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19  2016-10-3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9]
四川省阆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阆中中学校2016年秋高2016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含书写5分 时间:120分钟 命题教师:田彦江 审题教师:吴万里)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本试卷自己带走保存。
第Ⅰ卷(共30分,每小题3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
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 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够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鸿雁是随阳之鸟,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
发人们对光明温暖的追求和团结奋进的热忱。
B.鸿雁在飞行时,翅膀拍动频率适中,沉雄有力,冲入秋空,给人心胸开阔,精神振
奋的审美感受。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翔姿优美,亦刚亦柔,阵容壮观,能唤起古
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2. 下列关于古代咏雁诗词,属于“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一项是(3分)
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浏览完整试题 B.“雁飞高兮远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C.“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戴叔伦《孤鸿篇》)
D.“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
州定慧院寓居作》)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之浅吟低唱、鹰的竦峙树端、燕的栖息房梁、鹤鹭的兀立
江滩,其审美意蕴较之鸿雁列阵没有高下之分。
B.文章拿蟋蟀、鸣蝉、鹰鹞、鹤鹭等与鸿雁做对比并引用古诗词中的句子,是为了突
出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C.最后一段中的“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景
中情,情中景”、“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
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二、文言文基础题(21分,每小题3分)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军函陵 军:驻扎
B.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C.臣愿得谒之 谒:拜会
D.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涕:鼻涕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不得持尺兵 不得召下兵
D.丹不忍以己之私 乃遂私见樊於期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太子丹恐惧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愿大王少假借之
7.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又前而为歌曰 ②太子迟之 ③且君尝为晋军赐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⑤与郑人盟 ⑥箕踞以骂曰
⑦晋军函陵 ⑧函封之 ⑨群臣怪之
A.①⑤⑦/②⑨/③/④⑥⑧
B.①④⑥/②⑧/③⑤/⑦⑨
C.①⑧/②⑤/③⑦/④⑥⑨
D.①⑤/②⑦⑨/③⑥/④⑧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吾其还也 其:还是
B.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因:于是
C.臣之壮也 之:结构助词,的
D.以次进 以:按照
9.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见燕使者咸阳宫
10.下列对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宫殿的台阶下面。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台阶下面的人,请他们转达。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古代称人有时也直称其名。在古代,通常自称称名,称人称字,也不能一概而
论。自称有时不称名,代之一些谦卑的称法,如“臣”“仆”等。
C.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
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舒缓优柔。
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荆轲刺秦王》)——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
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第Ⅱ卷(共120分)
三、(24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4分)


(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4分)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8分)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925年4月
注:1925年,诗人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
(1)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都是美的事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说说《死水》中“死水”的象征意义和诗人可能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



13.名句默写。(8分,每空l分)
(1) 毛泽东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可以说是巧妙地回答了《沁园春 长
沙》中“ , ”的问题。
(2) 我目送丁香姑娘远去后消失的情景的句子:“ ,
。”(《雨巷》)
(3)《再别康桥》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写康河中的水草柔嫩可爱,欢迎诗人的句
子是“ , 。”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倚歌而和时,描写宾客们同仇敌忾的神态的句子是:
“ , 。”
四、(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题。
送给妈妈的礼物


展开余下试题[美] 希夫拉•格廷杰
佳丽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整天开开心心,像一只快乐的小燕子。不过,最近她也有一个心思——母亲节快到了,她想给妈妈一件礼物,却不知送什么才好。
虽然妈妈总是说女儿好好学习就是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但是佳丽觉得只有送一个用彩色塑料纸包装、扎着绸带的礼物才能表达自己的心意。
可是,送给妈妈什么好呢?佳丽想了好几天,直到有一天她看到妈妈用一只普通的盘子装小甜饼,她才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妈妈经常制作小甜饼,如果送给妈妈各种各样精美的盘子放这些小甜饼,妈妈该有多么高兴啊。想到这里,佳丽的脑海里浮现出各种各样的盘子。
下面的问题就是怎么筹到足够多的钱。她帮伯曼太太看护宝宝,帮加兹太太整理杂货店,帮希利太太打扫院子,这些工作都可以得到一些报酬。积少成多,她的储蓄罐很快就装满了硬币。
她捧着储蓄罐来到弗朗克先生的小卖部,可是,那些精美的盘子她连一只也买不起。
“等一等”,弗朗克先生了解到她的意图后说,“也许我能为你这个懂事的小姑娘找到点什么。”
弗朗克先生走到店后面,过了一会儿他拿来一只大大的漂亮的白色瓷盘子。“这种盘子只剩下最后一个了,我想把它当做一个小小的礼物送给你,然后你可以将省下来的钱给妈妈买别的东西。”
佳丽非常开心。但是,怎样才能使这只白色的瓷盘变成一个特别的礼物呢?佳丽想到一个办法。她拿出画笔和颜料,在瓷盘子上画了好多图画。
在母亲节的那天早晨,佳丽怀抱着用彩色塑料纸包装、扎着绸带的礼品盒来到妈妈面前。她用细小的声音说:“妈妈,母亲节快乐!”
妈妈的脸上立即有了幸福的红晕。她搂住佳丽,亲了又亲。“哦,谢谢,是什么礼物?”
妈妈拆开礼品盒的时候,佳丽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
“多美呀,”妈妈激动地说,“你的画使这个漂亮的盘子显得更加特别!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与它相同的盘子了。宴会上,我就用它来装小甜饼!”
这时,门铃响了。妈妈把盘子放在桌子上,然后去开门。许多亲朋好友走了进来。他们有的带来了水果,有的带来了酒和饮料,还有的带来了蛋糕。家里顿时热闹起来。但是,由于桌上摆的礼物越来越多,没有人注意到佳丽的盘子,它被挤到了桌子的边缘。
突然,哐啷一声,佳丽的盘子掉落到地上,摔成了许多红红绿绿的彩色小碎片!
佳丽先是怔怔地看着地上的碎片,然后眼泪刷刷地直往下流。
“哦,佳丽,这只是一次意外。”妈妈抱着佳丽安慰道,“我知道你很伤心,但是,妈妈已经看到了你的礼物,妈妈会永远记住你给我送过一个特别漂亮的礼物的。”
佳丽还是不停地流泪。“佳丽”,妈妈说,“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后,我们总是有办法改变它,甚至还能发现它好的一面。比如,妈妈知道了佳丽的心意,这就是好的一面。”
晚上,佳丽躺在床上无法入睡。她的眼泪已经把枕头弄湿了。窗外,幽幽的天幕上缀满了灿烂的星辰。她想到了妈妈的话。
怎样才能把破碎的盘子变成一件好事呢?佳丽想呀,想呀,想出了一个很好的计划。她脸上挂着笑容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早上,她第一个起床,她在厨房的柜子里找到了一个空玻璃瓶,然后开始实施她的计划了。
当妈妈起床后,佳丽来到妈妈面前,说:“妈妈,你说的对,我发现摔碎的盘子也有好的一面。我能改变它,把它变成特别的礼物。”
你知道这是什么礼物吗?佳丽把所有的彩色盘子碎片放进了玻璃瓶子。这些碎片在瓶子里显得多么漂亮呀!它们有紫的,有蓝的,有金色的,像天上耀眼的星星。妈妈摇摇瓶子,它们在里面跳跃着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妈妈幸福极了,但是更幸福的是佳丽,她终于送给妈妈一个特别的礼物。
(选自2013年第4期《小小说选刊》)
1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中写到“妈妈总是说女儿好好学习就是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说明佳丽的妈
妈把孩子的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B.小说中多处出现的问句构成了贯串全文的线索,既突出了佳丽的心理活动,又推
动了情节的发展,还引人思考。
C.小说结尾不惜笔墨从声音、色彩两个角度描写了彩盘碎片做成的礼物,突出了礼
物的美好,烘托了母女俩喜悦幸福的感受。
D.小说用儿童的口吻叙述故事,亲切自然而又生动活泼,语言虽朴素,但描写准确
逼真,形象鲜明,呈现出独特的美。
E.在盘子掉落到地上摔成了许多小碎片之后,虽然“妈妈”安慰了佳丽,但佳丽“还
是不停地流泪”,晚上“躺在床上无法入睡”,这说明佳丽是个悲观好哭的孩子。
15.这篇小说围绕“送给妈妈的礼物”写人叙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
分)




16.小说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7.这篇小说的内容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五、(11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这些文章或记政治、外交的风云变化,或记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都是千古流传的
叙事名篇。
② 广大读者十分关心这一事件如何了结,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把问题真正查个原形毕
露,并作出处理。
③ 张老师十分喜欢孩子,他在退休之后,又义务办起了补习班,为的是再享与学生在
一起的天伦之乐。
④ 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
地,谁主沉浮”的浩叹。
⑤ 闻伯牙《高山流水》,钟子期喝曰“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叹
“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两人遂为金兰之交。
⑥ 为了打动秦穆公,烛之武说得那么委婉动听,曲尽其意,使人拍案而起。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
还是从字数上看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B.真正的侠士,是不会为一时之怒而轻动干戈,不会为一己之私怨而妄加杀戮,更不
会为报答一人之恩义而轻易付出生命的。
C.文章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充分展现了他“志士”“勇士”,特别是“辩士”。
D.荆轲行刺秦王,不只是为了报答太子丹的恩义,更是为了六国免遭秦军铁蹄践踏,
为了天下黎民免遭战乱之祸而采取行动。
20.下面一段文字是结合《荆轲刺秦王》一文,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扩展成的散文片段,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展开余下试题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
深秋的风带着特有的萧瑟,① ,让人感到刺骨的寒意。零落的枯草在
地上瑟瑟发抖。荆轲面对着众人,眼中闪出坚定的目光。他最后深情地望了一眼燕国
的大地,毅然转身上车,② 。只见车儿愈去愈远,③ 。


③ 六、(60分)
21.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烛之武临危受命,机智退秦,值得我们敬佩;荆轲不避艰险,坚守信念,为后人传颂……这些经典故事,像我们民族的灵魂一样,凝聚在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那些历久弥新催人奋进的精神,像我们民族的血液一般,流淌在每一个人的血脉中。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令我们感动奋进的场景或事件。请认真筛选,组合素材,形成文字。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标题自拟;④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阆中中学校2016年秋高2016级第一学段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阅卷标准
说明:145分+5分(书写)=150分
第Ⅰ卷
一、 (9分,每小题3分)
1、B(应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关键在于要把雁的特点与它们审美感受对应起来,不能张冠李戴)
2、D(A属于“侧重抒情”; B属于“ 侧重写景”;C属于“侧重言志”;D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物我同一,互为补充,使孤独的形象更具体感人。“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以“孤鸿”为喻,表现苏轼孤芳自赏,不肯随人俯仰的傲岸与高洁)
3、C(“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
二、(21分,每小题3分)
4、D (“眼泪”)
5、B(A、出发 打开 B、如果没有 C、武器 武士 D、私利 私自)
6、B(A东方道路上的主人;C走投无路;D宽容)
7、A(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意动 ③动词活用为名词 ④名词作状语 ⑤名词活用为动词 ⑥名词作状语 ⑦名词活用为动词 ⑧名词作状语 ⑨意动 )
8、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9、A (A、介词结构后置 判断句 B、定语后置 C、被动句 D、省略句)
10、C 声调悲凉。
第Ⅱ卷
三、(23分)
11、
(1)(4分)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它所想要的土地呢?(译出大意给1分,两个“封”“阙”的解释各1分)
(2)(4分)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译出大意给1分,“偏袒扼腕”“进”“ 切齿”“拊心”的解释各1分)(见《导学案》第51页第2题)
12、此诗见高一语文读本《你的微笑》第1-2页
(1) 丑恶的事物(死水)尽情美化自己,效果则更丑,对比鲜明。(2分)写出了死水的不可救药。(2分)
(2)《死水》是诗人处于思想迷茫时期的心灵袒露。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黏滞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一沟绝望的死水”是诗人对现实的否定,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批判立场。(2分) 表达了诗人对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的失望,体现了诗人的战斗精神。(2分)
13、(7分,每空l分)
(1)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见《固学案》第1页第6题)
(2)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4)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评分说明:每空有错字多字少字(含笔画不清楚的),该空均不得分。
四、(21分)
14、C D(A“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于文无据。B对文句作用的分析正确,但它还称不上线索,线索是“礼物”。E“这说明佳丽是个悲观好哭的孩子”表述错误。是为妈妈失去了自己给她的特别的礼物而伤心。)
15、①以“礼物”为线索,使情节集中、紧凑。②“礼物”是情感的寄托物,聚焦了可贵的亲情,利于小主人公内在情感与心理的发掘与表现。③“礼物”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平台,准备礼物的过程充分表现了小主人公懂事孝顺、聪明机灵、坚韧执着等性格特点。(答对任意2点,得4分)
16、“妈妈”是一个温和慈爱、充满智慧、开明乐观的母亲形象。①收到女儿的礼物后,“幸福极了”“搂住佳丽”“亲了又亲”;盘子摔碎后,又抱住佳丽不停地安慰,可见她的温和慈爱。②善于因势利导,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可见其智慧。③她教导佳丽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体现了她乐观的生活态度;对孩子的想法行为,她或理解欣赏,或循循善诱,很开明。(答对任意2点,得4分)
17、这篇小说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看似较简单,但意蕴丰富,体现在:①围绕母亲节给妈妈送礼物,讴歌了珍贵动人的亲情。②通过塑造一位慈爱而充满智慧的母亲形象,启发人们思考爱的艺术。③妈妈引导佳丽正确对待碎盘的情节,启示人们积极辩证地看待生活中的意外与不幸。④弗朗克先生送瓷盘的情节,则体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每点2分)
五、(11分)
18、B (①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见教材第15页)②“原形毕露”指本来面目完全暴露,伪装被彻底揭开。改为“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见《导学案》第49页第9题)③“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夫妻、亲戚之间的关系。(见《导学案》第22页第4题)适用对象仅指家人。④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阆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