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15  2016-11-0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5]
辽宁省大连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大连市第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王莹 审核人:王中华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中国的家训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家训最早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中国的家训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伦理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指向。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前文说到周公戒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家训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言传下来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选自胡申生的《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有删改)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第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训最早是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是以口头表达的形式来体现的。
B.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周公训子”就是这种文化最早最可信的源头。
C.“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D.周公旦以自己为迎接贤士而常中断洗头和吃饭的事来告诫儿子要礼贤下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论语•季氏》中讲述了孔子训诫儿子的事,后人归纳出了“庭训”“趋庭”“鲤对” “庭对”等词语,这些词语后来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B.家训的体现形式在不断更替,从口头训诫发展到通过书信、训词、遗书等传递的形式,再后来又演变为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等准则性条文。
C.中国家训文化的内容要求是指向家庭及其成员的,其功能包括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以及确保形成良好的家风。
D.中国家训的内容十分广泛,几乎涵盖了个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伦理道德、文化知识、谋生技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的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在中国家训文化的萌芽期还是发展期、成熟期,乃至衰败期和蜕变期,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
B.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家庭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这样家庭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C.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久而久之,良好的家风便逐渐形成并延传下来。
D.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故而其后代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宇文测,字澄镜,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驎、父永,仕魏,位并显达。
测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起家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累迁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尚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魏孝武疑齐神武有异图,诏测诣太祖言,令密为之备。太祖见之甚欢。使还,封广川县伯,邑五百户。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公。
太祖为丞相,以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多委任之。又令测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除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拜侍中、长史。六年,坐事免。寻除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测政存简惠,颇得民和。地接东魏,数相钞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缚送之。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设酒肴宴劳,放还其国,并给粮饩,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汾、晋之间,各安其业。两界之民,遂通庆吊,不复为仇雠矣。时论称之,方于羊叔子。或有告测与外境交通,怀贰心者。太祖怒曰:“测为我安边,吾知其无贰志,何为间我骨肉,生此贝锦!”乃命斩之。仍许测以便宜从事。
八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转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测命积柴之处,一时纵火。突厥谓有大军至,惧而遁走,自相蹂践,委弃杂畜及辎重不可胜数。测徐率所部收之,分给百姓。自是突厥不敢复至。测因请置戍兵以备之。十年,征拜太子少保。十二年十月,卒于位,时年五十八。太祖伤悼,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护监护丧事。赠本官,谥曰靖。
测性仁恕,好施与,衣食之外,家无蓄积。在洛阳之日,曾被窃盗,所失物,即其妻阳平公主之衣服也。州县擒盗,并物俱获。测恐此盗坐之以死,乃不认焉。遂遇赦得免。盗既感恩,因请为测左右。及测从魏孝武西迁,事极狼狈,此人亦从测入关,竟无异志。子该嗣。历官内外,位至上开府仪同三司、临淄县公。测弟深,一代良臣。
史臣曰:宇文测昆季,政绩谋猷,咸有可述,其当时之良臣欤。(原文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B、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C、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D、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民入城堡/以避之测至/皆令安堵如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驸马都尉,官职名,掌管副车之马。我国东汉以后称帝王女婿为“驸马”,即因驸马都尉而得名。
B、除、拜、加、转,表示古代官吏的授职或调动的情况;伯、公,指的是爵位,从等级看,公高于伯。
C、突厥,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也是世界历史上古老的民族之一。
D、谥,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身份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叫谥号,即用一两个带歌颂褒扬性质的字对死者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测出身官宦,家世显赫。从高祖宇文中山到父亲宇文永,都任职北魏,地位显达;他本人是皇族子孙、宣武女婿,一生任职众多;弟弟宇文深,一代良臣;儿子宇文该继承爵禄,历任官职,地位尊崇。
B、宇文测性格沉稳,施政仁厚。他年少读书时专心致志。后娶北魏宣武帝之女阳平公主为妻,授任驸马都尉。
C、宇文测戍边有方,足智多谋。在绥州时,面对突厥的入侵,他命令事先在重要道路上堆积柴草的地方同时点火,使敌人误以为大军到来而溃逃,己方收获无数。此后,他请求朝廷加强防备,常常十天整月地目不窥园;在汾州任职时,对前来侵掠的东魏人,他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
D、宇文测为人宽厚,颇得人心。在洛阳的时候,他宽容了偷他妻子衣服的盗贼,使这个盗贼受到感化,在西迁入关,事情极其窘迫的情况下,这个盗贼伴随在他身边,一直忠心耿耿。


展开余下试题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张元干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8.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6分)
9.“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
① 《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
② 《三峡》中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 。
③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一盆兰花 季明
老安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山民。
老安住在大山里,几间石墙、瓦顶的小屋,屋后是绿浪翻滚的千顷竹海,屋前是一池水波荡漾的山间湖泊,竹海的绿浪跌印在湖泊里,把清可见底的湖水,染成一池温润的碧玉。
老安非常爱这峰青水秀的大山。
老安也爱花,每当上山采药时,看见喜欢的花草,就挖回来,栽在自家那用竹篱笆圈成的小院里,有杜鹃、茶花、迎春、野玫瑰、山百合……最多的是兰花,老安栽了二十多盆的兰花。因此,一到春天,老安院子里的花,就开得姹紫嫣红、芳香四溢。
这年春天,省城一位画家到山里写生,路过老安的家时,眼睛倏地被满院五彩缤纷的花点亮,背着画夹,推开篱笆门,走了进去。
画家陶醉在花香扑鼻的世界里。
“你也喜欢花?”正在侍弄花草的老安问。
“是呵。尤其喜爱兰花呢!”画家在那二十多盆兰花前蹲下来,很夸张地吸吸鼻子,仿佛要把花香全都吸进腹中。
兰花有的已经开了,有的长满嫩绿的花箭,正含苞待放。
画家忽然问:“老乡,你这花卖不卖?”
老安憨憨地一笑,说:“卖啥卖?这些花儿不金贵,都是俺在山里挖的,你要是喜欢,尽管拿去!”
画家掏出钱,说:“一定得给你钱。”
老安急忙用手挡住,说:“啥钱不钱的,你也太小看俺山里人了!”
俩人拉扯了半天,最后,画家被老安的朴实所感动,从画夹里取出刚画好的画,说:“我用这幅画换你一盆花,行吗?”
老安接过画,一看,画的正是他们山乡的风景。
画家说:“我是个画家,我叫李致宁。”
画家选了一盆兰花,抱在怀里,欢喜地走了。
老安不知道这李致宁是何方神圣,把那幅画翻来覆去地看了半天,也看不懂它究竟好在哪里,便随手扔在桌上。
没几天,画家从老安那儿抱走一盆兰花的事,传遍了小山村。这天,几个外出打工刚回乡的年轻人,急匆匆地来找老安。
一个人说:“老安叔,你被骗啦,那盆兰花肯定非常值钱!”
“值啥钱?”老安不解地问。
另一个人说:“我打工的那个城市,一盆兰花最贵卖到五千多块钱呢!”
“五千多块?”老安的手开始抖动起来。
又一个说:“五千多块算啥?在花卉超市里,有一盆兰花,竟然卖了三万块!”
“三万块?那是啥兰花?”三万块,老安就是卖好些年的草药,也挣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安的手快速抖动起来。
那人来到院子里,仔细地看了看,指着其中的一盆说:“好像就是这样的!”
画家抱走的正是这种兰花!
老安的手剧烈地抖动起来。
临走时,几个年轻人说:“老安叔,你真傻,一幅破画就骗了你三万块,打水漂啦,响都不响呢!”
老安的手飞快地抖啊抖,然后,抱起头,蹲在地上。
半响,老安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个狗日的画家!”站起身,冲进屋里,找到那幅画,咬牙切齿地撕了个粉碎。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来山里游玩的城里人,走进老安的院子。这个人也非常喜爱兰花。
城里人指着其中的一盆,问:“老乡,这盆兰花卖不卖?”
老安斜着眼睛,说:“你给啥价?”
“一百块。”
老安重重地哼了声,说:“你骗不了俺,这盆少了三万块钱不卖!”
那人惊叫一声:“这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一盆兰花,顶多值一百块,真的,我不骗你!卖三万,你脑子有病啊?”
老安的眼里冒出火星,说:“别以为俺啥都不懂,去年,一个画家就用一幅画骗走了俺的一盆兰花,值三万块哩,狗日的!”
“画家?叫啥名字?”那人疑惑地问。
老安想了想,说:“他叫李致宁!”
那人睁大了眼睛,问:“李致宁?那幅画呢?”
老安愕然地看着他:“干啥?”
那人急急地说:“如果真是李致宁的画,我给你五万块钱,买下它!”那人知道,李致宁是位著名画家,市场上他的一幅画,最少也值十万块钱。
“五万块!”老安惊叫一声。
老安的手又剧烈地抖动起来。
老安的双手剧烈地抖啊抖……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几个响亮的耳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看到陌生客人被自家的花香深深陶醉了,老安热忱地送了李致宁一盆兰花。出于酬谢,李致宁送了一幅画给老安。
B.对李致宁送给自己的画,老安怎么看也看不出好在哪里,后来感觉自己被李致宁骗时,咬牙切齿地将画撕成粉碎。
C.老安送花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从外地打工回来的年轻人告诉老安兰花很贵,惋惜老安好花没有卖到好价钱。
D.第二年春天,一位城里人也被老安的兰花吸引,提出购买。老安张口三万块,城里人大吃一惊,骂老安脑子有病。
E.小说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先扬后抑,情节跌宕起伏。兰花是行文线索,以老安的前后变化,讽刺了他的咎由自取。
(2)文中对老安生活环境和生活喜好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中多次写到老安的手在颤抖,作者如此不厌其烦,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②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求田问舍,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
③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④自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
⑤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⑥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落日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互相辉映,宛若一幅灿烂的油画。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显示,我国30%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突出表现为婚姻暴力中的“夫对妻”的暴力。
B.在俄政府接连出台救市举措的同时,国际油价出现小幅反弹,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卢布,目前美元对卢布的汇率正逐步返回1比50的安全线。


展开余下试题C.如果我们的作家动辄“与市场接轨”,轻易认同“卖书比写书更重要”,怎么指望他们沉潜静思、面壁独处,写出具有独特思想和情怀的优秀作品?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①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②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 , ④ 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 ⑤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而且 但是 / 虽然 是因为 所以
B 但是 因为 虽然 / 尽管 因此
C 可 是因为 但是 即使 / 总之
D 但 / 然而 纵使 因为 因而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近,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传统社会中,诚信是做人之本, ① ,那么他就难以立身处世。在我国古代社会,诚信不仅是调节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而且是为大多数人所尊奉,具有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个人对内立足于“诚”,坚持自我本真和独立,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② ,信守自己的承诺,不出尔反尔,不人云亦云。诚信更应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规范,然而人们却也感受到了 ③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某些无序和道德失范,已成为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特别需要诚信来维系,需要诚信的精神价值的支持。
16.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形象标志,请写出图标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语句通顺,不超过80个字。(5分)

五、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很多小学生的回答让人瞠目结舌。如何面对孩子们的这一“理想”,有些家长很踌躇,但也有一些家长已为孩子报了“网红学习班”,从公众的角度,网红就是那些通过网络走红的人,既有能在自身的专长领域发挥到极致的草根达人;也有凭借爆料隐私、行为出格、装萌邀宠走崧的各色人等。网红中不乏励志型人物,比如“布鞋院士”“最美教师”等;然而,也有一些网红炫富、炫身材、爆粗口,其表现着实令人失望。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
1. B。“源头”错,原文是“最早又最可信的一段记载”。
2. B。家训的体现形式是在“日益丰富”,从口头到书面,多种形式并存,并不是除旧布新的“更替”和“演变”。
3. D。强加因果。《钱氏家训》的制定与传承并不是钱氏家族后代人才辈出的充分条件。
4 C
5 D 谥号不全是带歌颂褒扬性质。
6 C (“对前来侵掠的东魏人”错,是““对前来侵掠而被抓获的东魏人”)
文言翻译:
宇文测(489年―546年),字澄镜,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族子,宇文测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高祖父宇文中山、曾祖父宇文豆颓、祖父宇文骐麟、父亲宇文永都在北魏当官,职位显赫。
宇文测沉静细密,小时候喜好读书,常常整月不向窗外看一眼。最初担任奉朝请、殿中侍御史,经多次升迁,历任司徒右长史、安东将军。娶北魏宣武帝元恪之女阳平公主为妻,授任驸马都尉。
北魏孝武帝元修怀疑高欢有野心,诏命宇文测到宇文泰处传话,令宇文泰秘密作好防备。宇文泰见到宇文测,十分高兴。宇文测出使回来后,受封广川县伯,食邑五百户。不久,跟随孝武帝西迁关中,投奔宇文泰,进封公爵。
宇文泰担任丞相,于是任命宇文测为右长史,军国政事,大多委托让他处理。并命令宇文测详细规定宗室的辈次排列,附于家族册籍。授任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大统四年(538年),授任侍中、长史。大统六年(540年),因罪免职。随即又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行汾州事。宇文测为政简要仁惠,使百姓十分和谐。州境与东魏接壤,两处百姓多次互相偷抢。有人抓住盗贼,五花大绑送到官府。宇文测下令为他们松绑,安置在宾馆,然后接见他们,待之如宾客。并设酒宴慰问,放他们回国,并发给粮食,护送出境。从此东魏人大感惭愧,不再来侵扰。汾州、晋州之间,各自安于其业。两边的百姓,互相参加婚丧之礼,不再成为仇敌。当时的舆论称颂他,把他比为羊叔子。有人告发宇文测与境外暗中来往,怀有二心。宇文泰怒道:“宇文测为我安定边境,我知道他没有二心,为什么离间我们骨肉,编造这等谗言!”于是命令将此人处死。仍然允许宇文测根据情况处理边境事务。
大统八年(542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衔,代理绥州事务。每年河水结冰后,突厥就来抢掠,原来是预先把居民迁入城堡以躲避。宇文测来到以后,命令居民依旧安居。在要道数百处堆积大量柴草,派出巡逻兵到远处巡查,了解突厥动静。同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侵,离边界还有几十里。宇文测命令积柴之处,同时点火。突厥认为大军开到,惊惧而逃,自相践踏,丢弃各种牲畜及军用物资不可胜数。宇文测率军从容收拾,分给百姓。从此突厥不敢再来。宇文测请求设置戍兵以作防备。大统十年(544年),调任太子少保。大统十二年(546年)十月,宇文测在职守上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宇文泰伤心悼念,亲临痛哭。命令水池公宇文护监理丧事。追赠原任官职。谥号为“靖”。
宇文测为人宽厚,好施舍,除衣食之外,家中没有积蓄。在洛阳时,家中曾经失盗,被偷走的东西,就是妻子阳平公主的衣服。州县官府捉住盗贼,追回赃物。宇文测担心盗贼因此而被处死,就不认赃物。盗贼后来遇赦得以免罪。这个盗贼感激大恩,请求当宇文测的随从。后来,当宇文测跟随孝武帝西迁时,情况极为狼狈,而此人也跟随宇文测入函谷关,竟然毫无二心。

8.“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气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1分)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1分)表现了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1分)②“迷”字描写水面迷雾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1分)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1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1分)
9.①化用祖逖的典故,(1分)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1分)②寓情于景,(1分)描写江湖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的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1分)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1分)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
(1)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A得1分,答C、E不给分。(A李致宁送给老安画,不是为了酬谢,应是感谢;C年轻人认为老安是被人家骗了,不是惋惜兰花没有卖到好价钱;E兰花不是线索,作者也不是为了讽刺老安咎由自取)
(2)暗示了山民憨厚朴实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大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