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84  2016-11-0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4]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2017届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6-2017年度 初三语文单元检测 2016、10
(本次测试满分13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卷纸上,作文写在专门的作文稿纸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黄河远上白云间, 。
② ,单于夜遁逃。
③晓战随金鼓, 。
④ ,死即举大名耳, !
⑤ ,望峰息心; , 。
⑥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⑦ ,正是河豚欲上时。
2.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拾(shè)级 惬(qiè)意 地壳(qiào) 玲珑剔(dī)透
B.怅惘(wǎng) 褒(bǎo)贬 污垢(gòu) 泠泠(líng)淙淙
C.嶙峋(lín) 崛(jué)起 簌(shù)簌 销声匿(nì)迹
D.褴褛(lǚ) 古刹(chà) 腻(nì)烦 分道扬镳(biāo)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法律在新生事物规范上出现的空白,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
B. 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C. 已成为著名作家的他,万没想到当时的信笔涂鸦之作,竟然能获得读者的赞赏。
D. 身处这样一个相敬如宾宽松谐和的集体中,她感到很幸福。
4.选出语段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 )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A. 丹:丹砂 B.王:为王 C.罾:用网捕 D. 怪:对…感到怪异
5.下列对名著《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车迟国斗法时,唐僧和羊力大仙在高台上坐禅,鹿力变出臭虫扰乱唐僧注意力,悟空变成蜈蚣叮羊力,唐僧胜。
B.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沙僧从观音处找来悟空,真假猴王大战,观音、玉帝、唐僧、地藏等无法分辨,最后,如来佛识破六耳猕猴,悟空一棍将他打死,师徒团聚。
C.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三次分别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以及白发老丈,全被孙悟空识破。
D.西游记》中,孙悟空从如来佛处学得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太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做了唐僧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6.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3分)
“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出去,径到人参园里,擎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可怜叶落枒开根出,道人断绝草还丹!那大圣推倒树,却在枝儿上寻果子,那里得有半个。原来这宝贝遇金而落,他的棒刃头却是金裹之物,况铁又是五金之类,所以敲着就振下来;既下来,又遇土而入,因此上边再没有一个果子。”
该选段出自《西游记》的哪个故事?大圣为什么要推倒果树?后来又是怎么弥补这一过错?


二、阅读与欣赏(共45分)
(一)(14分)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①。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②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浏览完整试题 【注释】①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②知:主管。
7.下列语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旦之用及,非为此也
A、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则吾斯役之不幸 D、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8.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将吏亦心轻之 轻:_____ (2)复见旦,具道其事 具:_____
(3)何足为异 足:_____ (4)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 矜:_____
10.请把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

(2)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

(二)(4分)
桃 花 溪①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11.(1)首句“隐隐飞桥隔野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2分)
答:
(2)诗歌后两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
(三)(9分)
字为何变陌生了
①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在这篇文章中随便找一个字,盯着这个字看30秒……有什么发现吗?是不是像我一样觉得你盯着看的那个字变得很奇怪,好像有点不认识了?熟悉的字怎么感觉那么陌生呢?
②是的,字没有什么变化,也不是写错了。事实是,不管什么字,通常你盯着看上二三十秒钟,就会觉得“这个字变陌生了”。研究还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譬如“日”“月”平均要过51秒钟变陌生,而如“明”“认”等字,则只要平均26秒左右就变陌生了。
③不仅仅是中国的方块字会让人产生这种奇怪的感觉,使用字母的外国人也发现他们有相同的问题。美国心理学杂志上曾有篇文章描述这一现象:如果对一个单词注视得太久,它就变得奇怪而陌生,可能看起来像是一堆毫无价值的符号。后来人们又发现,也不仅仅是文字会让人产生奇怪的陌生感,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竟然觉得陌生起来。
④我们的神经系统有一个特点:如果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⑤当我们盯着一个字看时,我们的大脑就得不断拿着这个字的模样去寻找它所表示的内客,找的次数越多,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越疲倦。于是我们大脑里辨认这个字所涉及的神经活动也会暂时被抑制,这时我们就会认不出这个宇了。这种现象被称为神经的“饱和反应”。
⑥我们不但在图像识别上可以产生饱和反应,我们的听觉、味觉、嗅觉等都会有饱和反应。不管什幺样的感觉刺激,只要时间一长,重复多了,带给我们的感觉就变了。
⑦这种饱和反应对我们其实是有好处的。我们的神经系统如果总是一直关注某个信息,就无法接受新的信息,因此,我们对旧信息的反应必须消减下去,或者产生变化,才能保证新的信息能够引起正确的反应。
12.全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作具体分析(2分)
答:
13.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分别概括出文中的“饱和反应”对神经活动的负面作用和好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文中加点词语“有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四)(18分)
麻鞋之歌
叶 梓
①天水谣曰:秦安褐子清水麻。
②清水,多美妙的名字,多美妙的地方!这样的地方,的确如其所名,有一条碧波荡漾的河,曰牛头河;这样的地方,因为有清清的河水,自然就有上好的麻——如果说清水是深藏于秦州大地东北角的一块绿松石,那遍及四野的麻就是这块绿松石上一簇簇鲜嫩的绒毛。其实,早在久远的《诗经》年代,麻作为一种传统种植作物,就已经成为人们衣着的原料了。这种远至《诗经》年代的植物,至今还在清水一带广泛种植,想想,这是一件多么诗意的事。
③就像小麦呀玉米呀洋芋呀一样,麻乃生灵饮食之需。而麻鞋,显然是饮食之需的一次延伸了,但亦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几乎每年夏天,天一热起来,就能看到天水人会穿一双精致的麻鞋出门。当然,那些所谓的爱美的女子,已经不穿了,宁愿去穿一双走起来咣当作响的高跟鞋。你穿你的高跟鞋,我穿我的清水麻鞋——盛载着时光痕迹的麻鞋,在这个灯红酒绿的年代里大抵属于那些老年人和中年人了。像我这种刚过而立之年却喜欢穿麻鞋的人,常常被别人视为神经质。其实,燠热的夏天,穿一双麻鞋,有什么不好呢!防潮防滑又透气,脚下风声习习,医学上有按摩之功效,美学上还有鞋帮上的种种变化万千的图案。


展开余下试题④况且,一双麻鞋的诞生,是真正来自于双手,不似流水线上出来的皮鞋、运动鞋那么枯燥和乏味。它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是农业文明的一则注脚,是一段固定下来的美好时光。
⑤有一年夏天,我在清水县草川乡的一户贫寒人家,见到了一双麻鞋成为鞋的漫长过程。主人五十开外,憨厚,本分。他每年都种麻,不是为了食麻籽油,而是穿麻鞋。秋天的阳光照在这家的院落里,安静,美好。他在门外大树过滤后的点点阳光里,埋头,认真地做一双麻鞋。先把早就编成的麻辫置于一平案上,盘成底,复用麻绳左右穿紧。这时,他抬头,有点木讷地说:“这就叫千层底。这样,走的路长,脚也舒服。”然后,像栽秧苗一样,在鞋底的边上栽上稍粗一些的麻绳,做成鞋帮,一一串起来,再做成鼻梁。这时,就得用一种清水人名曰楦头的工具,把鞋鼓起来——一双麻鞋的雏形,大抵就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需要不断地打磨一样,麻鞋亦然。老人找出一种专门用来编织的钩针,钩出麻花辫鞋面和鞋耳。鞋遂成。
⑥老人老了,但眼睛不花,有着和女人一样的精巧的手。他说,做惯了,手哪会生呢!那双有着刀刻般纹理的双手,一挑一钩地完成这些动作时,额角都流出点点汗水。他用袖口一擦,讪讪一笑:“太紧张啦!”平常,他一定是一个人在院落里做的。那一定会更加自如,得心应手。他还拿出家里攒下来的几双麻鞋。有脚尖顶端是红色麻穗的“慈母思亲”,有“单鞭救主”。每种样式,各有寓意,有的甚至还藏着一个远古的故事或者传说呢。想想,古人真含蓄,把所思所想,隐藏在一双鞋里。这时候,再看它,就会发现,最伟大的文化常常深藏在遥远僻深的民间。我不知道,公元759年流落天水且留下“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之佳句的大诗人杜甫,到底是穿一双什么样的麻鞋踟蹰在秦州大地。但在他诗句的背后,我看出了一个诗人的伤感和无奈。莫非,正是一双产自清水的麻鞋,陪着他从天水到陇南,从陇南再南下成都。
⑦我想,古人既有“革皮之良,莫贵于麻”之说,这就是对麻的一种尊重,是对一种手艺的尊重,更是对大地恩情的尊重。我们善于忘记的现代人,真应该学会尊重手艺和大地。所幸的是,至今,在夏天的清水,尚能看到一双双走在大街上的麻鞋,散发着自然的本质之美,如同一场大自然移动的展览。
⑧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
16.文章第一节为什么引用天水谣?(4分)
答:

17.作者说麻鞋“隐隐显现出沉淀在天水人身上深沉的文化情趣”,请简要分析麻鞋显现出哪些“文化情趣”。(3分)
答:

18.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老人的性格特点。(6分)
答:


19.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节“但我更想穿上一双清水麻鞋,流浪在祖国西北的土地上。”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5分)
答:

三、表达与交流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剧本除外;
(2)文章中 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3)角度自选,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600字。
(4)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2016-2017年度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秋学期初三语文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略
2.(3分)D 3.(3分)C 4.(3分)A
5.(3分)D 6.(3分)大闹五庄观 (1分)因为偷吃人参果遭到辱骂(和误会) (1分)
最后悟空请来观音菩萨用玉净瓶里的甘露救活了人参树(1分)
二、阅读与欣赏(共45分)
(一)(14分)
7.(3分)B 8.(3分)D
9.(4分)(1)轻视 (2)详细 (3)值得 (4)夸耀
10.(1)适逢一位驻边的士兵白天在市场上抢夺妇人的银钗,官吏捉住(他),把(这件事)报告给(李及)。(会,“于市”位置,执,闻)
(2)立即下令处死抢东西的士卒,(然后)又像原来一样看书。(亟,命,复,故)
(二)(4分)
11.(1)(2分)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化动为静)。(1分)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轻纱,朦胧美丽,二者相映成趣(1分)。
(2)(2分)表达了对宁静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或:向往桃花源的急切心情)(1分),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1分)(意对即可)。
(三)(9分)
12.(2分)逻辑顺序(1分) 首先通过游戏说明长久盯着某个字看,熟悉的文字会变陌生,照片、地点也是,然后说明是神经饱和反应的原因,以及神经饱和反应的坏处和好处,由果导因。(1分)
13.(3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1分;后面两个各半分)具体突出说明了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变陌生。(1分)
14.(2分)负面作用:使神经系统对旧信息的反应消减。 好处:新信息的刺激使神经系统能引起正确的反应。(各1分)
15.(2分)不能删。“有可能”是指不确定,是指熟悉人的照片、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也许会变陌生,但不一定。如果删去,就一定会变陌生,太绝对,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前后各1分)
(四)(18分)
16.①引出下文,为下文对清水、清水生长的麻的赞美作铺垫;②照应标题;③首尾呼应;④使文章更富有文化气息、韵律之美。(4分。一点1分)
17.①千变万化的图案体现着美学情趣;②沉浸着手艺的光芒,注解着农业文明;③样式各有寓意,隐含着传统文化。(3分。每点1分)
18.文中老人是一个①憨厚(本分、木讷)、②羞涩(质朴)、③钟爱麻鞋制作手艺(手艺精巧)的西北农民形象。(6分。性格特点每点1分,结合文章内容每点1分)
19.①对清水这片土地的歌颂;②对麻的尊重;③对穿麻鞋、做麻鞋的清水人的歌颂;④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尊重;⑤对传统农业文明的尊重与留恋。(5分。每点1分)
三、表达与交流(60分)
20.作文按照中考要求。 (60.180.4.6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无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