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26 2016-10-2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6]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太原五中2016—2017年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三 语 文
出题、校对:王海燕 张雯 (2016.10.17)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国古代,史官作为信史的记录者、编著者与守护者,其职守显得神圣而庄严;而《周易》则常被人们视为“卜筮之书”。在不少人眼中,作为卜筮之书的《周易》有几分神秘,甚至有几分荒诞。然而,内涵、特点等方面似乎相去甚远的史官与《周易》之间,在先秦时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先秦,史官所掌职责范围很广泛,主要有:记言记事、卜筮祭祀、掌天文历法、保管图书文献档案、草拟诏令等等。在先秦史官的这5种职责中,有3种与《周易》有着密切关联。
一是先秦史官保管图书文献档案的职责。二是先秦史官掌卜筮祭祀的职责。春秋时期,人们据《易》筮占吉凶,预测未来,或引《易》议事论物,评判是非,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史官是占卜祭祀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记录者,推动了《周易》及《易》筮流行。三是先秦史官记事记言的职责。卜筮方式如果是用《周易》来预测的筮占,则史官所记就相当于《周易》的应用案例写实。
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阅读先秦文献的记载,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筮占的准确而感到惊讶。如何来解释史官们所做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其次,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从选择占卜结果来讲,先秦史官往往依据自己的意图来定,朝着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向去进行解释。
先秦史官所掌职责非常丰富,堪称是当时的“通才”,而《周易》是一部既简明又涉猎宇宙万物、社会人生的著作,可谓“通学”;作为“通才”的先秦史官与作为“通学”著作的《周易》,有着一种内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出于职责要求,先秦史官堪称是《周易》的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他们偶尔表现出的运用《周易》对于具体人和事的发展进行准确预测的“奇迹”,主要得益于对于《周易》变化观的活用,以及对于拟预测人和事历史、现状的观察和了解;而其这方面的败笔与尴尬,正好说明《周易》唯心、神秘思想本身的致命缺陷。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先秦史官精通《周易》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秦史官掌有保管图书文献档案的职责,而《周易》作为卜筮之书,属于史官的执掌范围。
B. 职掌《周易》为先秦史官熟知《周易》提供了客观条件,精通《周易》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浏览完整试题
C. 先秦时期《易》筮流行,史官掌有卜筮祭祀的职责,负有参与、记录占卜祭祀动的职责。
D. 史官是信史的记录者,负有记言记事的职责,经常要记录用《周易》占卜吉凶的应用案例。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其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十翼”等都体现了这点。
B.《周易》是一部简明的包罗万象的书,涉及宇宙万物、社会人生,它的致命缺点是唯心以及神秘思想。
C.以《易》占筮,未必准确,因为人事是千变万化的,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从根本上来说难以成功。
D. 以《易》占筮,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史官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结果,并按照自己的意图去解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官编纂信史,《周易》是卜筮之书,两者在内涵特点方面似乎相去甚远却联系紧密,史官职掌卜筮是联系两者的纽带。
B.先秦史官精通《周易》,能够通过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进行卜筮,有时预测结果的准确度令人惊讶。
C.先秦史官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周易》,他们是《周易》实用案例的记录者,也是解读者、运用者、守护者及传承者。
D.先秦史官与《周易》联系密切,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是准确解读《周易》的关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钺,字虔甫,祥符人。弘治九年进士。除御史。巡视中城,理河东盐政,历有声绩。正德改元,天鸣星变。偕同官陈数事,论中官李兴、宁谨、苗逵、高凤等罪,而请斥尚书李孟抃、都督神英。武宗不能用。以丧归。刘瑾恶钺劾其党,假他事罚米五百石输边。瑾败,起故官,出为巩昌知府,寻迁四川副使。巡抚林俊委钺与副使何珊讨败流贼方四等,赐金加俸。迁陕西按察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寇入白羊口。钺意必窥岢岚、五台间,乃亟画战守。寇果犯岢岚,钺与延绥援将安国、杭雄败之。加俸一级。寻讨平内寇武廷章等。召入理院事。
世宗即位,历兵部左、右侍郎,出总制陕西三边军务。钺长军旅,料敌多中。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乃炮击之,寇引去。以其间增筑墩堡,谨烽堠,广储蓄,选壮勇为备。未几,寇复深入平凉、邠州。钺令游击时陈、周尚文等,分伏要害遏其归,斩获多。钺策寇失利必东犯延绥,檄诸将设伏待。寇果至,又败去。嘉靖二年,以塞上无警召还。给事中刘世扬请留钺陕西,而久任诸边巡抚。帝卒召钺,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入掌都察院事。
四年,代金献民为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中官刁永等多所陈乞,帝皆许之。南京守备已三人,复命卜春添注以往。御马监阎洪因军政,请自考腾骧四卫及牧马所官。钺累疏力争,帝皆不纳,至责以抗旨,令对状。钺引罪乃罢。武定侯郭勋以会武宴列尚书下,疏争之。钺言:“中府官之有会武宴,犹礼部之有恩荣宴也。恩荣,礼部为主,会武,中府为主,故皆列诸尚书之次。宴图可征,不得引团营故事。”帝竟从勋言。于是官旗郑彪等皆援全例以请,钺执奏如初,而疏有“猿攀狐媚”语。帝恶之,复责对状,夺俸一月。
钺既屡谏不用,失上意,且知为近幸所嫉。会病,遂再疏乞休,许,未行,卒。赠太子少保,遣官护丧归葬。久之,赐谥恭简。
(《明史》,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
B.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
C.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
D.初至固原/寇入犯/援兵未集/钺下令大开诸营门/昼夜不闭寇/疑有备/未敢逼。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烽堠,是古代战争重要的辅助手段。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用来瞭望敌情的土堡叫“堠”。
D.疏,是古代大臣写给皇帝的用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的奏议,多以抒情为主,如《谏太宗十思疏》。
6.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钺因丧事离职,刘瑾趁机诋毁并弹劾他的党羽,结果李钺被罚五百石米,刘瑾失败后,他官复原职。
B.李钺善于用兵,讨伐流贼方四立下大功,被加俸一级,并因此被召入理院事。而在固原,他采用空城计和游击等战术,屡次战胜敌军。
C.面对朝廷诸多不良现象,李钺多次上疏皇帝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不但没有得到皇帝的采纳,反而被责备对抗圣旨,并曾被剥夺过一个月的俸禄。
D.李钺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加之自己被皇帝的近宠嫉恨,于是借病请求辞官归乡,还没有启程就去世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钺意必窥岢岚、五台间,乃亟画战守。(5分)
(2)钺既屡谏不用,失上意,且知为近幸所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岂伊:岂唯 ②荐:进献
8.试分析诗中丹橘的形象。(5分)
9.请赏析这首诗的最后两句。(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诗经•氓》中,以比兴手法写女子容颜润泽、年轻貌美,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的句子是: “ , 。”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以比喻来写出旅途孤寂的句子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展开余下试题
“悲愤画家”廖冰兄
著名漫画家廖冰兄一生作品达上万福,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宽广的人文胸怀,被称作“浓缩的百年中国史”。其中,尤以“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的“悲愤漫画”最为出名。“悲愤漫画”成为廖冰兄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
廖冰兄1915年10月出生于广州,读中学时即开始作漫画,20世纪30年代初期,17岁的廖冰兄开始发表漫画。此时发表在上海《时代漫画》等刊物上的作品,虽然以趣味为主,但其中有些作品却是以幽默含蓄的笔调来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甚至试图穷究这些社会现象的根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廖冰兄画了一批宣传抗日的漫画,然后带到广州、武汉展出。1938年秋,廖冰兄又创作了《抗战必胜连环画》 。这套连环画200多张作品立意新颖,题材广阔,刻画入木三分。这些作品“无论在前线还是在后方,都犹如激励军民的号角,响彻云天;更如射向敌人的炮弹,威力强大。它们和千千万万的正规军和游击队融为一体,并肩作战,终于赢得了这场民族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在美国的扶持下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国内战。惨遭八年战乱中的中国人民又一次面临光明与黑暗的抉择。此时,廖冰兄用了半年时间,画了一百多幅漫画,以总题为《猫国春秋》,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这组画抒发了人民对蒋介石独裁政权暴虐与腐败的积愤,以人形的猫鼠来隐喻反动派中的各种分子既狼狈为奸,又互相争夺的丑态,喷发着对蒋家王朝暴虐和腐败的积愤。其中《染血求知》为代表作,当时贪官污吏层层剥削经费,使当时在校学生的伙食质量急剧下降,即便如此,学生们仍然在蚊虫肆虐、夜无明灯的环境下读书学习。这是一幅20世纪40年代中国惊心动魄的“寒士图”。作品展出时人海如潮,不少学生、农民、工人竞相携带铺盖,披星戴月徒步赶到展区,露宿街头,通宵达旦排队购买入场券。作品对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争取和平反对内战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如此广泛的画展是前所未见的。
1947年,内战已经打响。廖冰兄移居香港。到香港后,廖冰兄加入了中共香港文委领导下的“人间画会”。在廖冰兄的倡议下,“人间画会”举办了“风雨中华”大型漫画联展,反映了中国“遍地哀鸿,弥天战火;金风钞雨,动荡中华”的现状。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政治漫画展。
建国初期,为配合形势,廖冰兄作了不少时政漫画,其中《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为代表作。这组画对“花朵必须向上,太阳只需初升,画人定要笑盈盈,作画清规三订”的教条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今天看来仍具有借鉴意义。1957年,廖冰兄也因此画被打成右派,自此停笔长达22年。
1979年,经过拨乱反正之后,廖冰兄的被“活埋了二十年”的漫画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在廖冰兄晚年的作品中,以对十年浩劫进行深刻反思的组画《噩梦录》(1979年)和《残梦纪奇篇》(1994年)的影响最大,令人警省。其中《蝇的株连》记录了“极左”路线制造的历次政治运动——“用重磅的炮弹对付一只小小的苍蝇”,而炸弹之下是无数无辜的良民。画面令人触目惊心。《自嘲》描绘了自己长期封闭在瓮中,身心扭曲,痛苦不堪;在瓮破之后,仍然不敢动弹的状态。表面上,这幅画描绘“文革”留下的精神创伤,反映的是个体的悲剧,实质上概括了整个中华民族一代人的悲剧。作品于夸张之中满含辛酸,于感慨之中多有庆幸,成为那个特殊时代不可磨灭的符号。
“漫画不是玩笑,不是点缀,漫画是一种责任。”这正是廖冰兄倾尽一生为之奋斗的座右铭。
相关链接
①廖冰兄(1915~2006),我国著名漫画家,其漫画尖锐活泼,针砭时弊,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融中国画、西洋画、儿童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于一身,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3年9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出版有《冰兄漫画》(1932年至1982年作品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9月22日去世,享年91岁。
②中外古今的漫画大师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而我的作品却偏于发泄悲愤,不是使人感到轻松,而是感到压抑、震撼。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故我所作多是悲愤漫画。(廖冰兄自语)
③廖冰兄有火一样的性格。他生性刚烈,从来不怕得罪人,历经多个时代而尖刻批判的“硬汉”精神不改。画如其人。他的画中有蔑视王法僧规、锄强扶弱的鲁智深;有憨直、纯真、天不怕、地不怕的黑旋风李逵…… (著名漫画家方唐评廖冰兄)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廖冰兄中学开始创作漫画,一生作品达上万幅,尤以“悲愤漫画”最为出名,他也被称为“浓缩的百年中国史”。
B.中外古今的漫画偏重于幽默,但廖冰兄却选择了令人感到压抑的“悲愤漫画”,可见他有着超出常人的胆识与气魄。
C.为了对黑暗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廖冰兄画了一幅题为《猫国春秋》的画,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展出,引起轰动。
D.廖冰兄创作的漫画《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者诸公》讽刺现实非常辛辣,可他也因此被打成右派,停笔长达22年。
E.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廖冰兄人生不同阶段的主要漫画创作,并对廖冰兄的艺术成就和人格品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廖冰兄的“悲愤漫画”创作共分几个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各自有着怎样的主题内容?请加以概括。(6分)
(3)廖冰兄为什么选择创作“悲愤漫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对十年浩劫进行反思是“文革”结束后的一大创作主题,巴金先生创作了散文集《随想录》,廖冰兄也创作了《噩梦录》和《残梦纪奇篇》等漫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种“反思创作”的理解,并从民族发展的角度谈谈“反思”的现实意义。(8分)
第II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③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④“女当家”在选房一事上大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销售顾问再如何地巧舌如簧,她们仍会坚守自己的选房法则。
⑤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习以为常,有了寒食一节。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围绕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进行的法律修正,还专门引入了禁止买卖精子、卵子、受精卵和胚胎,禁止以任何形式实施代孕。
B. 电影《失孤》无疑是三月最受关注的华语片,但部分观众认为细节的缺乏、情节的破碎,导致了《失孤》在缥缈中流于形式化概念的主要原因。
C.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展开余下试题
D.《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首先,改革由问题倒逼 ① 产生,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 ② 又会出现。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欣欣向荣,面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机遇, ③ 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巨大挑战,发展对于改革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弱, ④ 在增强。 ⑤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容易改的先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深刻性、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第三,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关节点,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治理转型都直接依赖于重大改革的突破;转型倒逼改革,改革的时间和空间约束全面增强。 ⑥ ,改革开放必须加大力度、爬坡过坎。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不久 但也 反而 再次 因此
B 而 / 但也 进而 再次 当然
C / / 而且 从而 其次 其实
D 而 马上 但也 反而 其次 所以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什么是“始”呢?就是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的阶段,它包括了事物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种种情况在内。 ① ?就是事物在发展中间的全部经过情形,它包括了事物在不断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间各种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内。什么又是“终”呢? ② ,是一个过程的终了。把这三个阶段的情况综合起来,我们如果用新的术语加以阐明,那么,所谓“三知”, ③ 。否则,对客观的事物就真的是“一问三不知”了。
16. 下面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字。(6分)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看见山下有人趟水过河,它想:我可以为人们架设一座石桥。看见有人家盖房子,它又想:我可以做一块上好的奠基石。多少年过去了,它依然在山上。一天夜里,山洪暴发,这块大石头从山顶滚了下来,挡住了人们通行的路。村民们正在想办法把它掀进谷底。这时,一位过路的旅行者阻止了他们,他决定把这块石头运回城市。一个月后,这块石头立在了一座城市的一个广场上,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6.10月考答案
1.B【解析】 “精通《周易》是他们的职责所在”逻辑有误。
2.A【解析】“十翼”是阐述《周易》义理的书,不是《周易》的基本要素。
3.D【解析】深入探讨先秦史官与《周易》的关系,对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史学史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说就是准确解读《周易》的关键。
4.B
5.D“多以抒情为主”错,应该是多以议论为主
6.B根据选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寻讨平内寇武廷章等”可知,“并因此被召入理院事”错。
7.(1)李钺料想到流贼必定会窥视岢岚、五台间,于是赶快谋划作战与防御的部署。
(“窥”“亟”“画”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李钺已经屡次进谏不被采纳,失掉了皇帝的信任,并且知道自己被皇帝的近宠嫉恨。
(两个被动各1分,句子大意3分)
8.丹橘有一颗耐寒之心,一年四季常青,本可荐之嘉宾,但是却重山阻隔,命运坎坷。(3分)诗人以丹橘自况,借赞颂丹橘经冬犹绿,来抒发自己虽有高尚品质却不被赏识的抑郁之情。(2分)
9.最后两句将桃李与丹橘进行对比(1分),并运用反诘语气(1分),表达了诗人对丹橘遭遇冷遇的同情(2分),借此抒发对朝廷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点明了主题(2分)。
11.(1)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C不得分。
解析:B“古今中外的漫画偏重于幽默”不正确,应为“中外古今的漫画大都偏于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A被称为“浓缩的百年中国史”的是廖冰兄的所有漫画作品,而并非廖冰兄。C《猫国春秋》应为一组画的名字。
(2)分五个历史阶段。①20世纪30年代初期:批判人世的冷酷、虚伪和不公平,甚至试图穷究这些社会现象的根蒂。②抗战时期:宣传抗日,表达抗战必胜的决心。③内战时期:揭露蒋介石独裁政权丑态,抒发激愤之情。④建国初期:时政漫画,讽刺教条主义。⑤“文革”以后:对十年浩劫进行深刻反思。
(3)①廖冰兄充满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宽广的人文胸怀和“硬汉”精神,他致力于“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而“悲愤漫画”能更为直接有效地实现他的这一创作目的。②廖冰兄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认为“漫画是一种责任”,“悲愤漫画”可以成为他承担社会责任、代千万人发声的最好工具。③古今中外的漫画以使人感到轻松的幽默以及所谓黑色幽默为多,“悲愤漫画”能独树一帜,更易引人关注,迅速直接地起到针砭时弊、振聋发聩的作用。
(4)理解:这种反思创作并非要反映创作者个人在十年浩劫中的所受的迫害,而是要借漫画揭示众多无辜的个体生命受到的摧残、心灵的扭曲,更是要揭示整个中华民族一代人的悲剧;创作者试图通过深刻的反思,探究造成这场灾难的根源,进而警醒人们不要让悲剧重演,不要重蹈覆辙。
意义: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强大,就应不断反思过去,以史为鉴,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发展进程才会更快。深刻反思、鉴往知来,才能使中华民族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2.C解析:① 句,“激浊扬清”指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该词只能充当谓语,不能充当定语,用在此处也不合语境,故错。②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用在此处正确。③句,“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次序地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这与前面的“逐渐地”在语意上重复。④句,“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出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多含贬义)。⑤句,“习以为常”常做某件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就觉得很平常了。此处可改为“相沿成俗”。⑥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用在此处正确。
13.D解析:
A.成分残缺,应在句尾加上“的规定”。B.“导致了……”与“……的主要原因”杂糅。
C.动宾搭配不当,“拓宽”与“内涵”不搭配。
14.D
15.
①什么是“中”呢?;
②就是一个事物的结束;
③就是知道事物的开端、发展、结束”(或“始”“中”“终”)
(写出一处给1分,写出两处给3分,写出三处给5分。)
16.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由3个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流行古代布币组成,整个外形像一个 “人”
上一篇: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广东广州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常见俗语、惯用语及易混虚词辨析01-02(2份打包)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太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