两个儿子之间的爱情故事。借助这一缠绵曲折的情节来描绘湘西地区的宁静生活和民性淳朴。
D.我相信我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一切,我甚至敢于深入到悲剧的核心,在纯粹的荒谬之中停留,但我的生活并不会因此出现奇迹般的变化。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西游记》,别样的经典
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除了稍晚出现的《金瓶梅词话》,其余《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三部,都是传统积累型小说,是作家在前代民间艺人和文人不断加工的基础上才写定的。这三部小说中,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小说作者以他自己的风格完全溶解了前人对唐僧取经故事所提供的艺术材料,使小说的内容和形式都烙上了独创的、属于他的个人风格的印记。
神佛妖魔故事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和丰富的艺术经验积累,也有外来的,主要是印度佛教文学的故事的濡染。除了神祇和鬼魂是古代原始宗教的产物以外,神仙和妖怪是秦汉以来方士、道士然后是艺术家——民间艺人和文人的虚构;佛、菩萨、魔则是由印度佛经传入,然后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这种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的汇合,自六朝的志怪小说以来已渐次达到密洽无间;与此相应的是宗教上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的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西游记》的艺术虚构正是建立在传统艺术经验和这种社会的宗教性观念、风习的基础之上的,但它又以作者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独创性批判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或更正确地说,和社会的宗教性观念开了玩笑,对它进行了嘲弄。
浏览完整试题
在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中,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前者应予肯定,后者应被否定。但《西游记》不与宗教观念和社会意识认同,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道教神玉皇大帝、道教祖师太上老君、西方佛祖释加牟尼,都是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至于天将神仙、菩萨金刚和诸路神祇就更不在话下。不少妖魔倒是可亲可爱,有人情味,是引人寄以同情的对象,猴精孙悟空便是最突出的一个。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约束,读者则同情于他受紧箍咒时的窝囊气而欣喜于他的有时妖性复发。西方路上好多魔头和小妖的天真、狡狯和滑稽也引人喜爱;不少妖魔和神佛通声气,有渊源,是一家子。神与魔泯除了界限,受到作者的平等待遇,于是,宗教的价值观就被抛弃,被超越,宗教的虚伪性也在很大程度被揭露了:因为说到底,天堂地狱,神佛妖魔这些超人间的幻象全是随着艺术家的意旨转的,是艺术虚构的产物。《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世界,同时也就宣告了宗教的创造和作家本人所创造的同样都是一种意识的虚构。
《西游记》不仅奠定了神魔小说这一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而且是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的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作品。中国长篇小说的主题,通常集中在战争、爱情、政治、家庭等等社会性的关系上,很少有、或者简直没有像西方小说中《鲁宾逊漂流记》那样一类以人和自然斗争为主题的作品。《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行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以降妖伏魔赞美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它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节选自《西游记〈前言〉》)
6.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19分)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挛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①。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
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释】①游夏:即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两人都有非凡的才能。子游:言偃,吴人,字子游,小孔子四十五岁。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小孔子四十四岁。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B.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C.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D.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
展开余下试题
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醮:改嫁。
B.祖母刘氏,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服阕:服丧期满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 内转:归家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父亲死了,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吏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1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答:
(2)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答:
四、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8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3.“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14.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15.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既写抬眼所见的自然美景,清新淡雅;亦暗含潇洒自在、归隐田园之志,颇具象征意味。
(2)《滕王阁序》中“ , ”两句,巧妙化用前人诗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绝美的风景画,堪称点睛之笔。
(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5分)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父子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之实,又是一绝。
B.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那三个人是盗贼。小说通过写“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绝”。
C.根据本小说情节可以推知,盗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所锁定为盗劫目标,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D.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E.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17. 请结合本小说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头子”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6分)
18. 伏笔,是小说情节构思的重要手段。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小说是怎样运用伏笔这一技法的。(6分)
19.三个盗贼盗劫得逞,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想?(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8分)
20.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将正确序号依次填入下面横线:(3分)
① 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 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
③ 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荫道不见了,道路变得崎岖不平。
④ 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林,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
展开余下试题
⑤ 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族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答:
21.阅读下面材料给“埃博拉病毒“下定义,(不超过70字,中间不准出现标点符号,可以删减内容,但要概括出主要信息)(5分)
埃博拉(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
埃博拉病毒是: 。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游客正在兴致盎然地参观一座古老的宅院,他们很纳闷,这座宅院的屋檐为什么特别大?为什么在屋檐下 面还做了一间小巧的屋子?他们正在争论,导游告诉他们:这是供路过此地的流浪汉挡风遮雨,歇脚过夜的。游客们哑然了,同时感到一种从远古流传过来的温暖。 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做一个屋檐,那就在自己的心里搭一个屋檐吧。因为,人心毕竟比屋檐大。
请以“心灵的屋檐”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一、1.【答案】D 【解析】 “无”通“毋”,不要。
2.【答案】C【解析】A装—妆; B蘖—孽;D苍—沧。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从句意关系看,“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为递进关系,故排除B、D两项;“它可能是透着黄色”“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两句,从句意上判断,应为递进关系,而非选择关系,故排除C。
4.【答案】 B【解析】栩栩如生:指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美妙、非常逼真;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高超绝妙的境界。
5.【答案】D【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子最后加“的重视”;B项不合逻辑,应把关联词“不仅是……,更是……”引导的内容互换一下;C项属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塑造”改成“描写”。
二、6.【答案】B【解析】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7. 【答案】D【解析】A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B“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C“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说法绝对。
8.【答案】B【解析】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三、9.【答案】B 根据文言文语句句式大多对称的原则,“少仕蜀”与“为郎”之间应停顿,根据句意,“之”为代词,应为“称”的对象,它们之间不应断开,“泰始”为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据此也可帮助断句。“诏征”是动词,作谓语,后面宾语应为“太子洗马”,应断句,“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三处难度不大,均要断句。
10.【答案】D “内转”,根据上下文应该是“到朝廷内做官”的意思。
11.【答案】D D项,“讨厌下属官吏……而被上告”说法与原文不符。“上告”,是指上级告发。根据文意,应该是他憎恨的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告发的。
12.(1)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
(2)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相匹敌,因此孔明说话细碎。
【解析】这两句话中有大量的文言实词是理解与翻译的障碍,需要准确把握:第(1)题,需译出实词“暇”(空闲)、“事”(侍奉,师从)、“方”(比方)的含义。第(2)题,需译出实词“敌”(对手)、“碎”(具体,琐碎)的含义。另外注意(1)中“游夏”的注释。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县)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感伤眷恋备至,笃深的孝道之情,于是积郁成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刘氏有病时,(他)就哭泣流泪不敢大口呼吸,从不脱衣安睡,饮食汤药必定先尝过后再端上去。有空闲的时间就讲学,忘记了疲劳,并且拜谯周为师,谯周的学生把他比成子游子夏一样的人才。
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于是上疏说:我因命运不好……
晋武帝看了他的奏疏说:“李密有名声,不是平白无故的!”于是就暂停征召。后来刘氏去世,守丧期满除去丧服,又以洗马之职征召他到洛阳。司空张华问他说:“安乐公这人怎样?”李密说:“可以和齐桓公并列。”张华问其中的缘故,(李密)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而称霸诸侯,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爬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而抵抗魏,任用黄皓却丧了国,由这知道成败是同样的。”张华接着问:“孔明的教诲为什么那么细碎具体?”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相互说话,所以言辞简洁优雅;《大诰》是与普通人说话,适宜细碎具体。和孔明说话的人没有人能和孔明相匹敌,因此孔明说话细碎。”张华认为他的话对。
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憎恨的那个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里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以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职位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赐宴饯别时,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圣上光明在上,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死于家中。
四、13.【答案】画面: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作用:①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二联叙事,第四联抒情,叙事和抒情通过这一句贯穿起来。
【解析】颈联写景,时间为秋天,地点为边界,描绘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戍边的旌旗毫无生气地挂在旗杆上,显得特别的凄凉、惨淡,营造出了一种破败荒凉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上承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下启作者的内在感受。
14.【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抒情主人公现在的形象特点:漂泊边城,壮志未酬。早年,姓名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
【解析】首联:“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说的是早年陆游被皇帝重视,后来为秦桧所黜,不得不入蜀从军的事,由意气风发
上一篇:
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月)语文试卷
下一篇: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10月)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舒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