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594  2016-10-27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4]
广东省广州市2017高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精选试题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3份打包)
文言文阅读(虚词部分)01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侍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解析】 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试题为传统题型,所考查的虚词也是大纲规定的18个虚词中的。D项,“且”均为副词,将要。A项,第一个“者”表判断;第二个“者”译为“……的人”。B项,第一个“而”表顺承;第二个“而”表转折,却。C项,第一个“以”,表目的,来;第二个“以”,因为。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 C项中的两个“其”都是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A项中的“而”是连词,第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第二个表示修饰关系。B项中的“焉”,第一个是代词,作宾语,相当于“之”,那里;第二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D项中的“与”,第一个是介词,和;第二个是连词,和。这个选项值得推敲。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其为变亦酷矣
吾其还也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解析】 A项,第一个“其”是代词,指“天地变化”;第二个“其”是连词,“还是”(表示委婉商量的口气);B项,第一个“于”是介词,“比”;第二个“于”是介词,“对于”;
C项,均为连词,相当于“而”;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的人”;第二个“者”是语气词,表判断。
【答案】C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皆以儿戏害其国


浏览完整试题几以捕系死
B.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 C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④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
⑦劳而无所,必有悖心
A.①③④⑥ B.①③⑤⑦ C.②④⑤⑥ D.②⑤⑥⑦
【解析】 ①③⑤⑦中的“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意为“但是”。②中的“而”是代词,你的;④⑥中的“而”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①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②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③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④壮士!能复饮乎
⑤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⑥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⑦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A.①②⑤⑦ B.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④⑤

A.①意忘其为狼矣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乃伪睡以俟
②余船以次俱进
C.①则二狼伺其未觉
②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D.①乃杀而取其革
②陈涉乃立为王
【解析】 都是副词,“于是”。A项,①动词,是;②介词,与“为所”组成复合词,表被动。B项,①连词,以便,借以;②介词,依,按照。C项,①代词,他;②副词,表反问,难道。
【答案】 D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平公趣杀炮人,毋有反令。炮人呼天曰:“嗟呼!臣有三罪,死而不自知乎!”
平公曰:“何谓也?”
对曰: “臣刀之利,风靡骨断而发不断,是臣之一死也;桑炭炙之,肉红白而发不焦,是臣之二死也;炙熟,又重睫而视之,发绕炙而臣不见,是臣之三死也。意者,堂下其有憎臣者乎?杀臣不亦枉乎!”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下》)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
②是臣之一死也
B.①平公曰:“何谓也?”
②是臣之三死也
C.①风靡骨断而发不断
②发绕炙而臣不见
D.①死而不自知乎
②杀臣不亦枉乎 (60.180.3.60)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广东省广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